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消毒与灭菌
- 格式:doc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16
第四章消毒与灭菌一、A11、口腔黏膜及创面消毒选用A、含有效碘250mg/L的碘附液B、含有效碘500mg/L的碘附液C、含有效碘1000mg/L的碘附液D、含有效碘2500~5000mg/L的碘附液E、含有效碘5000mg/L的碘附液2、不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的是A、腹腔镜B、穿刺针C、脏器移植物D、麻醉机管道E、活体组织检查钳3、高度危险性物品的处理必须选择A、灭菌方法B、高效消毒方法C、中效消毒方法D、低效消毒方法E、清洁方法4、欲配制1%过氧乙酸1000ml,需要20%的过氧乙酸原液和灭菌蒸馏水的ml数分别为A、50ml,950mlB、100ml,900mlC、150ml,850mlD、200ml,800mlE、250ml,750ml5、过氧乙酸原液浓度低于何值时禁止使用A、11%B、12%C、13%D、14%E、15%6、有关化学消毒剂戊二醛的使用注意事项错误的是A、戊二醛对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0.1%碳酸氢钠防锈B、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戊二醛浓度的检测C、接触戊二醛消毒液时应戴橡胶手套D、防止将戊二醛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E、盛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放于通风良好处7、有关化学消毒剂的使用,错误的是A、碘酊多用于皮肤的消毒B、氯己定对金属和织物无腐蚀性C、过氧乙酸可用于浸泡金属器械D、过氧乙酸可用于浸泡内镜E、碘附对皮肤、黏膜无刺激8、能杀死一切微生物的化学消毒剂是A、二溴海因B、碘附C、氯己定D、戊二醛E、苯扎溴铵9、属于低效消毒剂的是A、乙醇B、氯己定C、含氯消毒剂D、过氧乙酸E、碘附10、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作用,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的化学消毒剂是A、乙醇B、福尔马林(4%甲醛溶液)C、戊二醛D、过氧化氢E、碘附11、用紫外线灯管消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被消毒物品应摊开或挂起B、紫外线灯管要保持清洁透亮C、灯管使用期限不能超过1000小时D、灯管强度低于60μW/cm2时应更换E、定期进行空气培养12、紫外线消毒空气时,若每10m2安装30W紫外线灯管1支,则有效距离和消毒时间分别为A、<1m,30~60分钟B、<2m,30~60分钟C、<1m,60~90分钟D、<2m,60~90分钟E、<1m,90分钟13、消毒灭菌使用的紫外线多为A、A波B、B波C、C波D、D波E、真空紫外线14、压力蒸气灭菌时物品的装载错误的是A、尽量将同类物品放在一起灭菌B、物品的上下左右均应间隔一定距离C、难灭菌的大包放上层,易灭菌的小包放下层D、金属物品放下层,织物包放上层E、玻璃瓶等开口向上或侧放15、使用化学灭菌或消毒时,错误的是A、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消毒剂B、了解化学消毒剂的性能和作用C、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D、按规定定期监测E、更换灭菌剂时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消毒16、为防止“小装量效应”,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得小于A、5%B、10%C、15%D、20%E、25%17、使用季铵盐类消毒剂消毒物品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苯扎溴铵仅能杀灭部分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B、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原液皮肤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5分钟C、苯扎溴铵用于黏膜消毒时,浓度为1000~2000mg/LD、可用于环境表面消毒E、与肥皂、洗衣粉等合用时,有增强消毒效果的作用18、用医用干热灭菌箱进行物品灭菌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适用于耐高温、不耐湿热或不宜穿透物品的灭菌B、温度为160℃时,灭菌时间仅需要1hC、灭菌时不要与箱底部及四壁接触D、物品包装不可超过10cm×10cm×20cmE、物品高度不能超过箱高度的2/319、用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对金属器皿包进行压力蒸气灭菌时,下列叙述最正确的是A、重量不超过10kgB、灭菌时间需要20minC、若不同类的物品,以最易达到的温度和时间为准D、装载量不超过柜室容积的90%E、与敷料包同时灭菌时,放于柜室的上层20、手术器械包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所需时间为A、121℃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需15minB、132℃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需15minC、132℃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需15minD、121℃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需20minE、121℃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需30min21、下列操作不符合无菌原则的是A、术者双手保持在无菌台面以上B、术者面对面更换位置C、术者肘部接触有菌区后带袖套D、手术区无菌巾浸湿后立即加盖无菌巾E、胃肠切开前垫好纱垫22、下列物品与所选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对应不妥的是A、耐热的玻璃器材:干热灭菌法B、皮肤消毒:80%乙醇溶液擦拭C、不耐热诊疗器械:2%戊二醛D、伤口清洗:5%过氧化氢E、物品表面:0.4%过氧乙酸23、口腔科的牙钻结构复杂,且经常接触破损的黏膜,常有血液污染。
消毒与灭菌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包括医院病室内外环境的清洁、消毒、诊疗用具、器械、药物的消毒、灭菌,以及接触传染病患者的消毒隔离和终末消毒等措施。
一、概念(一)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二)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
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用于需进入人体内部,包括进入血液、组织、体腔的医用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用具、一切置入体腔的引流管等,要求绝对无菌。
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同的要领。
灭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却不能代替灭菌。
消毒多用于卫生防疫方面,灭菌则主要用于医疗护理。
二、消毒、灭菌的原则(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
(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适中的消毒方法。
医院诊疗器械按污染后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体接触部位不同分为三类:1.高度危险的器材穿过皮肤、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的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器、心脏起搏器等。
必须选用高效消毒法(灭菌)。
2.中度危险的器材仅与皮肤、粘膜密切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如内窥镜、体温计、氧气管、呼吸机及所属器械、麻醉器械等。
应选用中效消毒法,杀灭除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
3.低度危险器材和物品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粘膜,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并无危害,如口罩、衣被、药杯等,应选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卫生处理。
只要求去除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三)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许多因素会影响消毒剂的作用,而且各种消毒剂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1.微生物的种类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同,因此,进行消毒时必须区别对待。
第四章消毒灭菌1、何谓消毒?何谓灭菌?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但不能杀死细菌芽孢。
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处理。
2、消毒灭菌的原则是什么?(1)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接触完整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高水平消毒。
(2)根据物品性能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灭菌,首选物理方法。
(3)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应先冲洗,然后消毒或灭菌。
(4)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保持其有效浓度,并定期检测消毒效果。
3、什么是斯伯尔丁分类法?答: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1)高度危险物品:定义: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剌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要求:一定要灭菌!灭菌方法:压力蒸汽(首选),环氧乙烷(E0),等离子体灭菌(HP-Plasma)。
(2)中度危险物品:定义: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要求:高水平消毒;消毒方法:2%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碘伏、75%酒精。
(3)低度危险物品:定义: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等。
要求:中、低水平消毒;消毒方法:洁洗,机械除菌。
总之,应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险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4、什么是高水平消毒?高水平消毒是指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来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医学微生物学-第四单元消毒与灭菌[单选题]1.在物理灭菌方法中,为首选的是A.紫外线消毒B.辐射消毒C.酒精消毒D.高压消毒E.热力消毒参(江南博哥)考答案:E参考解析:热力灭菌效果可靠又简单,为首选的灭菌方法。
掌握“消毒与灭菌”知识点。
[单选题]3.湿热灭菌的优越性是A.能够损伤生物的核酸及酶类的物理灭菌方法B.穿透力强、灭菌可靠、不是物品升温C.使细菌DNA链上相邻的嘧啶碱基形成嘧啶二聚体,导致细菌死亡或突变D.适用于一次性塑料制品E.穿透力强、使菌体吸收水分易变性凝固以及蒸汽具有潜在的热能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湿热灭菌的优越性在于穿透力强,使菌体吸收水分易变性凝固以及蒸汽具有潜在的热能。
掌握“消毒与灭菌”知识点。
[单选题]4.下列哪项方法属于湿热灭菌法A.焚烧法B.烧灼法C.巴氏消毒法D.紫外线消毒法E.酒精消毒法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湿热灭菌法包括巴氏消毒法、煮沸法和高压蒸汽灭菌法。
掌握“消毒与灭菌”知识点。
[单选题]5.高压蒸汽灭菌法通常在103.4kPa(1.05kg/cm2)的压力下维持时间为A.1~5分钟B.6~10分钟C.15~20分钟D.30~40分钟E.55~60分钟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高压蒸汽灭菌法: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是灭菌效果最好、应用最广的灭菌方法。
方法是将需灭菌的物品放在高压锅内,加热时蒸汽不外溢,高压锅内温度随着蒸汽压的增加而升高。
在103.4kPa(1.05kg/cm2)蒸汽压下,温度达到121.3℃,维持15~20分钟。
适用于普通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玻璃容器及注射器、敷料等物品的灭菌。
掌握“消毒与灭菌”知识点。
[单选题]6.关于高压蒸气灭菌法,不正确的描述是A.灭菌效果最可靠B.适用于对耐高温和耐湿物品的灭菌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D.通常灭菌压力为2.05kg/cm2E.通常灭菌温度为121.3℃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高压蒸汽灭菌法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是灭菌效果最好、应用最广的灭菌方法。
一、消毒、灭菌、防腐、化疗、无菌、无菌技术等基本概念的含义是什么?消毒: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包括芽胞。
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繁殖体和芽胞。
防腐: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消毒剂:高浓度防腐剂:低浓度化疗:化疗即化学治疗,是利用对病原菌具高度毒力而对其宿主基本无毒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达到治疗该宿主所染疾病的方法。
无菌:物品中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
无菌技术:是指在进行外科手术或分离、转种及培养时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实验材料的操作方法。
无菌操作所用的器具和材料,都必须先经灭菌处理。
二、物理消毒灭菌的常用方法有那些?热力灭菌法:高温、低温、干燥辐射杀菌法:电离、非电离物理学方法滤过除菌法超声波杀菌法等离子体渗透压(一)、热力灭菌法分类: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1.干热灭菌法A 焚烧:B 烧灼:C 干烤:160°~180℃,2hD 红外线灭菌:2.湿热灭菌法A 巴氏消毒法:61.1-62.8℃,30 min71.7℃,15-30secB 煮沸消毒法:100℃,5min -10minC 流通蒸气消毒法:100℃,15-30minD 间歇蒸汽灭菌法:100℃,15-30min,37℃过夜(3次)E 高压蒸气灭菌法:15磅(121.3℃),15-30min湿热比干热灭菌好的原因:1 细菌蛋白质在有水的情况下易于凝固变性2 湿热穿透力强3 湿热蒸气有潜热存在,水蒸气凝固成水释放潜热,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二)、光线与射线的消毒作用1 日光与紫外线机理:损坏DNA构型->细菌死亡或变异特点:穿透力弱2 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和γ射线机制:干扰DNA的合成;破坏细胞膜;产生过氧化氢等特点:穿透力强,不升高温度(三)、滤过除菌法用滤菌器除去液体及空气中的细菌用于不耐热的血清、毒素、抗生素(四)、超声波的消毒作用可裂解细菌,尤其对G+更敏感主要用于粉碎细胞,提取细胞组分或制备抗原等(五)等离子体法对微生物有良好的杀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