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6十几减65432青岛版五年制共19张PPT
- 格式:pptx
- 大小:813.72 KB
- 文档页数:19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学课件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学课件第一单元数一数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观察实物用石子表示数,用小棒表示数,用手指表示学生通过操作,逐步建立数的概念。
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和数量这些客观事物的不同特征,从而建立数和形的关系的概念。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和数量这些客观事物的不同特征,从而建立数和形的关系的概念。
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学会用石子表示数。
3、学会用小棒表示数。
4、能正确用手指表示10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学会用石子表示数。
教学难点:正确用手指表示10以内的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本单元教学通过让学生比事物,各部分之间长短、大小、多少的比较,使学生逐步建立量的概念,初步知道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以便进行分类的教学。
教学内容:1、比多少 2. 比长短 3. 比高矮 4. 比轻重 5. 比粗细 6. 比宽窄7. 比长短 8. 给物体分类教学目标:1、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粗细和宽窄。
2、能通过比较确定物体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4、在比较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客观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从而使学生初步确立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教学重点: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粗细和宽窄。
教学难点:能通过比较确定物体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并且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同时认识书写“+”“-”号及填答语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使学生通过学习用具体的物体作为运算的思维工具,不借助计算工具,逐步形成心算技能。
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加、减运算的意识,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用石子表示1-5的认识 2. 用小棒表示1-5的认识 3. 用手指表示1-5的认识 4. 加减法的含义及加法含义的思维过程 5. 加法各部分名称及减法各部分名称 6. 填未知数的答语及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7. 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 8. 用铜钱图表示分解与组成 9. 看图列加法算式及看图列减法算式 10. 5以内的口算加减法及有关0的加减法 11. 类推6-10的认识及加减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12. 填未知数的答语及简单的加法应用题 13.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左右、前后、上下等 14. 自编应用题——根据一幅图编两道加法应用题和一道减法应用题。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 一年级 上册20以内的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7十几减6、5、4、3、2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已经发了多少本练习本?平十法14-6=(本)想加破十法 继续法14–6 = 8 6 + 8 = 14返回814-6=(本)方法一:想加算减10 - 6 = 44 + 4 = 88 返回14-6=(本)方法二:破十法10 - 2 = 814 - 4 = 10返回814-6=(本)方法三:连减法(平十法)已经发了多少本练习本?●例 1想一想,它们在计算时有什么联系?把15分成10和5。
10-9=1 1+5=69+6=1515-9=6把9分成5和4。
15-5=10 10-4=6 把15分成10和5。
10-8=2 2+5=7 8+7=1515-8=7 8可以分成5和3。
15-5=10 10-3=7 把14分成10和4。
10-6=4 4+4=8 6+8=1414-6=8 6可以分成4和2。
14-4=1010-2=811-6= 15-6= 13-6=5 9 7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2 -3 =3 + 9 =1212 -3 =99已经发了多少个笔袋?已经发了多少个笔袋?12 -3 =10 -3 = 77 + 2 = 9 912 -3 =12 -2 = 1010-1 = 99(个)已经发了多少个笔袋?11-4= 12-5= 11-2=7 7 9你是怎样计算的?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2-3 = ( 条)89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10-3=7 7+2=9 3+9=1212-3=910-6=4 4+4=86+8=1414-6=812-4811﹣38为什么用减法计算?2.我会算。
你发现了什么?76547654兔妈妈拔了多少个?13﹣58=(个)5.(1)浇水的和栽树的一共有多少人?□○□=□(人)8+7155.(2)还要栽多少棵树?□○□=□(棵)13-94•计算十几减6、5、4、3、2的时候(退位减),可以用想加算减、平十法、破十法等来计算,哪个方法用得最得心应手就用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