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人物形象
- 格式:ppt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15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人物分析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为、表情以及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作者曹雪芹出身于十分显赫的贵族世家,后因政变而家道中落,曹雪芹的一生恰恰经历了这个衰落的过程,从侯服玉食的贵公子,落魄成为贫苦的寒士。
这种天堂地狱的变化,使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的黑暗怀有不满与批判的态度,从而创作了举世之作《红楼梦》。
小说《红楼梦》中纯熟的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惟妙惟肖的环境描写及人物刻画都相当精彩,不仅是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被选用为中国高中必选课文,而且整部小说的汉语运用也是最佳典范。
《林黛玉进贾府》是介绍《红楼梦》整部小说的典型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林黛玉第一次踏进贾府时的情景,以黛玉的见闻第一次对贾府做了直接叙述,全书的序幕部分。
作者通过黛玉之眼抛出了贾家的重要人物以及贾府气派的环境,同时也是主人公林黛玉与贾宝玉第一次见面的描写,可谓是《红楼梦》整部小说得以展开的精妙之笔。
作者以林黛玉进贾府大院的游踪为线索,让读者了解了《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特征,同时也逐渐推出了贾府中几个主要的人物。
在林黛玉与贾府双方见面的过程中,作者通过双方对彼此的观察巧妙地展现了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形象。
对于这些主要人物的出场方式匠心独运,对于人物形象刻画的手法浓墨重彩,各有千秋,十分精彩。
作者将每一个人物最本质的外形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并且同时体现了人物的内在精神。
本文对《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便对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有更深一层次的了解。
一、机变逢迎——王熙凤作者采用了别具一格的手法来描写王熙凤的出场,并且对这一人物的肖像描写相当成功,是《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最精妙之处。
曹雪芹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采用了工笔式的重彩细绘,同时也是整部小说中最为精妙的一笔。
出场曹雪芹先写王熙凤的声音,以声音出场的方式独具匠心,爽朗的笑声体现了王熙凤直爽的性格。
举手投足尽是“辣”——简析《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人物形象一、导入上课之前,我想先考考大家,我们常常会用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一首歌曲来形容我们湖南的妹子,这首歌是?——《辣妹子》。
可巧的是,今天我们要透过林黛玉的一双俊眼去结识另外的一位辣妹子,她,就是被称为“凤辣子”的:王熙凤。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借助《红楼梦》中的片段《林黛玉进贾府》来解读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板书课题)二、熟悉文本【过渡语】曹雪芹对王熙凤是相当的喜爱的,所以《红楼梦》中花在王熙凤身上的笔墨不让宝黛,那么这篇课文中有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王熙凤呢?1、请同学们先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王熙凤的段落和句子,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王熙凤进行工笔雕琢的?(学生自读,大约5分钟,明确具体描写王熙凤的段落—5,6段)2、我们都知道,塑造人物形象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有哪些?(生答)侧面描写有哪些?(生答)【知识积累】对人物展开正面的描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细节等)或者进行侧面描写(通过环境的烘托以及他人的言行来展现人物形象)3、那在这篇课文当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王熙凤的“辣”的呢?学生明确:语言、动作、肖像【过渡语】这节课,我们将从语言、动作、肖像这三个方面来展开分析,现在我想把这个问题抛给你们,由大家来告诉我,你们是如何品出王熙凤身上的辣味儿的。
(五分钟,每个大组讨论一个问题)三、研读文本【过渡语】所谓言为心声,那我们就先来看看在这两段里有哪些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正面:析语言:(一)写出场1、我们听到王熙凤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明确:“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2、我们见到她的人了没有?——没有。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出场方式?——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板书)【过渡语】在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出场,是塑造人物的最初起点。
【补充】脂砚斋评论:【甲戌侧批: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甲戌眉批:另磨新墨,搦锐笔,特独出熙凤一人。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中学语文论文《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沈彩云《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的一篇节选课文,它让我们对《红楼梦》中的几位重要人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王熙凤泼辣、狡黠,精明干练又光彩照人;林黛玉柔弱、敏感,处事谨慎又神采怜人;贾宝玉率真、多情,随意洒脱又处处惊人;文中对王熙凤的形象塑造重在服饰的渲染,对林黛玉则重其心理与神态的刻画,而对于贾宝玉可谓是出神入化,曲尽其妙。
描其服饰,绘其神态;述其狂语,叙其行动;褒其怪异,赞其张狂。
让读者在贾府众多面目中不得不对他多一眼关注,多一份思考,也多一份欣赏。
贾宝玉无疑是这一节选部分的中心人物。
对初到贾府的黛玉来说,这位未曾谋面的表哥早已熟知于心,她常听生前的母亲说这位表哥憨玩异常,极恶读书,又常在内帏厮混。
当她去拜见二舅舅时,与王夫人有几处对话。
王夫人对她的嘱咐中,其他姐妹仅寥寥数语:“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
”而对宝玉,这个让他疼爱(因为是她的儿子)又头疼的宝贝疙瘩却让她始终挂在嘴边,一言其“孽根祸胎”,再称其“混世魔王”,又进而数落其异常行为:“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
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
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
所以嘱咐你别睬他。
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言他。
”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此一个玩世不恭的儿子却成为她与黛玉交谈的中心,就连贾府的家长或权威人物贾政也不过聊聊一语而过,可见其特殊地位。
文中对贾宝玉的出场描写也极为详尽:“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其中“宝”“珠”“玉”“金”等显示富贵气象的词语在这一段服饰描写中多次重复出现,既而再次出现依然不惜笔墨:头戴“大珠”“金八宝坠角”,身上佩戴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
第三课时一、分析人物性格一、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
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
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
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
”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1.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
2.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
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浅析作者:周潭仁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19年第98期《林黛玉进贾府》(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详细描述了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为故事做了草蛇灰线的铺垫。
人物依次出场为:林黛玉、贾母、王熙凤和贾宝玉。
一、体弱多愁、容貌清丽、多才敏感的林黛玉林黛玉是金陵十二衩雙首之一,贾母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的独生女,六七岁时丧母,十岁时因为林如海身体不好,公务繁重,无暇顾及,加上贾母思念贾敏,爱屋及乌,心疼黛玉,故派人接到贾府抚养。
贾敏生前说过:“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所以林黛玉带着敬畏之情走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在贾府生活都是小心谨慎。
“步步留心”是林黛玉在贾府的行为准则,从初到大观园至哭死在潇湘馆,都没有违反过这个信条。
在此期间,林黛玉作为旁观者,非常清楚贾府的诸多弊端,但始终没有公开说,只私下和几个要好的稍微说说而已。
她对探春主持家政就大加赞赏,认为只有改革,贾府才能延续繁华。
林黛玉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林黛玉体弱多愁,容貌清丽,举止不凡,谈吐不俗,是一个美丽而且有教养的女子。
当贾母问林黛玉吃什么药时,她把三岁时癞头和尚对父母说的那段话复述给大家听,这也可见林黛玉心地很直,也说明她把贾府当自己家,认为贾府的人就是自己家人。
林黛玉年纪虽小,但很懂人情世故,关键时刻该说什么话,该怎么做,把捏得很准。
当邢夫人苦留她吃饭时,他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
望舅母容谅。
”到了王夫人住处,众嬷嬷让林黛玉炕上坐,“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
”“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王夫人再三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了……黛玉方告了坐,坐了。
举手投足尽是“辣”——简析《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人物形象一、导入上课之前,我想先考考大家,我们常常会用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一首歌曲来形容我们湖南的妹子,这首歌是?——《辣妹子》。
可巧的是,今天我们要透过林黛玉的一双俊眼去结识另外的一位辣妹子,她,就是被称为“凤辣子”的:王熙凤。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借助《红楼梦》中的片段《林黛玉进贾府》来解读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板书课题)二、熟悉文本【过渡语】曹雪芹对王熙凤是相当的喜爱的,所以《红楼梦》中花在王熙凤身上的笔墨不让宝黛,那么这篇课文中有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王熙凤呢?1、请同学们先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王熙凤的段落和句子,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王熙凤进行工笔雕琢的?(学生自读,大约5分钟,明确具体描写王熙凤的段落—5,6段)2、我们都知道,塑造人物形象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有哪些?(生答)侧面描写有哪些?(生答)【知识积累】对人物展开正面的描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细节等)或者进行侧面描写(通过环境的烘托以及他人的言行来展现人物形象)3、那在这篇课文当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王熙凤的“辣”的呢?学生明确:语言、动作、肖像【过渡语】这节课,我们将从语言、动作、肖像这三个方面来展开分析,现在我想把这个问题抛给你们,由大家来告诉我,你们是如何品出王熙凤身上的辣味儿的。
(五分钟,每个大组讨论一个问题)三、研读文本【过渡语】所谓言为心声,那我们就先来看看在这两段里有哪些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正面:析语言:(一)写出场1、我们听到王熙凤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明确:“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2、我们见到她的人了没有?——没有。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出场方式?——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板书)【过渡语】在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出场,是塑造人物的最初起点。
【补充】脂砚斋评论:【甲戌侧批: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甲戌眉批:另磨新墨,搦锐笔,特独出熙凤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