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合并肺癌X线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6.82 KB
- 文档页数:2
X线诊断报告模板呼吸系统心肺未见异常两侧胸廓对称、所见骨质未见异常;两侧肺野透过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增高影;两肺纹理清晰,无增粗、增多、变形;两肺门无增大、增浓;心影大小、形态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两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其它:未见异常。
两肺纹理增粗两侧胸廓对称、所见骨质未见异常;两侧肺野透过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增高影;两肺纹理增粗、增多、模糊;两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心影大小、形态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两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其它:未见异常。
符合高血压病心脏改变,请结合临床。
心影呈主动脉型增大,心尖部向左下增大,两侧肺野透过度稍减低;两肺纹理稍增粗、增多,模糊;两肺门稍增大、增浓,模糊;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纵隔居中、无增宽;两侧胸廓对称;所见骨质未见异常;其他:未见异常。
心肺未见明显异常两侧胸廓对称、所见骨质未见异常;两侧肺野透过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增高影;两肺纹理略增粗、增多;两肺门无增大、增浓;心影大小、形态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两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其它:未见异常。
主动脉硬化主动脉扩张、迂曲、延长,主动脉结向左突出;两侧肺野透光度正常,未见明确实变影;两肺纹理清晰,无增粗、增多、变形;两侧肺门无增大、增浓;两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纵隔居中,心影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主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扩张、迂曲、延长,主动脉结向左突出,见弧状钙化影;两侧肺野透光度正常,未见明确实变影;两肺纹理清晰,无增粗、增多、变形;两侧肺门无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锐利清晰;心影大小、形态正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所见骨质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右侧肺不张右侧肺野呈均匀一致性密度增高影;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纵隔向右侧移位,右膈升高,膈影及心缘不清;左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左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CT影像与X线影像对肺结核疗程判定及诊断的对比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CT影像变化,并通过对比分析在肺结核疗程中CT影像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率。
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58例肺结核患者的X线及CT影像进行分析。
结果:CT片在发现病变数量和肺结核病常见并发症或伴随征象中略优于传统X线片,58例患者中X线显示病灶为多肺段小叶融合影者25例;为多肺段大叶状影者12例;示粟粒性肺结核者6例,几乎累及全部肺段。
而CT表现为斑片状实变气腔影者25例,示弥漫性小结节,均匀一致,部分融合为小片状影者6例。
CT还可见空洞或局限性溶解者31例,且包括多发性空洞23例,厚壁空洞20例,无壁空洞12例。
结论:X线胸片在诊断肺结核中仍有着重要地位,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CT只是一种对已知或可疑肺结核的补充方法。
【关键词】CT X线肺结核影像学我国是肺结核高负担国家,虽然建国后一系列措施使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数量仍相当可观。
在CT上表现为结节或肿块的肺结核必须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当出现典型的CT征象时,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两者鉴别诊断不难。
但近年来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肺结核逐年增加,特别是球形结核的CT征象同周围型肺癌的表现往往有重叠,易混淆,以致误诊。
肺结核是肺部受结核分枝杆菌侵犯后引发的炎症性病变。
病理学表现主要为血管改变而致的炎性渗出,组织改变出现的增生、变质。
增生引发结核结节,变质则出现干酪样坏死是结核病病理形态学上的特征性改变。
而这些改变与宿主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早在二十世纪60-70年代,免疫抑制作为结核病好发的相关因素被重视,许多相关研究在发达国家展开。
而在最近二十余年随着耐药菌株尤其是耐多药结核菌(EMDR-TB)的出现和流行、免疫损害缺陷疾病如病毒(Hw)/艾滋病(AIDS)的传播与流行、个体免疫损害增多等诸多原因,缺乏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肺结核逐渐增多,结核病与免疫缺陷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正面临新的挑战。
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误诊结核原因分析目的探讨60岁以上肺结核并存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肺结核并存肺癌的诊断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l2月我院收治的29例60岁以上肺结核并存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60岁以上肺结核并存肺癌以鳞癌为主,大部分患者由于受到结核病的影响,没有及时发现肺癌,延误了诊断和治疗。
结论老年肺结核与肺癌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相似,两者并存更易误诊、漏诊,定期复查X线胸片或CT,可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标签: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延误诊断;原因肺结核实严重危害公共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根据WHO的统计,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患者数为130万例,位于全球第二位。
近几年由于环境污染及吸烟等因素影响,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肺癌发病率48.9/10万,占全部肿瘤新发病例数的18.39%,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的死亡率43.48/10万,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25.30%,是我国首要的癌症死因[1]。
近年来肺结核与肺癌两病并存逐渐增多,特别是老年人比较常见。
由于两病的临床上有诸多相似之处,诊断肺癌就更加困难,极易被漏诊和误诊。
近年来随着结核患者寿命延长,老年肺结核增多,特别是对于结核菌素试验出现强阳性、痰涂片结核菌也出现阳性的肺癌患者,经常给鉴别工作带来许多麻烦,是值得重视的问题[2]。
为了提高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认识,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9例6O岁以上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9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5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6.8±5.26)岁。
29例患者中既往有肺结核病史的2l例,时间为2月~30年不等,平均病程(4.74±2.33)年。
其中20例有吸烟史,有13例吸烟长达20年以上。
1.2诊断依据1.2.1肺结核的诊断根据病史、痰结核菌检查阳性或者痰结核菌检查阴性,且动态CT检查均示肺结核,经抗结核治疗临床有效。
肺结核的影像学案例分析作为一名从事医学影像学研究的专家,我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肺结核病例。
在我眼中,每一张X光片、CT片都是一部生动的故事,而我就是要通过这些影像资料,揭示出患者肺结核的病情发展、病灶特点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变化。
最近,我接到了一个35岁男性患者的病例。
患者因为长期低热、乏力、咳嗽、咳痰等症状前来就诊。
经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被诊断为继发性肺结核。
我们来看一下患者的胸部X光片。
在X光片上,可以看到患者的双肺纹理增多,散在小叶中央性肺气肿。
左下肺野外带可见一约2cm×3cm的致密影,边缘模糊,周围有磨玻璃影环绕。
这表明患者肺部确实存在结核病灶,并且病灶周围有炎症反应。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肺结核病灶属于活动性病变。
为了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我们还进行了PPD试验和痰涂片检查。
PPD试验结果显示患者对结核分枝杆菌有免疫力,痰涂片检查发现抗酸杆菌阳性,这进一步证实了患者的肺结核诊断。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我们根据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决定采用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会定期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以观察病灶的变化。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左下肺野外带病灶大小有所减小,边界变得更加清晰,内部空洞有所缩小,周围卫星灶和纤维灶也有所消散。
这表明患者对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这个病例中,我们通过详细的影像学分析,对患者的肺结核病情有了更加准确的了解,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依据。
同时,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作为一名医学影像学专家,我认为在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影像学检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细致入微的影像学分析,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战胜肺结核,重获健康。
在我作为一名医学影像学专家的日常工作中,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与分析是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肺结核合并肺癌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从而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率。
方法:本研究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另外再选40例单纯性肺癌患者和40例单纯性肺结核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
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结果:在患者胸痛及呼吸困难方面,肺结核合并肺癌组明显低于单纯性肺癌组,但是在乏力、盗汗方面却比肺癌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刺激性咳嗽以及血性胸水方面,肺结核合并肺癌组明显高于单纯性肺结核组,但是在发热方面,却比单纯性肺癌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医务人员不仅要对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进行关注,还要对患者进行时刻的检查,只有这样做,才可以将发生恶性病变的可能性降低,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率。
【关键词】肺结核合并肺癌;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31-0120-02目前,肺癌是世界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绝大多数的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1-2]。
近50多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其发病率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增长趋势,而且对患者的生命威胁极大,死亡率已经成为各类恶性肿瘤之首。
因此,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争取更大的生存机会。
为了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率,笔者所在医院做出以下研究,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再选40例单纯性肺癌患者和40例单纯性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
将两种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将这些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肺结核合并肺癌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5~65岁,平均(44.2±9.6)岁,病龄1.5~8年,平均(2.5±1.2)年。
肺结核合并肺癌X线分析
为提高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特对我院近年来住院治疗的几例典型的病例进行分析。
目前,我国肺结核并存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两者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存在相似之处,特别
是两者的肺部病灶影相重叠或紧邻,增加了X线影像诊断的困难,极易发生误诊或漏诊。
本文
选取2000~2005年我院收治经组织学、细菌学证实的3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20例,女10例;年龄45~82岁,其中大于60岁21例;有吸烟史22例;肺结核病程6个月~10年8例,10年以上22例;痰涂片结核菌阴性25例,结核菌阳性5例;稳定期肺结
核合并肺癌21例;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肺癌9例,其中空洞型肺结核并发肺癌4例。
1.2 临床特点咳嗽21例,其中痰中带血9例;胸痛12例;声嘶5例;乏力及盗汗9例;锁骨上淋巴结肿大3例。
30例经单纯抗结核治疗,5例部分症状可缓解,但消瘦、咳嗽加重;25例全部症状
逐渐加重。
1.3 X线检查 30例均有多次胸部正侧位照片及CT扫描照片,其中17例进行4次CT扫描。
2 结果
2.1 首次X线诊断为肺结核合并肺癌12例;提出二者并存可能者10例;单诊为肺结核5例,肺
癌者3例。
均由组织学及痰细菌学证实。
本组30例中,中心型肺癌13例,周围型肺癌15例,
肺泡细胞癌2例。
2.2 肺癌发生于稳定期肺结核所在肺叶或肺段12例,非所在肺叶或肺段9例;并发于活动性肺
结核所在肺叶或肺段5例,非所在肺叶4例。
2.3 稳定期肺结核21例主要X线表现为斑片、小片、条索状高密度影,边缘清晰,其中7例CT
扫描见斑点状钙化。
癌变时新增小片状影8例;出现偏心性空洞2例,其中1例伴液平; 出现纵
膈增宽或肺内肿块影7例,其中分叶带毛刺的肿块4例,3例伴胸积液;多个结节肿块4例,其中
2例伴支气管狭窄及纵膈淋巴结肿大;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肺癌,胸部X线平片和CT片主要表现
为斑片状浸润阴影合并肿块状影6例,其中2例伴肺门及纵膈淋巴肿大;肺门块状影伴不张3
例,其中1例伴胸积液及胸膜线。
3 讨论
肺结核与肺癌的紧密关系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及放射科医师的重视。
有资料表明:结核病的慢性损伤和纤维瘢痕形成、吸烟、异烟肼、利福平已成为了潜在致癌因素。
据文献报道118
例结核合并肺癌者,占同期住院患者的7.55%,其中稳定期肺结核合并肺癌为66%,钙化并存肺癌者占30%。
两者并存的胸部X线平片或CT片表现与单一肺结核或肺癌相似,常互相掩盖或造
成误诊。
本组7例平片示上肺叶片状或肿块状影,增加CT扫描才发现灶周有钙化。
另外,本文
发现,肺癌与肺结核发生于同一肺叶的占57%,其中9例同发生于右上肺,8例同发生于左上肺。
据文献报道同部位肺结核患肺癌的危险度增加50%。
本组2例涂阳患者不规则抗结核治疗,共
照片25张,漏诊5年之久后经胸液找到癌细胞才确诊。
尽管肺结核合并肺癌的X线表现与单
一的肺癌或肺结核的X线影像部分相同,容易被放射科医师忽略,但合并肺癌或肺结核癌变时
胸部X线照片或CT片等影像学表现具有动态特点:①在联合足量的抗结核药作用下,病灶范围扩大或增多。
②结核灶内出现内壁凹凸不平的偏心性空洞,而反复痰菌检查为阴性。
③陈旧
性肺结核,纵膈两侧出现增宽或肺内出现肿块影。
④抗痨过程中出现肺叶、肺段或全肺不张,
配合抗炎治无效。
⑤原有胸水在抗结核治疗期间,胸水量增加。
⑥抗结核治疗下,大部分病灶
吸收而某一病灶阴影反而增大或出现新病灶影等,往往提示肺结核并发肺癌或肺结核癌变。
只要放射医师作诊断报告时能密切结合临床、纤支镜检查、痰菌检查或病理检查,作出正确诊断并不难。
因此,对于稳定性肺结核及活动性的肺结核,出现新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加重,胸部影像学异常变化,应高度怀疑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以提高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减少漏诊、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