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格式:pdf
- 大小:200.68 KB
- 文档页数:2
机化性肺炎机化性肺炎,是指由机化作用引起的肺组织结构的改变。
机化性肺炎这一名词并不常见,但与许多肺部疾病有关,其中包括间质性肺病、结节病和肺纤维化等。
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负责吸入气体并将其中的氧气传递到血液中。
然而,当肺的组织结构遭受破坏或变化时,其正常功能就可能受到影响。
机化性肺炎就是这样一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肺组织中的纤维化和机化。
机化性肺炎的病因多种多样。
一些患者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或家族史导致,而另一些则可能是由于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某些药物引起的。
此外,病毒感染、吸烟、环境污染和其他一些疾病也都可能与机化性肺炎的发生有关。
机化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各异,具体症状取决于疾病的程度和发展速度。
一般而言,机化性肺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痛、乏力和体重下降等症状。
疾病进展后,患者的肺功能可能逐渐降低,甚至导致呼吸衰竭。
机化性肺炎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等。
在影像学检查中,高分辨率CT扫描通常能够显示出肺部的纤维化和机化。
同时,医生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肿瘤、感染或其他肺部疾病。
目前,机化性肺炎的治疗方法相对有限。
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逆性,许多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支持性治疗或氧疗。
对于一些进展较慢的患者,可能会考虑进行肺移植手术。
此外,一些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也常用于控制炎症反应,以减缓疾病的进展。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在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一些自我管理的方法,以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这包括戒烟、避免环境污染和有害物质、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随访等。
尽管机化性肺炎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但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上升。
这可能与环境污染加剧、生活方式变化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改进有关。
虽然目前尚无治愈机化性肺炎的方法,但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于该疾病的认识也会逐渐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治疗手段出现,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周围型肺癌与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鉴别价值分析谭于飞; 李玲【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8(016)004【总页数】4页(P60-62,76)【关键词】周围型肺癌;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 CT征象; 影像特点【作者】谭于飞; 李玲【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河南驻马店4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 R734.2周围型肺癌病理学特点是起源于细支气管或肺泡的癌组织本身呈浸润型发展,癌细胞被覆于肺泡壁表面,沿肺泡壁作伏壁状生长[1];而周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是一种肺部感染性病变,由多原因导致的肺组织损伤后的一种非特异性的病理反应,病理学特点为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组织及纤维母细胞增生形成肉芽组织充满肺泡腔,为良性病变[2-3]。
虽然二者病理学特点不同,但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较为明显的特异性,并且两者在影像学上也比较难以区分,尤其周围型肺癌癌灶在未形成肺叶或肺段支气管阻塞之前,在影像上仅呈现肺炎样大片或斑片状阴影,与肺炎难以区分鉴别[4-5]。
本院以我院近年收治的两种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病变患者的CT检查资料,探讨周围型肺癌与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征象特点及二者的临床鉴别,以期提高对两种病变的认识及临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和60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设为肺癌组(n=80)、肺炎组(n=60)。
纳入标准:(1)肺癌组:初诊发现癌变病灶且未经任何治疗;经穿刺和手术病理结果证实;CT初步表现为实性结节或肿块;符合周围型的相关特征;未合并肺内及远处转移。
(2)肺炎组:为首次住院,入院前未经任何治疗;经外科切除或经皮穿刺活检及病理证实;CT初步表现为孤立小结节或大肿块;符合肺炎的相关特征。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误诊为周围型肺癌池保安;李叙;汪正伟;潘伟;魏小东【摘要】目的探讨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cal organizing pneumonia,FOP)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临床医师对FOP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FOP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为61岁女性,因咳嗽、咳痰、发热就诊,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上叶占位性病变,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示:右肺上叶软组织结节灶,糖代谢异常升高,延迟后标准化摄取值稍升高.诊断为周围型肺癌,胸腔镜下行右肺上叶后段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FOP.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患者症状消失.结论 FOP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无特异性,与肺部肿瘤容易混淆,尽早行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确诊.【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8(031)004【总页数】3页(P28-30)【关键词】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误诊;肺肿瘤【作者】池保安;李叙;汪正伟;潘伟;魏小东【作者单位】214044江苏无锡,安徽医科大学无锡临床学院心胸外科;214044江苏无锡,解放军101医院心胸外科;214044江苏无锡,解放军101医院心胸外科;214044江苏无锡,解放军101医院心胸外科;214044江苏无锡,解放军101医院心胸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2.21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otitial pnenmonia, IIP)是一种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主要累及肺泡、肺泡间质和(或)细支气管的弥漫性肺实质性疾病[1]。
IIP分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 COP)、特发性肺纤维化、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急性间质性肺炎等7种临床病理类型[2]。
COP常表现为弥漫性肺叶受累,患者早期常误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而经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后才考虑此疾病[3];少数表现为结节和肿块型,称为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cal organizing pneumonia, FOP),常被误诊为肺部恶性肿瘤而行外科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