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1
意识的作用课标要求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知识梳理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1)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2)主动创造性①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试判断: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 )提示错误。
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重点突破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特点具体表现事例联系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对象时,总是基于实践的需要带着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
而动物的操作则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建筑工人建造楼房、制衣工人制造衣服三者都是人们发挥主观努力的过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包含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包含了意识的反作用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不同时代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反映客观对象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人类正积极开展太空研究主动创造性人类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现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柏拉图写《理想国》、西方哲学家心中的乌托邦,马克思想象中的共产主义社会提醒: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1)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任何时代的人对事物的认识,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事物自身的运动变化发展以及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原来不能认识的事物,现在是可以认识的,现在不能认识的事物,将来是可以认识的。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人具有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具有意识,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动物则没有意识,不能劳动,不能改造世界。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
1、人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意识,而且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可以仔细的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还可以创造各种工具,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
人是有思维意识的,但是动物就不具备这样的思维意识。
3、人类跟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意识的,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有观察事物,分辨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而这些动物都是不能做到的,比如说飞机汽车,轮船之类的也只有人类才能做出来,动物是无法制造出来这些的。
这种区别主要在于动物总是劳动、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动物是具体的、生活于现实生活中的动物。
他们的一切行为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所有的同物种个体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如生产关系、性爱关系、亲属关系、同事关系等等。
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动物,必然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动物。
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就决定了社会性动物的本质,形成了社会属性。
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反对: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的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方法论:既要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又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反对: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5.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主观能动性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
那么你对主观能动性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主观能动性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主观能动性的介绍主观能动性亦称“自觉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在实践的基础上使二者统一起来,即表现出人区别于物的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虽大都认识到人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但把主观意识看作是客观世界消极的、直观的反映,根本不了解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因而犯了机械论的错误;唯心主义虽承认意识的能动性,但把它的作用加以无限扩大,根本否认客观规律的存在和制约,认为人的意识可以脱离物质条件和客观规律,任意发挥主观的作用,这样容易将主观能动性歪曲成了主观随意性,因而陷入唯意志论。
主观能动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考察人与物的区别指出: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想问题、办事情。
人们应该以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第一,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第二,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
第三,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需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
人们主观能动性又称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意识存在于我们的头脑里,人们只能用语言表达它,用文字记录它,不能用它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虽然只靠单纯的意识不会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但是意识却有一种本领。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1框世界的物质性.................................................................................................. - 1 - 第2框运动的规律性.................................................................................................. - 4 -第1框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物质的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4)世界的物质性: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辨析] 有人认为,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如何看待这一观点?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而非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1.准确理解物质的概念2.完整把握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不生不灭、永恒存在有生有灭联系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3.区分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区别内涵客观实在强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它相对于人的意识而言,是第一性的东西客观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事物或现象,它是相对于主观臆造的东西而言,具有真实性外延客观实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即客观物质世界客观存在的外延不仅包括物质现象,而且包括意识现象;不仅指向客观世界,而且指向主观世界地位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具有的共同的唯一特性,是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具有的最抽象、最概括的特点,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客观存在性是具体存在的事物或现象部分具有的特点,是多变的、易逝的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新课,预习导读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意识的本质,通过学习呢我们知道了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我们可以得到意识的本质,它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这也正体现了我们之前所学的--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那么,意识就是不是毫无用处呢?显然不是。
正如18世纪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所说:“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那么,意识有什么作用呢?怎样才能正确发挥意识的作用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内容--第五课第二框第一目: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教学过程步骤二:释疑解惑,设疑探究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并实现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这无疑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然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空间站”的搭建。
我国计划在2014年发射太空站的核心舱,然后以核心舱为基础,再对接实验舱、货运飞船、载人飞船,最终建成自己的空间站。
设问:中国空间站建立的三步走的计划体现了意识活动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设问:为何要发射天宫一号?教师:作为建设空间站关键一步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我国与外国的做法不一样。
他们都是飞船与飞船对接。
而中国专门研制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飞船对接。
当飞船和天宫一号对接以后,人们可以进到这个目标飞行器里面去,在里面生活和工作,如果用飞船去做,这个是做不到的。
此外,我们采取N+1的交会对接模式,使得一个目标飞行器可支持多次交会对接。
教师:这又体现了意识活动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出示材料:解秘“神九”的太空生活:1.如何防止其设备出现故障?做了充分的地面试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并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制定了几百种预案。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原理内容:(1)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高中的政治必修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高中的政治必修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易混易错点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源于人们对万事万物的惊讶和好奇。
×【解析】哲学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离不开对万事万物的惊讶和好奇。
2、哲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解析】哲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解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是研究具体科学的基础,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解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解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
7、哲学的本义就是聪明、智慧。
×【解析】就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
8、哲学智慧来源于哲学家的头脑。
×【解析】哲学智慧起源于对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9、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解析】不是哲学,是世界观。
10、哲学属于世界观,但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
√11、世界观人人都有,因而都是正确的。
×【解析】世界观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1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因此与方法论无关。
×【解析】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3、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14、哲学是一成不变的。
×【解析】哲学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
15、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能动认识世界的能动是什么意思能动(agency)是一种主体的行为能力和能动性,指个体或组织在特定环境中,通过自主选择和行动来塑造和改变现实的能力。
能动认识世界的能动是指我们通过主动思考、实践和反思,不断探索、理解和改变世界的过程。
能动的本质能动的本质在于主体(个体或群体)通过自主行动来塑造和改变世界。
它涵盖了主体的意愿、能力和责任。
能动性是指主体在特定背景条件下具备的主动追求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能力。
它要求主体具备自主思考、自主选择和自主行动的能力,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能动性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我们主动思考和行动,才能真正理解和改变世界。
通过能动性,我们可以挖掘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次意义,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能动认识世界的意义能动认识世界是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1. 实现自我发展能动性使我们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安排和限制。
我们通过自主选择和行动,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能动认识世界使我们能够发现自身的潜能,激发创造力,并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
2. 拓宽视野通过能动认识世界,我们能够主动去观察和体验世界的多样性。
我们主动获取信息和知识,了解不同文化、思想和观念。
这让我们能够超越个人的局限,拓宽自己的视野,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他人。
3. 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动性是解决问题和创新的前提。
通过主动思考和行动,我们能够快速发现问题,迅速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此外,能动性也是创新的源泉,创新需要我们有勇于尝试和探索的能力,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不断提升和改进。
4. 建立积极关系和合作能动认识世界使我们能够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和合作。
通过主动倾听、理解和支持他人,我们能够建立起互信和合作的基础。
能动性还使我们能够主动与他人分享知识和经验,推动共同成长和进步。
培养能动认识世界的能力培养能动认识世界的能力需要我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和经验积累。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培养主动思维培养主动思维意味着主动探索和分析问题,不满足于表层的理解。
《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新课,预习导读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意识的本质,通过学习呢我们知道了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我们可以得到意识的本质,它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这也正体现了我们之前所学的--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那么,意识就是不是毫无用处呢?显然不是。
正如18世纪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所说:“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那么,意识有什么作用呢?怎样才能正确发挥意识的作用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内容--第五课第二框第一目: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教学过程步骤二:释疑解惑,设疑探究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并实现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这无疑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然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空间站”的搭建。
我国计划在2014年发射太空站的核心舱,然后以核心舱为基础,再对接实验舱、货运飞船、载人飞船,最终建成自己的空间站。
设问:中国空间站建立的三步走的计划体现了意识活动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设问:为何要发射天宫一号?
教师:作为建设空间站关键一步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我国与外国的做法不一样。
他们都是飞船与飞船对接。
而中国专门研制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飞船对接。
当飞船和天宫一号对接以后,人们可以进到这个目标飞行器里面去,在里面生活和工作,如果用飞船去做,这个是做不到的。
此外,我们采取N+1的交会对接模式,使得一个目标飞行器可支持多次交会对接。
教师:这又体现了意识活动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出示材料:解秘“神九”的太空生活:
1.如何防止其设备出现故障?做了充分的地面试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并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制定了几百种预案。
2.遇到太空垃圾怎么办?应对措施——舱体上设计特殊的防护装置,遇到体积较大的太空垃圾时,天宫一号会提前启动预警机制,躲开危险物以保证自身安全。
3.遇到太阳风暴怎么办?早有预计,并进行了有效的设计——变轨
设问:科学家们针对神九可能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制定了详实的预案和预警机制,这说明了意识活动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把握本质和规律,能够推测未来
教师:意识活动的这四个方面的特点集中体现了意识的第一方面作用,即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那如何区分意识的这四个方面的作用呢?
答:(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关键词:目的、动机、蓝图、目标、行动步骤、规划等)(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自觉选择性:依据人的生活和实践的需要,自觉选择。
主动创造性:现象、本质和规律;现在、过去、未来)
教师: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正因为有了这个特点,我们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就可以逐步解开自然之谜和社会历史之谜。
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