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
- 格式:pptx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94
读发展经济学郭熙保读后感发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一门新兴经济学科。
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它首先出现在西方国家,并且成为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一重要分支,后来逐步扩展到发展中国家。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经济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开始在我国兴起,并且越来越广泛地开展起来。
发展经济学是探讨一个较为落后的国家向经济发达状况发展转变的一般趋势和规律的科学,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
现就通过《发展经济学教程》的自主学习,略谈我对发展经济学的进一步认识。
首先,让我认识到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经济学理论,每一门科学都有它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发展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的经济字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方面有所差异,有其自己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欠发达状态向发状态转变的过程。
发展经济学,就是研究发中国家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经济发展趋势、结构变化内在规律和发展因素各种内在关系的科学,一般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社会结构性的转变,如城乡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二是经济社会质的方面的改善,如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文化程度提高等;三是国民经济量的增长和扩张,如增长速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的变化。
发展经济学研究的范围是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一般是指原先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现在已经取得政治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
发展中国家是欠发达国家群体的总称。
其具体国情和民族有着各自的特点,存在着许多差异。
但在社会经济方面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如劳动生产率低、技术落后;人口增长速度快、资本非常缺乏、人均收入水平低,生活质量不高等。
文教卫生条件差,平均寿命低;依赖于初级产品的出口等等。
总之,发中国家具有的共同经历、共同处境和共同特征,面临着共同的任务,即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它在上要求有一个专门的学科从事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这就是发展经济学。
·国外经济学家评介·速水佑次郎对农业与发展经济学的贡献*郭熙保 苏 甫内容提要:速水佑次郎(1932-1912)是享有崇高国际声誉的日本农业与发展经济学家。
本文总结了速水佑次郎在农业经济和发展经济学领域做出的主要贡献。
首先回顾了速水佑次郎的生平和学术生涯;然后评述了他及其合作者开创的诱致性技术-制度创新理论,他的社会资本与社区理论,以及市场、国家、社区三位一体的经济体制学说;最后介绍了概括速水佑次郎总体发展思想的技术-资源-文化-制度协同演进框架以及对应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三种农业问题学说。
关键词:速水佑次郎 发展经济学 农业发展 制度创新 速水佑次郎(Yujiro Hayami)是享有崇高国际声誉的日本农业与发展经济学家,1932年出生于日本东京,2012年12月24日因误咽性肺炎去世,享年80岁。
速水佑次郎长期从事发展经济学和农业经济问题研究,1956年于东京大学获得文学士学位后任日本农林水产省农业综合研究所研究员,1957-1960年间留学美国,1960年于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获得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并于当年在农业综合研究所复职,1966年成为东京都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1972年晋升为教授。
速水佑次郎曾在多个研究机构任职,1968-1970年间任明尼苏达大学客座教授,1974-1976年间任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主任研究员,1986年成为青山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教授,2000年任国际开发高等教育机构(FASID)研究生院项目负责人。
此外,他还是美国农业经济学会名誉会员、国际农业经济学会名誉会员。
速水佑次郎因其在经济学领域的突出贡献,1999年获日本政府颁发的紫绶勋章(Medal withPurple Ribbon),2004年被日本政府授予文化功劳者,2007年还获瑞宝重光勋章。
他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当属《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和《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前者是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农·拉坦(Vernon W.Ruttan)合著,该书于1971年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初版,1985年扩充修订后推出了第二版;后者最早于1995年由东京创文社(Sobunsha)出版,2000年推出了日文第二版,2005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版是速水佑次郎与日本明治学院大学经济学部副教授神门善久(Yoshihisa Godo)合作直接用英文撰写的。
西方发展经济学中的地区不平衡发展理论o郭熙保陈澍[内容提要]本文认为:作为西方地区不平衡发展理论的两种重要观点,增长极理论和累积性因果循环理论实际上都是对平衡发展主张的否定;增长极理论非常重视创新和推进型企业的作用,对社会发展过程的描述也更加真实,因此被当代各国用来解决不同的区域规划问题;累积性因果循环理论由于结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主张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以扩大÷扩散效应",克服÷回波效应",因而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认可和拥护;米尔达尔的地区不平衡发展的观点与美国的经济发展历史是一致的,而发展中国家利用地区不平衡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增长,较为成功的国家有巴西和马来西亚。
[作者简介]郭熙保,1954年生。
经济学博士。
武汉,武汉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陈澍,1972年生。
武汉,武汉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邮政编码:430072。
纵观经济发展史,除少数特殊情况,世界上几乎所有地域较大的发达国家,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在空间上都不是平衡发展的,就是说,有些地区较早地发展起来,有些地区较晚地发展起来。
因此从这一点上说,不平衡发展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这样在快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适当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地区不平衡发展中的稳定增长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研究地区发展战略时,西方发展经济学中有关地区不平衡发展理论的两种重要观点)))增长极理论与累积性因果循环理论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的。
一、增长极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在重建过程中,各国、各地区之间出现的地区矛盾和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引起了人们对传统空间概念的反思和对能与政策直接相联系的理论的需要。
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34)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5期鲁(Francois Perroux)认为传统的空间概念)))地区是导致地区矛盾和地方保护主义的根源。
因此,他从对空间概念的修正入手,但并没有以地理思维来定义空间,他反对这种陈腐的古典空间概念。
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Economics of Development)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陆德明教授使用教材齐良书编著:《发展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经世书局参考教材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英]A. P. 瑟尔沃著:《增长与发展》(第六版,郭熙保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美]德布拉吉·瑞著:《发展经济学》(陶然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叶静怡编著:《发展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第一章、导论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发展经济学的兴起与演变1.1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概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1.1 概论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
只研究发展中国家*研究范围较宽*1.1.2 发展中国家何为“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分类发展中国家的共有特征何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OECD国家或工业化国家*落后国家、不发达国家(Underdeveloped Countries)、欠发达国家(Less developed Countries,简写为LDCs)、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第三世界”国家*“南方”与“北方”国家*“穷国”和“富国”*发展中国家的分类联合国将发展中国家分为三类:最不发达国家、非石油输出国发展中国家和石油输出国* ?经合组织将发展中国家分为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简写为NICs)*世界银行则按地理位置将发展中国家分类*中国是怎样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共有特征发展中国家各自有其相异之处,有时差异甚至很大*但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所以“可以在颇为相似的框架内去观察它们”共有特征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生产率水平人口负担严重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二元结构明显出口以低级产品为主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低下的生活水平存量(三个数据)和增量的人均收入水平都很低*存在大范围的贫困 *其他方面生活水平都低 *教育水平低下,人民文化水平低 *发展中国家人民享受现代生活的机会也少 *低下的生产率水平要素和体制的约束*1998年,发达国家每个劳动力实现产值52556美元,而发展中国家只有2591美元人口负担严重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长率高*人口赡养负担(Dependency Burden)重*童工现象也非常严重 *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公开失业率高*严重就业不足 *劳动力不得其用 *二元结构明显什么是二元结构?*发展中国家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的差距*社会、文化、制度安排等都存在二元结构,并且二元结构的差异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引发大规模的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出口以低级产品为主初级产品(食品和农产品原料)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出口创汇产品 *发展中国家出口主要是初级产品,而进口主要是制成品,因而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 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底层,主要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经济结构因而畸形发展?受到国外势力的控制和支配 *发达国家的体制和文化也给发展中国家不断带来冲击发展中国家大量的资本和人才却流向发达国家1.1.3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两个范畴衡量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指标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两个范畴两个概念的渊源两个概念的含义两个概念的关系两个概念的渊源经济增长并非古已有之,直到近现代才出现*早期的发展经济学家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如刘易斯、罗斯托、雷诺兹*20世纪50和60年代,经济增长与许多社会问题的不协调逐渐凸现出来 *70年代以后,发展的含义得到扩充,如古雷特、阿马蒂亚?森 * 到20世纪80年代,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制度等也被纳入发展的概念 *两个概念的含义学术界对于增长和发展的概念虽有争议,但还是有不少地方达成共识的*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发展的含义*经济增长侧重于数量,而经济发展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多维体系概念两个概念的关系一般而言,没有增长就没有发展(当然也有个别的例外)*但仅有增长经济不一定能发展 *经济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而经济发展也有利于经济进一步增长 *衡量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指标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人均GNP或GDP的增长率这一指标的优缺点*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指标体系人均GDP指标综合发展指标体系人类发展指数人均GDP指标优点是简单明了但缺点很多:如统计项目和价格不够真实;无法反映分配状况:汇率问题(购买力平价);不能反映GDP增长过程中的社会代价等* 综合发展指标体系尼维阿罗斯基(Niewiaroski, N. H.)14个变量的体系、阿尔德曼(Adelman, I.)和莫里斯(Morris, C. T.)41个变量的体系、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提出的16个变量的体系 *优缺点*人类发展指数(HDI)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1990年提出了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简称HDI)包括三个变量出生时的预期寿命、社会教育水平、人均收入,再取平均值 *优缺点*1.2 发展经济学的兴起与演变发展经济学的“最老”和“最新”发展经济学的兴起发展经济学的演变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趋势1.2.1 发展经济学的“最老”和“最新”发展经济学这门学科是最老的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发展经济学又是最新的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发展中国家本身就是新生事物、发展经济学是直到20世纪50、6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的)*1.2.2 发展经济学的兴起诞生标志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发达国家的意愿发展经济学的诞生二战及战后重建的影响标志性的三本著作*尚未形成体系发展中国家的意愿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急切愿望*经济独立和发展与政治独立不同,需要专业的解答发达国家的意愿早期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研究殖民地经济主要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政治和经济的相互依存性不断增强*研究发展问题,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不仅仅是道义方面的原因(对殖民统治还债),更重要的还有发达国家自身利益的考虑*1.2.3 发展经济学的演变第一阶段(1940s末至1960s初)第二阶段(1960s中期至1980s)第三阶段(1980s至今)发展经济学的第一阶段唯资本论唯工业论唯计划论带来的现实问题唯资本论认为投入三要素中资本的多寡及其形成的快慢是发展中国家促进或阻碍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代表性的理论,如纳克斯(Nurkse, R.)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尔逊(Nelson, R.)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缪尔达尔(Myrdal, C.)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莱宾斯坦(Leibenstein, H.)的“临界最小努力”理论、罗斯托的“起飞”理论,钱纳里(Chenery, H. B.)的“两缺口”理论等*唯工业论工业化的好处*代表性理论,如刘易斯(Lewis, W. A.)的“二元经济”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平衡增长”理论和赫希曼(Hirschman, A. O.)的“不平衡增长”理论、普雷维什(Prebisch, R.)的“贸易条件恶化”理论等等*唯计划论理论(市场不完全、凯恩斯主义、丁伯根技术)和实证(苏联)的支持*在“大推进”理论、平衡增长理论等思想中,计划化、国家干预等都是应有之意带来的现实问题受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影响,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大多走的是一条封闭式的、以物质资本积累为核心、高度计划化的进口替代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虽其中有些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的来说,经济发展并未达到预期结果,反而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 *反倒是经济比较开发、注意发挥市场作用、实行出口导向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增长 *第二阶段的大调整对发展有了更广泛的认识(范围扩大)*对经济计划化的得失重新评价(缺陷)*纠正对农业的偏见重新评估市场机制的作用强调对外开放的作用纠正对农业的偏见农业成为“糟糕经济学的很大牺牲品” (舒尔茨)农业不仅仅是工业扩张的工具,农业本身的发展,农业现代化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对就业的作用*只要采取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及合适的政策,农民利用土地、劳动和技术的能力是明显的、巨大的 *重新评估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机制三方面的作用*与计划机制相比,市场机制是一种更为可取的经济发展工具重视市场不等于取消计划和政府干预,政府干预应与利用市场机制相结合强调对外开放的作用发展经济学家对进口替代战略的批评*出口鼓励战略的好处,如普雷维什、哈伯勒(Haberler, G.)等的观点*东南亚和东亚一些国家(马来西亚、泰国等)的经济成就第三阶段的多样性结构主义思路新古典主义思路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思路激进主义思路结构主义思路认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并不适用*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结构理论*贸易条件的恶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均衡的结构异质还具有刚性的特点*必须实现工业化,实行进口替代战略*新古典主义思路理论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适用*经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连续的过程 *经济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和谐的、累积的过程 *经济发展均衡状态是稳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边际调节,而价格机制是一切调节的原动力?重视资本的积累,认为储蓄率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条件认为贸易自由化、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技术扩散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利。
作者: 郭熙保[1];张克中[2]
作者机构: [1]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出版物刊名: 学术月刊
页码: 148-152页
主题词: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园地;经济发展过程;经济学家;改革开放;成长历程;国内外
摘要:郭老师,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的专访。
发展经济学经过六十多年的演进与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您作为国内中青年经济学领域代表性的发展经济学家之一,也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发展过程的见证者和理论研究者,对于您这一代的中青年经济学家,我非常想了解您的学术成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