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流的更快一些》评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号,今天我说课的内容《谁流得更快一些》它出自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课。
实验部分我分成六个环节:1.创设情境,增加趣味以故事导入,三种液体:洗手液、食用油、自来水要比赛谁的速度快。
故事情节:液体王国国王想指派一种跑的最快的液体去参加科学运动会,这时候小黄、小白、小青都想参加,都觉得自己是跑的最快的,小黄说自己最光滑,小白说自己最透明,小青认为自己可以吹出很多泡泡,跑得快!国王要怎么办呢?通过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视频导入,科学探究比赛就需要规则,但是什么样的规则最公平?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公平的因素,不要直接告诉,我用一个视频来引导。
国王不知道如何是好?有人建议举行赛跑比赛,但是怎么定规则才公平国王突然想到了暑假刚刚举行的里约奥运会,于是他带领所有文武百官一起观看视频,思考怎么设计比赛才最公平。
让学生联系实际,从生活进入科学,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3.猜想假设,设计方案观看视频后,先让学生自主发言公平的因素,学生会说******,然后小组自己讨论怎么设计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讨论后让小组上台汇报,小组之间提出异议、不足,老师做点评并引导出一个可行性比较高的实验进行。
科学课程不仅使学生获得基本概念,还要使学生获得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交往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是科学的四大层面,全面应用。
4.动手操作,完成实验器材准备:吸管、三根滴管,三种液体,纸板、双面胶、、、、、、吸管-----跑道,不能太小,水容易洒出来,肯德基的吸管是最好的选择,大三根滴管负责三种液体,避免互相干扰开始实验,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有人负责观察、有人负责立起来跑道、有人负责记录三次实验:避免偶然性,增加可信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小组合作能力5.教师引导,探索真知得出结果后,我想让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让学生用手去感受三种液体,会发现他们的粘度不同。
研修案例:主题明确措施到位效果明显——以课例《谁流得更快一些》为例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科学教研组组长彭青青一、研修背景:本学期,我们将在教育局“质量年”工作精神指导下,在教研室、学校领导的带领下,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加强教学研究,树立质量意识,全面推进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通过“同课多轮、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将教育科研深入到小学科学教学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中,淡化教研形式,注重研究实效。
根据我们组教育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着眼老师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的提高,聚焦课堂多向反思。
开展以课例为载体,反思为前提、观察为手段、教学问题为对象、互动对话为特征的螺旋式上升的教学研究。
深化校本教研,促进我组教师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我们学校开学初,每个教研组里的每一个老师都会根据自己平时上课时的困惑,确定本学期的教科研研究主题,再根据自己期初所定的研究主题展开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
朱启跑老师是今年刚调入我校的新老师,也是刚从初中科学转为小学科学教学的新老师,课堂上从面对有升学压力的乖乖初中生到蠢蠢欲动的小学生,让他也有过一段时间的迷茫,鉴于这种迷茫,他确定了本学期的研修主题: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堂倾听习惯的培养指导。
按照惯例,每个教研组都会推荐新教师都要参与我校组织的学科大组活动。
我校的大组活动分五大组:语文低段大组活动、语文中段大组活动、语文高段大组活动、数学大组活动、技能组大组活动。
每个大组活动都有自己比较严谨的校本教研流程,上课教师认真对待每一节教研课,领导重视,每次活动都会派专人参与整个活动,并给予适当的点评和指导,促使大组活动的良性循环。
那么,朱启跑老师也不例外,同样要参与大组活动的磨练。
二、研修主题:学生课堂倾听习惯的培养指导三、研修目标与思路:通过科学校本研修,组织教师反思研讨,解决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建立适合我校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建设一支具有学习风气和教研氛围的学习型科学教师队伍,促进学校科学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谁流得更快一些》教学反思邬 霄1、本课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科学探究: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开展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简单设计对比实验,描述并简单解释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影响。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理解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教学反思教学结束,反思教学,感觉这两个方面处理较好。
1、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质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中如果少了探索,就会少了科学应有的味道。
我在引出课题之后,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水、油、洗洁精,你认为谁流得更快一些?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测,在小组多次比较实验中验证了自己的猜测,从而得出结论。
学生这样通过自己的探索,验证自己的猜测,显现了一个完整的科学过程,科学味也就浓了。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科学实验,教给一定的实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在教学中,老师指导学生选择在玻璃片上比赛这个方法,并引导学生重点讨论怎样让实验结果更准确,学生在讨论中发现公平才是得到准确结果的保障,探究有深度。
二、注重科学习惯的培养。
记录前,老师先组织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单,指导填写,让学生发现记录单上有预测、有结果,要记录好几次实验结果。
通过讨论学生就明白记录预测和结果的重要性以及重复实验的必要性。
实验前,又给学生具体的建议:2位同学操作,一人滴,一人倾斜塑料片;一人负责观察;一人记录实验单。
引导学生明白分工合作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快速……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堂秩序显得井井有条。
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也都能随机地解决。
但这两个方面值得自己反思。
一、把握材料出示的最佳时间。
当学生在讨论设计实验的时候,我提了两个问题:怎样比赛?需要什么材料?当第一个学生回答实验的设计时,回答得非常到位。
谁流得更快一些说课稿
《谁流得更快一些》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谁流得更快一些》是教科版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的第三课。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液体是会流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本课通过对不同液体的流动快慢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液体会流动,液体自身的黏度会影响它的流动速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流动这个液体基本属性的认识。
学生通过问题、猜测、讨论、合作实验等方式,多角度的认识液体的基本性质,以及学习如何进行对比实验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材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设计流动比赛,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假设(猜想)、制定比赛规则、设想比赛方法,理解公平实验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其次是运用简单方便的材料进行验证比较、实验后对液体流动的快慢与什幺有关进行思考。
最后是液体和的固体的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固体、液体的基本特征。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知识储备上已经形成一定基础,但由于刚接触科学学科,对其相关的技能和知识缺少了解和掌握,特别是在设计实验方案、控制相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方面,还显得不够成熟,因此在本课以及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液体黏度。
《谁流得更快一些》教学反思经历了这个段时间对本课得反复研究,以及在和老师们之间交流,使我持续提升,持续完善。
本课的教学在本周也已经结束,下面将本课的反思表现给大家。
1.创设情境,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对刚刚接触《科学》学科两个月的学生来说,《谁流得更快一些》应该是他们接触到的第一堂实验课。
我考虑了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前一段学校刚刚结束的秋季越野赛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很快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虽然学生不是比赛者,但是他们有更重要的任务——裁判员,学生于是成了此次流动比赛的参与者,所以,能够非常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设计流动比赛活动中来。
2.即时调整问题,明确学生思考方向,有效落实难点在设计比赛规则和比赛方法这个环节,我最初设计的问题是“怎样比赛呢?怎样比才公平呢?”前一个问题是针比照赛方法,而后一个问题针比照赛规则,不过在真正的教学中我发现,前一个问题误导了学生,他们并没有围绕比赛方法实行讨论,而是说实验时应该要公平公正,针对这个现象我实行了即时调整。
“你认为这三名队员在哪儿实行比赛好呢?”问题调整后,学生很容易想出比赛方法来,更有效的对本课的难点加以落实,使学生在比照实验中更深刻地理解到控制变量的重要性,使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 图文板书,有效协助学生理解板书采用了图画和文字并列的方式表现,简单的图画不但展示了比赛的方法,也拓宽了学生思维空间,文字提示学生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这样图画和文字的结合,更有利于协助学生理解实验时,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的实验方法,同时也突出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
4.激励评价,让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就感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率最高的就是口头评价,而这种评价的语言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情真意切的、充满着激励的,它才能像催化剂一样,催学生奋进。
在这节课中我适时地使用激励性的评语,激发学生们探究兴趣。
比方:“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也会像科学家一样发现很多,收获很多”、“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的速度快,实验的动作轻,发现的问题多。
《谁流得更快一些》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与空气》第三课《谁流得更快一些》,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的预设,创新之处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说目标现在的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到科学课,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实验操作不规范、不熟练,在使用滴管的过程中,取量不同,实验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因此,根据我对教材、单元重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为本课制定了三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2.让学生通过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3.使学生认识到公开、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开展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二、说教法课标指出: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
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本节课的教法是以创设情境法和自主探究法为主。
在引入新知的环节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引导学生理解只有公平实验才能认识到是液体的黏度不同才会有不同的流动速度。
在本节课中我重点采用了引导探究法。
先让学生猜测,并要求学生说出猜测的理由。
(谁流动得最快一些,你为什么会这么猜测?)从而引导学生探讨出比赛方案,并且要求比赛要公平。
(这个比赛该怎样进行呢?)学生探讨并交流汇报出各小组的比赛方案后。
综合归纳最佳的比赛方案。
三、说学法科学素养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学生不可能通过简单地记忆、模仿性操练学会。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我将组织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分组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亲历科学探究活动,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喜悦等。
达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四、说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自制液体实验流动器、三只联动注射器、一杯水、一杯油、一杯洗洁精、一个滴管、一条毛巾、一根玻璃棒、一瓶红墨水、演示实验记录单(一份)。
《谁流得更快一些》教案《谁流得更快一些》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液体都会流淌,流淌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进行猜测并用对比试验进行验证;理解公正试验,为保证公正,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情感、立场、价值观: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争论有助于辨识试验的精确性;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开展试验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重点】简约设计对比试验,描述并简约说明液体流淌的快慢受到黏度影响。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试验,理解公正试验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教学预备】给每组的材料:1小杯水、1小杯油、1小杯洗洁精、1块玻璃、3个滴管〔或吸管或塑料勺〕、一张试验记录表。
给每个同学的材料:一张维恩图。
【教学过程】一、设计流淌竞赛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主要科学概念: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并展示上节课的维恩图〕水会流淌,油会流淌,它们流淌的快慢一样吗?2、其他液体也会流淌。
比如洗洁精,这也是一种液体。
〔师出示三种液体〕这三种液体流淌速度一样吗?假如不一样,你们推想,谁会流得更快一些?3、有什么方法证明?师引导:假如要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最好进行一场公正的液体流淌的竞赛。
4、设计“流淌竞赛”的方案,小组内成员沟通:怎样做才能保证流淌竞赛是公正的?哪个方法最好,为什么?争论后确定一个竞赛方法。
5、全班沟通竞赛方法,围绕“保证竞赛的公正、可行”进行争论,鼓舞生生质疑,完善竞赛规章。
二、试验、思索1、请小组成员依据自己选择确定的方案进行流淌竞赛,并记录。
〔师要提示同学重复做几次试验〕2、全班沟通,汇报,包括:一共进行了几次试验,试验的结果如何,每次试验的结果都相同吗,大略是什么缘由导致试验结果不全都等。
3、思索:液体的流淌快慢跟什么有关?三、液体、固体比较1、师让同学关注以板书的水和食用油的维恩图记录,明确水和油具有的共同特点,并思索洗洁精是否同样具有这些特点。
2、小结:三种液体的相同点,固体具有吗?固体和它们相比,有哪些不同?师生争论沟通,完成固体和液体比较的维恩图记录。
有效合作深入交流掌握方法——《谁流得更快一些》教学片
段与评析
蔡燕婷(执教);李杰然(评析)
【期刊名称】《福建教育:小学版》
【年(卷),期】2010(000)007
【摘要】一、教学目标知道液体都会流动,液体流动的快慢与液体本身的性质有关。
进行猜测并会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认识到讨论、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开展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总页数】3页(P116-118)
【作者】蔡燕婷(执教);李杰然(评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从“谁流得更快一些”的实验设计说起 [J], 陈白玉
2.搭好支架做"儿童的科学"——以《谁流得更快一些》一课的教学为例 [J], 周宏亮
3.“谁流得更快一些”实验改进 [J], 徐莉莎;
4."谁流得更快一些"实验改进 [J], 吴芸
5.“谁流得更快一些”实验改进 [J], 吴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徐老师《谁流的更快一些》评课稿
本课是《水和空气》单元的第三课,学生通过前两课的研究已经认识到液体是会流动的。
在本课中学生要对水、洗洁精、油三种液体的流动速度进行比较,液体的流动的快慢速度是受多个因素影响的,比如受力的大小,流过的物体表面的状况、液体自身的黏度等。
本课的公平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在保持玻璃倾斜度相同(受力大小一致)、液体多少一致、玻璃表面光滑程度一致的情况下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液体自身的黏度会影响它的流动速度。
各位尊敬的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对我的师傅徐老师评课,在这里我主要谈谈自己学到的东西以及不明白的地方和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总体流程
徐老师一开始让学生学生回顾冬季三项运动会跑步比赛,然后请出三位运动员很自然地引出了新课,设计周全。
接着徐老师又让学生进行了从猜测——设计实验——实验——汇报总结这么一个科学的实验过程。
学生从实验中得知了水、食用油、洗洁精这三样液体的流速,随后在讨论中得知了原因。
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周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非常成功的,值得学习的课。
二、引入生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种液体的流动比赛开始了,动态的三种液体形象出现,如跑步一样上到起跑线,与跑步的导入紧密联系,调动学生对比赛公平的认识,顺利迁移到实验的设计中。
三、导入联系实际,突破实验设计和操作的难点
跑步比赛的引入,引出比赛的公平,为对比实验的公平原则打下基础。
徐老师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跑步比赛的规则,对后续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实验的设计会很有帮助。
如跑步的跑道怎么分配,评判的标准。
让学生更深入的演绎三种液体流动比赛的裁判这一角色。
四、引导充分,循序渐进,
实验前的引导比较充分,讨论——汇报——演示——指正——实验慢慢完善,如果让老师直接讲授,对学生的影响不深,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如滴管的使用,徐老师让学生上讲台演示,学生有了体验,能够引起重视,使用时的错误操作少了很多。
五、出示实验材料
徐老师上课的时候,是在学生对怎样才能使比赛公平充分讨论后,才出示材料。
我认为可以直接先出示本次实验的材料,再让学生充分讨论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方法。
这样学生就不需要在思考出来自己的实验方法时,还要被扭到老师出示的材料上。
徐老师赞成先让学生发散的讨论,再出示材料,这样学生可以发散性的思考实验的方法,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或者是给学生各种各样的材料。
用各种方法去实验。
我在自己上完这节课后反思觉得一开始就出示材料。
针对三年级的学生,思维还不是很完善,我们安排的教学目标可以针对实验的公平,其他的内容可以安排在其他年级再去学习。
六、活动前的指导
在活动前的指导中,徐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要比赛公平,怎样才公平?有四位学生进行了回答:1、时间一样
2、倒在高处,看谁流的快
3、一样多
4、要在同样的地方开始
上面学生回答的很好,第一个学生说时间一样,徐老师追问“什么时间一样,怎么做到一样?”让学生自己讨论出改如何做到时间上的公平性。
第二个学生提出的“到在高处看谁流的快”,徐教师追问“要一样高吗?”即解决了同一起点的注意点。
第三位学生提出“一样多”,追问“怎样做到一样多呢?”。
第四个学生说“要在同样的地方开始”,追问“在什么地方好点呢?"在这么一个问答的过程中可以解决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注意的细节,而且又是学生自己讨论出来的,印象会更深刻。
最后还是感谢徐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一堂精彩的科学课,我就提这几点自己的看法,还希望大家和徐老师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