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资产负债表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764.00 KB
- 文档页数:17
我们这次查找的数据为我国中央银行2002年-2013年的资产负债表一.我们认为自2001年11月10日我国加入WTO之后资产负债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便是规范性。
我国人民银行从1994年起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规定的基本格式,贬值中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2000年以又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新的货币金融统计方法不断进行修订。
这都是为了和国际接轨做准备,项目规范之后,我国经济就能和其他国家的做出比较,能将相同种类的数据又快又好的处理,不会没有头绪,不知道如何比较,找不出自身和其他国家的差异,不能跟紧时代的步伐。
二.由数据所生成图表可见,自1997年至2002年的第一次金融危机到2006年到2008年的第二次金融危机,我国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变化的很快也很顺应发展。
以下是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7月泰国泰铢的暴跌,随后迅速扩散到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韩国,新加坡、中国的香港和台湾也未能幸免。
至1998年初日本金融市场动荡,危机向纵深发展,相继蔓延到俄罗斯、东欧及拉美国家,并使西方发达国家股市反复出现震荡。
对亚洲金融危机的解释,余永定(2007)以泰国为例分析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
他认为,泰国本国货币相对于日元的大幅升值,工资增长迅速和资本流入对非贸易价格的抬高等原因使泰国的对外出口大幅下滑。
面对着泰国大规模的经常项目赤字,国际投资者对泰国失去信心,外资大规模撤离,而泰国则采取了灵活性的汇率政策,大量动用外汇储备,与国际资本相搏,死保泰铢,导致外汇储备耗尽,造成了泰国的金融危机。
刘遵义认为,亚洲国家的外汇储备的不足是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
他将一段时间内(例如六个月)进口所需的外汇、到期的外债数量和外商的的证券投资三项之和与外汇储备的比例称为LL比例,如果LL比例较高,则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如在1996年和 1997年的时候,泰国短期外债还没加上进口的需求就已经超过外汇储备;而在1997年,韩国的LL比例超过500%,也就是说韩国能撤离的外资是外汇储备的5倍以上。
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解析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构成1.资产部分2.负债部分三、资产负债表的变动分析1.资产端的变动2.负债端的变动四、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1.对货币政策的影响2.对金融市场的影响3.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五、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六、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作为反映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对于理解我国金融市场动态和实体经济运行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对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构成、变动分析以及其对经济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为投资者和经济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构成1.资产部分我国央行资产主要包括外汇、政府债券、金融机构债券、企业债券、贷款等。
其中,外汇资产占比最大,反映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动。
政府债券和金融机构债券的持有量也较高,体现了央行通过购债实施货币政策的手段。
2.负债部分央行负债主要由货币发行、存款和其他负债构成。
货币发行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存款准备金,是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
存款则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存款,反映了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
三、资产负债表的变动分析1.资产端的变动资产端的变动主要受外汇市场、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影响。
外汇市场的变动主要受国际经济形势、国内外贸顺差等因素的影响;债券市场的变动受宏观经济政策、市场利率等因素的影响;信贷市场的变动则与实体经济的需求和政策导向密切相关。
2.负债端的变动负债端的变动主要受货币需求、货币政策操作和金融市场利率等因素的影响。
货币需求的变动反映在经济主体对货币的需求上,如现金需求和存款需求;货币政策操作则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影响负债端;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动会对存款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1.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动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
资产端的变动会影响货币供应量,负债端的变动则会影响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报告课题:比较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解释我国央行资产的膨胀原因,并分析其利弊。
报告结构:一、比较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数据二、我国央行资产膨胀的原因三、资产巨无霸的利与弊四、“最大”如何变成“最强”——优化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总量与结构的对策五、附录:2016年4月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一、比较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数据1.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特点中央银行资产主要分为贷款和投资两大类。
其中,贷款又可分为对政府的贷款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主要是商业银行),投资可分为对政府的投资和对外国官方机构的投资。
中央银行的主要负债项目有中央银行发行的通货(纸币和硬币)、存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等)和借入资金(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券,例如央行票据等)。
具体地,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具有以下特点:1)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世界第一,截止4月末,人民银行总资产规模为32万亿元,折合约5万亿美元;同期美联储总资产规模为4.5万亿美元。
2)人民银行的资产规模持续处于扩张状态,但增速相比之前有所放缓。
3)外汇:人民银行国外资产持续增加,截至2016年4月末,国外资产规模为24万亿元,占资产总额71.8%。
近四年来我国外汇占款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外汇占款规模仍然较大。
后将细述。
4)对政府债权:2016年4月末对政府债权1.5万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4.6%。
5)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为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发放的再贷款、再贴现等融资形成的债权。
2016年4月末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4.7万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14.4%。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再贷款及再贴现是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因而人民银行对存款性公司的这类债权占总资产的比重非常高。
近十多年来该比重大幅回落的原因与外汇占款项目的迅速上升有关,反映了基础货币供应结构的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也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变,银行更多从市场融资,而非依赖于中央银行。
《我国2020到2023年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全面解读》1. 引言央行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央行资产和负债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和经济金融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2020到2023年的央行资产负债表进行全面解读,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理解和认识我国央行运作情况的机会。
2. 2020年央行资产负债表概况2020年,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和全球经济的动荡,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呈现出怎样的态势呢?从资产方面来看,央行的外汇储备规模如何?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的持有情况如何?从负债方面来看,M0、M1和M2的增长率如何?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了解的。
3. 2021年央行资产负债表深入解析随着2021年全球经济逐渐走出疫情的阴影,我国经济也逐渐恢复了活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资产负债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资产端的外汇储备是否继续增加?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的结构是否有所调整?负债端的M0、M1和M2增长态势又如何?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关注的焦点。
4. 2022年央行资产负债表全面评估2022年,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方面又有了哪些新的举措?这些举措对央行资产负债表有着怎样的影响?在这一年中,央行的资产配置是否发生了较大变化?负债端的M0、M1和M2又呈现出了何种态势?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和评估。
5. 2023年央行资产负债表展望展望未来,2023年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有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新情况?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央行的资产配置和负债情况都可能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这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和把握央行的运作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6. 总结与展望通过对我国2020到2023年的央行资产负债表进行深入解读与分析,我们对于央行的运作情况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的认识。
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不仅反映了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也对我们制定个人投资和理财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信随着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持续关注和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经济金融领域的挑战,实现自身财富的增值和保值。
近十年央行资产负债表数据一、引言在金融领域中,央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数据是了解央行运作情况以及经济政策实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对近十年央行资产负债表数据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的探讨。
二、央行资产和负债的概念央行的资产是指央行所拥有的各类资产,包括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等;央行的负债是指央行所承担的各类负债,包括货币发行、存款准备金等。
2.1 央行资产的组成央行的资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外汇储备:央行持有的外汇资产,用于维持汇率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 国内债券:央行投资的政府债券,用于管理货币供应量和调控经济。
- 其他金融资产:央行持有的其他各类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信贷等。
2.2 央行负债的组成央行的负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货币发行:央行发行的各种货币,如纸币、硬币等。
- 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用于维持商业银行的健康运营和金融稳定。
三、近十年央行资产负债表数据分析3.1 央行资产变化趋势分析近十年来,央行资产总体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主要原因包括: 1. 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央行需要持续扩大资产规模,以满足对货币流通的需求。
2. 外汇储备增加:国际贸易的扩大以及资本流动的增加,导致央行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3. 经济政策调控:央行通过购买政府债券,调节货币供应量,以实现经济政策的目标。
3.2 央行负债变化趋势分析近十年来,央行负债总体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主要原因包括: 1. 货币发行增加: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活动的增加,央行需要不断增加货币发行量,以满足经济的流通需求。
2. 存款准备金增加:随着商业银行规模扩大,存款准备金需求也随之增加。
3. 央行政策工具调整: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需求和流动性。
四、近十年央行资产负债表数据关键指标分析4.1 外汇储备规模变化分析外汇储备是央行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汇率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至关重要。
我国2020到2023年的央行资产负债表2020年至2023年的央行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中国央行在这一时期内的资产和负债情况的重要文件。
央行资产负债表是央行在践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以及履行作为国家金融管理部门职责的过程中,对其资产和负债进行清晰的呈现。
本文将对我国2020到2023年央行资产负债表进行探讨和分析。
资产方面,央行在此期间的主要资产包括外汇储备、金融工具投资、对金融机构贷款等。
外汇储备是央行持有的外汇资产,用于维护国际收支平衡、支持汇率稳定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外汇储备规模逐渐增大。
央行还通过购买金融工具来增加其资产,支持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
此外,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也是央行的一项重要资产,通过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央行可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负债方面,央行的主要负债包括货币发行和存款等。
货币发行是央行通过发行现金和电子货币来满足经济中的货币需求。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稳定。
央行还可以通过设立存款来吸收超额流动性,这些存款主要来自于金融机构的存款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存款。
央行通过这些负债项目来调节货币市场的流动性,维护金融稳定。
资产负债表的平衡是央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
央行通过合理控制资产和负债的结构和规模,保持其资产负债平衡。
具体而言,央行会根据货币政策目标和经济形势来调整其资产负债表。
例如,在经济增长放缓时,央行可以通过增加对金融机构的贷款、购买金融工具等来增加资产,刺激经济增长。
在通胀压力较大时,央行可以通过发行较少的货币、吸收更多的存款等来减少负债,降低通胀压力。
在未来几年,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金融市场的深化改革,央行可能需要逐渐减少对金融机构的直接贷款,并加大对市场的间接支持。
此外,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央行还需应对数字货币等新兴金融业务带来的挑战,以保持资产负债表的稳定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我国2020到2023年的央行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中国央行在这一时期内资产和负债情况的重要文件。
第1篇一、前言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承担着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等重要职责。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人民银行财务状况的分析,全面评估其财务风险、经营成果和资金运用情况,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
二、财务状况概述1. 资产规模截至2023年,人民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XX万亿元,较上年度增长XX%。
其中,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其他资产等构成其资产的主要部分。
2. 负债规模同期,人民银行负债规模为XX万亿元,较上年度增长XX%。
负债主要由储备货币、存款性负债、其他负债等构成。
3. 资产负债结构从资产负债结构来看,人民银行资产中,外汇储备占比最高,达到XX%;负债中,储备货币占比最高,达到XX%。
三、经营成果分析1. 收入分析2023年,人民银行营业收入为XX亿元,较上年度增长XX%。
收入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金融企业存款利息收入、金融债券利息收入等。
2. 支出分析同期,人民银行营业支出为XX亿元,较上年度增长XX%。
支出主要用于工资福利、业务运行、设备购置、利息支出等。
3. 盈利能力分析2023年,人民银行实现净利润XX亿元,较上年度增长XX%。
净利润率为XX%,显示出较强的盈利能力。
四、财务风险分析1. 流动性风险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流动性总体稳定,但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影响,流动性风险仍需关注。
人民银行通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
2. 市场风险人民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等资产,面临汇率风险、价格波动风险等市场风险。
通过分散投资、调整资产结构等措施,降低市场风险。
3. 信用风险人民银行在开展金融市场业务时,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
通过加强风险管理、严格信用评估等措施,降低信用风险。
五、资金运用情况分析1. 存款性负债2023年,人民银行存款性负债为XX万亿元,较上年度增长XX%。
存款性负债主要用于满足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需求。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解读中央银行作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其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其经营状况和金融政策执行情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解读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到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运作方式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主要包括资产和负债两个部分。
资产是指中央银行所拥有的各种资金和资产,包括外汇储备、国内外债权、金融工具等。
负债是指中央银行所承担的各种债务和责任,包括货币发行、存款准备金、政府存款等。
其次,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的结构,来实施货币政策。
例如,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购买或出售国内外债券来调整资产结构,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
同时,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和信贷投放。
此外,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还反映了中央银行对经济的影响。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例如,中央银行增加外汇储备的规模,可以增加国家的外汇储备量,提高国家的支付能力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同时,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和利率水平,从而对经济的发展和通胀水平产生影响。
最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还反映了中央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中央银行作为金融监管机构,需要管理和控制自身的风险。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质量和流动性是评估中央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例如,中央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的质量和流动性,决定了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综上所述,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了解中央银行经营状况和金融政策执行情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解读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到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运作方式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同时,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还反映了中央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因此,对于投资者、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深入解读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非常重要的。
2023-10-29•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概述•中央银行负债业务概述•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与负债业务的关系•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与负债业务的风险与管理•案例分析目录01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概述资产负债表定义与组成资产负债表定义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中央银行在某一时点上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表格,是中央银行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产负债表组成资产负债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部分。
其中,资产主要包括货币黄金、外汇、政府债券等;负债主要包括存款、政府债券、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等;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实收资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资产负债表的作用资产负债表是中央银行财务状况的反映,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中央银行的资产质量、流动性状况、风险状况等,为货币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资产负债表是中央银行财务报表的核心,对于分析中央银行的财务状况、货币政策执行效果、金融市场状况等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重要信息。
资产负债表的作用与重要性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与特点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主要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包含若干科目。
资产负债表的特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具有规模巨大、科目复杂、更新迅速等特点,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和调整。
同时,由于中央银行所处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目标的不同,不同国家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也存在差异。
02中央银行负债业务概述负债业务定义与类型负债业务定义负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接受储户存款、流通货币、发行债券等过程中形成的各项金融负债的业务活动。
负债业务类型主要包括存款业务、债券业务和其他负债业务。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可以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货币基础,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负债业务的作用与重要性保持金融稳定中央银行通过负债业务,可以调节货币供应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
调节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是货币政策实施的基础,通过调控负债业务,可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实现经济政策的调整。
央行资产负债表解读作者:翟帅男(Z0013395),宋晓东(助理分析师)央行的六大资产和七大负债见表1。
在央行6个资产科目中,“国外资产”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绝对规模较高,几乎占据央行总资产规模的90%,且这两项分别反映经济增长伴随的外汇占款变动以及央行择机对冲的货币政策。
央行7个负债科目中,“储备货币”、“政府存款”为主要负债科目,两者占据央行总负债规模的95%以上。
其余科目占比较小,对整体资产负债表的理解作用不大,因此,本文将就这四项核心资产和核心负债进行详细解读。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一、资产端如下图所示为2018年9月货币当局资产端的各个组成部分,外汇占款占比58.46%,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占比29.85%,是最大的两个组成部分,对政府债权占比4.17%,其余部分占比较小。
图1 2018年9月货币当局资产端构成数据来源:央行官网南华研究1.1 国外资产国外资产是央行资产负债表资产端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汇是最主要的国外资产,在2018年9月,外汇资产规模约为21.41万亿元,占总资产的58.46%。
2002年1月外汇资产规模占总资产的比例不足40%,随后不断走升,自2011年2月超过80%,随后几年一直维持高位。
这意味着中国加入WTO后,因招商引资、人口红利等原因,经常帐和资本帐出现“双顺差”,由于我国实行结售汇制度,最终央行资产端的外汇资产占比越来越大。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采取大幅度降息和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供给流动性以促进经济恢复,同时也导致其资产负债表急剧扩张。
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美联储着手退出宽松计划,2014年10月彻底结束资产购买计划即标志着QE退出的开始。
货币政策的不同步叠加部分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导致我国资本不断外流,使得央行的外汇资产自2015年“811汇改”开始出现明显下滑。
到了2017年初,外汇占款才有所企稳,但至今一直维持在低位震荡。
为应对新增外汇占款的不足,央行逐渐以公开市场操作和MLF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进行主动管理。
有关资产负债表分析的分析报告关于资产负债表分析的研究资产负债表分析,是指基于资产负债表而进行的财务分析。
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公司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是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结果的集中体现。
通过分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能够揭示出公司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公司经营稳健与否或经营风险的大小,以及公司经营管理总体水平的高低等。
下面从负债分析、垂直分析、项目分析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负债分析(1)目的1、揭示资产负债表及相关项目的内涵2、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及变动原因3、评价企业会计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反映程度4、评价企业的会计政策5、修正资产负债表的数据(2)内容: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资产负债表垂直分析、资产负债表项目分析。
(一)水平分析(1)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表的编制将分析期的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数值,与基期(上年或计划、预算)数进行比较,计算出变动额、变动率以及该项目对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影响程度。
(2)资产负债表变动情况的分析评价(A)从投资或资产角度进行分析评价1、分析总资产规模的变动状况,以及各类、各项资产的变动状况;2、发现变动幅度较大,或对总资产影响较大的重点类别和重点项目;3、分析资产变动的合理性与效率性;4、考察资产规模变动与所有者权益,总额变动的适应程度,进而评价企业财务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5、分析会计政策变动的影响。
(B)从筹资或权益角度进行分析评价1、分析权益总额的变动状况以及各类、各项筹资的变动状况;2、发现变动幅度较大,或对权益影响较大的重点类别和重点项目;3、注意分析评价表外业务的影响。
(C)资产负债表变动原因的分析评价1、负债变动型2、追加投资变动型3、经营变动型4、股利分配变动型。
垂直分析一、资产负债表垂直分析表的编制通过计算资产负债表中,各项目占总资产或权益总额的比重,分析评价企业资产结构和权益结构变动的合理程度。
静态分析:以本期资产负债表为对象动态分析:将本期资产负债表与选定的标准进行比较。
55第3章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与资产负债表 1.对金融机构债权和对金融机构负债的对应关系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包括对商业银行和非货币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和各种贷款、回购等;对金融机构的负债包括商业银行和非货币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等存款。
这两种项目反映了中央银行对金融系统的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对应关系,也是一国信贷收支的一部分。
当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债权与负债总额相等时,不影响资产负债表内的其他项目;当债权总额大于负债总额时,若其他对应项目不变,其差额部分通常用货币发行来弥补;反之,当债权总额小于负债总额时,则会相应减少货币发行量。
由于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比负债更具主动性和可控性,因此,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对于货币供应具有决定性作用。
2.对政府债权和政府存款的关系对政府的债权包括对政府的贷款和持有的政府债券总额;政府存款则是各级财政在中央银行账户上预算收入与支出的余额。
这两种项目属于财政收支的范畴,反映了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对应关系。
当这两种对应项目总额相等时,对货币供应影响不大;但在其他项目不变的情况下,若因财政赤字过大而增加的中央银行对政府的债权大于政府存款时,会出现财政性的货币发行;反之,若政府存款大于对政府的债权,则将消除来自财政方面的通货膨胀压力,并为货币稳定提供支持。
3.国外资产和债券发行及自有资本的关系当上述两个对应关系不变时,若中央银行在增加国外资产的同时,相应增加债券发行②,一般不会引起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变化;反之,则将导致货币发行的增减。
因此,中央银行国外资产业务是有条件限制的,对货币供应有重要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这3种对应关系的分析也是相对而言的,在现实的资产负债业务活动中,项目之间不是也不可能完全一一对应。
中央银行可以在各有关项目之间进行灵活调整。
例如,为了保持投放的基础货币基本不变,中央银行在扩大国外资产业务增加外汇储备时,可以在资产业务方面相应减少对金融机构的债权;也可以在负债业务方面发行中央银行债券以回收购买外汇投放的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解读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是指中央银行在特定日期内所拥有的资产和负债的详细情况。
资产负债表通常分为两个部分:资产和负债。
资产部分包括中央银行拥有的各类资产,如货币、外汇储备、政府债券、贷款等;负债部分包括中央银行所欠的各类债务,如货币发行、存款准备金、政府存款等。
中央银行作为一个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其资产负债表的解读对于了解该国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状况非常重要。
下面我将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几个重要项目进行解读。
首先是中央银行的货币项目。
货币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之一,主要体现在货币的发行量和外汇储备。
货币发行量反映了中央银行对国家货币供应的控制程度。
如果货币发行量较大,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风险,因此需要谨慎控制。
外汇储备则反映了国家对外汇收支的平衡情况,是国家经济稳定的重要支撑。
其次是中央银行的政府债券。
中央银行持有政府债券的数量和比例,反映了中央银行对政府财政政策的支持程度。
如果中央银行持有大量的政府债券,可能意味着政府财政出现问题,需要中央银行提供支持。
同时,中央银行持有政府债券还会影响到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利率水平。
再次是中央银行的贷款项目。
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最后贷款人,贷款活动对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中央银行的贷款项目主要包括对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贷款等。
中央银行的贷款情况反映了金融机构的融资需求和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
最后是中央银行的负债项目。
中央银行的负债主要包括货币发行和政府存款两部分。
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通过印制货币提供给市场的一种方式,货币发行量的大小和增长速度直接影响到通货膨胀和经济稳定。
政府存款是政府将闲置资金存放在中央银行的一种方式,中央银行对政府存款的支付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的稳定和国家信用的评级。
综上所述,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解读对于了解货币政策和经济状况至关重要。
通过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估国家的经济状况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从而为决策者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近年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变化分析国贸903 侯嘉绮 200920190307 一、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是中央银行在履行职能时业务活动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存量表。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种类、规模和结构都综合地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
现代各国中央银行的任务和职责基本相同,其业务活动大同小样,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也基本相近。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含义大致如下:(1)“国外资产”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所持有的外汇资产总量。
其中,“外汇(储备)”这个项目的增加会直接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货币黄金”的增加不一定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而“其他国外资产”的增加则一定不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
(2)“对政府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经由公开市场业务而间接持有的国债余额。
(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再贷款、再贴现业务的余额。
(4)“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所持有的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券余额或再贷款余额。
例如对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发放的信用贷款等。
1999至2005年期间,中央银行向信达、长城、华融、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发放再贷款超过1.2万亿元,用于收购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导致该项目金额大幅度增长。
(5)“储备货币”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投放社会的基础货币存量。
其中,“货币发行”这个项目反映的是正在社会各界流通着的现金存量,包括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库存现金”以及在金融系统之外的“流通中现金”(M0);“金融性公司存款(其他存款性公司、其他金融性公司)”这两个子项目分别反映的是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准备金存款帐户余额以及其他金融性公司的结算账户余额,这些存款的增加直接对应着基础货币的投放。
(6)“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这个项目反映的是金融性公司在央行的除了“储备货币”存款之外的其他存款。
这些存款的增加与基础货币的投放无关,也与派生存款的增加无关。
(7)“发行债券”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未到期票据的余额。
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解读
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指该银行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资产和负债的汇总表。
这个表格展示了人民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情况,以及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人民银行的资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汇储备:人民银行持有的外汇资产,主要用于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稳定人民币汇率。
2. 金融机构存款:其他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存款,这些存款主要用于满足金融机构的日常运营需要。
3. 货币发行:人民银行发行的各种纸币和硬币。
4. 各类债权资产:人民银行持有的其他金融机构、政府机构等发行的债券和债务凭证。
人民银行的负债可以分为两部分:
1. 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也称为存款准备金率。
2. 货币发行:人民银行发行的纸币和硬币的流通量。
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还包括净利润、公积金、资本储备等项目。
通过分析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其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情况,以及掌握银行面临的风险。
例如,外汇储备的增加或减少可反映国际收支状况,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而债务凭证的投资和收益情况可以体现人民银行的运营能力。
此外,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还显示了银行的总资产和总负债的规模和结构,可以用于监测金融稳定和评估银行的风险状况。
报告课题:比较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解释我国央行资产的膨胀原因,并分析其利弊。
报告结构:一、比较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数据二、我国央行资产膨胀的原因三、资产巨无霸的利与弊四、“最大”如何变成“最强”——优化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总量与结构的对策五、附录:2016年4月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一、)二、比较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数据1.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特点中央银行资产主要分为贷款和投资两大类。
其中,贷款又可分为对政府的贷款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主要是商业银行),投资可分为对政府的投资和对外国官方机构的投资。
中央银行的主要负债项目有中央银行发行的通货(纸币和硬币)、存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等)和借入资金(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券,例如央行票据等)。
具体地,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具有以下特点:1)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世界第一,截止4月末,人民银行总资产规模为32万亿元,折合约5万亿美元;同期美联储总资产规模为万亿美元。
2)人民银行的资产规模持续处于扩张状态,但增速相比之前有所放缓。
3)外汇:人民银行国外资产持续增加,截至2016年4月末,国外资产规模为24万亿元,占资产总额%。
近四年来我国外汇占款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外汇占款规模仍然较大。
后将细述。
4)对政府债权:2016年4月末对政府债权万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
5)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为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发放的再贷款、再贴现等融资形成的债权。
2016年4月末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万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再贷款及再贴现是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因而人民银行对存款性公司的这类债权占总资产的比重非常高。
近十多年来该比重大幅回落的原因与外汇占款项目的迅速上升有关,反映了基础货币供应结构的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也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变,银行更多从市场融资,而非依赖于中央银行。
“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项目占比下降,反映了中央银行减少了通过再贷款、再贴现方式进行宏观调控。
“其他金融公司债权”数额和比重均呈下行走势,说明中央银行运用资金方式对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非存款金融机构调控力度在减弱。
6))7)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人民银行负债项目中,最主要的是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
1993-2014年6月末,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从%提高到%。
随着经济发展,存款类金融资产和银行体系资产规模持续稳定增长,带动了银行体系准备金存款的增长,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成为央行贯彻货币政策意图的重要工具。
8)货币发行:2002年以后货币发行占总负债的比重持续下滑,2008年降至%的低点。
2009年以后该比重小幅回升,稳定在20%左右。
9)政府存款:政府存款的规模在负债项目中居第三位。
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要求预算单位将经常性存款逐步集中到中国人民银行的单一账户中,导致“政府存款”科目余额走高。
10)发行债券:由于中国人民银行主要以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来对冲,导致发行债券余额有所下降。
2.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特点1)自启动超常宽松的量化宽松项目后,截至2016年4月末,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急剧膨胀至万亿美元。
2)公开市场购入的资产是美联储资产的最主要部分。
截至2016年4月末,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购入的资产规模高达万亿美元,占到其资产规模的97%以上,是金融危机以前的四倍多。
3)基础货币大幅增长。
2008年以后,在“联邦储备的存款”项目的占比增长迅猛。
主要是由于2008年10月美联储改变了存款准备金零利息的做法,宣布给存款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储备金账户付息,支付的利率高于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鼓励银行将更多的资金留在美联储统一调配使用。
这项政策直接导致金融机构在美联储的超额储备的膨胀。
美联储通过扩张基础货币,为启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做了资金准备。
4)5)¥6)资产结构由主要持有政府债券的单一结构向多元化发展。
次贷危机后,美联储增加了不少之前从未出现的新工具,如商业票据融资便利(CPFF)、对重要金融机构的救助(MaidenLaneLLC)等。
7)联储的资产当中公开市场操作账户持有的证券资产占主导地位,但是自2014年底第三轮量化宽松退出以后几乎没有变动,一是因为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二是因为联储既没有出售资产,也没有终止资产的到期再投资,这使得资产端随着到期证券的回滚再投资操作得以维持在原来的规模。
8)Loans(信贷):通过DiscountWindow(贴现窗口),联储可以向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利率高于基准利率),同样是在危机期间,美联储通过贴现窗口向金融体系供应流动性,而随着量化宽松的推出,这一项的规模也是萎缩到接近0的水平。
*贴现窗口的性质类似于欧洲央行的常备借贷便利工具,中国人民银行近期的流动性投放形式非常依赖于常备借贷便利工具,也就是LendingFacility,这使得人民银行资产端中“对存款性公司债权”一项的上升明显,几乎对冲掉了外储的下降规模。
9)量化宽松政策以后,负债端的最大部类成为了ReserveBalances(准备金余额),也说明金融机构有大量的现金实质上是回流到联储的负债端的,因为隔夜准备金可以获得利息。
3.中美资产结构迥然不同。
1)美联储最主要的资产是政府债券。
而中国人民银行的政府债权占比较少,说明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进的国债规模和影响力都较为有限。
2)美联储没有储备较多的外汇资产。
美元是世界货币,可以随时发行,美联储没有必要购买和储备较多的外汇,量化宽松和零利率政策意味着美国将危机转嫁到海外美元和金融工具持有者的身上。
我国的外汇资产规模巨大,这既是人民币没有国际化的必然,也是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各种约束因素导致被动积累的结果。
3)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控主要依赖创新的非常规方法。
不仅借入资金的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征,而且借贷对象的范围大面积放宽,即由原来单一的存款机构扩展到初级证券交易商、私人部门(包括公司、合格投资者和投资银行等)、官方资产管理公司和联邦房屋抵押贷款机构等。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科目基本没有变化,中国人民银行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采用的货币政策主要是较为常规的方法。
4)从中央银行负债结构看,美联储资金来源与中国人民银行相似,主要为基础货币。
流通中货币的数量取决于市场的需求,这里的市场包括非美国居民,据估计,超过一半的美国货币被国外持有,这也是美联储“通货”占比比中国人民银行高的原因之一。
两国基础货币的构成存在差异,中国人民银行更多地倚重“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部分。
5);6)美联储国库现金管理效率较高,可充分利用金融市场保值增值,而中国人民银行国库资金的运用有严格的限制,导致中国政府存款余额较高。
7)美联储资产方最重要的资产是政府债权,最重要的负债是通货。
而中国人民银行正好相反,是高外汇资产和低通货负债。
资产负债结构的明显不同反映了中国经济制度和金融发展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差异,也折射出中国人民银行基础货币投放主动权不够的弱点。
4.总结比较中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发现,在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中,最大的资产项目是持有的美国财政部证券,次贷危机之后,美联储进行了多项资产项目创新,购买了大量证券性资产,扩大了其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但并没有根本改变主动型资产负债表的性质。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主要是其国内资产的扩张,基本没有对外资产的增加。
相比之下,中国人民银行最主要的资产是外汇储备,这种差异说明,虽然都是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但美联储是在主动运用货币政策向流通中注入货币,而中国人民银行以外汇占款为主要资产,则说明其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是被动型的。
国际收支长期顺差是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被动扩张的主要原因。
二、我国央行资产的膨胀原因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和结构变化,主要反映了中国出口导向增长模式、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外汇储备的积累。
(一)外汇储备膨胀近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长迅速,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其主要形式为国外银行存款与外国政府债券。
考虑到任何一个处于可持续的高速成长的经济体中,贸易顺差驱动的外汇资产都会快速增加,加之中国此前执行强制结汇政策,人民银行积累大量的外汇资产是具有必然性的。
具体地,有以下几个原因:1.&2.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逐步形成了一个“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货币政策宏观调控保障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在这过程中,中国净出口大幅度增加,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持续出现“双顺差”,要求人民银行有充足的资金去购入外汇。
3.偏低的人民币汇率。
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时确定的元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有些过低,加之各种名目的出口补贴,极大地刺激了出口,抑制了进口,成为我国国际收支中最大项目即贸易收支连续10年顺差的重要原因,从而导致外汇储备的迅猛增加。
4.结售汇制度和现行汇率制度,导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2007年后,我国取消了经常项目下的强制结售汇制度,但资本项目未开放,涉及到资本转移的外汇仍然需要结汇,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大,企业和个人愿意把多余的外汇抛售。
为了维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作为最终接盘者,形成国家外汇储备,中央银行外汇资产余额呈持续、大幅增长趋势。
5.过度引进外资。
在我国,有些地方、有些部门片面理解利用外资的含义,不论条件地滥用外资。
有些地方为引进外资竞相放宽条件,不择手段、不讲效益,盲目引进外资。
6.国际游资的不断渗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大,预期资金套利几率剧增的状况下,国际游资的渗入对我国形成巨额外汇储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中一些迹象也明显反映出国际游资正在以各种隐秘的方式不断渗入我国。
(二)结算效率决定超额准备金规模结算系统效率影响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有两层含义:一是从技术层面,结算系统的方便快捷可以缩减资金清算和债券交割时间,提高商业银行的结算效率,相应地降低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
二是从制度层面,如果有高度发达的货币市场,使商业银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筹措资金以满足结算需求,那么,商业银行就不需要在央行有过多的准备金存款。
如次贷危机前,美国存款机构在央行的准备金规模非常之低,一方面是因为美联储只对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规定了极低的法定准备金比率;另一方面,美国联邦基金市场为存款机构补足每天的准备金提供了巨大便利,当商业银行结算头寸不足时可以迅速地从联邦基金市场补足头寸,相应地,就不需要保持过多的央行负债。
\(三)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模式要求央行资产负债表不断扩张信贷需求和融资模式也是影响央行资产负债表的重要因素。
商业银行获得央行存款的两种方式都会增加央行资产,扩大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
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程度则取决于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和信贷需求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