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十几减5、4、3、2
- 格式:ppt
- 大小:4.29 MB
- 文档页数:13
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5、4、3、2》教案教学内容:数学《十几减5、4、3、2》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十几数减去5、4、3、2 的概念。
2. 能够正确计算十几数减去5、4、3、2。
3. 能够灵活运用减法结合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 十几数减去5、4、3、2 的概念和方法。
2. 计算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
1. 运用减法解决问题。
2. 理解十几数减去5、4、3、2 的概念。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或实物物品。
教学过程:
1. 导入:和学生交流并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
2. 引入新知:将课件上的题目展示给学生,例如:15-5=?请学生思考并回答。
3. 概念讲解:解释十几数减去5、4、3、2 的概念,例如:15-5 表示从15中减去5个数,15-4 表示从15中减去4个数,以此类推。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十几数减去5、4、3、2 的具体操作方法,例如:20-3=?20减去3个数得到17。
5. 练习:提供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引导学生运用减法解决问题。
6. 总结: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十几数减去5、4、3、2 的概念和方法。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十几数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延伸:
1. 可以结合实物物品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2. 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十几减5、4、3、2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增强学生的数学自大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种计算方法,提高计算准确率。
三、教学准备:准备教学PPT,一些小棒或者一些可以用来模拟退位的图片或物品,以及一些练习题以供学生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教师出示题目:12-5= 14-6= 16-7=13-4= 15-5= 17-6=学生回答并诠释计算过程。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十几减5、4、3、2,请大家想一想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2. 新课教学(1)探索十几减5的方法教师:起首,请大家尝试解决13-5=?,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从13中拿走5个,剩下8个,所以13-5=8。
教师:这种方法叫做“破十法”,用这种方法,大家再算一算14-5=?学生回答并诠释计算过程。
教师:除了“破十法”,我们还可以用“连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大家算一下15-5=?学生回答并诠释计算过程。
教师总结并板书:如果减数大于5,可以先从10中一次减一个数,再减一个数,直到减完5个数为止。
(2)探索十几减4、3、2的方法教师:此刻请大家尝试解决16-4=?、17-3=?和18-2=?,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总结。
教师:请大家观察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都是十几减几。
教师:有没有什么规律可以遵循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十几减几,可以先想5加几等于十几,再用“破十法”或“连减法”进行计算。
(3)教室练习教师出示题目:19-6= 20-7= 22-8=18-9= 23-4= 24-5=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请学生回答计算过程和答案,教师进行批改和讲解。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5、4、3、2》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5、4、3、2》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比较不同单位表示的钱数的大小。
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具体购物情境,体会购物的总钱数和购物的数量,积累购物的初步经验;感受购物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体会元、角、分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培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元、角、分简单换算和应用教学难点:理解购物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1、做练习十第3题2、做练习十第4题3、做练习十第5题4、做练习十第6题5、做练习十第7题一、回顾引入1、回顾旧知提问:这单一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的那些知识?请吧你的认识和大家说说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认识。
2、引入课题小朋友真棒!为了巩固和应用小朋友已经掌握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练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1、再现就知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说说各是多少钱。
2、口答提问:1元人民币可以换几张1角的?可以换几张5角的?为什么?(板书:1元=10角)如果用分币来换,几分可以换成1角?(板书:1角=10分)1角2分=()分1元2角=()角1角2分和1元2角哪个钱多?3、做练习十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
交流结果,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指出:把1元几角换算成多少角,可以按1元是10角,合起来是十几角;把十几角换算成几元几角,可以想其中10角是1元,就可以很快知道是1元几角。
4、做练习十第2题学生先独立填写在课本上,在集体交流。
让学生说说怎样比的。
提问: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回答什么问题?学生同桌讨论够不够,说说自己想法。
指出:三样商品各买一件,共需要28元,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多,就够了;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少就不够。
人教版数学一下2.3《十几减5、4、3、2》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下2.3《十几减5、4、3、2》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减法运算打下基础。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加法运算之后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概念,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十几减5、4、3、2的运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加法运算,对于运算的概念和基本方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减法运算,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理解和掌握减法运算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能够熟练地进行十几减5、4、3、2的运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激励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的练习和思考,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2.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加法运算,然后引入减法运算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讲解和示范。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十几减5、4、3、2的运算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十几减5、4、3、2的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十几减5、4、3、2的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分析。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程进行小结,总结十几减5、4、3、2的运算方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5、4、3、2》教案教学设计第1课时十几减5、4、3、2设计说明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差不多熟练地把握了多种运算方法,本节课的目的确实是让学生灵活运用差不多把握的方法熟练地进行运算,因此教学设计具有如下两个特点:1.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以后,教师不再参与学生的活动,让他们自由选择运算方法解决问题,充分发散他们灵活的思维,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2.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口述自己的摸索过程,使学生能够理清思路,熟练摸索,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运算水平。
课前预备教师预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复习铺垫1.填空。
7+()=128+()=146+()=139+()=152.口算。
16-7=15-6=12-9=17-8=16-8=12-7=11-6=13-6=3.请学生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学习新课之前,针对新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相应的口算练习,关心学生回忆前面把握的运算方法,方便学生迁移类推,顺利地把握新知。
⊙把握十几减5、4、3、2的运算方法1.课件出示例4。
师:观看这些算式,你发觉了什么?预设生:我发觉这些减法算式的减数都比较小,不超过5。
2.用你喜爱的方法运算例4中的题。
师:请你从这些算式中任选一道,先算出得数,再说说你的运算过程。
预设生1:12-5=7,想10-5=5,5+2=7。
生2:11-4=7,想4+7=11,因此11-4=7。
生3:12-4=8,想4+8=12,因此12-4=8。
(教师板书学生的运算方法)3.观看比较,哪种方法更有用,更简便?师:同学们在运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不同的运算方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有用,更简便呢?预设生1:我觉得“破十法”更有用,因为先算10减几比较容易。
生2:我觉得“想加算减法”更有用,因为只需要一步就能算出结果。
生3:我也喜爱用“想加算减法”,因为用一道加法算式能算出两道减法算式的得数。
小学数学《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一)十几减5、4、3、2是在学生经历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7的大量练习基础上,这时学生的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
与前面的十几减9、8、7相比,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得相对轻松,绝大多数学生能将“破十法”自主迁移到本课的学习中。
教学中有让学生说计算过程时,关注平日里不太会表达、思维较慢的几个学生,虽然在回答中还有些不自信,但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生自己来说是一种肯定,对我来说更是高兴。
这堂课我首先让学生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自己先试着去算12-3=12-4=12-5=通过学生试做,再让孩子们同桌互相说说他是怎么算出来的?最后,我让孩子们在班上说出来。
接着我让孩子独立完成11-5=11-4=11-3=8,看谁最快完成。
通过问题:你有什么发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会发现被减数没变,减数越小,结果就越大;减数越大,结果就越小。
得到了课堂的生成。
课堂不足,发现孩子掌握破十法以后,在计算的过程中不怎么会用其他的如:看加想减,递减法等等。
从作业的反馈来看,有些学生能正确计算,但不能灵活计算,特别是学生相对喜欢用“想加算减”来计算,面对一个算式时,当他想不到相应的加法就会束手无策,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进一步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去思考与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二)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十几减5、4、3、2,这部分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最后一部分,是在学生经历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7的大量练习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时学生的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
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难点和十几减6一样,这部分内容不再出现图示,而是让学生自己想该怎样算,使学生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由“眼观”过渡到“心想”,逐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十几减5、4、3、2包括很多式题,但教材并没有全部列出来,只是通过两个例题的5个式题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中逐渐出现其它式题。
《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例4《十几减5、4、3、2》(第17页)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十几减5、4、3、2的算理,能正确进行十几减5、4、3、2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PPT等.口算卡片,苹果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十几减9、8、7、6,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学的怎么样?请看大屏幕,谁能快速算出得数。
出示:相关口算题。
(1)开火车答(一生口算报得数,其余生评价)。
(2)选几题说说想法。
(引导学生重点说出算法步骤想加算减和破十法)
1。
《十几减5、4、3、2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练习四2、3、4、5、6、9、10。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会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5、4、3、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计算等多种能力。
2.经历十几减5、4、3、2的计算过程,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4-5= 13-4= 12-3= 11-2=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回答,师引导想加算减:①想加算减;(大部分同学认为“想加算减”法简单。
)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练习与它有关的知识。
(出示课题:十几减5、4、3、2的练习课)
【设计意图】口算并复习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课堂活动:
师:同学们今天爸爸去哪儿的小演员们邀请我们去数学游乐园里去玩一玩闯
1。
《十几减5、4、3、2、1》教学反思
教师:梁国会
十几减6、5、4、3、2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新课,例题仍以情境图的形式出现,我先让孩子们观察,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条件,孩子们通过观察、补充,说出了三个方面:1.一共踩了11个蘑菇;
2.蓝色的蘑菇有5个;
3.灰色的蘑菇有6个。
然后我将5个和6个分别用?表示,就形成了书本上的两个问题让孩子们解答,孩子们结合图意,均知道用减法计算。
当列出算式11-5和11-6后,我让孩子们结合之前所学的方法,说说怎样计算,他们的计算技能已经形成,因此,都能说出用“想加算减”的方式口算,都是依据5+6=11这一加法计算的,最后我还让孩子们观察计算11-5、11-6和5+6=11之间的关系,虽然不能用准确地数学语言表达,但是说出了“交换位置”一词,说明他们对加减法之间的冠词以及减法的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
本节课安排地练习形式比较多,出了看图写两道减法算式之外,还有一些观察感知规律的题,通过计算例如11减2、3、4后,比较发现被减数相同,减数越来越大,差反而越来越小的规律,之前教材也有这样的练习,但是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能主动发现规律并简单表达的知识个别孩子。
帮蚂蚁找家和解决实际问题是孩子们喜欢的形式,因此大家学习的热情都比较高。
从孩子们完成练习的情况来看,计算的正确率还是不高,之前,虽然对退位减法练习的量已经增强,但是由于现在的口算依赖的是加法,因此还得加强练习求未知加数,以此不断提升的数感和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