次贷危机以来中央银行的作为_对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考察和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438.41 KB
- 文档页数:8
中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比较研究作者:高冲来源:《新经济》2014年第04期摘要: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政府都开始采取各种措施,力求最大程度的消除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避免受到波及。
各国中央银行是负责各国社会金融体系稳定,进行货币政策抉择的当局,因此在危机来临的过程中,理应首当其冲。
回顾金融危机来临之时,我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货币政策以应对危机,并且彰显了与其他国家在管理理念以及价值理念等多方面的不同。
本文主要以金融危机爆发为基本契机,对中美两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不同进行对比研究,希望对于中国人民银行今后资产负债表的完善提供有效的依据,为人民银行正确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比较资产负债表,不只用于企业内部控制、还用于经营方向的指导以及防止弊端的出现,同时还能让报表的使用者在最短的时间里看到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次贷危机的到来,对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发起了一次挑战,在这一风暴中,不同国家的中央银行为了降低金融风暴对国家经济的影响,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想要力挽狂澜。
中美两国由于价值观念的不同,在最后的决策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两国资产负债表的不同之处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下文论述中,主要是围绕中美两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存在的主要不同展开了具体论述,希望能为我国人民银行今后货币政策的高效施行提供一些借鉴。
一、中美两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差异比较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由于价值观念以及管理理念的不同,中美两国中央银行采取的措施大相径庭,而作为决策重要依据之一的资产负债表,两国中央银行在进行制定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一)透明度差异中美两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基本相同,都是按照统一口径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中的格式来进行制作的。
但是就两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子科目来说,就存在较大差异了。
美联储为了有效应对突发的金融风险,特设了许多属于资产方的新子科目,政策的透明度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而就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内容来看,科目设立与日本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设置较为一致,透明度不高。
摘要: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央行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有所上升。
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反映了两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和政策工具调整的意图。
2007~2014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更多源于主动的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而中国则更多源于外汇占款的被动投放。
2015年以后,美联储开启了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资产负债表开始逐步缩减。
而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开始取代外汇占款渠道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新渠道,标志着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
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动趋势有相似之处,但调整的动因和操作方式差异较大。
未来,美联储仍将按照既定计划主动缩减资产负债表,而中国央行将侧重于结构调整以及降低外汇占款等境外资产的占比,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投放流动性的作用将上升。
关键词:央行资产负债表;演进特征;比较分析IMF在2002年提出了资产负债表分析方法(Balance Sheet Approach, BSA), 通过编制一国各部门资产负债表来分析其系统性风险状况。
央行资产负债表是用于记录特定时点上,一国或地区中央银行资金收支活动所形成的债权和债务存量关系的工具。
央行资产负债表决定了一国基础货币的规模,央行通过其资产负债表的调节来加强基础货币的可控性。
央行积极主动管理其资产负债表,保持适度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既可以反映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调控行为的各项政策安排,也是进一步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
Rule(2016)指出,央行资产负债表是理解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关键手段。
李扬等(2015)提出,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美国和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的调整,反映了两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变化。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扩张,2007~2014年增加了两倍。
2014年年底,全球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达到22万亿美元。
其中,2014年年底美国和中国央行资产规模分别为4.5万亿美元和5.5万亿美元,两国央行资产规模合计占全球央行资产规模的45%左右。
央行资产负债表分析作者:张晓斐来源:《商业会计》2014年第19期摘要:金融危机后,央行通过采取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予以调控。
本文通过对后金融危机时期数据的分析,了解央行资产负债结构以及变化趋势,以期发现金融危机后央行资产负债结构变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后金融危机时期一、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是代表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管理金融的特殊金融机构。
其特殊性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处理的业务、所处的地位以及所起作用的特殊。
中央银行业务的特殊性是指中央银行立足于宏观金融视角,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市场予以调控。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所以在金融机构中处于管理者的地位,这就决定了其地位的特殊性。
中央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制定货币政策,服务并监管整个金融系统。
中央银行不经营一般的银行业务,其在金融活动中也享有各种特权,不存在与金融机构的竞争;同时,央行的直接经营目标是调节宏观经济、稳定币值,促进经济发展,所以央行的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这导致对其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不同于其他企业或金融机构。
二、中央银行资产项目分析根据中央银行调查统计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央银行的资产总额已经达到31.7万亿元。
并且通过对资产项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资产规模快速增长。
由图1可知,从2009-2013年,中央银行的资产总额总体呈上升趋势,资产总额从2009年的22.75万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31.7万亿元,增长了39%。
平均每年增幅接近8%。
(二)中央银行总资产规模与GDP增长趋势一致。
由图2可以看出,中央银行总资产的增长趋势与GDP增长趋势保持协同一致。
表明我国金融危机后期相应的货币政策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走势相协调。
根据王强(2012)指出:央行国内外资产规模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下是GDP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也就是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具有先导作用,对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中美央行资产负债表分析及对比在次贷危机向全球金融危机演变的过程中,在危机不断加深、变广的过程中,各国政府都在想尽办法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来缓解或消除危机的影响。
中央银行,作为负责金融体系稳定的货币政策当局,在危机中自然是首当其冲,展开了大规模的救市活动。
作为美国货币政策当局的美联储首当其冲没在常规货币政策—降息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采取超常规的“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即通过创新金融工具,以及向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实体企业提供融资等方式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用于救助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以期提振市场信心,刺激经济增长。
“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客观上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有效防止了市场崩溃和经济急速衰退。
与此同时,由于金融市场的相对封闭,中国受危机影响相对有限,中国政府亦高度警惕,推出了4万亿刺激计划,中国人民银行也做出了降息等政策反应。
两国货币政策的差异对金融市场产生了不同影响,彰显了不同的管理理念和价值取向,对各自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也存在较大不同。
资产负债表项目构成不同,从资产项目来看,中美两国央行总资产大体可以分为:国内信贷、国外资产和其他资产,但具体构成却并不完全相同。
首先来看中国人民银行的总资产构成,其国外资产包括外汇、货币性黄金和其他国外资产;国内信贷包括对政府(基本上是中央政府)、其他存款性公司、其他金融性和非金融性公司的债权。
再来看美联储的情况。
对其总资产作类似的分类,国外资产来自于其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资产和黄金账户;国内信贷包含的项目较多,包括证券、回购协议、对各种机构的贷款以及几家公司的债权;其他资产包括硬币、银行房产等余项。
从负债项目来看,中美两国央行总负债大致包括:国内债券、国外债券、其他负债和自有资金。
主要不同体现在国内负债项目上,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国内负债包括储备货币、发行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准备金存款、发行债券、政府存款,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中的国内负债包括:流通中现金、存款机构的准备金、商业银行库存现金、支票存款与现金、联邦政府负债。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日本、欧盟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管理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又称“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央银行开展货币发行业务和货币政策业务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存量报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央行资金在各种金融资产中配置以及资金的来源,它既是实施货币政策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实施货币政策的基础。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很快席卷全球并逐步演变为一场罕见的全球金融危机,各国中央银行的决策者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通过扩张和收缩本国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对市场流动性进行调控。
由于中、美、日、欧其资产负债表具有较强的可比性1,本文选择分析了美国、欧盟和日本中央银行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采取应对措施对资产负债表实施管理以及在金融市场稳定后实施退出机制的做法,希望为我国中央银行实施主动性的资产负债表管理提供参考。
一、金融危机爆发阶段,三家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超常规管理措施在金融危机爆发阶段,由于全球的流动性危机不断蔓延、深化,三家中央银行为避免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采取各种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缓解或消除危机的影响。
(一)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管理1、资产管理方面第一、通过减持财政债权回笼资金。
美联储在金融危机期间1四家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都遵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和口径,他们的主要资产科目包括贷款、贴现、证券、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和其他资产等,主要负债方向科目包括流通中货币、政府及各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资本账户和其他负债等。
减持大约价值为3000亿美元的财政债券,占金融危机之前所持财政债券的36%。
相应的,财政债券在资产方面的占比也从金融危机前的80%以上降至目前的40%以下。
回笼的这部分资金最终通过美联储的各种专项计划投向特定的机构。
第二、收购由房利美、房地美等公司担保的价值约50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债券(以下简称MBS).此举意在提高MBS市场的流动性,压低MBS利率,进而压低长期住房抵押贷款,保护美国楼市,促进美国经济复苏。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货币政策∗——中国和美国的比较 一、引 言近几十年来,纵观世界各国,许多奉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在遭遇到经济金融危机时,政府都无一例外地出手,采取各种措施对危机进行控制和救助,市场无形之手总会向政府有形之手做出让步。
美国的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简称美联储)现任主席伯南克(Bernanke ,2008)认为,要准确地评估危机管理的效果有多大是非常困难的,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即如果没有中央银行的介入, 危机要严重得多,影响也会深远得多。
金融危机会导致经济萧条,中央银行一般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常规的方法有:第一、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或再贷款,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援助。
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中央银行应对危机的常规手段主要是通过参与市场供求运作,提供短期的流动性。
一般来说,中央银行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在流动性供给过程中其所承受的风险,会要求借入资金的金融机构提供合格资产作为抵押。
最后贷款人是现代中央银行的一个重要职责, 中央银行随时准备为出现流动性短缺的银行体系注入高能货币。
第二、降低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中央银行可以降低贴现利率或再贷款利率。
有能力调控的短期利率有隔夜同业拆借利率、证券市场回购利率和逆回购利率等,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引导货币市场利率接近中央银行的目标利率。
以美国为例,联邦基金率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也是基准利率,其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
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上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
作为同业拆借市场的最大的参加者,其作用机制应该是这样的:美联储降低其拆借利率,商业银行之间的拆借就会转向商业银行与美联储之间,因为向美联储拆借的成本低,整个市场的拆借利率都将随之下降。
(2)降低商业银行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目的是放松融资条件,为商业银行提供成本更低和数量更多的资金,由此来支持经济成长。
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中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比较黄隽,张羽(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吉林省征地事务中心,吉林长春130061)收稿日期:2013-02-25作者简介:黄隽,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张羽(1970-),男,吉林双辽人,吉林省征地事务中心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土地规划。
摘要: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管理是各国政府利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次贷危机以来,中美两国中央银行采用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应对。
美联储创新了非常规的操作工具,货币政策的指向性更为准确;中国人民银行则以灵活运用常规的货币政策组合工具为主。
通过对比中美两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分析货币政策的基本路径特点,对我们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次贷危机;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货币政策中图分类号:F8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5-0081-05近年来,许多国家在遭遇金融危机时,政府无一例外地都采取各种措施对危机进行干预。
其中,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管理成为各国抵御危机的重要手段。
如,美国美联储运用一些非常规工具来应对。
这些措施绝对不只是在规模上简单两倍或三倍地扩张,而是在资产负债表结构上大胆地进行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则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辅助灵活的政策工具适时调控。
虽然中美两国国情不同,但从中美两国资产负债表的变动来比较两国货币政策的差异,能更细致地观察两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基本路径和特点。
一、中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中央银行资产主要分为贷款和投资两大类。
其中,贷款又可分为对政府的贷款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主要是商业银行),投资可分为对政府的投资和对外国官方机构的投资。
中央银行的主要负债项目有中央银行发行的通货(纸币和硬币)、存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等)和借入资金(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券,例如央行票据等)。
中国银行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措施及成效分析央行中国银行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措施及成效分析央行美国金融业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一些中资银行持有雷曼兄弟相关债券及提供贷款,增加了人们对金融风险扩大的担忧,是中资银行股“立竿见影”巨幅下挫的主因之一。
“从银行已公布的规模情况看,中资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债券规模并不算大,因而对各家银行的资产质量影响不大,处在可以控制的水平,雷曼破产对中国银行业更多是一种心理影响。
2011102153 罗晓
比较中国和美国的央行负债表,发现一个对央行执行职能的重要问题,或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
中国和美国对金融或非金融机构的调控能力比较
从课本63页到65页,展示了中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以及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国从2006年到2010年对外汇的掌控不断增加,由2006年的65.61%增加到2010年的79.75%,外汇储备的增加,必然导致央行动用充足资金进行对冲,从而对金融或非金融机构的债权从2006年的22.19%(5.07%+17.07%+0.05%)降到2010年的8.04%(3.66%+4.37%+0.01%),从而导致了央行对我国的金融或非金融机构调控能力的下降。
而美联储所持有的证券一直占资产的最大比重,2006年为89.01%,2008年为22%,2010年为88.95%,一直是最大比重,突出美国对国内的金融机构的调控能力比中国央行的调控能力大很多,所以中国央行应加强对国内金融机构证券的持有,以便实施各种政策,有效调控和监督各种存款机构,非存款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
作者: 董芳雨
作者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02206
出版物刊名: 经济师
页码: 209-210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期
主题词: 中央银行 资产负债表 金融危机 宽松货币政策
摘要:2007年金融危机给各国经济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也带来了体系改革的机遇,危机过后应如何使国内经济进行软着陆成为各国面临的问题。
对比我国与美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能够总结出两国央行的政策导向以及金融危机后恢复的方法选择,这对我国进一步金融体系完善与央行资产负债表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