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5.08 KB
- 文档页数:6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
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代善和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篇1《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的一篇节选课文,它让我们对《红楼梦》中的几位重要人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王熙凤泼辣、狡黠,精明干练又光彩照人;林黛玉柔弱、敏感,处事谨慎又神采怜人;贾宝玉率真、多情,随意洒脱又处处惊人;文中对王熙凤的形象塑造重在服饰的渲染,对林黛玉则重其心理与神态的刻画,而对于贾宝玉可谓是出神入化,曲尽其妙。
描其服饰,绘其神态;述其狂语,叙其行动;褒其怪异,赞其张狂。
让读者在贾府众多面目中不得不对他多一眼关注,多一份思考,也多一份欣赏。
贾宝玉无疑是这一节选部分的中心人物。
对初到贾府的黛玉来说,这位未曾谋面的表哥早已熟知于心,她常听生前的母亲说这位表哥憨玩异常,极恶读书,又常在内帏厮混。
当她去拜见二舅舅时,与王夫人有几处对话。
王夫人对她的嘱咐中,其他姐妹仅寥寥数语:“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
”而对宝玉,这个让他疼爱(因为是她的儿子)又头疼的宝贝疙瘩却让她始终挂在嘴边,一言其“孽根祸胎”,再称其“混世魔王”,又进而数落其异常行为:“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
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
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
所以嘱咐你别睬他。
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言他。
”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此一个玩世不恭的儿子却成为她与黛玉交谈的中心,就连贾府的家长或权威人物贾政也不过聊聊一语而过,可见其特殊地位。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人物分析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为、表情以及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作者曹雪芹出身于十分显赫的贵族世家,后因政变而家道中落,曹雪芹的一生恰恰经历了这个衰落的过程,从侯服玉食的贵公子,落魄成为贫苦的寒士。
这种天堂地狱的变化,使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的黑暗怀有不满与批判的态度,从而创作了举世之作《红楼梦》。
小说《红楼梦》中纯熟的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惟妙惟肖的环境描写及人物刻画都相当精彩,不仅是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被选用为中国高中必选课文,而且整部小说的汉语运用也是最佳典范。
《林黛玉进贾府》是介绍《红楼梦》整部小说的典型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林黛玉第一次踏进贾府时的情景,以黛玉的见闻第一次对贾府做了直接叙述,全书的序幕部分。
作者通过黛玉之眼抛出了贾家的重要人物以及贾府气派的环境,同时也是主人公林黛玉与贾宝玉第一次见面的描写,可谓是《红楼梦》整部小说得以展开的精妙之笔。
作者以林黛玉进贾府大院的游踪为线索,让读者了解了《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特征,同时也逐渐推出了贾府中几个主要的人物。
在林黛玉与贾府双方见面的过程中,作者通过双方对彼此的观察巧妙地展现了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形象。
对于这些主要人物的出场方式匠心独运,对于人物形象刻画的手法浓墨重彩,各有千秋,十分精彩。
作者将每一个人物最本质的外形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并且同时体现了人物的内在精神。
本文对《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便对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有更深一层次的了解。
一、机变逢迎——王熙凤作者采用了别具一格的手法来描写王熙凤的出场,并且对这一人物的肖像描写相当成功,是《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最精妙之处。
曹雪芹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采用了工笔式的重彩细绘,同时也是整部小说中最为精妙的一笔。
出场曹雪芹先写王熙凤的声音,以声音出场的方式独具匠心,爽朗的笑声体现了王熙凤直爽的性格。
第三课时一、分析人物性格一、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
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
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
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
”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1.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
2.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
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
她进入贾府后,她的人物形象也逐渐丰满起来。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林黛玉进贾府后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林黛玉是一个极具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她不拘小节,独立自主,不愿随波逐流。
她对家族的传统规矩并不看重,更注重自己的内心感受。
她不屑于整日琐事,而是追求真理和美好的生活。
正因为这样,她常常与世俗的价值观产生冲突,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
其次,林黛玉的敏感和脆弱也是她的鲜明特点。
她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世界的不公平和假面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她在贾府中感受到了虚伪和世俗世界的冷漠,使她的情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她常常忧心忡忡,对人对事都有强烈的感受力,这使得她在贾府中备受困扰,无法真正快乐起来。
再次,林黛玉对艺术和美的追求是她的主要特点之一、她喜欢诗词和音乐,她敏锐地感受到美的力量和价值。
她的文学天赋使她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她的音乐才华使她可以表达内心的激情和情感。
然而,这种对艺术和美的热爱也成为她与贾府中其他人的冲突之一、她的独立思考和对美的追求与贾府中追求权势和钱财的家族观念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最后,林黛玉对爱情的痴迷也是她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对贾宝玉的深情厚意使她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起来。
她将自己的全部心灵都奉献给了贾宝玉,无论是在贾府中还是在梦中。
然而,这种痴迷的爱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在贾府中她备受冷落和伤害。
这使得她的人物形象更加复杂和令人心痛。
总结而言,林黛玉进入贾府后的人物形象丰满而多样化。
她独立思考,对世俗观念持怀疑态度,对自己内心感受敏感而脆弱。
她热爱艺术和美,对爱情痴迷并付出全部。
然而,这些特点也使她与贾府中其他人产生了冲突,使她备受伤害和困扰。
她的人物形象既令人敬佩,又令人心痛,成为《红楼梦》中一个难以忘怀的角色。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福建仙游一中林加发摘要高中教材中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表现了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三个主要人物。
本文分别从时代背景、人物关系、人物描写、判词解读等几个方面对其形象性格作细致分析。
关键词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人物形象正文《林黛玉进贾府》(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必修③第一单元第1课),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它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对贾府的环境和主要人物作了细致的描绘。
文中的环境描写突出了贾府的气派。
本节主要来探讨文中的人物描写。
文中提到的人物繁多,但写得最详细的是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三人。
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他们的形象特征。
一、在时代背景中了解人物性格王熙凤贾府的实际掌权者、破坏者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封建社会的末期,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由盛转衰的过程。
这个封建大家庭制度严明、等级森严,表面上仍十分牢固,甚至还很繁荣。
但生活上铺张浪费、穷奢极欲,导致其很快走向衰亡。
贾赦、贾珍、贾琏等难辞其咎,但王熙凤才是最大的推手。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掌权者,她既是贾府的维护者,又是贾府的破坏者。
她紧抓权利不放,维护贾府的既有制度和表面繁荣;同时又中饱私囊,当贾府的蠹虫,是这座大厦倒下的最可怕内鬼。
《红楼梦》中探春说道:“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便是最好的注脚。
贾宝玉、林黛玉追求自由、平等,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同时还描写了宝黛爱情。
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青年人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开始产生,在贾宝玉、林黛玉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他们渴望:自由恋爱(爱情理想),不参加科举考试(事业理想),平等对待丫环、消除等级区分(人际理想)等。
但封建家长制最终扼杀了他们的理想。
其实封建家长制曾是宝黛爱情的“温床”,但最终成了“王母”。
在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里,贾宝玉能认识到的年龄相仿的异性只有堂姐妹、表姐妹以及丫环们。
《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的形象分析作者:连淑霞来源:《新课程·教师》2016年第03期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具有的社会人文地位和文学艺术价值是其他作品无法取代的。
《红楼梦》中的人物刻画更是小说的一大亮点,曹雪芹不是单方面描写人物特征,而是完整地描写一个人。
无论是小说中的主人还是仆人,优点还是缺点,作者都将人物塑造得淋漓尽致,无可挑剔。
以《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的形象为探究对象,分别对这一章节中林黛玉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进行分析。
关键词:林黛玉;人物性格;《红楼梦》;特点她,头脑聪明伶俐,相貌清秀可人,才华更是突出;她,林如海的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表妹;她,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具有代表的女性形象。
这个她是谁?她就是林黛玉。
林黛玉是小说《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也是小说中的女主角。
林黛玉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又无力照顾,一直处于这种“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的状态,所以在贾母再三要求下,终于把林黛玉接到了贾府抚养,并与府中的大小姐、小少爷一同吃住、一同学习。
因此,小说《红楼梦》中便有了《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节,同时也被纳入中学语文教材。
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翻阅大量关于这段文章的书籍,总结了林黛玉在这一章节中表现出来的鲜明的性格特征。
一、处处细心,生怕犯错虽然身处衣食无忧、被外祖母宠爱的环境,但林黛玉内心却总有种寄人篱下的心理,做事处处小心,所到之处多加留意,生怕犯错误,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这也为她悲苦的人生奠定了基调。
例如,林黛玉拜见邢夫人时,邢夫人苦留她在府吃饭,她依旧婉言谢绝了。
紧接着去二舅舅家,到了以后发现只有王夫人一人,王夫人给她让座,林黛玉则没有立即坐下,而是仔细观察并小心翼翼地避开主位,坐在了椅子上。
陪贾母吃饭时,也是处处谨慎,大到和王熙凤推让坐椅,小到饭后礼仪。
即使在闲唠家常时,问到读书内容,也要有两种回答。
以上种种细节,都可以看出林黛玉的教养及其细心之处。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熟悉课文情节、环境的基础上分析王熙凤这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2、了解《红楼梦》塑造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正确认识作品的反封建意义。
教学重点全面把握王熙凤的复杂性格教学难点体悟王熙凤的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分析王熙凤的艺术形象《红楼梦》以其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最高峰。
前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这部书的主要内容,熟悉了小说中所营造的典型环境——贾府的基本情况。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什么呢?(一)王熙凤是贾府中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因此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可谓不遗余力。
大家回忆一下课文中王熙凤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二)观看熙凤出场录像。
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她出场的方式、服饰、容貌,语言及其动作。
(三)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个性?(四)具体剖析王熙凤性格特点及艺术形象。
提问1:她是以怎样的形式出场的?明确:人未至而声先闻,众星捧月一般出场的。
仿佛武则天出宫、慈禧太后临朝。
提问2:贾府规矩众多,等级森严,在老祖宗“贾母”面前,“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
”包括邢王二夫人,也只能恭恭敬敬垂手侍立,作为一个深闺女子更应遵守礼数。
何况今天还有远客来到,谁也不可以失礼的。
那么,王熙凤为何如此“放诞无礼”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明确:这样写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特殊身份和特殊地位。
脂批本云: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跃)纸上?提问3:作者是怎样描写王熙凤的肖像的?明确:肖像描写不但可以细腻刻画人物外部特征,而且还能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
作者是主要从两方面来写的:服饰及容貌。
提问4:观察王熙凤的服饰有什么特点?明确:打扮与众姑娘不同,浓妆艳抹、遍体锦绣、光彩照人,恍若神妃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