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第十六章 药物疗法
- 格式:ppt
- 大小:17.57 MB
- 文档页数:28
平罗县职业教育中心《护理学基础》教学设计科目:《护理学基础》授课章节:第十六章药物疗法第四节注射给药法皮内注射法授课教师:肖娟教研组:护理教研组《肌内注射法》“三有”课堂设计护理专业肖娟一概述《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以培养护理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原则,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编写教学内容。
包括护士护理病人时所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突出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
本节选自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护理学基础》第十六章第四节内容,本章介绍了药物治疗的基本理论和各种给药技术,《皮内注射法》是对前面知识的总结、拓展和应用,为后面的知识奠定基础,起承上启下作用。
二“三有”课堂教学设计思路(一)设计理念(依据)以“建构性学习主义”理论为支撑,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采用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探究发现中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二)设计思路(流程)【观看视频课程导入→事件分析设定教学目标→皮内注射操作流程(示范讲解)完成教学目标→分组练习深入探究→课堂总结重点强调→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理论结合实践,引领学生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培养懂理论、会操作的实用性护理人才的目的。
(三)“三有”课堂实施方案设计1.结合岗位需求,确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皮内注射的部位掌握皮内注射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熟悉对皮内注射患者的评估内容。
能力目标:能按护理程序的方法正确完成皮内注射的操作情感目标: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体现人文关怀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2.围绕“三有”课堂,实施组织教学有用:通过新闻事件让同学们关注教学内容,知道皮内注射在生活中的用处及重要性。
有趣:通过新闻事件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入操作环节。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课堂始终贯穿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让同学们所有动手机会可以更加深刻的去记忆本节课主要内容。
护理药物疗法知识点总结一、药物的概念药物是指能够改变生理功能、保健或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药物分为化学药物和生物药物两大类。
1. 化学药物:是指通过人工合成或化学变换制备的药物,包括有机药、无机药和生物合成制药。
化学药物主要通过靶点和生物酶发挥作用,其作用机制通常较为明确。
2. 生物药物:是以生物技术为基础,通过特定的生物学制备工艺制备的药品,包括蛋白质药物、多肽类药物、抗体药物等。
生物药物的制备工艺复杂,作用机制多样,包括调节免疫系统、促进细胞增殖等。
二、药物的作用方式药物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1. 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口服、皮下、静脉注射等)到达血液循环的过程。
吸收受制于药物性质、给药方式、给药部位等因素。
2. 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器官间的分布情况。
药物的分布受到血流灌注、血脑屏障、组织亲和性等因素的影响。
3.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生物酶代谢成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代谢会改变药效、毒性和排泄方式。
4. 药物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体内排泄的过程。
主要通过肾脏、肝脏、肺部和肠道排泄。
三、护理药物的分类护理药物可以根据其药理作用、给药方式、给药途径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1. 按给药方式分类:口服药、皮下注射药、肌肉注射药、静脉注射药、外用药等。
2. 按药理作用分类:镇痛药、抗生素、抗炎药、抗高血压药等。
3. 按疾病分类:抗感染药、抗肿瘤药、心脑血管药、精神药、抗病毒药等。
4. 按给药途径分类:肠道用药、肌肉注射用药、静脉注射用药、皮下注射用药等。
四、护理药物的管理护理药物的管理是指根据医嘱,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药物配制、给药和监测,保障患者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护理药物管理包括以下内容:1. 药物配制:药物的配制要求根据医嘱和药物说明书,严格遵循配制操作规范,仔细测量、混合、稀释等步骤,确保药物的浓度、稳定性和纯度。
2. 药物给药:药物给药包括口服给药、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方式。
第十六章药物疗法第一节概述一、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原则(一)药物的种类1、内服药2、注射药3、外用药4、其他类:植入慢溶片、粘贴敷片等(二)药物的领取1、病区病区内设有药柜,具有一定数量的常用药物,由专人负责管理,按期进行领取和补充;患者使用的贵重药物和特殊药物凭医生的处方领取;剧毒药和麻醉药(如吗啡、哌替啶等)病区内有固定数量,使用后凭医生的处方领取补充。
2、中心药房医院内设有中心药房,中心药房的人员负责摆药,病区护士核对并取回,按时给患者服用。
(三)药物的保管原则1、药柜的位置与保洁2、药扩放置要分类:按内服、注射、外用分类放置3、药瓶检签要明确4、药物质量须保证5、药物须妥善保管二、药疗原则(一)根据医嘱准确给药(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1、〝三查〞:指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查七对内容)。
2、〝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用法。
(三)正确实施给药1、做到〝五准确〞:药物、时间、剂量、途径、患者的准确。
2、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四)注意观察用药反应1、观察药物疗效。
2、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三、给药途径有口服、舌下含化、吸入、注射(皮内、皮下、肌肉、静脉)气管滴药、直肠给药、外敷等第二节口服给药法给口服药法:是将药物经病人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利用以达到防治和诊断疾病目的的方法。
一、操作要点(一)取药方法1、洗手、戴口罩2、固体药:用药匙取3、水剂药:用量杯取、剂量要准确4、不足1ml药剂:用滴管取、(1ml相当于15滴)(二)配药方法1、查对:(服药牌和小药卡)2、配药:先配固体药、再配水剂药3、再次查对:由两人核对(三)发药1、严格查对制度2、合作患者:待患者服药后方可离开3、危重患者:喂服4、儿童患者:喂服(避免呛入气管)5、药杯处理:消毒→清洗→消毒(四)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需吞服的药物通常用40-60℃温开水送服,不要用茶水服药。
3、婴幼儿、鼻饲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所用的固体药,发药前需将药片研碎。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三年中专)《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护理系二〇一七年八月《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基础护理学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
从概念、程序、和实践的角度出发介绍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通过对知识、技术程序和经验积累、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的整合,注重教学的整体优化,重点培养学生关怀和照顾病人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基础护理工作作为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贯穿于满足患者对健康需求的始终,是临床专业课程的先导。
为临床专科护理奠定基础。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学习临床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二、目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护理学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试验研究方法、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熟悉近护理学学发展的新动向,并能解答和分析理论上和实践上遇到的护理学问题。
三、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总学时146学时,其中理论课64学时,实验课82学时。
各章学时分配如下:四、选用教材和参考书(1)《护理学基础》李小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第1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护理学基础》:李小松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第2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3)《基础护理学》:李晓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5版,全国医学高等医药“十二五”规划教材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与前修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主要包括文化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和护理人文课程等,前修课程的学习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为临床专科护理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引导和促进作用,使护生在学习临床专科护理课程时能利用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专科护理技术对各专科患者实施针对个案特点的整体护理,是连接岗位通用能力和专科护理能力的桥梁。
第十六章药物疗法1.贵重药、特殊药物、剧毒药、麻醉药凭领取。
2.药柜应放在干燥通风,,定期检查。
3. 药品按、、、等分类保管,定期检查有效期。
、加锁保管,每班交接。
个人专用的特种药物,应注明、、并单独存放。
4.标签的颜色:内服药用色边,外用药用色边,剧毒药和麻醉药用色边。
5. 易被热破坏的药物,须放置冰箱内保存(冷藏2~10°C)如6. 易挥发、潮解或风化的药物,需装瓶密闭保存,用后盖紧瓶盖。
如7. 易氧化和遇光变质的药物,应装入中,置于阴凉处,针剂类应放入黑纸遮光的药盒内,如、、、、等8. 请填写医嘱相应外文缩写每小时一次()上午()下午()立即()停止()需要时(长期)()必要时(限用一次)()口服()隔日一次()9.请填写外文缩写及相应给药时间每日一次()给药时间:每日两次()给药时间:每日三次()给药时间:每日四次()给药时间:每晨一次()给药时间:每晚一次()给药时间:10.三查七对的内容11.铁剂不可与、同服12.给药途径由快到慢13.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必须,以维持有效。
14.应饭前服,可刺激味觉感受器,增加食欲。
_____________和的药物宜饭后服。
15.磺胺类药物服药时应,因药物经排出,尿少时易,引起堵塞。
16.止咳糖浆对呼吸道黏膜有安抚作用,服后不得,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应服止咳糖浆。
17.服用前应先测病人脉率(心率)及节律,若成人脉率低于或,应暂停服药并报告医生。
18.对牙齿有腐蚀作用或使牙齿染色的药物,如、,可用吸水管吸入,服药后及时。
19.、、吞服时不可嚼碎。
20.对危重及不能自行服药者应喂服;需将药物研碎,用水溶解后,从胃管注入,再以少量温开水冲进胃管。
21.病人李某,阑尾炎术后第四天,出现感冒,T39℃,咳嗽咳痰。
医嘱给予复方新诺明(磺胺类药),复方阿司匹林和止咳糖浆。
护士发药时应如何指导病人服药?依据是什么?22.口服给药时:油剂、滴剂药量不足1ml:在药杯内倒入少量,以滴计算的药液用滴管吸取,滴药时滴管稍,使药量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