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对肝硬化门静脉血管三维成像的应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39.59 KB
- 文档页数:2
作者单位!528000广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作者简介!黄慧玲1962-女广东台山人主管技师主要从事CT扫描技术工作"影像技术学"16层螺旋CT肝脏多期扫描的方法与实用价值黄慧玲潘爱珍陈秀玲郭杰良#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肝脏多期扫描的方法及应用价值O方法!150例疑有肝脏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多期扫描O层厚7.5mm螺距1.375扫描时间0.8s/r静脉团注对比剂80~120m l分别延时23~28s~45~50s~ 58~65s行肝动脉期(动脉早期)~门静脉流注期(动脉晚期)和肝静脉期(实质期)扫描并对图像作回顾性分析比较增强前后腹主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的CT值变化和后处理图像显示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的能力O结果!16层螺旋CT肝脏多期扫描肝脏血管增强后与增强前的密度差在91.9~U以上VR~M I P~MPR图像上100显示肝动脉(150/150)门静脉显示率为96.7(145/150)肝静脉显示率为95.3(143/150)O5例门静脉显示不清的病例中3例为肝癌合并肝门区淋巴结转移1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形成1例为严重肝硬化合并腹水~脾肿大37例肝静脉显示不清中有5例与门静脉显示不清的5例为相同病例其余2例为严重肝硬化合并腹水O结论!16层螺旋CT肝脏多期扫描对评估肝脏病变~肝脏血管的正常~变异以及病变对血管的影响有很大帮助但是对于严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门静脉狭窄~门静脉血栓(包括癌栓)形成的病例显示门静脉和肝静脉不理想O#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3对比剂3肝脏3多期扫描#中图分类号$R81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313(2005)07-0625-03The M et hods and Val ue of16-S lice S p iral CT f or M ulti-phas ic S cans of L iver~UANG~ui-li n g PAN A i-Zhen C~EN X i u-li n g et al.d e p art m ent of Radi ol o gy t he F irst~os p ital of Foshan Guan g don g528000P.R.Chi na[Abstract)O b ective:T o assess t he m et hods and val ue of16-slice s p iral CT f or multi-p hasic scans of li ver.M et hods: 150cases sus p ected of he p atic lesi ons Were scanned W it h16slices s p iral CT slice t hickness Was7.5mm p ich1.375 120k V280~340mA helical scan ti m e Was0.8s/r usi n g t he contrast m edi a80~120m l fl o W rate3.5~4m l/s dela y ti m e 23~28s45~50s and58~65sec f or he p atic arteri al p hase p ortal venous p hase and he p atic venous p hase res p ecti vel y.A ll t he axi al i m a g es Were co m p ared W it h t he CT val ue of abdo m i nal aorta p ortal vei n and he p atic vei n bef ore and af ter i n ecti n g contrast m edi a.And t he ra W datas Were reconstr ucted i n or der t o eval uate t he val ue of dis p l a y i n g he p atic arter y p ortal vei n and he p atic vei n.Results:The CT val ue vari ed above91.9~U bef ore and af ter i n ecti n g contrast m edi a.In VR M I P and MPR i m a g es dis p la y i n g f or he p atic arter y p ortal vei n and he p atic vei n Was100(150/150)96.7(145/150)and95.3 (143/150)res p ecti vel y.Concl us ion:M ulti-p hasic scans of li ver W it h16-slice s p iral CT are hel p f ul f or eval uati n g he p atic le-si on and vari ati ons of li ver bl ood vessels but l ess satisf act or y f or de monstrati n g p ortal vei n and he p atic vei n i n p ati ents W it h severe cirr hosis strict ure and t hr o mbosis.[K e y words)T o mo g ra p h y X-ra y co m p uted3Contrast m edi a3L i ver3M ulti-p hases scans肝脏是一个双血供的器官其75~80的血液来自门静脉20~25来自肝动脉来自门静脉和肝动脉的血液在肝血窦经过代谢和转换最后经肝静脉回流至下腔静脉同时肝脏的病变存在富血供病变和乏血供病变的特性因此肝脏CT扫描中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对病变的检出敏感度和诊断准确符合率存在较显著的差异1尤其是近年来多层螺旋CT的应用采用肝脏多期扫描和先进的图像后处理可以从多角度清晰显示病变组织和肝内血管情况从而能更好地满足临床医生不同的诊疗需要本文回顾性分析150例肝脏多期扫描患者增强前后不同时段图像中血管CT值的变化和多维重组图像显示肝脏血管的能力评价16层螺旋CT肝脏多期扫描的方法与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50例患者中男96例女54例年龄18~72岁平均49.2岁临床诊断肝胆疾病92例占61.3非肝胆疾病58例占38.7扫描前半小时饮水800~1000m l使用美国GE L i g ht S p eed16螺旋CT机扫描条件120k V280~340mA扫描时间0.8s r层厚7.5mm螺距1.375先肝脏平扫然后通过前臂穿刺静脉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m g I m l 80~120m l流率3.5~4m l s延时23~28s45~50s58~65s分别行肝动脉期动脉早期门静脉流注期动脉晚期和肝静脉期实质期扫描肝动脉期图1肝动脉期VR 图 示腹主动脉<。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门静脉系统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多层螺旋CT的出现将伴随着影像技术的重大变革,其主要优势在于该CT 机具有更快速的容积扫描速度和高Z轴分辨率[1],因此明显提高了腹部血管的三维重建图像质量,为直观准确评价腹部血管性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
因此,回顾性分析50例行MSCT三维腹部血管重建的可疑有腹部疾病的病例,拟对MSCT三维门静脉系统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门静脉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资料与方法行MSCT腹部血管成像的可疑腹部疾病患者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6~71岁,平均52.8岁;其中正常7例,肝占位性病变1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6例,胰腺占位性病变6例,进展期胃癌10例,可疑肠缺血1例,下腔静脉肉瘤1例。
扫描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Qx/i plus型16排螺旋CT行腹部部平扫及增强扫描。
经右肘前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入造影剂,采用三期扫描:动脉期扫描延迟时间20~25秒,门静脉期延迟时间55~60秒。
静脉期延迟时间200秒左右。
三维重建:把门静脉期扫描10mm图像拆分成1.25mm层厚的图像,后处理软件分别为ADW4.0版本。
原始图像后处理技术采用遮盖容积重建(VR)和曲面最大密度重建(2D-MIP)等重建方法进行门静脉系统的血管三维重建。
用图像切割工具从不同角度对VR和MIP图像进行切割,使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最大程度地显示出来,并可以各角度连续电影播放。
结果50例门静脉系统的所有三维血管图像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均能够清楚地显示门静脉的立体解剖结构细节。
本组资料中,门静脉系统所涉及的病例有,门静脉癌栓2例,门静脉高压6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例,以及门静脉成像伴有肝、胰、胃的占位病例。
在门静脉系统的三维血管成像中VR像和2D-MIP像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2D-MIP像在对静脉血栓类疾病的显示测量上比VR技术更加重要实用。
VR像在立体空间观察上最佳。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本院住院并进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碘油沉积检查、肝脏DSA造影检查以及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
结果44例患者进行DSA造影检查,检出的病灶数明显少于CT扫描检查的结果(P<0.05)。
12例患者由于腹腔干狭窄而无法进行腹腔动脉造影检查,采用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
经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显示,44例患者中,32例患者由于肝癌的供血血管比较细小而造成DSA造影检查结果显示不佳,12例患者由于大病灶对小病灶的遮盖而造成DSA造影检查结果显示不佳。
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检查中可以清晰的显示患者的肿瘤大小以及周围血管的情况,为介入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肝癌;介入治疗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完全可靠、经济直观等特点,并且患者在检查时受到的辐射较小,而且对动脉壁以及周围的结构组织可以清晰的显示。
在肝癌的诊断中,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已经可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相媲美。
笔者对永煤集团总医院治疗的56例肝癌患者的临床检查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6例病例均为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住院并进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57.77±10.85)岁;其中32例患者的甲胎蛋白(AFP)结果明显升高,12例患者的AFP<100ng/ml,8例患者的AFP为100~200 ng/ml,12例患者的AFP>200ng/ml。
1.2 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碘油沉积检查、肝脏DSA造影检查以及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
多排螺旋CT对肝硬化门静脉血管三维成像的应用价值发表时间:2013-01-22T16:56:56.6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6期供稿作者:李可[导读] VRT技术的优势在于成像立体感强,但对于小血管的显示价值有限。
李可(南京市建邺医院江苏南京 210017)【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门静脉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比较三种三维重建方法的特点。
方法:35例肝硬化患者,行16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后,分别用MPR,VRT及MIP三种三维重建方法显示门静脉血管,比较三种三维图像对门静脉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
结果:MPR,VRT及MIP三种三维重建方法均可以清楚的显示门静脉4级以上分支,对于血管立体结构的显示,MPR, MIP无显著差异,而VRT优于前者。
结论:三种三维成像技术各具优势,是一种快捷而无创伤显示门静脉血管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后处理技术门静脉【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6-0221-02 随着多排螺旋CT的问世,以其扫描速度快及图像质量好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其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也越来越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16排CT门静脉血管成像技术(muliti-slice CT portography,MSCTP)在显示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方面的价值。
为临床提供更多、更准确的影像信息。
1 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收集35例经临床和化验结果证实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而行MSCTP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7例,女8例,年龄35岁—68岁,平均49岁。
1.2 方法使用西门子SENSATION16排扫描仪。
检查前20min服清水1000ml,检查前再服清水400ml左右。
平均采用层厚为5mm,层距0.75mm,增强采用层厚1mm,层距0.75mm,动脉期采用实时跟踪扫描,门脉期采用延时60s扫描;造影剂总量100ml—120ml,注射速率3ml/s,扫描期间要求患者平静状态下屏气,以避免因呼吸运动造成扫描层面的跳动和伪影的产生。
95%,敏感性为94%;两种检出方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两种不同检验方式的检出率、特异度和敏感性如表1所示。
表1 两种不同检验方式的检出率、特异度和敏感性检验方式例数检出率n(%)阴性阳性特异度(%)敏感性(%)联合检验562(3.57)54(96.43)92.0092.00病理检验560(0.00)56(100.00)95.0094.00χ29.876P值>0.053 结论结直肠癌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具有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对于结直肠癌,与其他恶性肿瘤疾病一样,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式主要有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放化疗综合治疗等。
对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方式包括血清生化学、影像学和病理学等,其中病理学是结直肠癌临床检验的金标准,而血清生化学检测则是临床上常见的检验诊断方式。
本文所用的粪便检验和肿瘤标志物检验均属于生化学检验当中的其中一种方式,在粪便隐血检验中,通过对粪便内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诊断,并检测人体中血红蛋白当中亚铁血红素,虽然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粪便隐血试验的检出率不高,无法单独使用,在粪便检验的基础上加用肿瘤标志物检验,肿瘤标志物的检验方式简单快捷,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有效提高结直肠癌的临床检出率[4]。
总而言之,粪便和肿瘤标志物检验的检出率、特异度与敏感性与结直肠癌临床检验中的金标准病理检验结果没有明显差异,可以将粪便和肿瘤标志物检验作为结直肠癌临床诊治的一个重要检验方式。
参考文献1 陈如昌.联合检验粪便及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1):57-59.2 甄潮辉,李富荣,余小舫.粪便微RNA检测用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15,8(8):574-576.3 赵禹博,王锡山.结直肠癌相关性贫血的治疗[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7):827-829.(收稿日期:2019-01-02)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刘晓斌【摘要】目的分析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应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
原发性肝癌16层螺旋CT血管重建的临床应用研究的开题
报告
标题:原发性肝癌16层螺旋CT血管重建的临床应用研究
摘要: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肝癌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
CT血管重建是一种常用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提供四维图像展示,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肝癌16层螺旋CT血管重建的临床应用效果。
研究内容:
1. 收集100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
2. 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传统CT检查和16层螺旋CT检查;
3.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通过对比传统CT和16层螺旋CT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数据,提高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计能够证明16层螺旋CT血管重建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数据,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研究方法:
采用配对比较的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传统CT检查组,另一组为16层螺旋CT检查组。
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和临床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研究计划:
该研究计划预计时间为1年左右,包括患者选取、影像学检查、数据分析等多个环节。
研究过程中将严格遵守医学伦理规范,确保研究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最终结果将发表在权威医学期刊上,供临床医生和相关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