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安的春天
- 格式:doc
- 大小:3.86 KB
- 文档页数:2
西安50年代的老照片很多人没见过
1958年春,西安市钟楼东侧正在建造邮电大楼。
1959年,西安市丈八公社交公粮。
1959年1月,西安市雁塔区农民第一次领工资。
淳朴的笑容浮现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1959年10月1日,西安市新城广场正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整齐的方阵正从广场通过。
1961年,年轻人在工厂工作,即使条件艰苦,但工人们的积极性依旧很高。
1961年6月,西安市丈八公社大雨不断,致使小麦大面积倒伏。
在广泛耕种的年代,天灾是农业不可承受的痛楚
1964年10月1日,在西安市庆祝建国十五周年大型游行。
1965年,西安市龙首村繁忙的水果市场。
也许那时候的买水果不用担心农药过量或是缺斤少两。
大众牌冰棒,有人吃过吗?钟楼小奶糕默默继承了它的遗志。
和平门外的街景,身穿白色制服的交警正在路中间疏导往来的车辆与行人。
COUNTRY DICTIONARY (五)乡村词典(五)文/牛庆国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春天是从元旦开始的,那一天,一张张晚报掀动春天融雪的声音;对于奔走在乡村与城市之间的人来说,春天是从春节开始的,除夕的大红灯笼把一朵朵千里之外飘来的雪花映出温馨的光芒,但古罗马作家瓦罗在他的《论农业》一书中说:“春季从二月七日开始。
”他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所依据的日历是公历。
不管怎么说,真正的春天宛如一个巨大、寂静的烟斗,使所有的事物含烟。
春天里好奇的孩子,则满怀真理的冲动,把纯洁的耳朵贴近返春的草尖,他们便可听见种子的心跳和蓓蕾的生长之声。
而浩荡的风,展开春天的旗帜,一扫漫长的冬天所特有的凝滞、沉郁、冷寂的气氛;耕牛在山坡上引颈长哞,唱出它憋了一冬的情歌;闪烁着阳光碎片的犁铧插入苏醒的土地,那哗哗啦啦泥土翻动的声音,仿佛蕴含着一声声美好诺言的召唤;一些事物的影子开始清晰起来,一个诗人说,此刻连钢铁也会发芽。
我注意到了春天的日出,它不同于夏天的日出是火烧火燎的升腾,像满怀爱情的青年,幸福地奔出家门,奔走在赴约的路上;也不同于秋天的日出那么既兴奋又疲惫,像一个孕妇,满怀着怀想,满怀着憧憬,满怀着幸福与满足;更不同于冬天的日出,苍白、冷峻,像一个策杖前行的智者;春天的日出,像一个婴儿的出生,纯洁、神圣、鲜活。
观看春天的日出,就像等待一位英雄的诞生,不管是在山顶,还是在平原,或者在大海,你都会觉得太阳好像有什么无法用目光看到的阻力,艰难而顽强地向上跃动。
作家苇岸曾握着手表,站在山顶上仔细数过日出的时间,他在《大地上的事情》一书中说:“太阳从露出一丝红线,到伸缩着跳上地表,用了约五分钟”于是,我想到了写《自然与人生》的日本作家德富芦花,他喜欢观察落日,他记录太阳由衔山到全然沉入地表,需要三分钟。
由此可见,日出比日落缓慢,也就是说升起比降落更加艰难,特别是春天的第一轮红日。
我也观察到春天的麻雀,这一被看作鸟类中的“平民”,它的朴素和生气,在春天体现得更为生动。
老西安的春天散文老西安的春天散文老西安的春天很短暂,但来得很能急切。
在老西安,春天很像远方归来的丈夫,它漩风似地冲进家门,然后紧紧地抱着饱受公婆虐待的小媳妇,一任小媳妇的泪水打湿他的前襟。
只一晌的功夫,城里的所有积雪与坚冰都开始消融。
倾刻间,城里的每一座房子,不论高屋大房还是茅草庵棚,全都像竖琴那样发出叮叮咚咚檐水滴落的声音。
被冰雪包裹和封锁了一个冬天的不仅仅是城里的建构,还有那些小姑娘、小媳妇,她们在整个冬天里,像“闭门尸首”那样,盘腿盘脚地坐在热炕上,等待着春天的归来。
在她们的心里,春天是具体的,春天是深爱着的人的名字,春天是一乘吹吹打打的花轿。
春天是一坛老酒,打开它就会使整个城池陶醉!老西安的春天真像一个忘年的酒鬼,浑身上下,散发着朴鼻的酒香。
整个冬天,老西安的爷们儿就围着酒缸过活。
酒铺子到处都是,酒铺子的门口挂着幌子,幌子上就挑着一个“酒”字。
在老西安,开酒铺子的大多是陕西人和山西人,陕西人开的酒铺子里的写着:“老凤翔醉倒武二郎”,山西人的酒铺子里写着:“柳林春越喝越精明”。
那时候,山陕两省的酒鬼喝醉了就相互掐架,陕西人喝醉了往往堵着山西人的字号跳着脚地骂街,山西人喝醉酒了常常追着陕西人“咬耳朵”,真咬,每年冬天都有被咬掉耳朵的酒鬼。
那时陕西人挂在嘴边的一句醉话是“远来的大雁独脚伙,本地的麻雀帮手多”,那时山西人的醉话是“你瞅瞅,俺们山西人吃得甚嘛、住得甚嘛?你再瞅瞅你们陕西人,捧着皇顶子(官帽)都像个要饭的!”在冬天,沉醉在酒缸边的西安大老爷们,一盅老酒下肚,整个江湖便在腹腔里沸腾起来,声高了,气粗了,最后连棉袍也解开了,敞着胸膛的老西安爷们儿个个都像钟魁,像铜槌花脸,纵是年节上的平常问候,纵是相互间的打趣,都说得咬牙切齿的。
这是1928年的冬天,两个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老爷们在酒缸边相会了。
“好人首呀,稀屎都糊上墙啦,听说你开春要盖大瓦房呀!嘻嘻!”“好货呀,还嚼谷着哩,还在阳世上混世道呢?!昨夜睡梦里周公给我托梦,说开了春你的好日子就过到头了!哈哈!”在老西安,相互间的问候往往更像咀咒,颇像有深仇大恨的样子。
我的家乡西安(模板3篇)我的家乡西安篇一春天,勤劳的人们在田间繁忙着。
有的忙着施肥,有的忙着修剪果树的枝条。
一场春雨过后,苹果树像刚清醒的孩童,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探头探脑张望着世界。
过不了几天,苹果花也竞相开放,远远看去,一簇簇,一团团,美丽极了!初夏,苹果树已经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果农们也从疏花季转入到繁忙的蔬果,防病虫害,喷洒农药,套袋阶段。
圆溜溜的小苹果像弹珠一样被果农伯伯们用手把它一个个套进袋子里,这样就平安无公害的成长着。
到了秋天,果园里一片丰收的景象。
树枝上挂满了一个个红彤彤的大苹果。
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的大苹果不时闪着荣耀。
果农伯伯们也急急忙忙地去摘苹果,喜悦之情,满脸洋溢。
到了冬天一个个苹果树都光秃秃的,像玩累了一天的孩童,一身疲倦,好似在说:“冬天来了,我要休眠,我要休眠”。
大雪飘在苹果树上,银装素裹,美丽动人。
除了特产,还有陕北的腰鼓最有名,打腰鼓的人一个个都是壮汉,打鼓的可有劲了,声音很大,每个人都很专心的敲鼓,伴着黄土飞扬,别有一翻气势。
家乡还有一些名胜古迹,听妈妈讲古时候杜甫在陕北富县羌村居住着。
杜甫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巨变,被誉为“诗圣”。
诗人忧国忧民,诗艺精湛,“诗圣广场”、“杜甫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西安篇二我的家乡陕西西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
历史上有十三个朝代在这里建都,累计有一千余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王朝最多,时间最长的一个古都。
三年前,我身临兵马俑,望着那一队队屹立的车马,望着那一米七左右人和马静默于俑坑。
只见将军手提长枪,身跨战马,昂首挺胸地站在那里,显得庄严无比,武士们身藏腰刀,手提大刀,随时准备着,整装待发。
陶马们,马上带骥,骥上放有缰绳,只要一声令下,就会蹬开四蹄,奔向远方。
望着那宏伟的兵马俑,我就感觉我自己身在秦朝,想到那些工匠们曾到底费尽了多少痛苦,多少汗水,多少心血啊!才筑城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伟大奇迹,回过神来,再看看陶勇,不禁觉得他们似乎诉说着秦朝的兴隆。
西安的四季散文
西安,这座古老而富有魅力的城市,有着独特的四季韵味。
春天,西安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城市。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万物复苏,古城墙上的迎春花争相绽放,为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此时,游客们可以漫步在城墙上,感受春风拂面,欣赏盛开的花朵,聆听鸟儿的歌声。
此外,还可以游览西安的著名景点,如大雁塔、钟鼓楼等,感受历史与春天的交融。
夏天,西安是一座热情似火的城市。
夏日的阳光照射在古城墙上,显得格外耀眼。
此时,游客们可以在城墙下的咖啡馆乘凉,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如冰峰、肉夹馍等,感受西安的美食文化。
此外,还可以在傍晚时分游览西安的夜市,欣赏繁华的市井风情,品尝各种美食,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秋天,西安是一座金灿灿的城市。
此时正是收获的季节,金黄的麦田、丰收的果实,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丰富的色彩。
在这个季节,游客们可以游览西安的郊区,欣赏五彩斑斓的秋景,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此外,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水果,如洛川苹果、户县葡萄等,感受西安的田园风光。
冬天,西安是一座银装素裹的城市。
雪花飘落在古城墙上,营造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此时,游客们可以在城墙上滑雪,或者参观西安的博物馆,了解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
此外,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火锅,如老米家腊汁肉夹馍、麻辣诱惑等,驱散冬
日的严寒。
总之,西安的四季风光各具特色,无论是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热情、秋天的丰收,还是冬天的银装素裹,都让人流连忘返。
这座古老的城市,正以她独特的魅力,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西安四季的景色作文
我的家乡是西安,在那里一年四季都很美丽。
春天,鸟语花香,的季节;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的季节;秋天,金桂飘香,五谷丰登的季节;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季节。
春天来了。
这时的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美丽的世界。
花儿们争奇斗艳,五颜六色。
有红的、黄的、粉的、白的……真是五彩缤纷。
小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小朋友们在草地上玩耍嬉戏。
小草变得更绿了。
花儿们更漂亮了。
有的花盛开了;有的花含苞欲放;有的花骨朵像一个个小皮球;还有的像一个个害羞地小姑娘……美丽极了!
秋天来了,树叶黄了,大树上的叶子飘落下来,就像一只只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小动物们也都忙着准备过冬呢!大雁也飞向南方去了。
冬天来了,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
寒风呼呼地吹着。
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和棉鞋。
小朋友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
—— 1 —1 —。
在西安如何更好地体验当地生活方式西安,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承载着三千多年的历史,犹如一部活生生的史书,等待着您去翻阅。
要想更好地体验西安的当地生活方式,那就得深入到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首先,要想融入当地生活,怎能错过西安的特色美食呢?清晨,不妨去街头的小吃摊,来一份热气腾腾的肉丸胡辣汤。
浓稠的汤汁里,肉丸紧实有嚼劲,各种蔬菜丰富多样,再配上一个酥脆的坨坨馍,掰碎泡进汤里,那滋味,简直绝了!或者试试油茶麻花,绵软的麻花浸泡在香气扑鼻的油茶中,撒上花生碎、芝麻等佐料,一口下去,满满的幸福感。
中午时分,找一家地道的面馆。
biangbiang 面是个不错的选择,宽厚的面条拌上鲜香的臊子,油泼辣子一浇,“呲啦”一声,香气瞬间四溢。
岐山臊子面也别错过,细长的面条,酸香可口的臊子汤,让人食欲大增。
还有那油泼面,简单纯粹,却能让人品尝到面的本真味道。
到了晚上,夜市就是体验西安美食生活的绝佳场所。
去回民街,尝尝羊肉泡馍,自己动手把馍掰得细碎,交给师傅精心烹制。
那煮好的泡馍,肉烂汤浓,香气诱人。
或者来几串红柳烤肉,鲜嫩多汁的肉块在炭火上烤得滋滋冒油,撒上孜然辣椒,咬上一口,满足感十足。
甑糕也是不能错过的,香甜的糯米、软糯的红枣和芸豆,甜而不腻,回味无穷。
品尝完美食,去逛逛西安的古老街巷,也是必不可少的体验。
书院门是个好去处,这里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街道两旁摆满了文房四宝、书画字帖。
走进一家小店,与店主聊聊书法绘画,感受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
或者漫步在顺城巷,一边是古老的城墙,一边是各具特色的小店和民居。
在这里,您能看到老西安人的悠闲生活,他们或在门口下棋聊天,或在树下品茶听曲。
要想更深入地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那一定要参观西安的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珍藏着无数的文物瑰宝,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代的金银器,每一件都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辉煌过去。
西安碑林博物馆则是书法爱好者的天堂,众多的碑刻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从城上往城里看,分不出城里人家的富庶寒贫,也看不出哪家过得滋润哪家过得凄惶。
城里是瓦屋、炊烟和树冠覆盖着的静谧世界,老鸹在炊烟与树冠之间旋飞,从你家屋顶飞到我家屋顶。
一条条街道狭窄成了小溪,街上过往的人物不论挑担的还是骑马的,全都被距离缩微成了蝌蚪,分不出哪个生猛海鲜哪个堰塘小鲫了,也分不清哪个蛟龙哪个虾米了。
初春的早上,站在城上往四乡看,刚刚起身的麦苗一片碧绿,一波一浪地推向远处;城外星星点点散落着的村落,好像是碧绿汪洋里停泊的一叶叶轻舟,庄户人家的缕缕炊烟就只能被理解为桅杆或者帆影了。
终南山仿佛就站在你的面前,山巅的茂树,山腰的游云,山底下的荒甸,山坡上的野寺,全都看得清梦。
一行大雁在朝着北边飞,大雁们像壮丁那样排成整齐的“一”字形队伍,叫声悠闲而肃穆:“哇—哇—哇—哇”。
大雁呜叫出的声音,就像硬汉的呻唤,透着钢烈透着底气,透着把过往的劳碌与苦奔全没当回事儿的那么一种自在与安生。
大雁从城的上空成群结队地飞过的时节,大约在惊蜇到春分之间,等到清明的时候,天空偶而还会有三三两两“掉队”的大雁在追赶远去的雁阵。
照着中国人的习惯,把阴历正二三月当了春天。
可老西安的春天来得迟,非等到三四五月才会有些春气。
“二月二”(惊蜇日)吃了炒面豆,春分那天吃了枣糕,街两边的槐树椿树还都没有挂一片树叶,等到四乡的庄户人挑着蛋笼进城卖荠菜的时候,城里的槐树柳树才开始冒芽。
这时,街市上有了卖花的担子,担子上看不见红花绿朵,所谓的花木也只是一疙瘩潮湿的泥土包裹着的可怜人的一截枝柯。
花农是城里大户人家的熟人,虽说担子里还只是些枝柯杈丫,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绿意,但是花农敢拍着胸膛给你打保票:“过了清明保证发芽,不发芽明年我给你赔一蛋笼 ”这时街市上也有了卖树苗子的,进城走亲访友或上香逛庙的农人,讲究进城时扛几枝大拇指头粗细的桃树李树,在市上卖了好换些进城的盘缠。
但农人绝不会把老西安人忌讳的四种树捎到城里来卖,这四种树依次是柳树,西安人把柳树叫“苦骚子”,此俗与词人柳勇有关,柳词淫靡,故凡柳皆淫靡,大户人家门前屋后是万万种不得柳树的,怕误了子弟;杨树,西安人把杨树叫“鬼拍门”;桑树,“桑”与“丧”谐音,桑树的果实叫桑椹,用西安土话读出来是“丧子”,西安人尤其避讳;皂角树,皂角树刺多,老鸹喜欢在皂角树上筑窝。
济南的春天老舍背诵段落
春天给济南增添了新的生机,城市里的大街小巷都弥漫着嫩绿的气息。
老舍在《济南的春天》一文中描绘了令人陶醉的春景:
“济南的春天真美啊!远处的山峦悬挂在空中,好像一团团翻
卷的青烟,把城市围得十分干净。
阳光照到棚屋和粉墙黛瓦上,亮起来了。
大街上,妇人们骑着骡子或拖着车子,把东西拉到院门口;孩子们穿著五颜六色的褂儿,追逐打闹。
官厅里,早操音乐已经响了,稻谷场里,喧哗声也已传到城里来,直在城市边上。
春天的露台上,正摆着郁郁葱葱的花坛,花坛里面是百花飘香的花树。
游子们,你们可记得?以前济南的春天,街边是五色的梅花;果树上开满了花,香飘得津津有味;菜帮和竹篾子编成的小篮子卖在菜市场上,吆喝声十分急迫;那过年盛放的红苞子似的郁金香,游子们,会不会还记得啊?”
这段描写了济南春天的景色,山峦如翻卷的青烟,阳光照射下的棚屋和粉墙黛瓦,热闹的街道上的妇人和孩子们,官厅和稻谷场里的喧闹声,郁郁葱葱的花坛,五彩斑斓的梅花和盛放的郁金香等。
这些描写展现了济南春天的美丽与活力,给人一种温暖和愉悦的感觉。
西安的一年四季作文
西安的四季是美丽的,是有趣的,是快乐的。
春姑娘来了,她吹了一口气,大地就变得生机勃勃。
柳树姐
姐也从沉睡中醒来,吐出了嫩绿的小芽。
花儿们也不甘示弱,竞
相开放,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美丽极了!
夏哥哥来了,他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绿色的大衣,柳树姐姐也
换上了一件翠绿而又美丽的裙子。
花儿们也在太阳公公地照耀下
舒展开了花瓣。
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捉知了,嬉戏……真是开
心极了!
秋婆婆来了,她给大地铺上一层厚厚的地毯。
小朋友们在树
上摘苹果、梨……有的小朋友还把水果拿去送给了妈妈。
冬爷爷来了,他给大地穿上一件雪白的棉袄。
雪花飘落下来,有的落在屋顶上;有的落在大树上;还有的落在人们身上。
小朋
友们都戴着帽子、围巾、手套和口罩。
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夏天是个热情奔放的季节;秋天
是个瓜果飘香的季节;冬天是个银装素裹的季节。
一年四季中,我最喜欢西安的春天和夏天。
因为在这两个季
节里,我们可以出去玩、放风筝、荡秋千……
—— 1 —1 —。
西安古城墙徒步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西安古城墙,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宏伟建筑,宛如一部活的史书,向世人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对于热爱徒步、渴望亲近历史的人们来说,选择一个最佳的时间踏上古城墙,无疑能让这趟旅程更加难忘。
那么,西安古城墙徒步的最佳时间究竟是什么时候呢?首先,春季(3 月 5 月)是个不错的选择。
此时的西安,气温逐渐回暖,大地复苏,万物焕发出勃勃生机。
城墙上的草木开始抽芽,嫩绿的枝叶为古老的城墙增添了几分清新与活力。
走在城墙上,微风拂面,带着春天特有的温润气息,让人感到无比惬意。
而且,春季的天空较为湛蓝,阳光柔和而温暖,既不会过于炎热,也不会让人感到寒冷。
在这样的天气里徒步,既能欣赏到城墙周边盛开的花朵,如娇艳的桃花、洁白的梨花,又能以舒适的状态感受古城墙的厚重底蕴。
然而,春季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由于春季是西安的旅游旺季,游客数量相对较多,城墙上可能会比较拥挤。
如果您想要享受相对宁静的徒步时光,可能需要避开节假日和周末。
夏季(6 月 8 月),西安的气温较高,尤其是在午后,阳光炽热,对于徒步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挑战。
但如果您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时分前往古城墙,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清晨时分,空气清新,城墙上还没有被烈日笼罩,您可以迎着初升的太阳,欣赏古城从睡梦中苏醒的景象。
而傍晚,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城墙上,整个城墙都被染成了金黄色,那种壮丽的美景令人陶醉。
此外,夏季的夜晚,城墙上有时会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如灯光秀等,为徒步增添了别样的乐趣。
不过,夏季徒步要做好防晒和防暑措施,带上足够的水,以保持身体水分。
秋季(9 月 11 月),可以说是西安古城墙徒步的黄金季节。
这个时候,天气逐渐凉爽,秋高气爽,蓝天白云下的古城墙显得更加雄伟壮观。
而且,秋季是西安的水果丰收季节,您在徒步的途中,还可以品尝到各种新鲜美味的水果。
秋天的色彩也格外丰富,城墙上的树叶逐渐变黄、变红,形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与春季相比,秋季的游客相对较少,您可以更加自由地漫步,尽情领略古城墙的魅力。
作文一<<延安的春天>>延安的春天,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当春风轻轻拂过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沉睡的万物渐渐苏醒。
山坡上,桃花、杏花竞相绽放,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把山峦装点得如诗如画。
延河的冰面开始解冻,河水奔腾着,欢唱着,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岸边的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细长的柳枝在微风中摇曳,宛如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田野里,勤劳的农民们早早地开始了春耕。
他们弯着腰,在土地上辛勤劳作,播下希望的种子。
新翻的泥土散发着阵阵清香,那是春天独有的气息。
孩子们在草地上嬉笑玩耍,放风筝的身影在蓝天白云下格外醒目。
天空中,五彩斑斓的风筝高高飞翔,给春天增添了几分活泼与欢乐。
延安的春天,不仅有美丽的景色,更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它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这片土地上人们努力奋斗的新起点。
作文二<<延安的春天>>春天的脚步悄悄走进了延安,给这座充满革命历史的城市带来了勃勃生机。
街头巷尾,树木吐出了嫩绿的叶子,微风拂过,沙沙作响,仿佛在演奏着春天的旋律。
阳光洒在古老的建筑上,为它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公园里,各种花朵争奇斗艳。
红的、黄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忙碌地穿梭,为这美丽的景象增添了一份灵动。
延安的春天,也是美食的季节。
街头的小吃摊飘来了阵阵香气,凉皮、肉夹馍、羊杂汤……让人垂涎欲滴。
人们围坐在桌旁,品尝着美食,享受着春天的惬意。
广场上,人们随着音乐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孩子们在一旁追逐嬉戏,笑声回荡在整个城市。
延安的春天,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春天。
它让这座城市焕发出新的光彩,也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作文三<<延安的春天>>延安的春天,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当春风轻轻拂过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一切都仿佛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山坡上,嫩绿的草芽儿从土里探出了头,好奇地张望着这个崭新的世界。
西安气候特征来源:中国气象报社西安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多雷雨大风天气;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冬季寒冷,多雾、少雨雪。
气象要素特点:本网站气象要素数据根据西安气象观测站1970—200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
1 . 气温西安极端最高气温为42.9℃,出现在2006年6月17日;4-10月极端最低气温-1.9℃,出现在1978年10月29日。
图1 西安1970—2009年4—10月逐旬平均温度变化图春季回暖期(4月1~30日):平均气温15.2℃,4月上、中旬常有较强降温天气,下旬温度迅速回升。
初夏少雨期(5月1日~6月20日):平均气温21.8℃,气温呈现上升趋势,但昼夜温差大。
初夏多雨期(6月21日~7月20日):气温变化比较平稳,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5~28℃,最低气温通常高于15℃。
盛夏伏旱期(7月21日~8月20日):日平均气温在24~28℃之间,日平均气温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极端最高气温35~40℃,昼夜温差9~11℃。
初秋多雨期(8月21日~10月10日):日平均气温15~24℃,随着北方冷空气的不断入侵,日平均气温呈现降低趋势。
秋季凉爽期(10月11~31日):日平均气温11~15℃,随着北方入侵冷空气的加强,日平均气温迅速降低。
2 . 降水西安4~10月平均总降水量488.6毫米,平均总降水日数66天。
平均日降水≥25毫米的大雨日4.5天,平均日降水≥50毫米的暴雨日约1天。
图2 西安1970—2009年4—10月逐旬平均降水量变化图下表是西安各时段平均降水量。
表1 西安1970—2009年各时段降水量统计3. 湿度空气湿度对人体感觉气象环境的舒适程度有重要影响,高温高湿会使人感到闷热而不舒适。
春季回暖期(4月1~30日):平均相对湿度为64.5%, 4月内各旬相对湿度分布比较均匀。
初夏少雨期(5月1日~6月20日):相对湿度6月上中旬的54%,达到全年最低值。
高中生作文古城西安的春节记忆春节在古城西安,那真是一段让我心潮澎湃的时光。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整个城市仿佛都被欢快的气氛包围,街道上挂满了红灯笼,五颜六色的对联贴满了每个角落。
记得去年春节,天还没亮,家里的年夜饭就开始准备了。
大妈们围在一起,边包饺子边唠嗑,厨房里弥漫着浓浓的香味,真让人忍不住想要偷吃。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象征着团圆。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分享着过去一年的故事和新年的愿望。
我们还会给长辈磕头,收到压岁钱,那感觉真是太爽了,心里默默想着今年要买什么玩具。
吃完年夜饭,外面鞭炮声此起彼伏,像是欢迎新一年的到来。
我和小伙伴们早已等不及,冲到外面,兴奋地看着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真像是一个个小星星在闪烁。
每一声爆炸都让我们欢呼,每一缕烟花都留下了我们的惊叹。
我们相互打闹,开心得像是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初一的早晨,街上已经热闹非凡。
人们身穿新衣,脸上挂着笑容,四处拜年。
走在城墙边,感觉每个石头都在诉说着历史。
西安作为古都,春节的氛围更是浓厚,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织。
我们还会去大雁塔附近的庙会,那里有各种小吃和手工艺品,真是让人目不暇接。
糖葫芦、腊八粥、还有热腾腾的羊肉泡馍,吃得我心满意足,嘴里还留着香味。
到了晚上,我们会回到家,继续围着桌子,打牌、聊天。
偶尔听到邻居家的鞭炮声,心里就想着,明年又能和朋友一起庆祝春节。
这样的团圆和欢乐,给我留下了无数美好的记忆。
回想起来,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亲情和友情的纽带。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感受到浓浓的温暖。
每一次的欢聚都让我心里充满了感激。
西安的春节记忆,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伴随着我成长。
这样的经历,真是让我每年都期待,期待新年的到来,期待与家人和朋友再次相聚的那一刻。
西安的⽓候类形和特征西安的⽓候类形和特征西安⽓候属暖温带半湿润⼤陆性季风⽓候。
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冬季寒冷少⾬雪,春秋时有连阴⾬天⽓出现。
西安市及各郊县年平均⽓温13.1~13.4℃。
年极端最⾼⽓温35~41.8℃;极端最低-16~-20℃。
全年以7⽉最热,⽉平均⽓温26.1~26.3℃,⽉平均最⾼⽓温32℃左右;1⽉最冷,⽉平均⽓温-0.3~-1.3℃,⽉平均最低⽓温-4℃左右,年较差达26~27℃。
降⽔年际变化很⼤,多⾬年和少⾬年⾬量差别很⼤,两者最⼤差值可达590 mm。
降⽔的季节分配也极不均匀,有78%的⾬量集中在5~10⽉,其中7~9⽉的⾬量即占全年⾬量的47%,且时有暴⾬出现。
年平均相对湿度70%左右。
年平均风速1.8 m/s,全年盛⾏风向为东北风。
春季(3~5⽉):⽓温回升迅速,但升温不稳定,时常出现“乍暖还寒”的天⽓。
西安市3⽉⽉平均⽓温7.9℃,4⽉升⾄14.1℃,5⽉即升⾄19.4℃。
春季⾬量约占全年的⾬量的四分之⼀,各⽉多年平均⾬⽇在7~9天。
春季⽓温宜⼈,风和⽇丽,是进⾏室外活动和旅游的好时光。
夏季(6~8⽉):炎热多⾬是其显著的特征。
西安市是全国四⼤“⽕炉”城市之⼀。
7⽉是全年最热⽉,平均⽓温⾼达26.3℃,6⽉、8⽉⽉平均⽓温分别达24.8℃、15.3℃。
年⽇最⾼⽓温等于或⼤于35℃的炎热期平均出现22天左右,1997年最多,达61天,在1961~1998年的38年中,有9年出现了40℃以上的酷热天⽓。
夏季⾬量占全年⾬量的37%。
各⽉平均⾬⽇在8~11天,全年暴⾬⽇有⼆分之⼀出现在夏季。
秋季(9~11⽉):9⽉份,由于受太平洋副热带⾼压的影响,西安市降⽔多,多有连阴⾬天⽓出现,⽉平均降⽔量达99.5 mm,占全年⾬量的19%,多年平均⾬⽇达12天。
秋季冷暖适宜,降温速度快,各⽉平均⽓温分别为19.6℃、13.8℃、6.8℃。
平均风速1.5m/s,是全年风速最⼩的季节。
西安:一株传奇的侧柏古树春分这天,我们来到临潼区小金街道,听说欠湾村有一株侧柏古树,遥看形似雄鸡,身世传奇。
初驱车,后步行,我们终于爬上连接临潼、蓝田两地的金山。
初春时分,骊山北坡的金山一带,黄褐色依旧占据着塬上的沟沟岭岭。
站在山头向西望去,一个小墨绿点突兀地矗立在远方另一个座山头,向南伸出一簇弧线,仿佛雄鸡昂首亮翅,迎风独立。
无疑,这就是那株我们要找的古树了。
从这个山头,到那个山头,有近三四公里的距离,但即便隔着这道远远的山沟,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这株古柏的体积庞大。
说其庞大,一是因为古树向南伸出的那道形似雄鸡尾羽的弧线气势抖擞,二是因为海拔千米的山巅之上,方圆几里,此树仅存。
“没有你们想象的那样壮观呢。
”当我们远眺发出惊叹时,有村民善意地提醒道。
村民介绍,只有由东向西、由西向东两个方向远看,侧柏古树才像雄赳赳的大公鸡。
走近了,才会发现它的伤痕累累。
关于它的年纪,没有人能说得清,也许是200多年,也许是300多年。
就在几百年的岁月流逝中,它历经人们欢喜、砍伐、报复、敬畏的情感交错,静观时代与人心变幻。
欠湾村村民、75岁老人王天栋曾听爷爷说起过他的爷爷在大树下乘凉、休息的片断信息。
那时候,大树是村民的护佑,是人们田间生活不可或缺的伴侣。
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迷信一种说法;;用侧柏枝木制作棺椁的首尾横档,可以护佑亡人、泽被后代。
于是,侧柏遭殃。
村民们讲述,以前山头上还有很多侧柏,当迷信说法传遍村庄时,人们把山上的侧柏树都砍光了。
而当砍到山头最高处这棵侧柏古树时,砍伐者家里都发生了不好的事情。
砍下柏树不仅不能泽被后代,反而带来厄运。
砍树的人不是自己发生意外,就是家人遭遇不幸。
“神树发怒了。
”老人们纷纷告诫后代不能伤害这棵侧柏大树。
而惨遭厄运的伐树人心存怨恨,放火烧树,但没想到,树不仅没有被烧死,仅存的一根枝杈长得愈发葱郁。
从此,再也没有人敢伐其枝木,大家不但对这棵侧柏神树充满了敬畏,也放下了刀锯斧头,不再乱砍滥伐。
咸阳的春天作文六百字咸阳的春天作文六百字「篇一」冬爷爷刚走,春姑娘就迈着轻快的脚步朝我们走来。
明媚的春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
今天我和妈妈来到咸阳湖边玩,这里人头攒动,不时传来“嘻嘻哈哈”的笑声,原来有一群小朋友在放风筝呢。
风筝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像老鹰,有的像飞机,有的像燕子风筝时高时低,时起时落,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不就描形状是此情此景吗?小草经过了一个冬天的沉睡,在春天终于冒出了小脑袋,树叶也长出了小叶子,十分可爱。
湖畔的柳树像一位指挥家,枝条向左表示让黄鹂唱歌,向右代表让百灵唱歌,动听极了。
咸阳湖边的冰已经融化了,我们坐在游轮上,春风像一位母亲抚摸着我们的脸庞,我们顿时感到凉爽极了。
健身器材上的小朋友脱去了面包似的冬装,穿上了轻快的春装,个个都像一只活泼机灵的小兔子。
春天的咸阳湖畔真是风景如画啊,我爱你,春天!咸阳的春天作文六百字「篇二」我的家乡在咸阳,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叫咸阳湖的公园。
春天,咸阳湖的水翠绿翠绿的,像无暇的翡翠。
在春光的映照下,咸阳湖披上了橙黄的羽衣。
咸阳湖两旁的柳树像绿蒙蒙的纱在春风中飘摇。
夏天,咸阳湖岸边的小草越发茂盛,就像给大地铺了一条绿绒地毯。
树叶也变得越来越浓密,可以当人们天然的遮阳伞。
柳树上的蝉声时时都能听见,小孩子在树下玩耍、做游戏。
秋天,柳树枯黄的树叶随风在空中飞舞,然后飘落在草地上。
湖面似乎被秋风吹破了,可青松爷爷还穿着碧绿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
冬天,树叶都落光了,雪花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蹦着、跳着,争先恐后地跑了出来,把咸阳湖全都变成了银白色,让人们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咸阳湖。
咸阳湖一年四季景色都不一样,但都很美丽。
老西安的春天很短暂,但来得很能急切。
在老西安,春天很像远方归来的丈夫,它漩风似地冲进家门,然后紧紧地抱着饱受公婆虐待的小媳妇,一任小媳妇的泪水打湿他的前襟。
只一晌的功夫,城里的所有积雪与坚冰都开始消融。
倾刻间,城里的每一座房子,不论高屋大房还是茅草庵棚,全都像竖琴那样发出叮叮咚咚檐水滴落的声音。
被冰雪包裹和封锁了一个冬天的不仅仅是城里的建构,还有那些小姑娘、小媳妇,她们在整个冬天里,像“闭门尸首”那样,盘腿盘脚地坐在热炕上,等待着春天的归来。
在她们的心里,春天是具体的,春天是深爱着的人的名字,春天是一乘吹吹打打的花轿。
春天是一坛老酒,打开它就会使整个城池陶醉!
老西安的春天真像一个忘年的酒鬼,浑身上下,散发着朴鼻的酒香。
整个冬天,老西安的爷们儿就围着酒缸过活。
酒铺子到处都是,酒铺子的门口挂着幌子,幌子上就挑着一个“酒”字。
在老西安,开酒铺子的大多是陕西人和山西人,陕西人开的酒铺子里的写着:“老凤翔醉倒武二郎”,山西人的酒铺子里写着:“柳林春越喝越精明”。
那时候,山陕两省的酒鬼喝醉了就相互掐架,陕西人喝醉了往往堵着山西人的字号跳着脚地骂街,山西人喝醉酒了常常追着陕西人“咬耳朵”,真咬,每年冬天都有被咬掉耳朵的酒鬼。
那时陕西人挂在嘴边的一句醉话是“远来的大雁独脚伙,本地的麻雀帮手多”,那时山西人的醉话是“你瞅瞅,俺们山西人吃得甚嘛、住得甚嘛?你再瞅瞅你们陕西人,捧着皇顶子(官帽)都像个要饭的!”在冬天,沉醉在酒缸边的西安大老爷们,一盅老酒下肚,整个江湖便在腹腔里沸腾起来,声高了,气粗了,最后连棉袍也解开了,敞着胸膛的老西安爷们儿个个都像钟魁,像铜槌花脸,纵是年节上的平常问候,纵是相互间的打趣,都说得咬牙切齿的。
这是1928年的冬天,两个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老爷们在酒缸边相会了。
“好人首呀,稀屎都糊上墙啦,听说你开春要盖大瓦房呀!嘻嘻!”
“好货呀,还嚼谷着哩,还在阳世上混世道呢?!昨夜睡梦里周公给我托梦,说开了春你的好日子就过到头了!哈哈!”
在老西安,相互间的问候往往更像咀咒,颇像有深仇大恨的样子。
老西安的爷儿们深懂世道的艰辛,他们就着一盘煮黄豆,把酒盅里的酒咂出咝儿咝儿的声音。
春天来了,最早把春天的消息通知给老西安人的,是一种名叫“湖北佬”的候鸟。
湖北是距陕西最近的南方省份,所以,刚过“二月二”西安城上城下就到处都能见到“湖北佬”在飞。
看到院子里树上的“湖北佬”,屋里的女人们隔着窗子嘿儿嘿儿地笑:“春天来了,选个好日子约几个姊妹出城去拜王三姐去!
“王三姐”就是王宝钏,她是历代西安女性的绝对偶像。
老西安的女人们几乎每年春天都会念叨”王三姐“。
等到桃花绽放的时候,老西安的女人们,相约相邀地坐着马车出城,一浪一浪地笑闹着,你捅捅我的腰眼,我揪揪你的瓣梢,热闹极了。
王三姐的“寒窑”在曲江池。
开春了,曲江池边的红宫岸上盛开着一树一树灼灼的桃花李花,老西安的女人们在进入寒窑的时候,都会拍打拍打身上的泥土。
每次去拜“王三姐”她们的眼睛里都饱含着泪水。
不论是八十岁的老太太,还是十八岁的大姑娘,站在“王三姐”的寒窑门前,内心深处都会腾起一种身为女人的骄傲!
奶奶对孙女说:每年春天我都来祭拜王三姐,王三姐够豪横,她守着三间寒窑,等薛平贵大官人等了十八年!王三姐给咱女人争了脸面,树了贞德!
孙女对奶奶说:奶,老辈人都说王三姐在等薛平贵的日子里,把曲江方圆十里的荠菜都挑尽了,有这事吗?
曲江池边,红宫岸上,一个劝善的老太太打着竹板,口嘴利索地念唱道:
牛吃枣剌图扎哩,
人吃辣子图辣哩,
喝烧酒是图醉哩,
娶新媳妇是图睡哩。
王三姐苦守寒窑是受罪哩!
为人莫把女儿欺,
到了还是欺自己!
为妇谨守千古礼,
孝敬公婆数第一。
---------
春天,悄然的来了。
回到城里的老西安的女人们,在很长的时候都会记着祭拜王三姐时的情景。
她们在心里给王三姐许诺了什么呢?
春天,悄然的来了。
老西安的大老爷们,开始一年的辛劳,忙生忙死,忙种忙收,忙五谷的丰登,忙日子的滋润。
老西安的春天很短暂,但很从容。
昨天还是冰封雪裹,今天早上四时三十分立春,不等五点钟,远处就响起了滚滚的春雷。
老西安有“咬春”的习俗。
所谓“咬春”,就是清明出城给老先人扫墓的时候,顺手顺脚地掐一些荠菜,包一次荠菜饺子,直吃得房前屋后都弥漫着原野的清香。
另外,在民间社火里,还有一个“春官”。
春官是社火头,头戴牛角,手执牛鞭,一只脚穿布鞋,一只脚穿草鞋,极赋喜剧色彩的一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