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人物形象
- 格式:ppt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15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人物分析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为、表情以及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作者曹雪芹出身于十分显赫的贵族世家,后因政变而家道中落,曹雪芹的一生恰恰经历了这个衰落的过程,从侯服玉食的贵公子,落魄成为贫苦的寒士。
这种天堂地狱的变化,使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的黑暗怀有不满与批判的态度,从而创作了举世之作《红楼梦》。
小说《红楼梦》中纯熟的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惟妙惟肖的环境描写及人物刻画都相当精彩,不仅是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被选用为中国高中必选课文,而且整部小说的汉语运用也是最佳典范。
《林黛玉进贾府》是介绍《红楼梦》整部小说的典型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林黛玉第一次踏进贾府时的情景,以黛玉的见闻第一次对贾府做了直接叙述,全书的序幕部分。
作者通过黛玉之眼抛出了贾家的重要人物以及贾府气派的环境,同时也是主人公林黛玉与贾宝玉第一次见面的描写,可谓是《红楼梦》整部小说得以展开的精妙之笔。
作者以林黛玉进贾府大院的游踪为线索,让读者了解了《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特征,同时也逐渐推出了贾府中几个主要的人物。
在林黛玉与贾府双方见面的过程中,作者通过双方对彼此的观察巧妙地展现了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形象。
对于这些主要人物的出场方式匠心独运,对于人物形象刻画的手法浓墨重彩,各有千秋,十分精彩。
作者将每一个人物最本质的外形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并且同时体现了人物的内在精神。
本文对《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便对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有更深一层次的了解。
一、机变逢迎——王熙凤作者采用了别具一格的手法来描写王熙凤的出场,并且对这一人物的肖像描写相当成功,是《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最精妙之处。
曹雪芹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采用了工笔式的重彩细绘,同时也是整部小说中最为精妙的一笔。
出场曹雪芹先写王熙凤的声音,以声音出场的方式独具匠心,爽朗的笑声体现了王熙凤直爽的性格。
举手投足尽是“辣”——简析《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人物形象一、导入上课之前,我想先考考大家,我们常常会用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一首歌曲来形容我们湖南的妹子,这首歌是?——《辣妹子》。
可巧的是,今天我们要透过林黛玉的一双俊眼去结识另外的一位辣妹子,她,就是被称为“凤辣子”的:王熙凤。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借助《红楼梦》中的片段《林黛玉进贾府》来解读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板书课题)二、熟悉文本【过渡语】曹雪芹对王熙凤是相当的喜爱的,所以《红楼梦》中花在王熙凤身上的笔墨不让宝黛,那么这篇课文中有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王熙凤呢?1、请同学们先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王熙凤的段落和句子,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王熙凤进行工笔雕琢的?(学生自读,大约5分钟,明确具体描写王熙凤的段落—5,6段)2、我们都知道,塑造人物形象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有哪些?(生答)侧面描写有哪些?(生答)【知识积累】对人物展开正面的描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细节等)或者进行侧面描写(通过环境的烘托以及他人的言行来展现人物形象)3、那在这篇课文当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王熙凤的“辣”的呢?学生明确:语言、动作、肖像【过渡语】这节课,我们将从语言、动作、肖像这三个方面来展开分析,现在我想把这个问题抛给你们,由大家来告诉我,你们是如何品出王熙凤身上的辣味儿的。
(五分钟,每个大组讨论一个问题)三、研读文本【过渡语】所谓言为心声,那我们就先来看看在这两段里有哪些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正面:析语言:(一)写出场1、我们听到王熙凤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明确:“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2、我们见到她的人了没有?——没有。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出场方式?——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板书)【过渡语】在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出场,是塑造人物的最初起点。
【补充】脂砚斋评论:【甲戌侧批: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甲戌眉批:另磨新墨,搦锐笔,特独出熙凤一人。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中学语文论文《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沈彩云《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的一篇节选课文,它让我们对《红楼梦》中的几位重要人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王熙凤泼辣、狡黠,精明干练又光彩照人;林黛玉柔弱、敏感,处事谨慎又神采怜人;贾宝玉率真、多情,随意洒脱又处处惊人;文中对王熙凤的形象塑造重在服饰的渲染,对林黛玉则重其心理与神态的刻画,而对于贾宝玉可谓是出神入化,曲尽其妙。
描其服饰,绘其神态;述其狂语,叙其行动;褒其怪异,赞其张狂。
让读者在贾府众多面目中不得不对他多一眼关注,多一份思考,也多一份欣赏。
贾宝玉无疑是这一节选部分的中心人物。
对初到贾府的黛玉来说,这位未曾谋面的表哥早已熟知于心,她常听生前的母亲说这位表哥憨玩异常,极恶读书,又常在内帏厮混。
当她去拜见二舅舅时,与王夫人有几处对话。
王夫人对她的嘱咐中,其他姐妹仅寥寥数语:“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
”而对宝玉,这个让他疼爱(因为是她的儿子)又头疼的宝贝疙瘩却让她始终挂在嘴边,一言其“孽根祸胎”,再称其“混世魔王”,又进而数落其异常行为:“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
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
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
所以嘱咐你别睬他。
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言他。
”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此一个玩世不恭的儿子却成为她与黛玉交谈的中心,就连贾府的家长或权威人物贾政也不过聊聊一语而过,可见其特殊地位。
文中对贾宝玉的出场描写也极为详尽:“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其中“宝”“珠”“玉”“金”等显示富贵气象的词语在这一段服饰描写中多次重复出现,既而再次出现依然不惜笔墨:头戴“大珠”“金八宝坠角”,身上佩戴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
第三课时一、分析人物性格一、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
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
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
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
”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1.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
2.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
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浅析作者:周潭仁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19年第98期《林黛玉进贾府》(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详细描述了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为故事做了草蛇灰线的铺垫。
人物依次出场为:林黛玉、贾母、王熙凤和贾宝玉。
一、体弱多愁、容貌清丽、多才敏感的林黛玉林黛玉是金陵十二衩雙首之一,贾母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的独生女,六七岁时丧母,十岁时因为林如海身体不好,公务繁重,无暇顾及,加上贾母思念贾敏,爱屋及乌,心疼黛玉,故派人接到贾府抚养。
贾敏生前说过:“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所以林黛玉带着敬畏之情走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在贾府生活都是小心谨慎。
“步步留心”是林黛玉在贾府的行为准则,从初到大观园至哭死在潇湘馆,都没有违反过这个信条。
在此期间,林黛玉作为旁观者,非常清楚贾府的诸多弊端,但始终没有公开说,只私下和几个要好的稍微说说而已。
她对探春主持家政就大加赞赏,认为只有改革,贾府才能延续繁华。
林黛玉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林黛玉体弱多愁,容貌清丽,举止不凡,谈吐不俗,是一个美丽而且有教养的女子。
当贾母问林黛玉吃什么药时,她把三岁时癞头和尚对父母说的那段话复述给大家听,这也可见林黛玉心地很直,也说明她把贾府当自己家,认为贾府的人就是自己家人。
林黛玉年纪虽小,但很懂人情世故,关键时刻该说什么话,该怎么做,把捏得很准。
当邢夫人苦留她吃饭时,他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
望舅母容谅。
”到了王夫人住处,众嬷嬷让林黛玉炕上坐,“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
”“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王夫人再三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了……黛玉方告了坐,坐了。
举手投足尽是“辣”——简析《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人物形象一、导入上课之前,我想先考考大家,我们常常会用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一首歌曲来形容我们湖南的妹子,这首歌是?——《辣妹子》。
可巧的是,今天我们要透过林黛玉的一双俊眼去结识另外的一位辣妹子,她,就是被称为“凤辣子”的:王熙凤。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借助《红楼梦》中的片段《林黛玉进贾府》来解读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板书课题)二、熟悉文本【过渡语】曹雪芹对王熙凤是相当的喜爱的,所以《红楼梦》中花在王熙凤身上的笔墨不让宝黛,那么这篇课文中有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王熙凤呢?1、请同学们先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王熙凤的段落和句子,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王熙凤进行工笔雕琢的?(学生自读,大约5分钟,明确具体描写王熙凤的段落—5,6段)2、我们都知道,塑造人物形象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有哪些?(生答)侧面描写有哪些?(生答)【知识积累】对人物展开正面的描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细节等)或者进行侧面描写(通过环境的烘托以及他人的言行来展现人物形象)3、那在这篇课文当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王熙凤的“辣”的呢?学生明确:语言、动作、肖像【过渡语】这节课,我们将从语言、动作、肖像这三个方面来展开分析,现在我想把这个问题抛给你们,由大家来告诉我,你们是如何品出王熙凤身上的辣味儿的。
(五分钟,每个大组讨论一个问题)三、研读文本【过渡语】所谓言为心声,那我们就先来看看在这两段里有哪些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正面:析语言:(一)写出场1、我们听到王熙凤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明确:“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2、我们见到她的人了没有?——没有。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出场方式?——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板书)【过渡语】在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出场,是塑造人物的最初起点。
【补充】脂砚斋评论:【甲戌侧批: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甲戌眉批:另磨新墨,搦锐笔,特独出熙凤一人。
《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杨美君(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河南郑州450000)[摘 要]《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第三回的节选部分,本文通过《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来分析王熙凤工于心计、娴于辞令、善于奉承、强于管理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工于心计;娴于辞令;善于奉承;强于管理[中图分类号]I2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5823(2020)09 0016 02 [收稿日期]2020-05-24 在《红楼梦》第三回节选部分《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从王熙凤肖像的描写、初见黛玉时的言行、回王夫人话三个方面,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工于心计、娴于辞令、善于奉承、强于管理的王熙凤形象。
这如《红楼梦》第二回中冷子兴所言:“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极犀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1]10一、王熙凤工于心计林黛玉进贾府,作者在短短的两段文字中三次写到贾母大哭、伤感、呜咽。
第一次是林黛玉进贾府,方欲拜见贾母时,贾母叫着“心肝儿肉”大哭起来;第二次是说黛玉之母贾敏如何得病请医服药送死发丧时,贾母伤感起来;第三次是因说起贾母最疼爱的女儿贾敏先舍贾母而去阴阳相隔,母女俩面也不能一见时,贾母搂着黛玉又呜咽起来。
从贾母的“大哭”“伤感”“呜咽”中,我们不仅能够读出贾母痛失爱女后内心的悲痛欲绝之情,而且这三个形象的拟声词,更让我们读出了贾母对女儿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还能让我们读出贾母对外孙女黛玉小小年纪便痛失慈母的怜爱之情,从贾母将黛玉“一把搂入怀中、叫着心肝肉”的动作和语言描写中,我们能够读出贾母对黛玉的怜爱和疼爱之情。
工于心计的王熙凤深谙贾母心理,她知道贾母在儿女中最疼贾敏,而今贾敏去世,贾母必会更加思念已故的爱女,必会心如刀割、悲痛欲绝;王熙凤知道贾母也因爱女去世,必会把对爱女贾敏的疼爱怜惜之情寄托在黛玉身上,贾母会更加疼爱失去慈母的黛玉,更加怜惜命苦的黛玉。
于是,工于心计的王熙凤就把关注的靶心投射到了黛玉身上,她时时刻刻都在关心黛玉,在她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过程中一句“我来迟了,未曾迎接远客”[1]12,表现出的是对黛玉进贾府的热烈欢迎;第一次在贾府见黛玉便携着她的手,尽管素未谋面,表现出的却是对黛玉的亲近之情;对黛玉容貌和气派的大大夸赞,表现出的是对黛玉的喜爱之情;她用手帕拭泪说着黛玉命苦、姑妈去世,表现出的是她对姑妈去世的内心难过之情和对命苦的黛玉的怜爱之情;她问黛玉几岁了、是否上过学、吃什么药、想要什么吃的玩的只管告诉她,表现出的是对黛玉的关心之情;摆了茶果上来的时候,她亲自为黛玉捧茶捧果,此外,她在黛玉未进贾府之前就已经预备下为黛玉裁衣裳的缎子,表现出的是她对黛玉的疼爱之情。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福建仙游一中林加发摘要高中教材中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表现了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三个主要人物。
本文分别从时代背景、人物关系、人物描写、判词解读等几个方面对其形象性格作细致分析。
关键词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人物形象正文《林黛玉进贾府》(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必修③第一单元第1课),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它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对贾府的环境和主要人物作了细致的描绘。
文中的环境描写突出了贾府的气派。
本节主要来探讨文中的人物描写。
文中提到的人物繁多,但写得最详细的是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三人。
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他们的形象特征。
一、在时代背景中了解人物性格王熙凤贾府的实际掌权者、破坏者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封建社会的末期,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由盛转衰的过程。
这个封建大家庭制度严明、等级森严,表面上仍十分牢固,甚至还很繁荣。
但生活上铺张浪费、穷奢极欲,导致其很快走向衰亡。
贾赦、贾珍、贾琏等难辞其咎,但王熙凤才是最大的推手。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掌权者,她既是贾府的维护者,又是贾府的破坏者。
她紧抓权利不放,维护贾府的既有制度和表面繁荣;同时又中饱私囊,当贾府的蠹虫,是这座大厦倒下的最可怕内鬼。
《红楼梦》中探春说道:“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便是最好的注脚。
贾宝玉、林黛玉追求自由、平等,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同时还描写了宝黛爱情。
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青年人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开始产生,在贾宝玉、林黛玉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他们渴望:自由恋爱(爱情理想),不参加科举考试(事业理想),平等对待丫环、消除等级区分(人际理想)等。
但封建家长制最终扼杀了他们的理想。
其实封建家长制曾是宝黛爱情的“温床”,但最终成了“王母”。
在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里,贾宝玉能认识到的年龄相仿的异性只有堂姐妹、表姐妹以及丫环们。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熟悉课文情节、环境的基础上分析王熙凤这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2、了解《红楼梦》塑造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正确认识作品的反封建意义。
教学重点全面把握王熙凤的复杂性格教学难点体悟王熙凤的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分析王熙凤的艺术形象《红楼梦》以其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最高峰。
前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这部书的主要内容,熟悉了小说中所营造的典型环境——贾府的基本情况。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什么呢?(一)王熙凤是贾府中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因此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可谓不遗余力。
大家回忆一下课文中王熙凤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二)观看熙凤出场录像。
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她出场的方式、服饰、容貌,语言及其动作。
(三)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个性?(四)具体剖析王熙凤性格特点及艺术形象。
提问1:她是以怎样的形式出场的?明确:人未至而声先闻,众星捧月一般出场的。
仿佛武则天出宫、慈禧太后临朝。
提问2:贾府规矩众多,等级森严,在老祖宗“贾母”面前,“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
”包括邢王二夫人,也只能恭恭敬敬垂手侍立,作为一个深闺女子更应遵守礼数。
何况今天还有远客来到,谁也不可以失礼的。
那么,王熙凤为何如此“放诞无礼”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明确:这样写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特殊身份和特殊地位。
脂批本云: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跃)纸上?提问3:作者是怎样描写王熙凤的肖像的?明确:肖像描写不但可以细腻刻画人物外部特征,而且还能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
作者是主要从两方面来写的:服饰及容貌。
提问4:观察王熙凤的服饰有什么特点?明确:打扮与众姑娘不同,浓妆艳抹、遍体锦绣、光彩照人,恍若神妃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