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经典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
- 格式:ppt
- 大小:6.49 MB
- 文档页数:5
第三课时一、分析人物性格一、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
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 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 “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 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
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
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
”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 “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 “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1. 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
2.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
(完整Word版)林黛玉进贾府优秀公开课教案教案目录: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能够把握林黛玉进贾府的主要情节;(3)能够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及其在作品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会关爱他人,关注人生百态;(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林黛玉进贾府的主要情节;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2. 难点: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联系现实生活,体会作品的价值观念。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红楼梦》原著;相关评论文章;教学课件。
2. 辅助材料:电视剧《红楼梦》片段;相关图片、音乐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林黛玉进贾府的场景;(2)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及作品特点;(3)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原著,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主要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点;(3)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深入解读文本;(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林黛玉进贾府的意义;(3)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及其在作品中的地位。
4. 课堂拓展(1)对比林黛玉与其他人物的形象,探讨其独特性;(2)联系现实生活,体会作品的价值观念;(3)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5.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地解读了文本,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以及对作品价值的体会;4.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林黛玉进贾府》福州高级中学范云芳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分析林黛玉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小说刻画人物方法。
(2)了解小说通过渐进式人物塑造方法,多角度、全方位、有层次地展现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容貌、神态、风度。
2、过程和方法(1)以林黛玉性格分析为突破口,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2)借助多媒体,运用诵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解读人物形象。
3、情感和价值观深入感悟《红楼梦》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准确解读古典小说人物个性二、教学重点小说人物林黛玉性格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通过林黛玉性格的分析,了解小说渐进式人物塑造方法。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先请大家看段视频,(播放视频《枉凝眉》)(3分钟)二、导入上节课我们借林黛玉的一双慧眼第一次展示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这节课我们将转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
作为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在人物塑造上,脂砚斋曾评:“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见”,可见《红楼梦》中的诸多人物,曹雪芹都能做到各具情态,栩栩如生。
要做到这点,离不开高超的创作手法,而渐进式手法就是其中之一,何谓渐进式,即运用多种手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全方位塑造人物,实现人物形象从单薄呆板到丰满鲜活的塑造。
今天,我们以林黛玉为例,通过分析这一人物形象,来了解渐进式人物塑造方法在文中的运用。
(1分钟)三、整体感知师:视频中的黛玉秀外慧中、温婉动人。
这样一个女子,初到贾府这一深宅大院中,她有着什么样的心理?生:“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师: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在文中哪些地方体现?请大家以黛玉的行踪为线索,结合文本来找找。
林黛玉的行踪是:贾母院——贾赦院——贾政院——贾母院。
我们就分四个小组来讨论,待会派代表来陈述。
(1分钟+3分钟讨论)(学生畅所欲言,讨论探究)归纳如下:1、语言描写:⑴婉言拒绝邢夫人盛情的语言描写:邢夫人苦留黛玉吃过晚饭再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
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第一章:《红楼梦》与贾府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背景及作者曹雪芹。
2.掌握贾府的人物关系及社会地位。
3.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意义。
教学内容:1.简介《红楼梦》的背景及作者曹雪芹。
2.解析贾府的人物关系及社会地位。
3.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意义。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第一回,了解书背景及作者。
2.分组讨论贾府的人物关系及社会地位。
3.小组分享林黛玉进贾府的意义。
第二章:《红楼梦》的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认识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形象。
2.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及命运。
3.理解人物形象之间的复杂关系。
教学内容:1.介绍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形象。
2.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及命运。
3.探讨人物形象之间的复杂关系。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前五回,了解主要人物形象。
2.分组讨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及命运。
3.小组分享人物形象之间的复杂关系。
第三章: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1.掌握林黛玉进贾府的经过。
2.理解林黛玉在贾府的处境及心情。
3.分析林黛玉进贾府对后续情节的影响。
教学内容:1.解析林黛玉进贾府的经过。
2.探讨林黛玉在贾府的处境及心情。
3.分析林黛玉进贾府对后续情节的影响。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第五回,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经过。
2.分组讨论林黛玉在贾府的处境及心情。
3.小组分享林黛玉进贾府对后续情节的影响。
第四章: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关系教学目标:1.了解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相识过程。
2.分析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情感变化。
3.理解林黛玉与贾宝玉关系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教学内容:1.解析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相识过程。
2.探讨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情感变化。
3.分析林黛玉与贾宝玉关系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第六回,了解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相识过程。
2.分组讨论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情感变化。
3.小组分享林黛玉与贾宝玉关系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第五章:林黛玉的诗词教学目标:1.欣赏林黛玉的诗词才华。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使学生了解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分析贾府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关系,理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3.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通过对林黛玉进贾府的描写,所反映出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1.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贾府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关系。
三、教学难点1. 分析林黛玉进贾府过程中所体现的封建社会等级制度。
2. 领会作者通过对林黛玉进贾府的描写,所反映出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主要人物,引导学生关注林黛玉这一角色。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相关章节,了解故事情节,标记重要信息。
3. 课堂讲解(1)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聪明、敏感、多愁善感、独立自尊等。
(2)解析贾府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关系:封建贵族家庭,等级分明,关系复杂。
4. 案例分析选取林黛玉进贾府过程中的典型事件,如见贾母、拜见贾氏诸姑等,分析所体现的封建社会等级制度。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作者通过对林黛玉进贾府的描写,所反映出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阅读《红楼梦》其他章节,深入理解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7.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通过对林黛玉进贾府情节的掌握,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对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贾府社会地位和家庭关系的理解,评价学生对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认识。
七、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林黛玉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节奏。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一节,使学生了解贾府的基本情况,掌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2. 贾府的基本情况了解。
三、教学难点1. 文本中的古代礼仪习俗的理解。
2. 林黛玉性格特点的深入剖析。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红楼梦》及贾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了解贾府的基本情况。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细节,深入剖析其性格特点。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和贾府的基本情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是否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讨论的深入和团队协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红楼梦》原著或相关选段。
2. 参考资料: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文章、评论、背景资料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八、教学进度1. 本节课:完成“林黛玉进贾府”一节的教学内容。
2. 下节课:继续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在贾府的地位和影响。
九、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课程目标:了解《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林黛玉及其性格特点。
掌握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和背景。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1.2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1.3 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1.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林黛玉进贾府的背景和情节。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章节,增强阅读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红楼梦》第一回2.2 教学内容:林黛玉的来历和家庭背景。
林黛玉进贾府的原因和过程。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与其他人物的互动。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红楼梦》的整体情节,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对林黛玉有什么了解?3.2 讲解:讲解林黛玉的来历和家庭背景。
讲解林黛玉进贾府的原因和过程。
3.3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每组分享讨论结果,总结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3.4 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红楼梦》第一回相关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4.2 阅读理解:检查学生对《红楼梦》第一回相关内容的阅读理解。
4.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讨论成果。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推荐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红楼梦》其他相关章节,深入了解林黛玉的性格和故事发展。
5.2 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林黛玉进贾府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林黛玉进贾府的理解和感悟。
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红楼梦》第一回6.2 辅助材料:林黛玉进贾府的相关图片或插图。
《红楼梦》的人物关系图。
林黛玉的诗词作品。
6.3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七章:教学活动7.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林黛玉与其他人物互动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
7.2 小组展示:每组向全班展示表演内容,并解释林黛玉在这个场景中的性格特点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