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看》教学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31
《我看》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品析诗歌中的意象,描绘诗歌意境。
2.学习批注的阅读方法,品味诗歌语言。
3.感受诗歌传达情感的独特手段。
教学重难点重点1.反复朗读,感受诗歌中“春风”“青草”“飞鸟”等意象。
2.学习批注的阅读方法。
难点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精品课件】1.给加点字注音。
丰润.()红晕.()揉.过()翅翼.()忧戚.()枉.然()勃.发()谐.奏()飘逸.()漫.游()挽.()摇曳.()2.解释词语。
忧戚:枉然:飘逸:流盼:摇曳:3.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诗作情况及时代背景。
4.初读诗歌,思考回答下面问题。
(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图画?(2)诗歌中的“你”指什么?(3)作者在诗歌中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参考1.丰润.(rùn)红晕.(yùn)揉.过(róu)翅翼.(yì)忧戚.(qì)枉.然(wǎnɡ)勃.发(bó)谐.奏(xié)飘逸.(yì)漫.游(màn)挽.(wǎn)摇曳.(yè)2.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3.(1)作者作品: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
作品情况: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时代背景: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年仅20岁。
1937年“七七事变”,我们的国土上硝烟弥漫,战火纷飞。
无奈,1937年11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联合办学,学校初名“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这所诞生于抗战烽烟中的大学,注定了其颠沛流离的命运。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5课《我看》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我看》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5课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作品。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感染力,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以及学习诗的节奏和韵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对诗歌的基本形式和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课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对于春天的感受和体验各不相同,这也将影响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析课文,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诗人的热爱生活和向往美好的情感,激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主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的插图和相关的春天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3.讲解:分析课文,讲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6.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春天——生机勃勃诗人——热爱生活,向往美好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