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北京东城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6.83 KB
- 文档页数:8
2014北京各区二模语文试卷答案(二)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4.6一、(共24分)(一)(共14分。
每小题2分)1.B 2.C 3.A 4.C 5.C 6.B 7.D(二)(共10分)8.(1)蒙络摇缀(1分。
有错不得分)(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分。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4分。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9.①一鼓作气(彼竭我盈,再衰三竭)②左传③曹刿(3分。
每空1分)二、(共10分)10.(1)的(2)围,绕(2分。
每空1分)11.(1)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分。
关键词“威”“以”“兵革”“利”错一处扣1分)(2)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
(2分。
每句1分,关键词“寡”“至”“亲戚”“畔”错一处扣1分)12.①城郭小(势力弱)②攻势强大(占优势、得天时)③委而去之④得道(4分。
前两空意思对即可。
)三、(共36分)(一)(共16分)13.(1)和我们玩藏猫捉贼(3)关心流浪儿童(4)和小和尚友好相处(6)给我们“演戏”(4分。
每空1分)14.本文的“父亲”是一个非常爱孩子、富有童心、热心帮助孩子的人,这两副挽联反映的正是“父亲”的这些特点,和作者对“父亲”的认识是一致的,引发了作者的共鸣,所以触动了作者的心灵。
(5分。
“父亲”形象特点2分,结合挽联和作者认识2分,语言1分)15.答案示例一:第②段作者描述了父亲喜欢孩子的特点。
“一会儿,父亲来了,故意转上两圈,然后冷不防地把我们其中的一个捉出来,‘小俘虏’被举得高高的,其余的孩子也都跑出来,围着父亲又喊又叫又哈哈大笑。
”作者用“故意”“冷不防”“捉住”等词语,生动地写出父亲和孩子们游戏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喜爱和充满童心的性格特点。
用孩子们“围着父亲又喊又叫又哈哈大笑”的描写,表现了父亲给孩子们带来的无限快乐。
语文试卷 第1页(共8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北京市201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 文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运用(共23分)(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共1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4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
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
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一头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 ① 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 ② 。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追溯.(shu ò) “为”字的笔顺是: B .追溯.(s ù) “为”字的笔顺是: C .追溯.(s ù) “为”字的笔顺是: D .追溯.(shu ò)“为”字的笔顺是:(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①栩栩如生 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B .①巧妙绝伦 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C .①巧妙绝伦 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D .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2.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字谜,就常常借助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
下列字谜,不属于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的一项是(2分) ( ) A .上下平行,左右勾连。
(打一字) 谜底:互B .看时圆,写时方,寒时短,热时长。
(打一字) 谜底:日C .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
(打一字) 谜底:高D .有女全姓姚,有手能肩挑,有足蹦蹦跳,有木桃花俏。
年北京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2014 语文试卷分钟。
150分。
考试时间120满分)分23共(一、基础运用符合题意。
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一(..)分14共(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题。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分4年代。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20到上世纪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
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7年2011的古人类遗址,右手持木棍,“北京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走进博物馆大厅,倍。
8旧馆的肩上扛着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
作为国家① 。
② 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 ) 分(2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1) “为”字的笔顺是:丶ノフ丶 ò)shu.(追溯A..“为”字的笔顺是:丶フノ丶 ù)s.(追溯B..“为”字的笔顺是:丶ノフ丶 ù)s.(追溯C..shu.(追溯D. “为”字的笔顺是:丶フノ丶 ò). ) 分(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 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①栩栩如生A. ①巧妙绝伦B. 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①巧妙绝伦C. 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①栩栩如生D. 就常常借助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
字谜,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2. 下列字谜, ) 分(2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的一项是不属于...谜底:互) 打一字(。
上下平行,左右勾连。
A 1谜底:日) 打一字(。
看时圆,写时方,寒时短,热时长。
B 谜底:高)打一字(。
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
C 打一字(。
有女全姓姚,有手能肩挑,有足蹦蹦跳,有木桃花俏。
D 谜底:兆)、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来源十分丰富。
东城区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综合练习(一)初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5.5一、基础·运用。
(共23分)(一)名著阅读。
(共18分)6.示例:①修持心性生大道悟彻菩提妙真理②修持大道悟彻妙理③修心性持大道悟妙理彻菩提评分:共2分。
每分句1分。
7.答案:④②③①评分:共2分。
8.答案:①西游记②玄奘取经(西行)③诚心④聪明(或:诚实、特别的出身)评分:共4分。
每空1分。
(二)背诵默写。
(共5分)9.答案:⑴年少万兜鍪⑵江春入旧年⑶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评分:共5分。
每空1分。
每空错一字即不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
(共10分)10.答案:⑴铁甲。
⑵通“现”,意思是显现,露出。
(或:表达)评分:共2分。
每小题1分。
11.答案:B评分:1分。
答错即不得分。
12.答案:⑴(陈胜)发布命令,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一起来商讨大事。
⑵屈原被流放,才写了《离骚》。
评分:共4分。
每小题2分。
第一小题,关键词语“号令”“会计”意思、全句大致意思各1分;第二小题关键词“乃”“赋”意思、被动句式各1分。
13.要点:⑴善于抓住时机。
⑵会煽动人情绪,有号召力。
⑶会用人。
评分:共3分。
每个要点1分。
三、现代文阅读。
(共37分)(一)小说阅读。
(14分)14.要点:⑴孩子们到一个集中的地方学习。
⑵年龄相当的孩子学一样的功课。
⑶老师是真人。
评分:共3分。
每个要点1分。
15.示例:相同点:都有老师。
不同点:现在学校的老师是真人;未来“机器学校”的老师是机器人。
评分:共4分。
相同点和不同点各2分。
16.示例:现在的教育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评分:共2分。
17.示例:我认为人类理想的学校应该是适合每个学生的。
学校对每个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各种测试,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如积累了哪些知识,有什么兴趣爱好,有什么特长,将来适合做什么工作等。
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出具体计划,用机器老师和真人老师相结合的方式教育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优秀人才。
201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01、东城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活板》,完成第10-12题。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 “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③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0. 填空。
(4分)(1)《岳阳楼记》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中“具”通“俱”,是“全、皆”的意思,《核舟记》中“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一句中“具”是“具备、具有”的意思,文中“则第二板已具”中“具”的意思是:(2)《陈涉世家》中“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一句中“为”是“被”的意思,《小石潭记》中“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中“为”是“成为”的意思,文中“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中“为”的意思是: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有奇字素无备者翻译:1 2. 本文内容简明,条理清晰。
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第②空用原文回答,其它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每空不超过4个字)(3分)文章第②段,首先介绍活板的①方法;其次介绍制版和印刷的方法,并且说明了印数越多越能体现的优点是②;然后,介绍了贮字的方法;最后与木制字模作比较,介绍③的优点。
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10.答案:(1)具备(2)被(共4分)11.答案: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共3分)12.答案:①活字制作②极为神速(瞬息可就)③胶泥制字(共3分)02西城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第10-12题。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末质量抽测(样题)英语试卷听力理解(共30分)一、听对话,从下面各题所给的A、B、C 三幅图片中选择与对话内容相符的图片。
每段对话你将听两遍。
(共5分,每小题1分)1.A.2.A.3.A.B.C.4.A.5.A.B.C.二、听对话或独白,根据对话或独白的内容,从下面各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择最佳选项。
每段对话或独白你将听两遍。
(共15分,每小题1.5分)请听一段对话,完成第6至第7小题。
6.What language is Mike learning?A. English.B. French.C. Japanese.7.Where does he learn this language?A. In a club.B. In an evening school.C. At school.请听一段对话,完成第8至第9小题8.What has Jack made?A. A model.B. A poster.C. A kite. 9.Where did Jack advise Meimei to get information?A. On the radio.B. In the newspaper.C. On the Internet.请听一段对话,完成第10至第11小题。
10. What’s Teresa Green’s telephone number?A.2945361B.2963145C.293615411. Why did the man telephone Betty?A. Because he wanted to have a trip with her.B. Because he wanted to have coffee with her.C. Because he wanted to tell her Teresa could help her.请听一段对话,完成第12至第13小题。
北京市东城区2014年高三5月统一练习(二模)语文2014.5.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从前的孩子认字,全凭记忆。
如今的孩子读书,先学注音符号,这是一大改革。
本来是先有语言,后有文.字。
我们的文字不是拼音的,虽然其中一部分是形声字,究竟无法看字即能读出声音,或是发音即能写出文字。
注音符号(比反切.高明多了)是帮助把语言文字合而为一的一种工具,对于儿童读书实在是无比的方便。
我们中国的文字不是没有严密的体系,所谓六书即是一套提纲挈领的理论,虽然号称“小学”,小学生谁能理解其中的道理? 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字,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说过这样一段话:北京语实在是一种最可怜的方言,总共只.有四百二十个音缀.;普通的语词不下有四千个,这四千多个的语词,统须支配于四百二十个音缀当中。
同音语词的增进,使听者受了极大的困难,于此也可以想见了……这是外国人对外国人所说的话,我们中国儿童国语娴熟,四声准确,并不觉得北京语“可怜”。
我们的困难不在语言,在语言与文字之间的不易勾通。
所以读书从注音符号开始,这方法是绝对正确的。
(取材于梁实秋《从开蒙说起》)1.“反切”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
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有时单称反或切,所使用的两个汉字,前者取其声母,后者取其韵母,声母韵母相碰撞组合,产生出被注音汉字的读音。
文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无分切B.切,千结切C.只,诸氏切D.缀,尺过切2.形声字是用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合起来构成的字。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全都是形声字的一项是(2分)A.广袤.振聋.发聩邂逅.缠绵悱.恻B.尘.寰肝肠寸.断发酵.风声鹤唳.C.忖.度川.流不息福祉.比.比皆是D.癖.好刨.根问底步.履甘.之如饴3.根据语境,文中黑体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合而为一 B.提纲挈领 C.娴熟 D. 勾通4.“所谓六书”中“六书”指的是(2分)A.风、雅、颂、赋、比、兴B.《诗》《书》《礼》《易》《乐》《春秋》C.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D.篆书、隶书、魏书、草书、行书、楷书5.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之后的陈独秀又编了一部《小学识字读本》,是文字学方面一部杰出的大作,但是显然不是适合小学识字的读本。
2014年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根据题目按要求作文[2014东城二模](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
(40分)22.请在下面的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题,将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涂黑,然后完成写作。
题一:等待题二:春日正当时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字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014西城二模](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
(40分)23.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采集记忆的几个片段,可以合成完整的故事,这故事中的人、景、事便浮现在眼前。
片段就像一滴水,它可以映出七彩的阳光。
滴水成溪,汇成河流,便会流向远方。
请以“片段”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与自然为友,会让人心胸宽广;与书籍为友,会让人睿智聪慧;与艺术为友,你会觉得生活充满阳光;与贤人为友,你会越来越走向高尚。
请以“与为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如选择[文题一],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如选择[文题二],将题目补全后,再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字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014海淀二模](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
(40分)24.任选一个题目,写一篇字数600—800字的文章。
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1)一杯鲜果汁,一盘清蒸鱼,一碗白米饭,一盆鸡蛋汤……这些看似简单的食物,总能不断地刺激着我们的味蕾,让我们品尝到家的味道。
请以“舌尖上的家”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活力。
合作探究的课堂,飞腾跃动的操场,热烈尽兴的联欢,呼朋引伴的郊游……我们在充满活力的生活中成长。
请以“充满活力的”为题目(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2014朝阳二模](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
(40分)22.请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夸夸我们的__________题目二:微笑不仅是一种表情,更是一种力量。
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4.6一、基础.运用(共28分)(一)选择。
(共14分)1.C 2.B 3.B 4.D 5.C 6.A 7.D(二)填空(共10分)8.(1)会当凌绝顶(2)沉舟侧畔千帆过(3)赢得生前身后名(4)征于色发于声(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共7分。
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9.①不捕鸟(或听长妈妈讲故事)②阿长与〈山海经〉③想去看戏却被父亲叫住背书(共3分。
每空1分)(三)简答(共4分)10.(1)小孩看见妈妈给奶奶洗脚,也端来一盆水给妈妈洗脚。
(1分)(2)我要经常给爸爸妈妈做些事。
孝顺长辈,身教重于言教。
孝道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根本。
(共3分。
每小题1分)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11.(1)他,指项燕的(2)带领将领(共4分。
共2小题,每小题2分)12.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走了。
(共2分)13.1天下苦秦久矣2宗师争夺,自相鱼肉3打着扶苏项燕的旗号,倡导天下4派出大将统兵出师北伐(共4分,每小题1分)三、现代文阅读(共32分)(一)(共14分)14.答案示例:情景二:在杭州刘伯伯赏梅吟诗作画情景四:在台北我品读梅花图(共4分。
共4小题,每空2分)15.答案示例:交代写梅记事的时令背景,衬托梅花凌寒傲雪精神,并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共3分)16.答案示例:外公的教导、抗战后犹见绿梅兀立绽放的画面,以及任老师所画梅花图,写出了中国人心中梅花的象征意义:小而言之,她是不畏艰难的奋斗勇气;大而言之,她是历经忧患而傲然独立、坚贞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
刘伯伯、父亲与任老师等父辈对梅花欣赏与推崇,表明了中国人对高洁、雅致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共7分。
象征意义,4分;结合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二)(共10分)17.①利用季风来确定出航,返航时间②多种定向导航技术与运用漂物测速技术③完备的通讯技术(共3分)18.答案示例:古代海船航主要依靠风力。
东城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2014.6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4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翘首(qiáo)粗犷(kuàng)耳濡目染(rú)B.脂肪(zhī)颠簸(bǒ)随声附和(hé)C. 自诩(yǔ)涨红(zhǎng)杳无消息(yǎo)D. 修葺(qì)参差(cēn)迥然不同(jiǒng)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恻隐敞亮各行其是B.犀利琐屑既往不咎C.隔阂急躁谈笑风声D.映衬蒙蔽一筹莫展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A.期盼不期而遇B.云霄气冲霄汉C.鉴赏前车之鉴D.负载载歌载舞4.初三(1)班准备出一期黑板报参加学校优秀黑板报的评选。
宣传委员征集同学们的意见,同学们积极响应。
有的同学在内容设计方面提出了十分巧妙的想法,有的同学在版式编排方面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构思。
根据这些建议,班委会出了黑板报,效果出色。
同学们请你为这期黑板报的参评说出一句推荐的话。
最恰当的一句是A.由于同学们的精雕细刻,没有人不夸这期黑板报是优秀的。
B.同学们别具匠心的设计,使黑板报的效果十分出色,你说呢?C.在同学们的精雕细刻下,这期黑板报的效果太棒了!D.同学们的设计别具匠心,黑板报的效果十分出色。
5.结合语境,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苇塘的秋天到了,苇顶的穗子由绿变黄继而变白,①。
一些带着绒毛的草籽在风中②,要人带它们到远方去落户。
A.①像一塘白发的老人②飞扬起来,落在人的肩上、头发上B. ①像涌起的白色浪花②飞扬起来,落在人的肩上、头发上C. ①像一塘白发的老人②不甘寂寞,插进布眼,爬在裤脚D. ①像涌起的白色浪花②不甘寂寞,插进布眼,爬在裤脚6.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乡愁打动观众心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舌尖2》)开播后,在网络和电视上创造了收视奇迹,并跃居微博话题榜首位。
东城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4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翘.首(qiáo)粗犷.(kuàng)耳濡.目染(rú)B.脂.肪(zhī)颠簸.(bǒ)随声附和.(hé)C. 自诩.(yǔ)涨.红(zhǎng)杳.无消息(yǎo)D. 修葺.(qì)参.差(cēn)迥.然不同(jiǒng)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恻隐敞亮各行其是B.犀利琐屑既往不咎C.隔阂急躁谈笑风声D.映衬蒙蔽一筹莫展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A.期.盼不期.而遇 B.云霄.气冲霄.汉C.鉴.赏前车之鉴. D.负载.载.歌载舞4.初三(1)班准备出一期黑板报参加学校优秀黑板报的评选。
宣传委员征集同学们的意见,同学们积极响应。
有的同学在内容设计方面提出了十分巧妙的想法,有的同学在版式编排方面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构思。
根据这些建议,班委会出了黑板报,效果出色。
同学们请你为这期黑板报的参评说出一句推荐的话。
最恰当的一句是A.由于同学们的精雕细刻,没有人不夸这期黑板报是优秀的。
B.同学们别具匠心的设计,使黑板报的效果十分出色,你说呢?C.在同学们的精雕细刻下,这期黑板报的效果太棒了!D.同学们的设计别具匠心,黑板报的效果十分出色。
5.结合语境,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苇塘的秋天到了,苇顶的穗子由绿变黄继而变白,①。
一些带着绒毛的草籽在风中②,要人带它们到远方去落户。
A.①像一塘白发的老人②飞扬起来,落在人的肩上、头发上B. ①像涌起的白色浪花②飞扬起来,落在人的肩上、头发上C. ①像一塘白发的老人②不甘寂寞,插进布眼,爬在裤脚D. ①像涌起的白色浪花②不甘寂寞,插进布眼,爬在裤脚6.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乡愁打动观众心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舌尖2》)开播后,在网络和电视上创造了收视奇迹,并跃居微博话题榜首位。
许多观众说,喜欢《舌尖2》就是因为它不仅拍摄了美食,更讲述了做美食的人和事。
其中浓浓的乡情更让不少背井离乡打拼的人留下了眼泪。
也有网友说,看到人们为准备食材付出的艰辛,让我们在体味美食的同时,学会感恩。
A.温情催人双泪垂B.体味美食学感恩C.佳片掀起收视潮D.新作追求国际化7.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鹰张开翅膀在蓝天上摆成一个一字。
许久,身子一斜,任凭气流托着它回旋。
B.试从第三人称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然后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
C.分藏于大陆和台湾的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首次在台湾“合璧”展出。
D.“怎么对珍珍说呢”?路上,我低着头,掂着漂亮的折叠伞,心里一阵犹豫……二、填空(共11分)8.默写(8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2),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1分)(3)刘禹锡《陋室铭》中写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2分)(4)下面一组图画根据《桃花源记》绘制而成,描画的是渔人刚一出山洞时看到的景象。
请你在图片2与图片3的横线处填上最恰当的语句(用原文回答,每空不超过4个字)(4分)图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图2:图3:9.名著阅读(3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①时期的诗歌305篇。
《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如运用大量的重章叠句,描绘某种场景,充分表达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
例如我们学过的《②》中,写主人公与“伊人”隔水而望,通过反复咏叹,突出了③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
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活板》,完成第10-12题。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③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0. 填空。
(4分)(1)《岳阳楼记》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中“具”通“俱”,是“全、皆”的意思,《核舟记》中“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一句中“具”是“具备、具有”的意思,文中“则第二板已具”中“具”的意思是:(2)《陈涉世家》中“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一句中“为”是“被”的意思,《小石潭记》中“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中“为”是“成为”的意思,文中“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中“为”的意思是: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有奇字素无备者翻译:12. 本文内容简明,条理清晰。
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第②空用原文回答,其它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每空不超过4个字)(3分)文章第②段,首先介绍活板的①方法;其次介绍制版和印刷的方法,并且说明了印数越多越能体现的优点是②;然后,介绍了贮字的方法;最后与木制字模作比较,介绍③的优点。
四、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阅读《一生最大的勇敢都来自母亲》,完成第13-15题。
(共15分)一生最大的勇敢都来自母亲余秋雨一①九旬老母病情突然危重,我立即从北京返回上海。
②妈妈已经失去意识。
我俯下身去叫她,她的眉毛轻轻一抖,没有其他反应。
保姆说曾问她想吃什么,她回答:“红烧虾。
”医生再问,她回答:“橘红糕。
”说完,她突然觉得不好意思,咧嘴大笑起来,之后就再也不说话了。
橘红糕是家乡的一种食物,妈妈儿时吃过。
③生命的终点和起点,在这一刻重合。
④在我牙牙学语的那些年,妈妈在乡下办识字班、记账、读信、写信,包括后来全村的会计工作,都由她包办。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她总是带着我。
至今我仍记得,妈妈坐在床沿上,告诉我什么是文言文,什么是白话文。
她不喜欢现代文言文,说那是在好好的头上扣了一个老式瓜皮帽。
妈妈在文化上实在太孤独,所以把我当成了谈心对象。
我7岁那年,她又把扫盲、记账、读信、写信这些事全都交给了我。
⑤我到上海考中学,妈妈心情有点儿紧张,害怕因独自在乡下的“育儿试验”失败而对不起爸爸。
我很快让他们宽了心,但他们都只是轻轻一笑,没有时间想原因。
只有我知道,获得上海市作文比赛第一名,是因为已经替乡亲写了几百封信;数学竞赛获大奖,是因为已经为乡亲记了太多的账。
二⑥医生问我妻子,妈妈一旦出现结束生命的信号,要不要切开器官来抢救,包括电击?妻子问:“抢救之后能恢复意识吗?”医生说:“那不可能了,只能延续一两个星期。
”我们决定:让妈妈走得体面和干净。
⑦我们知道,妈妈太要求体面了,即便在最艰难的那些日子,服装永远干净,表情永远优雅,语言永远平和。
到晚年,她走出来还是个“漂亮老太”。
为了体面,她宁可少活几年,哪里会在乎一两个星期?⑧一位与妈妈住在同一社区的退休教授很想邀我参加他们的一次考古发掘研讨会,三次上门未果,就异想天开地转邀我妈妈到场。
妈妈真的就换衣梳发,准备出门,幸好被保姆阻止。
妈妈去的理由是,人家满头白发来了三次,叫我做什么都应该答应。
妈妈内心的体面,与单纯有关。
⑨妈妈如果去开会了,会是什么情形?她是明白人,知道自己只是来替儿子还一个人情,只能微笑,不该说话,除了“谢谢”。
研讨会总会出现不少满口空话的人,相比之下,这个沉默而微笑的老人并不丢人。
在妈妈眼里,职位、专业、学历、名气都可有可无,因此她穿行无羁。
三⑩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大弟弟完全是在妈妈的手臂上死而复生的。
年轻的妈妈抱着奄奄一息的婴儿,一遍遍在路边哭泣、求人。
我和大弟弟都无数次命悬一线。
由于一直只在乎生命的底线,所以妈妈对后来各种人为的人生灾难都不屑一顾。
⑪我从小就知道生命离不开灾难,因此从未害怕灾难。
我历险4万公里被国际媒体评为“当今世界最勇敢的人文教授”,追根溯源,就与妈妈有关。
妈妈,那4万公里的每一步,都有您的足迹。
⑫妈妈,这次您真的要走了吗?乡下有些小路,只有您和我两人走过,您不在了,小路也湮灭了;童年的有些故事,只有您和我两人记得,您不在了,童年也破碎了;我的一笔一画,都是您亲手所教,您不在了,我的文字也就断流了。
⑬我和妻子在普陀山普济寺门口供养了一棵大树,愿它能够庇荫这位善良而非凡.....的老人,即便远行,也宁谧而安详。
13. 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③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分)14. 作者认为母亲是“善良而非凡”的。
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分)15. 作者是如何做到把对母亲的感情写得真挚深切、十分感人的?试举例分析。
(不超过150字)(7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6-17题。
(共12分)文段一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之后,汉朝与西域的使者、商人开始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和欧洲,又把西亚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这条沟通东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汉武帝后,西汉的商人还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一条通往西方的海上交通贸易要道。
从广东出发,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在此,中国的瓷器、丝绸、糖、五金等多种货物被运送至埃及、罗马,并进口香料、宝石等。
有的学者根据陆上丝绸之路加以引申,称它为海上丝绸之路。
至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繁盛。
16. 根据文段一内容,请写出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发展的两个表现。
(4分)文段二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名称,因为他经过考察,认为当时路上运输的是丝绸。
而另一些学者则有不同的看法。
尽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但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实由东向西运送过丝绸。
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主要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的主要是什么呢?考古发现,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
和田玉首开了我国中原与边疆、与西方交流的运输通道。
到了汉代,丝绸商人利用这一古老的“玉石”通道又发展了丝绸贸易,中原地区的西域玉石消费量更是随之大增;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从西域来的玉石广泛用作饰品、礼器、艺术品等。
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受欢迎的物品。
可以认为“丝绸之路”叫做“丝玉之路”更为贴切。
17. 根据文段二的内容,写出“另一些学者”关于“丝绸之路”名称的“不同看法”及其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