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蛋白C受体的研究现状
- 格式:pdf
- 大小:165.54 KB
- 文档页数:3
蛋白C的研究新进展
李保端;杨晓红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
【年(卷),期】2008(46)35
【摘要】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务工作者逐渐认识到天然蛋白C在体内起到抗炎、抗凝作用.蛋白C的缺乏可以引起栓塞性疾病.人重组蛋白C治疗严重脓毒血症、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初步尝试,使其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现就近几年来人们对蛋白C的研究发现及新进展做一综述.
【总页数】3页(P33-34,41)
【作者】李保端;杨晓红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乌鲁木齐,83005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科,乌鲁木齐,8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2
【相关文献】
1.足细胞巢蛋白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发生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J], 王彦江;谢席胜;王宝福;冯胜刚
2.铁蛋白纳米蛋白壳结构与功能研究新进展 [J], 王群力;孔波;黄河清
3.骨膜蛋白的研究新进展 [J], 曾峰;黄建芬;余新林;周之平
4.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新进展 [J], 任艳荣;于磊
5.老年痴呆症研究新进展——与Aβ蛋白形成相关的两个蛋白水解酶的发现 [J], 唐珂;景乃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260514.6(22)申请日 2020.04.03(71)申请人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地址 51026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昌岗路250号(72)发明人 刘少军 刘世明 陈静 方伟伦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代理人 刘孟斌(51)Int.Cl.A61K 45/00(2006.01)A61P 9/00(2006.01)A61K 31/167(2006.01)A61K 38/17(2006.01)A61K 38/48(2006.01)A61L 31/08(2006.01)A61L 31/16(2006.01) (54)发明名称内皮蛋白C受体的新用途(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内皮蛋白C受体(EPCR)作为靶点在制备治疗利莫司类及紫杉醇等药物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以及本发明以病毒为载体过表达EPCR或者使用APC(活化的蛋白C)、多肽TR47、化合物Parmodulin 2等激活EPCR的方法,可有效地发挥保护性干预利莫司类及紫杉醇等药物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但是不影响平滑肌细胞。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序列表1页 附图6页CN 111729083 A 2020.10.02C N 111729083A1.内皮蛋白C受体(EPCR)作为靶点在制备治疗内皮细胞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应用,其中所述内皮细胞损伤由药物诱导,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药物为利莫司类或/和紫杉醇。
3.过表达EPCR的试剂或EPCR的激活剂在制备治疗内皮细胞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应用,其中所述内皮细胞损伤由药物诱导,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药物为利莫司类或/和紫杉醇。
5.根据权利要求3的应用,其中所述过表达EPCR的试剂为腺病毒载体。
6.根据权利要求3的应用,其中所述EPCR的激活剂为APC (活化的蛋白C)、TR47或Parmodulin 2。
C-反应蛋白临床应用的现状和展望C-反应蛋白临床应用的现状和展望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沈霞C-反应蛋白(C-neactiveprotein,简称CRP)早于1930年由Tilet和Fnancis首先发现,作为肺炎双球菌性肺炎的标志物,在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此蛋白质能与肺炎球菌英膜C多糖物质(C-polysaccharide substande,简称CPS)形成复合物,为此命名为C-反应素。
1941年Abernethy及Avery确定它是蛋白质,即称之为C-反应蛋白质。
此后CRP被用于观察多种疾病的状况,在炎症或组织损伤的情况下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并能视为急性反应时相蛋白之一,包括在急性炎症时呈现出其它蛋白质和糖蛋白的增加。
CRP由肝细胞合成,分子量为100,000-144,000,由5个相同的亚单位以非共价键聚集而成环状对称五聚体,在血清,脑脊液,关节滑膜炎,羊水,胸腹水和水疱液内均可被检测。
CRP不能穿过胎盘,在正常人血清中CRP含量低微,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在疾病发作后几小时CRP含量就有成倍增长趋势,甚至高达2000倍,并较其它时相蛋白增长快而显著,此升高的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CRP具有主要调理素作用,能与广谱细菌和组织膜结合,增加吞噬细胞的活性和运动,促进对各种细胞菌和异物的吞噬,起着修复组织和消除炎症的作用。
在急性炎症期CRP还伴有免疫系统功能,能与T淋巴细胞特异性地结合,改变或限制这些细胞的某些功能,CRP还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及活性反应。
一、CRP与其它炎症因子的相关性:CRP与其它炎症因子如:多行核白细胞,α-糖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具有密切相关性,在炎症反应中,吞噬细胞能吞噬细胞并导致白细胞介素I释放,白细胞介素I促使肝脏不断产生CRP,因而CRP含量可成倍上升,而且炎症反应改变了CRP生物合成和分解代谢率,它对分布在体内的微生物及/或改变了的炎症组织上的配体有识别能力,并能与配体结合后固定在补体C1q片断上,形成一个IqG抗原和CRP复合物的激活补体经典途径,使C3转化酶将C3裂解为C3a, C3b,然后C3b与CRP配体形成C3b特异受体可激活吞噬细胞,增强其吞噬的活性和运动,促进对各种细菌和异物的吞噬,起着修复组织和消除炎症的作用,故CRP与WBC存在呈正相关,在炎症反应中起着积极作用,使人体具有非特异性的抵抗力。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的检测周志中;吴竞生;徐俊;叶山东;马礼坤;徐修才;厉小梅【期刊名称】《血栓与止血学》【年(卷),期】2002(008)002【摘要】目的:检测冠心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败血症患者血浆中的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水平,以探讨sEPCR在不同疾病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建立sEPCR的检测方法,检测30例冠心病、56例糖尿病、63例SLE、30例败血症及20例正常对照血浆中sEPCR水平.结果:sEPCR在糖尿病患者血浆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血浆中的sEPCR水平(P《0.001),败血症患者血浆sEPC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01),SLE合并血栓及SLE无血栓患者的sEP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05及P《0.001),但SLE并发血栓的sEPCR水平与无血栓患者的sEPCR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血浆中sEPC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sEPCR可能是促使糖尿病患者体内高凝状态形成及并发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sEPCR与SLE患者发生血栓无明显关系,而主要参与SLE患者及败血症患者炎性反应过程.【总页数】3页(P57-59)【作者】周志中;吴竞生;徐俊;叶山东;马礼坤;徐修才;厉小梅【作者单位】安徽省立医院中心实验室,合肥,230001;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合肥,230001;美国Oklahoma医学研究基金会;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合肥,230001;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科,合肥,230001;安徽省立医院中心实验室,合肥,230001;安徽省立医院风湿科,合肥,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92.1【相关文献】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J], 董存岩;周志芳;游莉2.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浆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 [J], 苏梅芳3.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检测的意义 [J], 孔晋星;佟力;何成禄4.脑梗塞患者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赵志强;崔妍妍5.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白介素-6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 [J], 王乐;杨增烨;王柳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梁燕冰(综述);廖品琥(审校)
【期刊名称】《重庆医学》
【年(卷),期】2016(045)027
【摘要】脓毒症是临床常见、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易发展成为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M ODS )。
其病情发展迅速、治疗费用高,医疗资源消耗大,病死率高[1‐2]。
在脓毒症病情发展过程中,凝血系统的紊乱、尤其蛋白C系统功能的异常尤为突出。
蛋白C系统主要包括蛋白C(P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蛋白S(PS)血栓调节蛋白(T M )及凝血酶,其终产物均为活化蛋白 C (APC)。
EPCR参与了PC的活化和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下文简述EPCR的一般性质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
【总页数】4页(P3867-3870)
【作者】梁燕冰(综述);廖品琥(审校)
【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广西百色533000;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广西百色5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31
【相关文献】
1.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与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J], 常文秀;曹书华
2.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脓毒症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J], 冯清;张丽娜
3.高密度脂蛋白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J], 许智坤;郑标林;许小泽;刘雪燕
4.Treg/Th7平衡与脓毒症的关系研究进展 [J], 张改君;龙细雨;靳露露;贾建伟;郭丽颖
5.钙卫蛋白与脓毒症关系研究进展 [J], 高榕悦;韩玉珍;李文雄;黄立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失血性休克大鼠体外实验关于内皮细胞蛋白C系统的研究作者:沈晔蔡文伟吴双华张美齐潘景业来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年第12期【摘要】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调节内皮细胞表达凝血-抗凝分子TM和EPCR的作用。
方法本实验于温州医学院实验室完成,选取成年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健康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假休克组)和实验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组),每组均为10 只。
采用颈内动脉均放血至40 mm Hg(1 mm Hg=0.133 kPa) 60 min建立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留取假休克组、休克组血清,并将胎牛血清作为健康对照组,无菌处理后加入到培养基,与内皮细胞分别培养6 h、12 h和18 h,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休克血清刺激后内皮细胞TM、EPCR mRNA的表达。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休克组血清刺激SVAREC 6 h 后,TM和EPCRmRNA均升高(P【关键词】失血性休克;血栓调节素;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凝血障碍;聚合酶链反应An in vitro study of thrombomodulin-protein C-EPCR system coagulation function in hemorrahgic shock rats SHEN Ye,CAI Wen-wei,WU Shuang-hua,ZHANG Mei-qi,PAN Jing-ye.Department of Emergency,Zhe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Hangzhou 310014,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PAN Jing-ye,Email:panjingye@【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agulant function of Thrombomodulin-Protein C-EPCR System in rats with hemorrhagic shock in virto study.Methods In this study, 30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with each group 10 rats: control group, the sham shock group,hemorrhagic shock group.Hemorrhagic shock model was subjected to computer-controlled arterial hemorrhage to 40 mm Hg for 60 min .The rat blood serum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rats in sham shock group and shock group after maintaining 3 hours, and fetal bovine serum(FBS) was used as control group. Then medium contained fore-mentioned serums cultured with SV40-transformed aortic rat endothelial cellsfor 6 hours, 12 hours and 18hours. The messenger RNA(mRNA)expression of thrombmodulin(TM), 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 in the SV40-transformed aortic rat endothelial cells which were treated with serums were detected by 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ults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SVARECs were incubated for 6hrs with shock serum, the mRNA expression of TF, TM and t-P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continued elevating at the time of 18 hours(P【Key words】Hemorrhagic shock: Thrombomodulin; 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Coagulation disorders ;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蛋白C途径是机体抗凝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APC-EPCR-PAR1通路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刘轩绮1,2,刘汇洋1,2,赵京洋1,3,尹芳蕊1,2,3,白力1,2,3,王永福1,2,3△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 )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活化蛋白C (APC )是由其前体蛋白C (PC )转化而来的一种天然抗凝血剂,在凝血调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APC 可与内皮蛋白C 受体(EPCR )结合,激活内皮细胞上的蛋白激酶受体1(PAR1),从而启动细胞的保护和抗炎反应。
现就APC-EPCR-PAR1活化通路上各靶点在RA 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APC-EPCR-PAR1通路在RA 疾病中的潜在治疗价值,为RA 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蛋白质C ;受体,细胞表面;蛋白酪氨酸激酶类;APC-EPCR-PAR1通路中图分类号:R392.12文献标志码:ADOI :10.11958/20211591Research progress of APC-EPCR-PAR1pathwa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LIU Xuanqi 1,2,LIU Huiyang 1,2,ZHAO Jingyang 1,3,YIN Fangrui 1,2,3,BAI Li 1,2,3,WANG Yongfu 1,2,3△1Department of Rheumatology and Immun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 (Institute of Rheumatology and Immunology,Baotou Medical College),Baotou 014000,China;2Baotou Medical College,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3Inner Mongolia Autoimmune Key Laboratory△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180****************Abstract:Rheumatoid arthritis (RA)is a chronic and systemic autoimmune disease.Activated protein C (APC)is anatural anticoagulant transformed from its precursor protein C (PC),which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bloodcoagulation.APC can bind to endothelial protein C receptor (EPCR)and activate protein kinase receptor 1(PAR1)on endothelial cells,thereby initiating cell protection and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ach target on the APC-EPCR-PAR1activation pathway in RA,discusses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value of APC-EPCR-PAR1pathway in RA diseases,and provides more o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RA in the future.Key words:arthritis,rheumatoid;protein C;receptors,cell surface;protein-tyrosine kinases;APC-EPCR-PAR1pathway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0LH08001,2021BS08006)作者单位:1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包头医学院风湿免疫研究所(邮编014000);2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3内蒙古自治区自体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作者简介:刘轩绮(1996),女,硕士在读,主要从事自身免疫疾病方面研究。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与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常文秀;曹书华
【期刊名称】《中国急救医学》
【年(卷),期】2008(028)001
【摘要】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是蛋白C抗凝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EPCR不仅在蛋白C活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作为蛋白C及活化蛋白C的共同受
体,EPCR在脓毒症中亦介导了活化蛋白C抗炎及细胞保护作用的发挥.本文就EPCR的结构、表达调节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总页数】3页(P69-71)
【作者】常文秀;曹书华
【作者单位】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救医学研究所ICU;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救医学研究所ICU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31
【相关文献】
1.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J], 梁燕冰(综述);廖品琥(审校)
2.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大鼠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及可溶性E-选择素的影响 [J], 崔雷;程青虹;何永来;赵利;曾建琼
3.血栓调节素-活化蛋白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系统抗炎症作用研究进展 [J], 陈平;袁耀宗
4.脓毒症患者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基因rs867186A/G位点多态性观察 [J], 梁燕
冰;覃月秋;蒋玉洁;黄霞;李军;彭丁伟;黄雨晴;廖品琥
5.血红素氧合酶-1影响脓毒症大鼠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表达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J], 南川川;李楠;李威;洪澄英;陈怀生;刘雪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