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手功能恢复的治疗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48.62 KB
- 文档页数:1
探讨康复训练方法对屈指肌腱损伤术后患者手功能的改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康复训练方法对屈指肌腱损伤术后患者手功能的改善效果。
方法随机抽选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接收的60例采取手术治疗的屈指肌腱损伤患者,依据平行对照法分组,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分别实施术后常规训练与术后康复训练,对手功能康复状况进行对比。
结果 TMA功能优良率方面,观察组(86.67%)比对照组(60.00%)高,差异明显(P<0.05);UEFT评分及握力方面,两组训练前差异较小(P>0.05);训练后,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明显(P<0.05)。
结论康复训练在屈指肌腱损伤术后应用效果明显,其能够改善患者肌腱活动范围,提高握力,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与推广。
【关键词】屈指肌腱损伤;康复训练;手功能手是人接触外界的主要媒介,而肌腱则是手部组成中相对重要的一部分,一旦肌腱受损,除影响手部功能外,也会造成心理障碍。
在医疗技术日益提高的背景下,肌腱吻合技术越来越高,但是术后依旧可能发生肌腱粘连,对手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1]。
现阶段,预防肌腱粘连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效果不佳,所以术后康复训练特别重要,其有助于肌腱粘连发生率降低,及早改善手功能。
因而,本文针对康复训练在屈指肌腱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文所选60例采取手术治疗的屈指肌腱损伤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以平行对照法为基准分组,对照组(30例)中,有18例男,12例女;最小、最大年龄分别是13岁与71岁(42.65±6.32)岁;观察组(30例)中,有16例男,14例女;最小、最大年龄分别是12岁与68岁(42.71±6.29)岁;两组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自愿签署了书面同意书。
1.2 方法对照组:术后常规康复训练。
浅析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方法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屈指肌腱修复术后康复治疗的方法。
方法:选取2012至2014年我院的80例屈指肌腱断裂缝合手术患者来进行探讨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35例患者,术后采取石膏进行固定,在石膏固定三周后将其拆除,不使用其它康复治疗方法。
观察组45例患者在术后及时进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同时使用超声波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
结果:对全部患者使用主动活动度进行测量,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达到88%,对照组的优良率达到62%,两组优良率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
结论:早期功能锻炼和物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对屈指肌腱的修复手术康复效果具有很大的帮助,患者的康复优良率高。
关键词:屈指肌腱断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超声波疗法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工业也发展快速,机械化水平较高,因此很多的机械化操作导致相关操作人员的手部损伤情况变得更加严重,手部的损伤多为屈指肌腱损伤。
患者屈指肌腱损伤后,采用断裂修复手术以及移位手术进行治疗,避免手部肌腱再次断裂。
术后采取石膏固定的方式,因为制动时间长,容易发生肌腱粘连,关节僵硬的情况,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的手部功能障碍,长期如此就会形成残疾。
手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能够缺少的部位,所以术后的康复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非常大,尽早的进行康复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残疾几率。
此次我院对I、II期肌腱移植手术患者进行了早期功能锻炼和超声波治疗的效果研究,与传统的石膏固定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现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至2014年我院共接收了屈指肌腱损伤病例80例,共有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最小患者20岁,最大患者50岁,共有钝器割伤48例,挤压损伤32例,受伤部位为右侧手。
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5例患者,有30例男性和15例女性,年龄20至50岁,对照组有男性22例和女性13例,年龄20至47岁,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可以进行对比。
手部屈肌腱损伤的运动治疗体会
最近,在健身馆里,我被诊断患有手部屈肌腱损伤。
为了治疗这种损伤,我使用了运动治疗。
我开始接受运动治疗时,首先我要进行伸展活动,这样可以缓解手部收缩、紧张和不适。
接下来,医生就让我对受损部位进行牵引。
其中,我采用牵张和拉伸的动作,每次牵张时时间要长一些,每次拉伸的时间要短一些。
此外,我还要每天进行拳击练习,这样可以提高细胞活力,促进损伤部位的愈合和恢复。
在接受运动治疗的一个月期间,我发现原来受损部位的疼痛逐渐减轻,活动也能更自由地执行。
最重要的是,我的肌肉变得更加柔软,有弹性,也能伸展的更远。
每次活动后,也能体会到手腕和手指的活力增加。
运动治疗对于治疗损伤实在太有效了,不仅可以缓解痛苦,还可以帮助病人获得更好的运动表现。
而且,对于运动治疗,病人只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努力,即可获得良好的收获,如促进伤口愈合,恢复肌肉弹性和力量等等。
总之,运动治疗是治疗手部屈肌腱损伤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减轻病人的疼痛,帮助他们更自由、顺利地进行行动。
期望未来,我能尽快完全恢复,拥有健康的手腕和手指。
- 1 -。
生堡塑堡匿堂皇鏖复盘查!鲤!笙!!旦笙!Q鲞蔓!Q塑竺!垫』些】=苎丛型垦!!!!!!:Q!!尘竺!塑!:!!!:!!!堕!:!Q‘677・.临床研究.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手内在肌训练的临床效果分析王盛冬冉春风【摘要】张子清高圣海韩冰目的分析手内在肌训练对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60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于修复术后48h,实验组进行手内在肌训练,并进行指屈肌腱被动训练和指伸肌腱主动训练,对照组只接受指屈肌腱被动训练和指伸肌腱主动训练。
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明尼苏达手灵巧度评定(MMDT)和普渡手小关节精细运动评定(PPT)。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明尼苏达手灵巧度和普渡手小关节精细运动评定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手内在肌训练能够改善患手灵巧度和协调运动功能,并能促进手精细运动的恢复。
【关键词】Theeffectsof指屈肌腱修复术;intrinsichand手内在肌训练;康复WANGmusclestrainingafterdigitalflexortendonrepair:aclinicalstudyZi・qing,GAOSheng-hat。
HANBing.+DepartmentSheng一如增,RANChun毋增,ZHANG仇WDistrictofRehabilitatwn,LongCentralHospital,Shenzhen518116,ChinaCorrespondingauthor:RANChun舌,lg,Email:sunl168@163.cornToobservepatientsthe【Abstract】0bjectiverepair.Methodsgroup(n=30)anding,inAaeffectsoftrainingonintrinsichandmusclesafterdigitalflexortendonrandomlyassignedreceivedintrinsicintoantotalof60controlpassivewithdigitalflexortendoninrepairweregroupexperimenttrain-group(厅=30).Patientstheexperimentactivehandmusclesadditiontotointhemobilizationoftheflexortendonsandmobilizationoftheextensortestweretendonsadrain.adoptedtoas—isteredthosethecontrolgroup.MinnesotamanualdexteritytestandPurduepegboardafter3monthsoftraining.sessmenttheencesoutcometwoResultsAfter3monthsoftraining,theretestweresignificantdiffer-testbetweenthegroupsintermsoftheresultsofMinnesotamanualdexterityandPurduepegboardcan(P<0.01).ConclusionIntrinsichandmusclestrainingafterdigitalflexortendonrepairimprovefinemove—mentandcoordinationofhand.【Keywords】Digitalflexortendonrepair;Intrinsichandmusclestraining;Rehabilitation指屈肌腱损伤在手外伤患者中比较常见,随着我国手外科肌腱修复技术的日臻成熟,损伤的肌腱大都能恢复至最佳解剖结构。
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关键词】屈指肌腱修复术后康复治疗手外伤技术的发展,使对屈指肌腱修复术不断得以提高。
手外伤行屈指肌腱断裂修复或肌腱移位术后,不但制动时间较长,而且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屈指肌腱粘连。
近年我院肌腱修复或移植术后所致手功能障碍的患者,采取综合康复医疗措施有效地促进术后功能的恢复。
1 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患者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11~69岁;损伤原因机械性绞轧伤、电锯伤、刀割伤和爆炸伤。
开放性骨折合并肌腱神经及血管断裂的15例8指。
术后平均7d进行主动活动2例3指,2例为Ⅱ期修复后采用石膏制动4周后来医院接受康复医疗。
以食指、中指损伤发生率最高。
2 术后易早期活动肌腱活动需要一定的刺激量,包括刺激的时间和强度。
早期活动对于肌腱的愈合、静脉的滑膜样变有一定作用。
术后早期活动不尽未妨碍损伤腱的愈合,反而促进了细胞的增值和新生组织的塑形。
减轻了损伤肌腱的粘连。
其原因在于活动促使滑液进入肌腱内部,供给营养,腱活动时承受的张力促新生细胞和胶原按张力线排列。
Ⅰ区屈指肌腱新鲜的切割伤术后;Ⅱ期修复术断腱无回缩而且缝合处张力不大;腱鞘完全修复,肌腱能在腱鞘内有一定的滑动性;无骨折和血管损伤及皮肤缺损等合并症;患者自愿接受康复医疗并能理解康复医疗目的和掌握在主动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肌腱活动在术后10天内,由于处于炎症期,其主要营养来源腱纽血供及血浆渗透通过静脉壁渗入静脉鞘中,通过肌腱滑动扩散起一定的营养作用。
术后早期易采用轻手法按摩加患侧指关节主动活动。
同时在夹板内进行指间关节主动和被动屈伸指练习,动作要求轻而缓,每日进行4-5次,每次10-15回为一组,定时进行。
术后最早3d,最晚10d开始接受物理治疗和进行一些轻度恢复关节的训练。
对合并有骨折的患者应结合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的情况,绝大多数患者4周后才能去除固定,开始进行被动屈曲运动,每日3-4次,每次6-8回,屈曲范围由小到大逐渐增加,用力以轻而柔为宜,随恢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活动范围,逐渐增加主动伸展运动及被动辅助下的主动屈指运动,以达到手指关节全范围的活动,同时置腕关节中立位及掌指关节最大屈曲练习,充分伸展患指,每日2-3次,每日适当增加一些轻微的ADL 训练,对合并骨折的患者一般根据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来决定被动屈曲训练,预防或改善关节挛缩,指导进行主动屈曲训练。
手部屈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护理【摘要】目的:研究手部屈肌腱修复术后康复护理效果。
方法: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收治手部屈肌腱修复术患者,病例数82例,随机划分对照组(传统护理方法)与康复组(术后康复护理),各组41例,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对照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82.9%,康复组优良率97.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向手部屈肌腱修复术患者展开康复护理,手功能恢复效果理想,值得借鉴。
【关键词】手部;屈肌腱修复术;康复护理手外伤属于比较常见意外损伤,在创伤患者中超过1/3,如果发生手外伤,还会出现手部肌腱受伤,在其修复期间,首先表现为纤维结缔增生,再出现纤维化,临床呈现不同功能障碍[1]。
因此,肌腱功能恢复期间,不仅需要采取有效手术技术,而且还应该展开术后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等,以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将本院接诊82例患者作为对象,主要研究康复护理效果,如下所示。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收治手部屈肌腱修复术患者,病例数82例,随机划分对照组与康复组,各组41例。
对照组男女比22:19,年龄为16-52岁,平均年龄(34±2)岁;单纯损伤患者29例,伴骨折与神经损伤患者12例。
康复组男女比23:18,年龄为17-52岁,平均年龄(34.5±2.5)岁;单纯损伤患者27例,伴骨折与神经损伤患者14例。
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康复组展开术后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手术后第1-2周:①心理护理,因患者通常为突然遭受外伤,通常比较担心疾病愈合等影响,极易发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所以,护理人员需要耐心讲解,帮助患者稳定情绪,通过心理安慰及时解决患者心理问题,使其顾虑得以消除,正确树立治疗信心,从而参与康复治疗[2]。
②动力夹板的固定处理,要求腕屈曲呈30°,掌指关节屈曲,选择橡皮筋进行各指末节牵引,保证其自然伸展,避免屈曲挛缩,同时观察各指末节颜色等。
2015.03临床经验160手部肌腱损伤后及时进行肌腱断端缝合或肌腱移植手术修复可改善手部功能,术后需要适当制动以防止肌腱断裂。
但由于术后制动或功能锻炼不及时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粘连,需要进行相应的后续治疗和康复护理,以防止手部功能丧失[1]。
本文分析了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运动康复治疗与护理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2例手部肌腱损伤患者,均行肌腱修复术治疗,术后采用石膏固定于屈曲位。
研究对象同时排除合并精神疾病、智力障碍、未成年人、严重视力、听力和语言障碍者。
根据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共计46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2岁~65岁,平均年龄(38.53±12.68)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h ~6h ,平均时间(2.33±0.70)h ;受伤原因包括切割伤14例、打架斗殴伤10例、机器轧伤22例。
实验组患者共计46例,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0岁~68岁,平均年龄(39.24±12.57)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h ~5h ,平均时间(2.28±0.65)h ;受伤原因包括切割伤15例、打架斗殴伤11例、机器轧伤20例。
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受伤至就诊时间、受伤原因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术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遵医嘱给予抗炎、抗感染等后续治疗,指导患者适当抬高伤肢以利于减轻肿胀。
注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运动康复治疗与护理彭益智娄底市体育中心 湖南省娄底市 417000【摘 要】目的:分析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运动康复治疗与护理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2例手部肌腱损伤患者,均接受手术修复治疗,随机方法分组。
屈指肌腱修复术98例术后康复治疗及护理体会
时成英;王帅帅;张云霞
【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
【年(卷),期】2007(013)010
【摘要】目的:探讨屈指肌腱修复术后早期行系统治疗及康复护理的方法.方法:对98例屈指肌腱修复后患者在术后2~3d开始康复治疗及护理,包括早期、中期和晚期的运动功能训练及物理疗法等.结果:98例患者中,85例手功能达到完全及接近完全恢复正常功能,11例手功能恢复到生活能自理状态,3例因伤情复杂恢复较差,需做手功能修正术.结论:屈指肌腱修复术后患者早期开始系统康复治疗及护理,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手指屈伸运动功能.
【总页数】2页(P1-2)
【作者】时成英;王帅帅;张云霞
【作者单位】山东省立医院,山东,济南,250021;山东省立医院,山东,济南,250021;山东省立医院,山东,济南,25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高原地区屈指肌腱断裂修复术后的护理体会 [J], 尼玛德吉;崔丽霞
2.显微外科手指修复术后康复护理体会 [J], 朱言丽;李彩霞;王艳琳
3.屈指肌腱修复术后康复方案 [J], 王雪强;毕霞
4.屈指肌腱损伤58例术后康复体会 [J], 党立;贾明江;郭立义;段春芳;阚金茹;冯国友
5.无人区屈指肌腱修复术后康复护理 [J], 张晓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指屈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训练指屈肌有指深屈肌和指浅屈肌之分,是手指、手掌乃至手腕屈曲时的原动肌。
将手指骨与指深屈肌连接起来的肌腱称为指深屈肌腱,将手指骨与指浅屈肌连接起来的肌腱称为指浅屈肌腱,二者合称为指屈肌腱。
指屈肌腱因外伤、外力等原因出现部分或全部断裂后,手指、手掌及手腕的屈曲功能受限,通常都要实施肌腱修复手术,在手术后,还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术后康复,否则一切治疗都将事倍功半。
指屈肌腱修复术的术后康复方案并不止一种,下面列出比较常用的一种。
该方案的基本步骤可以总结为“被动屈+主动有限伸、被动屈+主动有限伸+偶尔主动随意伸、复合屈伸+加力训练、复合屈伸+加力训练+伸直、综合训练+复合加力屈伸、恢复正常”六个阶段。
该方案适用于屈肌腱损伤后及时或较为及时(受伤后10天以内)实施修复手术的患者。
第一阶段:从术后第5天1、在术后前4天正常敷料包扎,第5天时在水肿可控的情况下采用轻便敷料包扎。
2、制作并佩戴手背一侧固定的挡夹板,挡夹板近端通过小臂固定,远端应长于手指,挡夹板的形状应可使腕关节屈曲20度,指掌关节屈曲45度,并在此情况下可使手指关节呈中立位。
3、从术后第5天开始便可进行第一阶段的康复训练。
在挡夹板的限制下,分别进行近侧指关节和远侧指关节的被动屈曲和主动伸直,并在腕和指掌关节屈曲位进行全部指关节的复合主动屈伸。
上述3个动作各做1组,每组8次;每天做2组。
在第一阶段进行被动屈曲和受限的主动伸直很重要,主要目的是防止粘连,并利用小强度牵引力促进肌腱愈合。
第二阶段大约从术后第4-5周开始,便可在继续实施上述第一阶段训练的基础上,尝试阶段性地移除挡夹板,并进行更多的主动屈曲。
1、暂时移除挡夹板,进行10次腕关节和各手指的主动屈伸训练(指和腕分别训练;腕关节最多只伸展到中立位),然后进行若干次肌腱滑动练习(依次进行远端指关节屈曲、近端指关节屈曲和指掌关节屈曲,使手掌由伸位至屈位),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周围软组织粘连。
96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手功能恢复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2-10-26T14:08:39.3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袁峰[导读] 判断标准:优TAM与正常指相等;良:TAM>正常指的75%,差异有显著性。
袁峰(安陆市普爱医院骨外科湖北安陆 432600)
【摘要】目的通过对照观察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探寻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有效的锻炼方法。
方法将2008年6月~2011年6月行屈肌腱修复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主动屈指训练组40例52指,指导术后早期行患指主被动屈伸活动;被动屈指训练组56例71指,术后采取保护性被动屈指训练。
术后3个月随访,分别测定两组患指总主动活动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主动屈指训练组优20指,良26指,优良率88.6%。
被动屈指训练组优19指,良29指,优良率67.6%。
两组比较x2=5.5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功能练习可保证肌腱功能恢复,有效防止肌腱粘连及关节僵硬,对手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屈肌腱损伤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6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9-0289-02 屈肌腱修复术后,受损肌腱很容易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
[1]一旦发生粘连,轻则影响肌腱的滑动,重则使肌腱修复手术失败。
为防止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发生肌腱粘连,早期有效的临床指导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以往采用的术后早期保护性被动活动方法难以使肌腱得到充分的滑动,不能防止肌腱粘连而影响关节功能。
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开始研究早期主动屈指功能锻炼对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手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
将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屈肌腱损伤修复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主动屈指训练组40例52指,男22例,女18例,年龄19~57岁。
其中中指18指,示指22指,环指12指;被动屈指训练组56例71指,男30例,女26例,年龄16~53岁。
其中中指26指,示指31指,环指14指。
2组病人在性别、年龄和损伤指别构成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缝合方式均采用双改]5-0可吸收线4 线缝合术式。
2 方法
2.1 主动屈指训练方法
①术后24 h~1 周。
术后24 小时打开敷料,向病人讲明早期活动的必要性和活动方法。
先在石膏托内被动屈指→主动伸指15次,伤指与同手健指一齐活动或双手一齐活动。
然后去掉石膏托手指放松,主动伸腕→主动屈腕15次。
根据病人伤口渗血及疼痛情况,每6~68h重复以上活动,伸腕时屈指限度以不引起患指剧痛为度。
术后1周是决定肌腱是否粘连的关键,而此时患指疼痛、肿胀比较严重,应耐心指导病人活动,并记录活动时间、次数及活动范围。
②术后2~4周。
石膏托内被动屈指→主动伸指20次,然后去掉石膏托,主动伸腕→主动屈腕20次,每4~6h重复一次,伸腕时屈指使指尖距掌心2cm,维持5~10s。
此阶段患指疼痛、肿胀逐渐减轻,应鼓励病人用健手协助,自己做主动和被动活动,并督促检查,将进展情况及时告知病人以增强其治疗的信心。
③术后5~7周。
石膏托内被动屈指→主动伸指30次,然后去掉石膏托,主动伸腕→主动屈腕30次,每2~24h重复1次。
伸腕时屈指维持的位置依指尖至掌心距离每日递增1mm为度。
④术后8~12周。
完全去掉石膏托保护,进行循序渐进的抗阻训练,以增强肌力与耐力,如利用患指作用餐、穿脱衣服鞋袜、打结解结、打字、用餐、穿脱衣服鞋袜等日常生活的动作练习,同时使用体育器材如捏握力器、打乒乓球等进行训练,然后逐渐加大阻力抵抗活动,根据病人的工作性质进行各种不同强度的训练。
以可以早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2.2 被动屈指训练方法
术后48h~-4周,患指在石膏托内仅进行主动伸指→被动屈指活动,每天4~6次,每次1~3下,逐渐递增。
术后5~7周,完全去掉石膏托保护,逐渐进行主动屈指→主动伸指训练。
术后8~12周,进行抗阻训练,方法同主动运动训练方法。
3 结果
以上两组均于术后3个月获得随访。
按国际手外科联合会制定的TAM系统评定标准进行手功能评定,[2]即患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患指总屈曲度(掌指关节+近指间关节+远指间关节)—总伸直受限度(掌指关节+近指间关节+远指间关节)。
判断标准:优TAM与正常指相等;良:TAM>正常指的75%,差异有显著性。
4 讨论
本组屈肌腱损伤术后功能锻炼方法的研究表明,早期主动屈指训练组屈指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8.6%,而被动屈指训练组屈指功能恢复优良率仅为67.6%,提示术后早期主动屈指训练有利于手指屈指功能的恢复。
而被动屈指训练不能充分滑动肌腱,防止肌腱粘连的作用有限,而早期主动屈指训练可使肌腱充分滑动,能有效防止肌腱粘连。
研究显示,选择合适的肌腱修复术式,结合科学的训练方法,肌腱缝合端间隙的形成通常<2mm,这不影响缝合端的愈合和肌腱的滑动,极少引起肌腱断裂。
本组研究没有发生一例术后修复肌腱的断裂,也说明此方法是安全的。
另外,病人配合也是手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除教会病人正确的功能锻炼的方法外,还应该耐心解释早期功能练习的重要性,使人消除对肌腱再次断裂的紧张心理。
同时采取有效的止痛方法,励病人忍住疼痛,坚持活动,。
防止病人因治伤心切而盲目加大活动度,导致肌腱断裂或其他并发症发生。
做好出院指导,保证病人出院前熟练掌握活动方法及要领,并定期复查,积极随访,同步了解病人的恢复情况,以保证此类病人的最佳诊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澍寰.手外科学[M].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467.
[2] 王澍寰.手部肌腱损伤修复后的功能评定[J]. 中华手外科杂志,1990,6(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