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初中美术 1.红色记忆 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15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案全集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案集第一课红色记忆(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美术作品形式。
教学难点:革命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1)作品欣赏: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硝烟》《胜利渡长江》。
(2)介绍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创设和渲染研究气氛。
(3)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产生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之情,对美术作品有了初步了解。
2、深入理解(1)欣赏教科书中美术作品《启航》、《占领总统府》、《开国大典》、《太行铁壁》等革命美术作品。
问:你喜欢那幅作品?为什么?以上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采用了哪些艺术表现形式?(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所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XXX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1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案选集况。
场面恢宏,喜庆热烈,XXX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栾,心胸不凡。
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坦荡,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
画家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
作者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造成强烈的对比,并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在写实手法的描画中,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如透视和光影的处理都没有严格地按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素描要求,在画面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柱子,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强化画面主题和总体的需要,同时也适于中国广大读者的审美情趣。
还应该提到的是,这些作品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抒情性。
XXX在他的写实油画中,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营养,如明快响亮的色彩、某种装饰意味等都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理想。
《开国大典》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
它深入人心,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新中国建设者的爱国情感……画家XXX曾作过如下分析:“从构图到设色,从人物到场面,它的气派很足以反映泱泱大国的风度。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一课红色记忆(一课时)目标: 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形式。
教学难点:革命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1)作品欣赏: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硝烟》《胜利渡长江》。
(2)介绍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创设和渲染学习气氛。
(3)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产生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之情,对美术作品有了初步了解。
2、深入理解(1)欣赏教科书中美术作品《启航》、《占领总统府》、《开国大典》、《太行铁壁》等革命美术作品。
问:你喜欢那幅作品?为什么?以上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采用了哪些艺术表现形式?(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所描绘的是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
场面恢宏,喜庆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栾,气度不凡。
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开阔,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
画家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
作者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造成强烈的对比,并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在写实手法的描绘中,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如透视和光影的处理都没有严格地按西方写\][po绘画中的素描要求,在画面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柱子,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强化画面主题和总体的需要,同时也适于中国广大读者的审美情趣。
还应该提到的是,这些作品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抒情性。
董希文在他的写实油画中,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营养,如明快响亮的色彩、某种装饰意味等都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理想。
《开国大典》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 。
它深入人心,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新中国建设者的爱国情感…… 画家艾中信曾作过如下分析:“从构图到设色,从人物到场面,它的气派很足以反映泱泱大国的风度。
初中红色记忆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色记忆的含义,认识红色记忆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 通过欣赏和分析红色记忆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红色记忆的概念和意义2. 红色记忆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3. 红色记忆美术作品创作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红色记忆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分析,创作方法与技巧的掌握。
2. 难点:红色记忆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红色记忆美术作品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工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红色记忆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红色记忆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2. 欣赏与分析:展示红色记忆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色彩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
3. 创作指导:讲解红色记忆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红色记忆美术作品。
4. 实践与展示: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体会,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对红色记忆美术作品的热爱和研究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色记忆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2. 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学生对红色记忆的理解和认同程度,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和欣赏红色记忆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结合红色记忆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红色记忆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浙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1红色记忆教案设计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红色记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通过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分析,学会掌握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学习领域欣赏?评述1课时三、教学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分析。
四、教学难点如何用美术语言来赏析一件美术作品及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五、教学过程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的上课内容是《红色记忆》。
每个人都有记忆,有欢乐的也有悲伤的。
我们的祖国走过了几千年的漫长的岁月,其中有辉煌的成就,也有屈辱的历史。
今天《红色记忆》这一课就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带领我们回忆一下中国近、现代100多年以来的历史。
一、情境导入1、位于天安门广场中心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有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每年都有上千万人前来瞻仰,这八幅浮雕作品记录了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伟大斗争中的重要时刻,你能说出它们各自表现了什么历史事件吗?《虎门销烟》1839年《金田起义》1851年《武昌起义》1911年《五四运动》1919年《五卅运动》1925年《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抗日敌后游击战》1938年开始《胜利渡长江》1949年2、音频导入播放《保卫黄河》音乐片段。
提问:?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称吗?这首歌曲描述了浮雕作品中的哪一个场景?学生讨论后回答。
《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鸦片战争前夕,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
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焚烧,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
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
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
歌曲《保卫黄河》描述的场景——抗日敌后游击战《抗日敌后游击战》——浮雕上显现出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
教案名称:初中美术教案——红色记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红色文化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2. 红色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表现手法。
3. 红色文化题材的美术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课内容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红色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表现手法,如色彩、线条、构图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红色文化题材的美术作品欣赏,分析作品中的红色文化元素。
三、美术作品创作(15分钟)1. 教师布置美术创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红色文化知识进行创作。
2. 学生现场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收获,巩固红色文化知识。
2. 学生反思自己在美术创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红色文化的能力。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资源:1. 红色文化相关书籍、图片、视频等资料。
2. 美术创作工具和材料。
教学建议:1. 教师应充分准备红色文化相关资料,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传承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