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讲(合奏类)
- 格式:ppt
- 大小:4.35 MB
- 文档页数:62
第十六讲行程问题(专项复习讲义)小升初数学专项复习讲义(苏教版)(含答案)第十六讲行程问题(专项复习讲义)(知识梳理+专项练习)1、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速度,叫做行程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杜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
2、解题关键及规律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间=速度和×时间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时间=路程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时间。
一、选择题1.从家到学校,小明要走8分钟,小红要走12分钟,则小明与小红的速度比为()A.8:12 B.2:3 C.3:2 D.12:82.平平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开始时0.2时骑了3千米,剩下的路又以每分钟0.3千米的速度骑了18分钟,平平从甲地到乙地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千米/时。
A.8.4 B.12 C.14 D.16.83.一列火车长200米,以每分钟1200米的速度经过一座大桥,从车头进到车尾出一共用了2分钟.求桥的长度是多少米?正确的算式是()A.1200×2+200 B.1200×2-200 C.(1200+200)×2 D.(1200-200)×24.小明由家去学校然后又按原路返回,去时每分钟行a米,回来时每分钟行b米,求小明来回的平均速度的正确算式是()。
A.(a+b)÷2 B.2÷(a+b)C.1÷(+)D.2÷(+)5.芳芳和媛媛各走一段路.芳芳走的路程比媛媛多,芳芳用的时间比媛媛多,芳芳和媛媛的速度比是( ).A.5:8 B.8:5 C.27:20 D.16:156.船在水中行驶的时候,水流增加对船的行驶时间()。
A.增加B.减小C.不增不减D.都有可能二、填空题7.甲、乙二人分别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如果二人同时出发,则12小时相遇;如果甲先出发2小时后,乙再出发,则3小时后二人共走完全程的.甲、乙二人的速度比是( ).8.从甲城到乙城,汽车要8小时,客车要10小时,则汽车的速度比客车快25%。
第16讲居家3.安居房?作为人类生活物质基础之一的住宅,在唐朝人的生活中曾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构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住宅文化。
部分皇亲国戚及居重位掌大权的内外官员纷纷构建豪宅美第,极尽奢侈之能事。
唐人在住宅上费尽心思,极尽奢华,以此来标榜身价,满足虚荣,其规模之大,装饰之华丽,令今人也望尘莫及。
住宅之外,还往往建有别墅,其中搂台馆字,山水树木,花鸟虫石无不应有尽有。
唐初元勋郭子仪,“其宅在亲仁里,居其里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
”1三千人的大家族出出进进,谁也不认识谁,其壮观可想而知。
武后从父姊之子宗楚客建成的新宅,“皆是文柏为梁,沉香和红粉以泥壁,开门则香气蓬勃,磨文石为阶砌及地,着吉莫靴2者,行则仰仆。
”宗楚客获罪流放后,太平公主到他的宅第观看,叹息说:“观其行坐处,我等虚生浪死。
”3玄宗朝宰相杨国忠,也在宣义里“连构甲第,土木被绨绣,栋宇之盛,两都莫比。
”4代宗宰相元载,在都城南北分别建造宅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又于近郊起亭榭,所至之处,帷帐什器,皆于宿设,储不改供。
”5据说虢国夫人造一合欢堂,花费巨金。
堂成之后,除了给工人费用之外,又拿了五千段绛色绸罗给工人,谁知那工头看都不看一眼,说:你逮些蚂蚁蜥蜴蜜蜂之类,放到堂内,如有一道间隙能让它们跑脱,我一个钱也不要你的。
虢国夫人没办法,除了付200万工钱之外,还给了两个金盆,三斗珍珠才罢休。
房子确实盖得好,有一次暴风拔起一棵大树砸在堂顶,房子也“略无所伤”。
白居易的《秦中吟》曾对这种现象加以揭露和抨击。
如《伤宅》诗说: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
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
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
洞房温且清,寒暑不能干。
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
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
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
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
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
第十六讲 锐角三角函数古希腊数学家和古代中国数学家为了测量的需要,他们发现并经常利用下列几何结论:在两个大小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中,只要有一个锐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值一定相等.正是古人对天文观察和测量的需要才引起人们对三角函数的研究,1748年经过瑞士的著名数学家欧拉的应用,才逐渐形成现在的sin 、cos 、tg 、ctg 的通用形式.三角函数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边与锐角之间的关系,是数形结合的桥梁之一,有以下丰富的性质:1.单调性;2.互余三角函数间的关系;3.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平方关系:sin 2α+cos 2α=1;商数关系:tg α=ααcos sin ,ctg α=ααsin cos ; 倒数关系:tg αctg α=1.【例题求解】【例1】 已知在△ABC 中,∠A 、∠B 是锐角,且sinA =135,tanB=2,AB=29cm , 则S △ABC = .思路点拨 过C 作CD ⊥AB 于D ,这样由三角函数定义得到线段的比,sinA=135=AC CD ,tanB=2=BDCD ,设CD=5m ,AC =13m ,CD =2n ,BD =n ,解题的关键是求出m 、n 的值. 注:设△ABC 中,a 、b 、c 为∠A 、∠B 、∠C 的对边,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不难证明:与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的几个重要结论:(1) S △ABC =C ab B ac A bc sin 21sin 21sin 21==; (2)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 【例2】 如图,在△ABC 中.∠ACB =90°,∠ABC =15°,BC=1,则AC=( )A .32+B .32-C .0.3D .23-思路点拨 由15°构造特殊角,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促使边角转化.注:(1)求(已知)非特角三角函数值的关是构造出含特殊角直角三角形.(2)求(已知)锐角角函数值常根据定转化为求对应线段比,有时需通过等的比来转换.【例3】 如图,已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90°,过BC 的中点D 作DE ⊥AB 于E ,连结CE ,求sin ∠ACE 的值.思路点拨 作垂线把∠ACE 变成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将问题转化成求线段的比.【例4】 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tanB=cos ∠DAC ,(1)求证:AC =BD ;(2)若sinC=1312,BC=12,求AD 的长. 思路点拨 (1)把三角函数转化为线段的比,利用比例线段证明; (2) sinC=AC AD =1312,引入参数可设AD=12k ,AC =13k .【例5】 已知:在Rt △ABC 中,∠C=90°,sinA 、sinB 是方程02=++q px x 的两个根.(1)求实数p 、q 应满足的条件;(2)若p 、q 满足(1)的条件,方程02=++q px x 的两个根是否等于Rt △ABC 中两锐角A 、B 的正弦?思路点拨 由韦达定理、三角函数关系建立p 、q 等式,注意判别式、三角函数值的有界性,建立严密约束条件的不等式,才能准确求出实数p 、q 应满足的条件.学历训练A 组1.已知α为锐角,下列结论①sin α+cos α=l ;②如果α>45°,那么sin α>cos α;③如果cos α>21 ,那么α<60°; ④αsin 11)-(sin 2-=α.正确的有 . 2.如图,在菱形ABCD 中,AE ⊥BC 于E ,BC=1,cosB 135,则这个菱形的面积为 . 3.如图,∠C=90°,∠DBC=30°,AB =BD ,利用此图可求得tan75°= .4.化简:(1)263tan 27tan 22-+ = .(2)sin 2l °+sin 22°+…+sin 288°+sin 289°= .5.身高相等的三名同学甲、乙、丙参加风筝比赛.三人放出风筝线长、线与地面夹角如下表(假设风筝线是拉直的),则三人所放的风筝中( )A .甲的最高B .丙的最高C .乙的最低D .丙的最低6.已知 sin αcos α=81,且0°<α<45°则co α-sin α的值为( ) A .23 B .23- C .43 D .43- 7.在△ABC 中,∠C =90°,∠ABC =30°,D 是AC 的中点,则ctg ∠DBC 的值是( )A .3B .32C . 23D .43 8.在等腰Rt △ABC 中.∠C =90°,AC =6,D 是AC 上一点,若tan ∠DBA=51,则AD 的长为( )A .2B .2C . 1D .229.已知关于x 的方程0)1(242=++-m x m x 的两根恰是某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正弦,求m 的值.10.D 是△ABC 的边AC 上的一点,CD=2AD ,AE ⊥BC 于E ,若BD =8,sin ∠CBD=43,求AE 的长.B 组11.若0°<α<45°,且sin αcon α=1673,则sin α= . 12.已知关于x 的方程0)cos 1(2sin 423=-+⋅-ααx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α为锐角,那么α的取值范围是 .13.已知是△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等式))((4)2(2a c a c b -+=,且有035=-c a ,则sinA+sinB+sinC 的值为 .14.设α为锐角,且满足sin α=3cos α,则sin αcos α等于( )A .61B .51 C .92 D .103 15.如图,若两条宽度为1的带子相交成30°的角,则重叠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2B .23 C .1 D .2116.如图,在△ABC 中,∠A =30°,tanB=23,AC=32,则AB 的长是( ) A .33+ B .322+ C .5 D .2917.己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且c=35,若关于x 的方程0)35(2)35(2=-+++b ax x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又方程0sin 5)sin 10(22=+-A x A x 的两实根的平方和为6,求△ABC 的面积.18.如图,已知AB=CD=1,∠ABC =90°,∠CBD °=30°,求AC 的长.19.设 a 、b 、c 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c 为斜边,n 为正整数,试判断n n b a +与n c 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0.如图,已知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BC沿直线l滚动.(1)当△ABC滚动一周到△A l B1C1的位置,此时A点所运动的路程为,约为(精确到0.1,π=3.14)(2)设△ABC滚动240°,C点的位置为Cˊ,△ABC滚动480°时,A点的位置在Aˊ,请你利用三角函数中正切的两角和公式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求出∠CACˊ+∠CAAˊ的度数.参考答案。
第十六讲数论(4)余数问题——带余除式与同余定理知识点汇总:例题练习:1、已知2008被一些自然数去除,余数都是10。
这样的自然数共有______个。
【举一反三】用一自然数去除另一整数,商40余16,被除数、除数、商与余数的和为933。
求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2、一个自然数除429、791、500所得余数分别是a+5、2a、a。
求这个自然数与a的值。
【举一反三】有一个大于1的整数,除以45、59、101所得余数相同,求这个数。
3、1357911131517…103除以9余______。
4、利用余数性质求余数:20092009除以9余______。
5、利用除数分拆求余数:20042004200420042004L 14444244443÷45余______。
【本讲重要内容回顾】小试牛刀1.一个两位数除310,余数是37,这样的两位数有( )A .21和33B .91和33C .39和21D .39和912.一个大于1的数去除290,235,200时,得余数分别为a ,a +2,a +5,则这个自然数是( )?A .17B .18C .19D .203.将1至2008这2008个自然数,按从小到大的次序依次写出,得一个多位数:12345678910111213…20072008,试求这个多位数除以9的余数是( )A .1B .2C .3D .44.20032与22003的和除以7的余数是________。
A .5B .4C .3D .05.将自然数1,2,3,4,……依次写下去,若最终写到2000,成为123……19992000,那么这个自然数除以36的余数是( )A .0B .10C .2D .12。
《周易》启蒙第十六讲文王重卦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伏羲氏创作了先天八卦,周文王演绎了后天八卦,文王又将八卦两两重叠而成八八六十四卦,并给各卦赋了卦辞,据说文王之子周公又给各爻赋了爻辞,于是《周易》面世。
文王演《周易》六十四卦也是历经磨难,当时纣王昏庸,听信了谗言,致使文王被囚禁在羑里城达七年之久,七年的拘禁,使得文王在愤懑中创作了《周易》,这也就是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
“文王拘而演周易”,这句话出自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报任安书》。
原文如下: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上文的意思是: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
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
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
实际上,司马迁的经历又何尝不是愤懑的呢?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可称千古巨史。
可这部著作的成书却是司马迁在承受着奇耻大辱的状态下完成的。
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司马迁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他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在蒙受屈辱之中最终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可见,司马迁所做的总结真是有着深刻的道理,人往往在逆境当中才更具创造力,更能激发其潜能,更能创造奇迹,文王演《周易》就是如此。
接下来,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文王是如何重卦的?八八六十四卦究竟是如何得来的?六十四卦卦名图表我们研究《周易》理应熟记六十四卦卦名,朱熹在《周易本义》中给出了卦名次序歌,方便了后人对六十四卦的记忆。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16讲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精讲)【考情分析】本讲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在高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从几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出发,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性质的关系等知识。
常以选择题、推断题形式出现。
主要考查方式为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结合物质的性质、性质的递变规律、定性推断、规律总结与运用等设置相关问题情境,通过图表、文字或相关数据分析等推断同主族、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或以陌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其可能具有的性质等,对考生的化学素养、知识与能力水平进行考查,而联系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化合物之间的桥梁就是“位—构—性”的三角关系。
【核心素养分析】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元素周期律的递变性。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基于实验现象和事实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分析得出元素周期律;基于元素周期律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方法,能运用元素周期表揭示元素周期律。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发现和提出有探索价值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问题,如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特殊性等,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网络构建】【知识梳理】智能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称之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编排原则(1)周期: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至右排成的横行。
(2)族: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至下排成的纵行。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结构元素周期表⎩⎪⎪⎨⎪⎪⎧周期(7个)⎩⎨⎧短周期⎩⎪⎨⎪⎧ 第一、二、三周期元素种数分别为2、8、8种长周期⎩⎪⎨⎪⎧ 第四、五、六、七周期元素种数分别为18、18、32、32(排满时)种族(16个)⎩⎪⎨⎪⎧主族:由短周期和长周期共同构成,共7个副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共7个第Ⅷ族:第8、9、10共3个纵行0族:第18纵行【特别提醒】①碱金属元素位于ⅠA 族,氢元素不属于碱金属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