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治新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65.22 KB
- 文档页数:2
肺癌治疗领域的新进展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虽然治疗手段与技术不断进步,但肺癌仍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癌症。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在肺癌治疗领域发生了诸多新的进展。
1. 全面基因组测序技术全面基因组测序技术已逐渐成为精准医学的主要手段,尤其在个体化化肺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对个体肺癌患者的遗传变异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一些关键基因,如EGFR、ALK、ROS-1等,这些基因的变异是导致一部分肺腺癌患者发病的原因。
此外,在肺癌治疗中,全面基因组测序技术也可以帮助医生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案。
各制药公司已经推出了一些具有特异性的靶向药物,这些药物能够直接靶向肺癌的特定基因变异,提高治疗效果。
2.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激活T细胞等免疫细胞抗击癌细胞。
相比传统治疗手段,免疫治疗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大大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同时也能够帮助患者增强免疫力,提高治疗成功率。
在肺癌治疗中,免疫治疗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D-1/PD-L1抑制剂是免疫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够阻止肿瘤细胞释放PD-L1,增加肿瘤细胞被T细胞攻击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3. 微创手术微创手术是一种使用镜子和显微镜的技术,能够在不侵入人体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肺癌手术治疗中。
相比传统的手术方法,微创手术不但能够减少对患者身体的伤害,而且创口更小,更容易恢复。
同时,微创手术也可以帮助医生更精准地切除患者的恶性肿瘤预防肺癌复发。
4. 合理用药随着药物研发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药物被用于治疗肺癌。
然而,药物的治疗效果与药物的合理使用直接相关。
对于不同类型的肺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在肺癌治疗中,合理用药也包括药物的剂量、时长等。
这些医学指导方案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肺癌治疗领域已经发生了诸多新的进展。
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肺癌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癌症类型,它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在不断的增加。
目前,肺癌依旧是全球范围内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尽管肺癌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但随着生物技术、分子利用以及疾病管理的不断进步,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也出现了很多新的进展和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最新的技术和治疗方法,为肺癌患者提供参考。
肺癌的新型诊断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是目前肺癌的主流检测方法之一。
患者的肺组织和肺部血液样本可以用来检测肿瘤基因的表达,其特异性和灵敏度都非常高。
这个方法还可以对肺癌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以确定每个患者的独特的肿瘤类型。
这使得患者可以得到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且可以有效地避免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还有像血浆肿瘤DNA检测和呼吸道微生物学检测等测试,也可以用于肺癌的诊断与筛查。
血浆肿瘤DNA检测是利用肿瘤细胞在分裂时释放的DNA作为检测物,通过PCR扩增和测序技术来检测极微量的癌细胞DNA。
这个方法减少了肺癌测试的侵入性,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检测技术,但还需要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安全性。
呼吸道微生物学检测可以帮助防止肺癌的误诊,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一些肺癌患者在中低期时可能被误诊为结核病或肺炎。
肺癌的新型治疗方法靶向治疗是一种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不伤害正常细胞的治疗方法。
以 EGFR 靶向治疗为例,它是一种专门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即 EGFR 激酶刺激增殖的治疗。
这个治疗方法是因为在很多肺癌患者的细胞表面富含 EGFR,所以可以直接靶向这个受体来杀死癌细胞。
近年来,许多新型 EGFR 抑制剂(Dacomitinib、Gefitinib等)也正在研制并已获得临床试验认证。
免疫疗法是另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它与靶向治疗不同,这种方法并不直接针对肺癌细胞,而是增强人体免疫机制,让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能够发现和杀死肺癌细胞。
免疫疗法主要可以分为癌症疫苗和抗 PD-1/L1 抗体疗法两种。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提高临床中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与重视,回顾性分析我院29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4例,胸水脱落细胞检查8例,痰脱落细胞检查4例,淋巴结结核3例,中心型16例,周围型13例。
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临床上并不少见,以老年男性居多,要警惕合并肺癌,仔细询问病史,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结合全面的检查,力争对肺癌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关键词】肺结核;肺癌;诊断由于肺癌的增多,同时又因随着肺结核化疗的进展,一些治愈或非治愈的结核患者向高龄累积,使得肺结核、肺癌两者并存的发病率增高。
肺结核合并肺癌这些年来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丰富,诊断率不断提高,我院2006-2012年共诊断29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9例患者,男性20例,女性9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5岁。
其中65岁以上18例,有吸烟史17例,吸烟300支/年,有癌症家族史者7例。
1.2 诊断情况肺结核的诊断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六版的诊断标准,根据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伴低热,盗汗,纳差,乏力,消瘦病史,肺上叶罗音或局限性哮鸣音体征及胸部x线,结核菌素(ppd)试验,痰找抗酸杆菌可以明确诊断。
肺癌的诊断均有肺ct,支气管镜下活检病理检查和痰、胸水脱落细胞检查等确诊。
共同x线表现为:肺纹理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结核浸润灶或陈旧性结核灶。
出现或伴有块影、团块影或伴局部区域浓密浸润影,肺段或肺叶不张影,在强化抗结核治疗下,局部病灶较前浓密、增长、边界较前清晰,甚至呈团片影或出现肺不张,空洞扩大而内壁不光滑。
1.3 临床表现及体征咳嗽咳痰29例,胸痛16例,消瘦,黄疸13例,咯血或痰中带血10例,发烧8例,合并胸水7例,声音嘶哑4例,肺部罗音22例。
2 结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4例,胸水脱落细胞检查8例,痰脱落细胞检查4例,淋巴结核3例,中心型16例,周围型13例,鳞癌15例,腺癌13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
肺癌诊治的新进展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最致命的一种恶性肿瘤。
近年来,肺癌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的进展,新的技术和药物的出现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早期诊断技术进展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早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晚期患者。
因此,早期诊断对于肺癌的治疗非常重要。
近年来,医学界针对肺癌的早期诊断,研究出了一系列新的技术和方法。
其中,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早期诊断肺癌的有效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可以利用 X 射线将肺部图像转化为数字图像,从而精确识别肺癌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信息。
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获得了显著的诊断效果。
此外,螺旋CT扫描技术也是一种可靠的肺癌筛查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X射线检查,螺旋CT扫描更加准确和敏感,能够发现更小的肿瘤。
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风险人群的肺癌筛查。
二、新型药物治疗传统的肺癌治疗通常采用化疗、放疗或手术切除等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对于晚期肺癌的治疗效果有限。
近年来,新型靶向药物的出现,为肺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目前,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 ALK(无小细胞肺癌融合基因)等靶向药物已经被应用于 2 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中。
这些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肺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作用。
此外,免疫疗法也是一种新型的肺癌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从而抑制肺癌的生长和扩散。
PD-1/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肺癌的治疗中,并获得了显著的疗效。
三、精准医疗应用精准医疗是一种基于个体化基因检测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医疗模式。
通过分析患者的自身特征和治疗反应,精准医疗可以为肺癌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方案。
例如,ALK融合基因检测可以有效指导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
在检测到 ALK 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中,靶向药物的应用明显优于化疗。
这种精准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疗效,并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害。
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肺部疾病是世界范围内造成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这些问题包括呼吸道感染、肺癌、肺结核、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它们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然而,近年来对于肺部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有了新进展,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些疾病。
一、肺部疾病治疗中的新技术介入性治疗介入性治疗在呼吸道狭窄和肺实质结构破坏方面具有相对较高的效果。
在介入性治疗中,医生会使用支气管镜将治疗器具送到肺部的不同部位,然后在使用技术、工具来进行治疗。
如现代的肺癌治疗中,射频消融已经成为许多医生所选择的治疗方法。
通过支气管镜引导射频电极可以精确地破坏肺癌病灶,且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非常低。
同时,还可以使用介入性支气管肺泡镜,通过支气管穿刺术治疗肺病灶,取材肺活检、肺穿刺;另外一种治疗办法是使用超声波治疗器去除支气管内肿瘤和结石。
维生素D的应用因为维生素D参与呼吸道疾病的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构想在尝试使用维生素D治疗呼吸道慢性疾病。
维生素D2或D3被建议用于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等。
有关维生素D 缺乏与肺疾病的关联的研究,还对中药中出现的维生素D缺乏有关的确切解释。
这个过程中,维生素D与肺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生率及预后密切相关,但对于哪些患者和维生素D的量和使用时间等问题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二、肺部疾病诊断的新技术支气管镜技术支气管镜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起来,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支气管镜技术包括一系列技术,通过插入支气管镜头来进行诊断;包括可见光(视频)支气管镜、荧光支气管镜、红外支气管镜、sniff诱发支气管镜、拉锯法支气管镜及形态学分析等。
通过支气管镜技术,医生可以直观的观察和诊断。
同时,这种技术还可以使肺部病变的取材进行生物组织学检测和微生物学检测,并对肺部介入治疗中使用的一些器具进行观察和操作。
高分辨率CT(HRCT)技术高分辨率CT技术可用于测量肺弥散功能和肺的体积,以评估肺气肿的严重程度。
肺癌治疗新进展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居高不下。
多年来,人们努力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肺癌治疗方法。
近年来,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推陈出新的研究成果,为肺癌治疗带来了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肺癌治疗方法和技术。
1. 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是近年来肺癌治疗中的一项重要进展。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例如,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Gefitinib)和厄洛替尼(Erlotinib),在既往的临床研究中已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此外,针对ALK(无进一步转录)基因突变的肺癌,克里沙单抗(Crizotinib)和雷尼替尼(Alectinib)等靶向药物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和攻击能力来达到抗癌效果的方法。
近年来,抗PD-1抗体疗法在肺癌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PD-1抗体能够抑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与其配体PD-L1结合,从而激活免疫细胞攻击癌细胞的能力。
免疫治疗的优势在于其较低的毒副作用和持久的疗效,已成为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3. 高精准放疗技术放疗作为常规的肺癌治疗方式之一,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传统的放疗技术容易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并且对于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有限。
高精准放疗技术,如强度调控放射治疗(IMRT)和体分割放射治疗(SBRT),通过精确控制剂量和方位,使肿瘤获得更高的治疗剂量,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
近年来,这些技术在放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4. 基因检测与个体化治疗肺癌是一种高度个体化的疾病,患者间的遗传背景和基因突变有很大差异。
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并为后续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检测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医生可以选择更针对性的药物或治疗方式,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黄麦玲马丽萍doi :10.3969/j.issn.1009-6663.2013.03.067作者单位:101149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二科在世界范围内,肺癌是男性患者中致死率最高的癌症,在女性患者中,仅次于乳腺癌及肠道肿瘤,排列第三。
世界上每年死于肺癌的人数高达120万[1]。
与此同时肺结核亦是高发病率及死亡率的疾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感染结核杆菌。
中国是肺结核高负担国家,每年约有130万人患肺结核,205000人死于肺结核[2]。
肺结核与肺癌病因虽不完全相同,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迥异,但两者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容易导致两者的误诊、误治,若两者合并更给诊断、治疗带来困难。
本文总结近几年来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有关文献,就其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特点一、流行病学特点一般临床资料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发病率为2% 8%[3]。
Kurasawa 等[4]报告肺结核合并肺癌的频率为1% 2%;肺癌患者伴发结核的频率为2% 4%。
朱琦等[5]报告肺结核合并肺癌发病率为1%。
陈子丹等[6]统计肺结核6524例,其中合并肺癌54例,占0.8%。
二、性别与年龄文献报道,男性占大多数,尤其是老年男性为多,女性占少数,年龄大于50岁居多。
董琼雄等[7]观察6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男44例,女16例,男性占73.3%,50岁以上患者43例,占71.6%。
朱琦等[5]对76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男性53例(69.7%),女性23例(30.3%),男女之比为2.3ʒ1,年龄为28 78岁,平均年龄52岁。
三、病灶分布大部分文献报道,肺结核合并肺癌发生在同侧同肺叶多,不同肺叶少。
董琼雄等[7]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60例,中心型肺癌18例,周围型肺癌28例,不典型肺癌14例;结核与肺癌同侧同叶33例,占55.0%;结核与肺癌同侧不同叶16例,占26.7%;结核与肺癌不同侧11例,占18.3%。
肺结核合并肺癌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从而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率。
方法:本研究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另外再选40例单纯性肺癌患者和40例单纯性肺结核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
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结果:在患者胸痛及呼吸困难方面,肺结核合并肺癌组明显低于单纯性肺癌组,但是在乏力、盗汗方面却比肺癌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刺激性咳嗽以及血性胸水方面,肺结核合并肺癌组明显高于单纯性肺结核组,但是在发热方面,却比单纯性肺癌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医务人员不仅要对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进行关注,还要对患者进行时刻的检查,只有这样做,才可以将发生恶性病变的可能性降低,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率。
【关键词】肺结核合并肺癌;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31-0120-02目前,肺癌是世界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绝大多数的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1-2]。
近50多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其发病率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增长趋势,而且对患者的生命威胁极大,死亡率已经成为各类恶性肿瘤之首。
因此,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争取更大的生存机会。
为了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率,笔者所在医院做出以下研究,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再选40例单纯性肺癌患者和40例单纯性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
将两种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将这些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肺结核合并肺癌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5~65岁,平均(44.2±9.6)岁,病龄1.5~8年,平均(2.5±1.2)年。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治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6-04-14T11:17:19.5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作者:苏海萍
[导读] 河池市人民医院由于我国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老年患者为高发人群,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河池市人民医院广西河池 547016
摘要:由于我国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老年患者为高发人群,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肺结核与肺癌的病因虽不同,且发病机制存在差异,但却具备相似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症状,因此,临床易发生漏诊、误诊等现象。
所有对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肺结核;肺癌;诊治进展
据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患肺结核病人数逐年增多,且老年又是肺癌的高发期,因此,两种疾病并存的几率较大。
据有关研究报道,我国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发病率约为0.85%~0.95%。
因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无典型的临床表现,这给临床诊治带来一定的困扰。
本文就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具体如下:
一、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发病机制
肺结核和肺癌的发病原因、临床治疗以及预后截然不同。
对其发病机制有以下4种不同的观点:(1)结核性瘢痕容易引发肺腺癌,两种疾病并存的病例中,有78%的患者先患结核病,后并发肺癌,且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其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①结核病灶产生的慢性刺激促进病灶部位及相邻部位的上皮组织发生化生,肺部发生慢性损伤以及产生炎症性改变,致使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脱落,从而引发基因突变。
②结核结节和结核性瘢痕对淋巴系统引流和血液流通产生了阻碍作用,进而引发致癌物质积聚,引发癌变。
肺结核的坏死细胞组织中存在大量致癌物,胸膜层内的胆固醇也有较强的致癌作用,肺结核钙化灶作为一种机械性刺激物,很容易在陈旧性结核瘢痕上发生癌症[1]。
③结核性支气管发生扩张和空洞容易引发致癌物质滞留,例如,烟草中的焦油内含有苯并芘、亚硝胺及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因长期滞留在肺部,使肺组织发生癌变。
④肺结核及肺癌均属消耗性疾病,因患者免疫力低下,导致另一种疾病趁虚而入。
除此之外,抗结核药物对人体淋巴结细胞和巨噬细胞有抑制作用,这样又促进了癌变发生。
而抗癌药物对人体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两者相互影响。
所有,肺结核和肺癌并存可能是因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较低引发的。
(2)肺结核与肺癌发病机制无关论,拥有此观点的学者认为: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患者日益增多是因为引进抗结核的药物延长结核患者的病程及寿命,但老年人的自身抵抗力较低,且在老年人群中,肺结核和肺癌的发病率较高,两种疾病并存纯属机遇或巧合。
(3)肺结核和肺癌有对抗性。
(4)癌变的前身是结合病灶。
以上四种观点暂无定论,但多数学者更认同第一种观点。
二、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发病特点
结核病合并肺癌的发病人群趋于老年化,超过60岁患者约占总数的51%,且男性多于女性,吸烟者约占四分之三。
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咳痰、胸痛等,但无明显的特征性,结核患者病程长短不同。
一般肺部影像存在钙化和纤维条索等陈旧性结核病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发病机理与单纯肺癌有所不同,由于肺叶是肺癌的主要发病区域,因此,导致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即为肺部组织发生病理变化[2]。
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97.65%,有关文献报道,因结核性支气管扩张致使气管引流不畅、肺结核钙化引起淋巴结阻塞等原因引发的癌变多数是鳞癌。
因肺间质纤维化引发的癌变和慢性炎症引起的瘢痕一般为腺癌。
三、临床诊断方法
肺结核合并肺癌与单一肺结核或肺癌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X线表现很相似,对诊断肺结核或肺癌时,特别是隐匿性肺癌、浸润性肺癌或结核性病灶,在不了解二者并存的时候,经常发生漏诊现象。
根据有关文献报道,若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考虑到并存肺癌的可能:(1)有长时间吸烟史的老年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发生突发性咳嗽、咳痰、血痰、呼吸困难、持续性胸痛等。
(2)在抗结核治疗中,肺部病灶扩大,或发生反复性肺炎。
(3)患者出现血性胸水,且抗结核治疗没有效果。
(4)在抗结核治疗中,患者发生不规律发热或骨关节疼痛。
目前,临床上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痰液检查法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有效等优点,检查活动性肺结核痰菌阳性率高达72.5%[3]。
胸部CT可以较早地显示出肺癌病灶,分辨率高的CT检测仪可对小于1cm的结节进行鉴别,该项检查对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提供理论基础。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方法不仅能够发现管腔闭塞、黏膜高低不平及管口肿瘤浸润等直接表征,还可以显示出管口黏膜充血、肥厚、水肿、狭窄等间接表征。
另有学者研究表明,针抽吸活组织检查方法安全、准确、有效,可以对完整的样本进行直接评估。
四、临床治疗方法及预后
临床医师对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采用抗结核、抗癌双重治疗方法,该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对肺结核或肺癌的治疗效果。
目前,临床对肺癌偏向于手术、放疗及化疗等治疗手段。
在对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医生应保持积极且严谨的工作态度。
对于手术切除可以根治的患者,要对其进行抗结核治疗的同时采用手术切除术治疗。
对于确诊不能利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患者,应采用放疗或化疗的治疗手段,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
据有关文报道,抗肿瘤治疗不会影响同期抗结核治疗的临床效果。
对高龄晚期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的同时需给予小剂量的化疗药物以延迟肿瘤的发展。
由于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多为老年人,且多数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免疫力低下,因此,在治疗期间需从老年人的耐受性考虑,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时刻观察患者病情发展,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
总结:随着我国人口趋于老龄化,肺结核的治疗不断进展,使得老年肺结核患者寿命延长,而肺癌的发病率较高,因此,肺结核合并肺癌发病率日益升高。
临床医生在做诊断时,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仔细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认真做好每一项检查,避免发生漏诊现象。
除此之外,要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分子和细胞水平加强研究,为临床诊断提供新手段。
参考文献:
[1]全斌,喻艳林.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5,(24)::104-106.
[2]罗丹霖.肺结核合并肺癌56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2):2160-2161.
[3]徐宝川,吴晓明,梁庆正.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J].中国实用医药,2014,(1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