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拉斐尔前派风景绘画的艺术风格及其自然主义美学倾向的文化渊源_楚小庆
- 格式:pdf
- 大小:746.97 KB
- 文档页数:7
拉斐尔前派艺术成就和代表人物作品拉斐尔前派介绍拉斐尔前派又叫前拉斐尔派,英文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是1848年在英国兴起的美术改革运动。
这个画派的活动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对于19世纪的英国绘画史及方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拉斐尔前派是由米莱斯、罗塞蒂、亨特发起组织的一个艺术团体运动,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当时的艺术潮流,反对那些在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时代之后在他们看来偏向了机械论的风格主义画家。
他们认为拉斐尔时代以前古典的姿势和优美的绘画成分已经被学院派的教学方法所腐化了,因此取名为拉斐尔前派。
他们尤其反对由约书亚·雷诺兹爵士所创立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画风,认为他的作画技巧只是懒散而公式化的学院风格主义。
他们主张回归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画出大量细节、并运用强烈色彩的画风。
拉斐尔前派常被看作是艺术中的前卫派运动,不过他们否认这种描述,因为他们仍然以古典历史和神话作为绘画题材以及模仿的艺术态度,或者是以模拟自然的状态,来作为他们艺术的目的。
不过,拉斐尔前派毫无疑问将自身视为艺术界的改革运动,为他们的运动取了名称以做区别,并且也出版了他们的期刊,以宣扬他们的概念。
拉斐尔前派的艺术特点拉斐尔前派在早期有四个原则:要以确实存在的概念来表达;要专注于研究自然的状态,才能知道要怎么表达它们;要对以前的艺术中直接、认真而真诚的态度感同身受,并排斥那些陈腐的、自我炫耀的、死记硬背的态度;以及最重要的一点,要创作出非常好的画和雕像。
这些原则相当谨慎的避免教条化,因为他们希望强调艺术家个人的责任,去决定他们绘画的观点和方法。
受到了浪漫主义的影响,他们将自由和个人责任视为不可分离的。
不过,他们尤其著迷于中世纪的文化,相信中世纪文化有着后来的时代所失去的正直精神和创造性。
后来强调中世纪文化的观点,与强调独立观察自然状态的现实主义产生了冲突,原本拉斐尔画派里认为这两者是能互相配合的,但在冲突产生后画派一分为二,现实主义派由亨特和米莱领导,中世纪派则由罗塞蒂和威廉·莫里斯等追随者领导。
论拉斐尔前派绘画中的自然主义因素作者:陈雨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7年第06期摘要:19世纪出现于英国的拉斐尔前派是维多利亚时代发生的重大文化变革之一,其绘画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倾向是其重要的绘画风格特征。
拉斐尔前派艺术作品中的自然主义美学倾向与英国工业革命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有着深刻的联系。
罗斯金《现代画家》的问世,不仅为浪漫主义画家透纳辩护,更影响了一批拉斐尔前派的画家。
由于在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上的不同,拉斐尔前派的画家绘画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倾向也不尽相同。
以罗斯金的美学思想对拉斐尔前派画家产生的影响为基础,探究拉斐尔前派画家在不同创作角度和形式下的绘画作品中不同的自然主义因素。
关键词:拉斐尔前派;罗斯金;自然主义一、自然主义的理论基础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画坛以学院派古典主义为主流,19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了强调色彩和色调表现力的浪漫主义,他们突破古典主义的束缚,反对古典主义一味的夸大造型,而是强调艺术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在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争论与对抗中,拉斐尔前派诞生了。
拉斐尔前派,全称拉斐尔前派兄弟会,1848年成立于英国伦敦,成立之初只有亨特、米莱斯和罗塞蒂三位画家。
亨特和米莱斯都是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学生,罗塞蒂曾拜亨特为师。
后来画家詹姆士·柯林、雕塑家托马斯·伍尔纳和评论家弗雷德里克·乔治·史蒂芬也正式加入了拉斐尔前派。
拉斐尔前派中还有不少女性艺术家,如克里斯提娜·罗塞蒂、伊丽莎白·西达尔和珍·莫里斯等。
拉斐尔前派的艺术理念是反对当时古典主义学院派因袭陈腐、形式僵化和内容空洞的画风,主张以文艺复兴早期拉斐尔以前朴实生动的艺术为榜样,将大胆丰富的想象力融入现实生活,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
他们忠实于自然,发挥艺术的社会道德作用,注重绘画的单纯和写实性,画中每一物体均依靠写生完成,并刻意追求画面光亮、色彩发光灿烂的效果,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西方美术简史(19世纪美术)之“前拉斐尔派”
拉斐尔前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又常译为前拉斐尔派,是1848年在英国兴起的美术改革运动,目的是为了改变当时的艺术潮流。
他们认为拉斐尔时代以前古典的姿势和优美的绘画成分已经被学院派的教学方法所腐化,主张回归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画出大量细节、并运用强烈色彩的画风。
伊莎贝拉与罗勒花盆亨特
菲娅美达的幻象罗塞蒂
夏季的海洋德拉波
云雀之歌让布尔
示巴女王会见所罗门王波因特
赛门和伊菲革涅亚米萊
1848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学生威廉·霍尔曼·亨特、但丁·加百利·罗塞蒂与约翰·艾佛雷特·米莱发起艺术运动,得到权威批评家罗斯金公开支持。
他们主张回归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画风,运用稀薄的透明
颜料覆盖在潮湿的白色表面上,让颜色保持如宝石一般的透明度和清晰度,以复兴15世纪艺术光辉的色彩风格,并反对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时代之后机械论的风格主义和学院派的教学方法,也反对库尔贝唯物的现实主义以及印象派。
这个画派活动时间不长,但对于19世纪英国绘画及方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其他代表人物有:爱德华·约翰·波因特、赫伯特·詹姆斯·德拉波和前期学院派代表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等。
论拉斐尔前派绘画中的自然主义作者:万子菱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5期摘要:拉斐尔前派是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画坛势必会出现的一股“非暴力抗争”的艺术力量。
它并不直面抨击社会在政治和经济的转变中表露出来的消极局面,而是通过在艺术中追求自然来诠释自己的乌托邦。
拉斐尔前派绘画中的自然主义表现在:1.继承浪漫主义的自然情怀;2.主张重返“纯真的”手工艺时代,改变社会风貌;3.神话题材中的天人合一。
关键词:拉斐尔前派;自然主义;工业革命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089-01拉斐尔前派以及拉斐尔前派中的自然主义的诞生与英国在十九世纪经历的一些重大的社会变革几乎有着必然的联系。
在政治上,英国成为占有全球四分之三殖民领土的“日不落帝国”,大部分未曾有过国际视野的英国人认识到了其它民族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冲击了前者社会意识形态,激发了同样受益于国际化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对自身身份和历史发展的反思。
然而,成为世界霸主的英国,国内阶级矛盾显得日益尖锐。
在经济上,英国是世界工业革命的先驱,由于首先采用机器生产模式而最先从现代科技中受益;与此同时,英国最先也最深刻地领悟到了工业化给环境和大众生活水平带来的苦果;艰苦的生活环境又直接导致了诸多社会道德问题的产生。
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拉斐尔前派,其作品以梦幻般的复古意境著称。
站在这一角度,拉斐尔前派艺术家们与那些对未来怀有美好憧憬的人们仍旧不同,他们选择了怀旧,以逃避令人无奈的现状。
怀旧意味着工业化的倒退,正好合目的性地表达了一层更高的内涵:自然是万物之根本,之归宿,之幸福所在。
一、继承浪漫主义的自然情怀从绘画史上看,一方面浪漫主义绘画除了给拉斐尔前派提供了重新演绎历史上富有戏剧价值题材的成功范例,更重要的是,它遗留下了一种以大自然作背景来上演这些扣人心弦的故事的倾向。
另一方面,通过复杂人性和纯真自然的对比来揭示故事所包含的更深刻的涵义。
艺术论坛+TEXT/曹青美丽与哀愁——拉斐尔前派作品忧郁因素成因之探索产生于1848年的拉斐尔前派,是由几名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学生发起的美术改革运动。
拉斐尔前派艺术中所普遍体现的伤感特征是其重要的艺术特色,而这种艺术特色也为英国19世纪末的唯美主义文艺开创了先河。
威廉·霍尔曼·亨特、但丁·加布里尔·罗塞蒂和约翰·艾佛雷特·米莱斯是拉斐尔前派的创始人及代表画家,他们倡导摒弃当时美术界所盛行的画风,回归到拉斐尔之前纯真质朴的自然本性中去。
宗教故事、文学经典和神话传说中颇具冲突的情节是画家们喜爱的创作主题。
拉斐尔前派画家作品中忧郁因素的成因,是一个极其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本文从画派产生时的时代背景、英国的文化传统和画家个人经历这三方面作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1.画派产生的时代背景拉斐尔前派创建之际适逢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初期,由于工业革命带来了一系列的复杂尖锐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诸如农民破产、工人失业、道德沦丧、环境污染等。
这致使19世纪30年代掀起了宪章运动,但由于政府的镇压和多方面原因这场运动并没有取得成功,英国工人运动和社会革命也因此陷入低潮,再加上传统保守主义思想的影响,英国并没有爆发彻底的革命。
维多利亚时代以中产阶级为主导的英国在走向工业化、民主化的进程中,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拉斐尔前派的青年画家们敏感地认识到社会快速发展对人们的思想、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犹豫、保守和伤感的这些中产阶级的特征在这些青年知识分子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
拉斐尔前派艺术家大多是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后代,他们既不是统治阶级的拥护者,也没有真正和劳苦大众站在一起,所以只能把他们归为社会改革运动的旁观者。
2.传统文学滋养忧郁的英格兰艺术家的创作必然要受到一定的社会制度、社会习俗以及政治文化的影响,世界各民族的文艺作品具有各个不同的民族特征。
拉斐尔前派郊外画作中的自然主义饱含人情味的郊外自然主义图景。
拉斐尔前派的风景画在马多克斯·布朗手中得到最完满的诠释。
然而这位画家早期却热衷于象征画和历史画.这恰恰和罗斯金的主张背道而驰。
直到19世纪50年代,布朗才开始萌生出创作风景画作的兴趣。
并且布朗提出要将修道院、城堡、河流、高山以及瀑布等题材排除在外。
这些也是罗斯金在《现代画家》中所提倡的艺术家应该关注的事物。
由此看出,布朗同罗斯金的美学观点有着一定的差距,因而,布朗在艺术创作理念上也没有将罗斯金的风格倾向和美学理论奉为神祗。
在1852创作的《英国秋日下午》中,布朗描绘了伦敦北部的近郊汉普斯特得等地的风光。
这是一幅直接取材于自然的乡村风景画。
尽管近景安排了一对情人在享受安闲宁静的时光,但是从整体看,这实在还是应被看作是一幅描绘令人向往的郊区风光的风景画。
布朗后来谈到了自己的创作感受,他说道:从汉普斯特得望出来.这是伦敦周边原滋原味的风景。
伴随着特别好的天气。
那些遥远的、形状古怪的小氤氲升上半空。
形成了伦敦的烟气。
上方的天空是那么地蓝,可以从那位年轻人的帽子上反映出来:秋天的灰色薄雾只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时间是下午三点,在10月底太阳下的影子已经拉长了。
太阳光线异常地亮.在树叶上争相辉映。
这幅作品似乎想通过椭圆形暗示眼睛的观察视角,并且强调了光线的效果,但布朗的用意显然已经超越了罗斯金对植物学、气象学和地形学意义上关注,他的画面中还流溢出一股浓重的人情味道。
观者似乎通过近景的情人的眼睛来放眼整个风景,秋日的寒意、泥土的潮湿气息,以及遥远的篝火上升起的袅袅青烟。
此外还有许多的其他人类活动,花园和菜地中的小人物的日常工作,如喂鸡、摘苹果等。
都让人深切感受到一种更贴近人世的一种自然。
这种自然是让人摆脱了恐惧和孤寂的自然,更能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心灵之音。
此文由才子城毕业论文网搜集整理。
论19世纪英国拉斐尔前派绘画产生的背景及其唯美倾向特征作者:朱艺员来源:《美术界》 2017年第10期文/ 朱艺员[广西艺术学院]【摘要】拉斐尔前派无疑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短暂的艺术革新,是一批知识分子对中古世纪艺术理想的改良与回归运动,也可以看作是人类对近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影响而感到的精神困扰和危机,最终使他们走进了唯美神秘的语境。
通过梳理拉斐尔前派的唯美特征,看出该画派受到康德美学、宪章运动、牛津运动、浪漫主义的启迪,但同时也对后面的颓废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以发现19 世纪的欧洲很多思潮已经发生了碰撞与吸收,为后续的艺术革新铺垫了道路。
【关键词】拉斐尔前派;改良;康德美学思想;唯美倾向拉斐尔前派是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一场短暂的美术革新运动,从1848 年开始到1854 年画家们分道扬镳,只有短短6 年的时间。
虽然这场运动参与的画家不多,期间所绘制的作品也不多,但对后世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象征主义、唯美主义、颓废主义、晚期的浪漫主义、维也纳分离主义以至新艺术运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甚至拉斐尔前派的创作理念还影响到很多以中世纪为背景进行创作的设计师,从而间接引发了莫里斯的工艺美术运动。
也可以说拉斐尔前派运动是一场由绘画领域为引线从而扩展到文学和设计的文化思潮运动。
由此可见这个仅存了6 年的短暂画派的辐射之大,有着承前启后的现实意义。
一、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的影响法国实证主义批评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曾经说过:“艺术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
”可以说拉斐尔画派的诞生、起源和成长过程,都无法摆脱维多利亚这个特殊时代的影响。
19 世纪维多利亚时代是一个经历社会巨大变革的时代,工业时代的齿轮带动工业的发展和革命,黑色的烟囱取代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无数丧失自己土地的农民涌入城市,成为了城市边缘的工人。
工业革命的到来,传统社会秩序面临瓦解,新旧文化彼此摩擦碰撞,此起彼伏。
拉斐尔前派名词解释拉斐尔前派(Prevism)指19世纪中叶法国艺术运动中的一支派别,由法国画家拉斐尔·拉福雷(Raphael Laforêt)创立。
拉斐尔前派追求对艺术形式的逐步剖析和推进,以开创新的艺术风格而著名。
下面是拉斐尔前派的一些名词解释:1. 纯粹绘画(Pure painting):拉斐尔前派崇尚纯粹的绘画形式,认为绘画应该追求自身的独立性和纯粹性,非应景因素应该尽可能排除,绘画作品应该更加专注于表现绘画本身的特点和语言。
2. 感受主义(Sensism):拉斐尔前派强调艺术应该通过感官的刺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艺术家应该通过色彩、光影、线条等视觉元素来创造出观者能够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3. 内核主义(Essentialism):拉斐尔前派认为艺术作品应该表达事物的本质和真实,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外表。
艺术家应该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并通过绘画来反映这种本质。
4. 描绘心灵(Depicting soul):拉斐尔前派追求描绘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艺术家应该通过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思考和体验,来使观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
5. 虚无主义(Nihilism):拉斐尔前派强调艺术的超越性和独立性,认为艺术不应该受到任何规则或约束束缚。
他们主张艺术家应该自由发挥创造力,不受任何社会、政治或道德的约束。
6. 极简艺术(Minimalism):拉斐尔前派倡导简洁、精确的艺术表达方式。
他们强调绘画应该通过简单的图像和形式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画面应该具有明确而独特的视觉效果。
7. 视觉挑战(Visual challenge):拉斐尔前派追求通过绘画作品来挑战观者的视觉感知和认知方式。
他们试图通过不寻常的构图、色彩、线条等手法来引起观者的思考,使观者对事物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8. 立体主义(Cubism):拉斐尔前派对立体主义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立体主义强调通过多个视角和透视来创造出立体感,拉斐尔前派艺术家在立体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美术教育论文:拉斐尔前派美学思想对工艺美术的影响|拉斐尔莫内欧美术教育论文:拉斐尔前派美学思想对工艺美术的影响摘要: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工业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生活的繁荣、城市化扩展和工人阶级的壮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工艺美术运动应运而生。
作为现代设计的萌芽运动,工艺美术并非凭空出现,它继承了拉斯金的美学和社会思想,并深受拉斐尔前派艺术理想的影响。
本文简述拉斐尔前派和以莫里斯商会为代表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发起的过程及其指导思想,并通过比较拉斐尔前派和莫里斯商会的作品,试探讨美学思想上拉斐尔前派对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
关键词:拉斐尔前派;美学思想;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一、拉斐尔前派及其美学思想1849年3月24日,“P.R.B”三个大写字母第一次来到大众面前。
但丁·罗塞蒂将它签在自己的作品《圣母玛利亚的少女时代》这幅画的左下角。
在随后的一个半世纪,这个签名将持续响彻英国。
拉斐尔前派的创始人包括但丁·罗塞蒂、约翰·米莱斯和威廉·亨特,他们都就学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但是他们不满于学院派绘画的死板和空虚,而是对拉斐尔以前的中世纪艺术充满兴趣,认为中世纪的绘画艺术情感真挚、形象朴实生动,因此三人推崇拉斐尔以前的艺术精神,并希望用这种风格拯救当时英国的绘画。
在拉斐尔前派成立之前,著名的思想家约翰·拉斯金在《现代画家》中对艺术家提出了师法自然的要求。
拉斯金对透纳作品价值的重新解读改变了大家对透纳的认识。
拉斐尔前派受书中思想的影响,将其奉为纲领。
拉斯金曾经写道:“绘画的至关重要的原则,就是人必须用他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
拉斐尔前派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具备两个为大众所公认的特征:第一是绘画方法上的精细,第二是具备诗意和浪漫的气息。
我们可以从拉斐尔前派艺术家的艺术原则中直接感受到其对拉斯金美学思想的继承:“1,检验和藐视一切陈规;2真实地反映现实,特别是最简单、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3,主张艺术门类之间的交融,提倡学科互补;4,寻找新的绘画题材,特别是从经典的作家作品中寻找灵感。
拉斐尔前派绘画艺术拉斐尔前派,是十九世纪中期出现在英国的一个绘画流派。
作为一个流派,拉斐尔前派是由作为核心的一个小团体,和众多追随者组成的。
他们在英国艺术史和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其光辉灿烂的艺术作品和他们与众不同的艺术追求一样,散发着经久不息的永恒魅力。
拉斐尔前派的核心团体是:垃斐尔前派兄弟会(Pre_Rafaelite Brotherhood)。
成员是三名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学生:威廉•霍尔曼•亨特(Willinam Holman Hunt,1827—1910),约翰•埃弗里特•密莱(John Everret Millias,1829—1896)和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Dante Gabriel,1828—1882)。
1849 年,在拉斐尔前派成立之初的第一次展览上,这三位当时都非常年轻的画家统一以“P.R.B”( Pre_Rafaelite Brotherhood的缩写)作为签名,第一次向世人展现了拉斐尔前派的绘画风格。
享特、米莱和罗塞蒂与协会成立之初吸收的另外四名成员一起,组成了拉斐尔前派最早也是仅有的七名正式成员。
另外四名成员是:詹姆斯•柯林斯(James Collinson,1825—1881),弗里德里克•乔治•斯蒂芬(F•G•Stephens,1828—1907),托马斯•伍纳(Thomas Woolner,1825—1892)和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的弟弟威廉•迈克尔•罗塞蒂(William Michael Rossetti,1829—1919)。
作为一个团体,拉斐尔前派持续的时间并不长。
到1854年,成员各奔东西,不再以“P.R.B”作为共同的签名,各人的生活历程和艺术风格也产生了不同的分化。
但是,拉斐尔前派在当时英国艺术界甚至文化生活中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众多的支持者和追随者,影响深远。
在十九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由罗塞蒂和他的学生爱德华•伯恩-琼斯(EdwardBurne-Jones,1833—1898)带动起了拉斐尔前派活动的第二次浪潮。
艺术家拉斐尔的简介拉斐尔是意大利著名的画家,是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巅峰人物,他一生绘制了大量的圣母图。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艺术家拉斐尔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艺术家拉斐尔的简介拉斐尔·圣齐奥(意大利语:Raffaello Sanzio,1483-1520)意大利画家、建筑师。
与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三杰”。
拉斐尔所绘画的画以“秀美”著称,画作中的人物清秀,场景祥和。
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画作一样。
拉斐尔于1520年高烧猝逝于罗马,终年37岁,葬于万神庙。
拉斐尔逝世时年仅37岁,但由于他勤勉的创作,给世人留下了300多幅珍贵的艺术作品。
他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手法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
其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
拉斐尔的艺术特点拉斐尔潜心研究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并认真领悟,博采众长,尤其是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基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最后形成了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成为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鼎足而立的文艺复兴艺坛三杰之一。
拉斐尔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显露出其非凡的,最擅长画圣母形象的大师。
他的一系列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
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圣母的婚礼》、《带金莺的圣母》、《草地上圣母》、《花园中的圣母》、《西斯廷圣母》、《椅中圣母》、《福利尼奥的圣母》、《美丽的女园丁》、《阿尔巴圣母》等。
拉斐尔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
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
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是他怀着虔诚的心情谱写的一曲圣母赞歌。
论拉斐尔前派的绘画风格及技巧蔡潇倩 武汉轻工大学摘 要:拉斐尔前派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哥特复兴运动的重要一环。
本文通过对其作品风格和技术的分析、与当时学院派主流画风的对比,以及与维多利亚社会现实的隐射联系,来探讨拉斐尔前派的独特画风和技术以及其形成的背景、原因和内涵。
关键词:拉斐尔前派;哥特式;原始主义;现实主义;等级制度;物质主义作者简介:蔡潇倩(1988-),女,汉族,湖北省阳新县人,武汉轻工大学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国文学和艺术。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137-02拉斐尔是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代表画家之一,“拉斐尔前”指16世纪前的艺术形式,即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初期(Prettejohn 18),那一时期的艺术被称作“哥特式”。
因此,拉斐尔前派的名字彰显了他们的艺术风向标——哥特复兴。
1848年,拉斐尔前派成立,共七名成员,其中米莱斯(John Everett Millais)、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和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是画派的创始者和代表人物。
一、原始主义和现实主义:对维多利亚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摒弃在19世纪的英国,拉斐尔时代之前的意大利及北欧艺术都被视作“原始”(primitive),与拉斐尔及后来时代的所谓成熟的艺术以示区分(Barringer 8)。
前拉斐尔派的作品彰显着原始艺术风格。
在1848年首次画展中,亨特、罗塞蒂和米莱斯的作品均仿效意大利壁画、使用白垩色木板作背景;鲜艳的色彩、无透视法的平面描绘、在受限空间里不协调的排列组合,不禁使人联想到中世纪教会流行的泥金装饰手抄本。
其中,罗塞蒂的《圣女玛丽亚的少女时代》(The Girlhood of Mary Virgin,图1)被认为是“拉斐尔前派最哥特的作品”(Barringer 8)。
圣母玛利亚、她的母亲圣安妮和父亲约阿希姆的名字均以拉丁文出现、他们头顶金色光环,都是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艺术手法的继承。
拉斐尔前派的艺术理想在现代设计语境下的思考作者:贾学松方善用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08期摘要:拉斐尔前派是1848年发生在英国的一场美术改革运动。
它在当时皇家艺术学院占据艺术主导权的社会环境之下,以实际的艺术创作提出了他们自己的“艺术理想”。
这次美术运动对19世纪的英国美术史影响深远,乃至影响到后来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拉斐尔前派已经成为历史,其艺术理想和艺术探索在现代的设计语境之下,仍旧可以引发一些思考。
本文以拉斐尔前派的艺术理想与探索为思考点,结合现代设计语境,引伸为几点艺术设计与创作的理念、追求,并结合现代设计与创作的实例加以分析。
关键词:拉斐尔前派;自然;真实;装饰风格0 引言拉斐尔前派是出现在19世纪英国美术史上的一个艺术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米莱斯、亨特和罗塞蒂。
这场美术运动发生的时间并不长,参与的成员也不多,也没有固定的纲领和章程。
他们只是拥有共同的艺术倡导即摒弃学院派僵化腐朽的绘画技法,主张回到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绘画传统,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向自然学习,注重画面的细节、运用强烈的色彩。
这场运动的发起自然引起了皇家美术学院的反对,对于一向以拉斐尔为模板、过于强调技法与风格的学院风格主义来讲,这无疑是一场反叛。
但是,艺术要发展,新生力量就必须要突破层层的禁锢。
当学院派领导的艺术创作走向僵化、封闭的末路之后,拉斐尔前派的出现,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将艺术在禁锢中解放出来。
于是,拉斐尔前派便成了19世纪英国美术史上重要的一页。
现代的设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设计理论必然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而拉斐尔前派的艺术理想在现代的设计语境之下,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和观念。
1 拉斐尔前派的艺术理想拉斐尔前派的成立,倡导发扬拉斐尔之前的艺术精神,师法自然来摆脱学院派的机械化、教条化的艺术潮流,从而挽救英国美术。
他们以传统的宗教历史神话为题材,创作中主张回到自然中去寻找灵感和素材。
(1)超越的“自然主义”。
优美的前拉斐尔派前拉斐尔派产生在英国,与英国绅士文化、英国文学有很大的关联,著名文学家罗斯金说过:“我一点也不明白,礼貌、庄重、同情心、勇气、诚实、虔诚,以及所有其他可以构成绅士特征的品质,为什么不能在一个柜台后面或是其他地方找到:假如那里的人们需要甚至渴求这些的话。
”这段话是罗斯金前拉斐尔派绘画遭遇社会非议所说的话,力顶前拉斐尔派画家。
英国的绅士风度注定是这种清纯而不是肉欲的绘画产生英国而不是浪漫的法国与意大利,英国的文化多贵族气,象莎士比亚的戏剧就是深重庄重,有哲理的意味,实际上艾佛雷特-米莱作品《奥非利亚》就是直接取材于莎剧,如果说得通俗点,前拉斐尔派绘画是画着衣人为主的画派,裸体的少见,尊重女性,与绅士风度相一致的,或者是一种相对有点近中国程朱学说的文化风格,当然是有区别的,是某种程度的近似。
文艺复兴画派能产生在意大利,印象主义能产生在法国,这两派绘画情色成分多,正是两国浪漫文化的体现,实际上意大利法国现代的总统总理好色折射这种浪漫文化,我这里重在绘画,多余的话就不说了。
前拉斐尔派的作品大多描绘的人物着华丽服饰,背景往往是充满花团似锦的锦绣环境,或者是如中国常用成语芙蓉出水的那种花神世界,悲剧人物如奥斐利亚同样置身在极美的环境中,一切是如此的唯美,仿佛是另一个世界,西方称乌托邦,我们东方称世外桃源。
所绘人物华美雍容,仿佛并非人间所有,象罗塞蒂的作品所绘女子面部张力无限,清雅干练的样子,还有点忧郁的感觉,因为着衣的女子,服饰(主要是丝绸)刻画质感强烈,线条流畅,与自然的花叶融合成一个充满梦境(白日梦)的画面,作为诗人的罗塞蒂不免会在自己的作品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相同的气质,或者看起来有淡淡的忧郁,他往往多用绿色的调子,墨绿色的,有一种难言的深沉之感。
裸体的作品不会同于肉欲,只能是英国绅士们过分的解读,当然,前拉斐尔派的画家所绘的女子境界确实清纯得多了,不是意大利还有法国那般的荡妇,而是英国淑女,这使我想到《诗经》,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些思无邪的句子,英国的绅士画家们,所要的正是他们认为没有低俗肉欲的无邪艺术境界,是艺术的乌托邦,是他们梦中的美丽幻影,虽然画时用了现实的模特,可能还有点暧昧,这不影响观者对拉斐尔前派艺术的理解与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