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流动得更快一些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7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第三课《谁流得更快一些》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通过前面一课《水和食用油的比较》学生已经认识到液体是会流动的。
在本课中,学生要对不同液体的流动快慢进行比较。
本课的公平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在保持玻璃倾斜度相同(受力大小一致)、液体多少一致、玻璃片表面光滑程度一致的情况下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液体自身的黏度会影响它的流动速度。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开展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2、谁流动得快?师:(出示洗洁精)洗洁精是液体吗?它是否具有水和油的共同特点?它们都会流动,它们流动的速度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们推测,谁会流得更快一些?二、实验探究:液体流动比赛1、设计实验方案组内成员交流:如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最好进行一场公平的液体流动的比赛。
请各位同学担任本次比赛的裁判,想想可以怎样比。
预设学生方案:1)将它们分别倒到另外的杯子里,看谁先倒完2)让他们从倾斜的木板或者玻璃片上流下来3)先吸到吸管里再看谁先从管子里流完4)搅动杯子,看水和油的流动快慢5)……全班交流比赛方法:1)先让学生提出不同的比赛方法,然后让学生讨论哪个方法最好,为什么?(学生会根据操作的可行性倾向于用玻璃片做实验)2)确定实验方案后,再让学生充分讨论如何做到“公平”。
提醒学生关注:同样大小的液滴、同样的高度往下流……3)取同样多的液体,引出滴管的使用。
2、小组实验活动1)请各小组根据确定的方案进行流动比赛,做好记录。
2)提示学生注意分工合作,并在重复实验前用抹布抹干净玻璃片。
三、解决问题:黏度影响流动快慢1、实验结果都相同吗,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结果不一致?2、液体的流动快慢跟什么有关?(黏度)3、酸牛奶和纯牛奶,谁流得快?为什么?学生根据它们不同的黏度预测它们的流动快慢,然后老师可进行演示实验验证。
《谁流得更快一些》教学反思邬 霄1、本课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科学探究: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开展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简单设计对比实验,描述并简单解释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影响。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理解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教学反思教学结束,反思教学,感觉这两个方面处理较好。
1、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质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中如果少了探索,就会少了科学应有的味道。
我在引出课题之后,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水、油、洗洁精,你认为谁流得更快一些?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测,在小组多次比较实验中验证了自己的猜测,从而得出结论。
学生这样通过自己的探索,验证自己的猜测,显现了一个完整的科学过程,科学味也就浓了。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科学实验,教给一定的实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在教学中,老师指导学生选择在玻璃片上比赛这个方法,并引导学生重点讨论怎样让实验结果更准确,学生在讨论中发现公平才是得到准确结果的保障,探究有深度。
二、注重科学习惯的培养。
记录前,老师先组织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单,指导填写,让学生发现记录单上有预测、有结果,要记录好几次实验结果。
通过讨论学生就明白记录预测和结果的重要性以及重复实验的必要性。
实验前,又给学生具体的建议:2位同学操作,一人滴,一人倾斜塑料片;一人负责观察;一人记录实验单。
引导学生明白分工合作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快速……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堂秩序显得井井有条。
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也都能随机地解决。
但这两个方面值得自己反思。
一、把握材料出示的最佳时间。
当学生在讨论设计实验的时候,我提了两个问题:怎样比赛?需要什么材料?当第一个学生回答实验的设计时,回答得非常到位。
教科版科学三上《谁流得更快一些》教案一. 教材分析《谁流得更快一些》是一节科学实验课,通过让学生比较不同容器的液体流动速度,引导学生探究液体流动速度与容器形状的关系。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关于液体和固体的基本知识,对于液体流动速度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操作和观察细节方面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液体流动速度的概念,知道液体流动速度与容器形状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液体流动速度的实验方法,了解液体流动速度与容器形状的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液体流动速度与容器形状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形状的容器,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2.准备不同颜色的液体,如红色、蓝色、绿色等。
3.准备计时器、滴管、实验记录表等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提问:“你们知道液体流动速度吗?液体流动速度与什么有关呢?”引导学生思考液体流动速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呈现(5分钟)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容器和液体,引导学生观察液体流动的现象,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液体流动速度会受到容器形状的影响吗?”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个容器和一种颜色的液体。
要求学生用滴管将液体滴入容器中,并用计时器记录液体流出容器的时间。
学生需要重复实验三次,求平均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液体流动速度与容器形状的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5.拓展(10分钟)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其他影响液体流动速度的因素吗?”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可能的因素,如液体温度、液体粘度等。
谁流得更快一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开展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简单设计对比实验,描述并简单解释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影响。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理解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教学准备】给每组的材料:1小杯水、1小杯油、1小杯洗洁精、1块玻璃、3个滴管(或吸管或塑料勺)、一张实验记录表。
给每个学生的材料:一张维恩图。
【教学过程】一、设计流动比赛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主要科学概念: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并展示上节课的维恩图)水会流动,油会流动,它们流动的快慢一样吗?2.其他液体也会流动。
比如洗洁精,这也是一种液体。
(师出示三种液体)这三种液体流动速度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们推测,谁会流得更快一些?3.有什么办法证明?师引导:如果要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最好进行一场公平的液体流动的比赛。
4.设计“流动比赛”的方案,小组内成员交流:怎样做才能保证流动比赛是公平的?哪个方法最好,为什么?讨论后确定一个比赛方法。
5.全班交流比赛方法,围绕“保证比赛的公平、可行”进行讨论,鼓励生生质疑,完善比赛规则。
二、实验、思考1.请小组成员根据自己选择确定的方案进行流动比赛,并记录。
(师要提示学生重复做几次实验)2.全班交流,汇报,包括:一共进行了几次实验,实验的结果如何,每次实验的结果都相同吗,大概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结果不一致等。
3.思考:液体的流动快慢跟什么有关?三、液体、固体比较1.老师让学生关注以板书的水和食用油的维恩图记录,明确水和油具有的共同特点,并思考洗洁精是否同样具有这些特点。
2.总结:三种液体的相同点,固体具有吗?固体和它们相比,有哪些不同?师生讨论交流,完成固体和液体比较的维恩图记录。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1、水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一、判断:(1)水是无味、无色、透明的液体。
()(2)桌子、黑板是固体,饮料是液体。
()(3)植物、动物的生存却离不开水。
()(4)冰、雪都是水的存在方式。
()(5)水可以用来发电。
(6)液体能够流动,所以能够流动的物体都是液体。
()(7)我们可以用感官判断出固体、液体、气体。
二、选择:(1)下面哪种物体是液体( )A、木头B、食用油C、石块D、空气(2)我们用鼻子可以判断出水是()A、无色 B 透明 C 无味(3)下面哪种物质是固体( )A 醋B 牛奶C 氧气D 树叶(4)同样容量的水和食用油哪个重()A 水B 食用油三、问答1、有几个袋子,里面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醋、牛奶、空气等,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将袋中的液体、固体、和气体区分开来呢?如果能,你是怎样区分的呢?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科学概念:水和水用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一、判断1、在科学观察中,我们一般不用尝的方法比较物体。
()2、把水和食用油混合在一起,我们会发现水会浮在食用油上。
()3、相同体积的水和食用油比较,水比食用油要轻。
()4、水能流动而食用油不能流动。
()5、我们可以用秤来称重量的方法来比较水和食用油的重量。
()二、选择1、水和食用油的共同点是()A 都是固体B 都是液体C 都是气体2、下面哪种物质会浮在水上()A 铁块B 石头C 食用油三、问答1、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水和食用油相比,哪种物质更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3、谁流得更快些科学概念: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一、判断1、可以用比较流完时间的快慢来比较水、食用油、洗洁精三种液体谁流得更快些。
()2、比较水、食用油、洗洁精谁流得更快些选用液体的多少很重要。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次性水杯1个、热水、冷水、糖一颗。
小组准备:玻璃杯6个(1~6编号)、备用水杯1个、筷子1根、冷水、高锰酸钾片6份、记录纸1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师:老师从办公室里倒了一杯白开水,想请一位同学来尝一尝,谁愿意来?看老师手里有什么?(糖)现在老师把这颗糖放到水里,你先猜一猜是什么味道?预设:甜味。
师:请你尝一尝。
告诉大家什么味道?预设:水的味道。
师:甜吗?预设:不甜。
师:水为什么不甜呢?预设:糖没有溶解。
师:一点都没有溶解吗?只是溶解的比较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溶解的快与慢。
板书:“溶解的快与慢”二、实验验证,明白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
1、我们看,杯子里的糖溶解的很慢,现在老师想让它溶解的快点,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学生回答:搅拌、加热水、碾碎。
老师伺机板书:搅拌、加热、碾碎)2、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这只是一个大胆的猜测,我们可以怎样验证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 (通过实验) 其实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从实验中得到的,今天我们就当一回小小科学家,亲自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一)以搅拌实验为例,探讨实验方法。
师:为了便于观察我们用高锰酸钾来做实验,先来验证第一个猜想,搅拌能否加快溶解。
你准备用几个杯子设计实验来验证呢?预设:两个师:两个杯子分别怎样设计式样?预设: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板书: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预设:对比出搅拌和不搅拌哪种情况溶解的快。
师:为了公平的比出哪种情况溶解的快,哪种情况溶解的慢。
具体实验操作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汇报:(适当板书)水量相同温度相同同时放高锰酸钾量相同:一片观察时间相同师:这些就是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要控制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这种实验方法在科学上叫做对比实验,它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师:做实验之前,老师要提出实验要求:1、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