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句法特征对比
- 格式:ppt
- 大小:219.00 KB
- 文档页数:18
英汉语序类型特征形态句法基础对比研究
英汉语序类型特征形态句法基础对比研究是一项对英语和汉语
语序类型及其特征、形态句法基础进行比较研究的工作。
语序是语言句子中词汇出现的顺序,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基本方式。
在英语和汉语中,语序类型有所不同,因此研究两种语言的语序类型及其特征、形态句法基础,可以增进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和学习。
首先,英语和汉语的语序类型不同。
英语属于主谓宾语语序(SVO),即主语在句子开头,谓语动词在主语后面,宾语在动词之后。
而汉语属于主谓宾语语序(SVO)或者主语谓语语序(SV),即主语在句子开头,谓语动词在主语后面,宾语在动词之后,但汉语也可以省略宾语,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主语和谓语。
其次,英语和汉语的语序特征也不同。
英语句子的语序比较固定,一般不允许颠倒语序,而汉语则比较灵活,可以通过改变语序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另外,英语句子的语序会影响句子的强调和重心,而汉语则通过语气和语调来表达强调和重心。
最后,英语和汉语的形态句法基础也有所不同。
英语以词形变化来表示句子的时态、语态和人称等,而汉语则通过词语的词序和助词来表达时态和语态等。
此外,英语具有名词性物主代词、反身代词和疑问代词等,而汉语则没有这些代词,而是通过词语的位置和语气来表达
相应的意思。
综上所述,英汉语序类型特征形态句法基础对比研究是一项重要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英语和汉语,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交流。
英汉语言句法差异对比及翻译策略探析
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有很大的差异,这使得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一些特别的策略。
以下是对英汉语言句法差异的对比及翻译策略的探讨。
一、主谓宾结构
主谓宾结构是英语中最基本的句子类型,而在汉语中通常采用主谓宾补结构。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将英语中的主谓宾结构转化为主谓宾补结构,或者采用其他合适的句法结构来传达同样的信息。
二、被动语态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非常普遍,但在汉语中则很少使用。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将英语中的被动语态转化为主动语态,或者采用其他合适的句法结构来传达同样的信息。
三、分词结构
在英语中,分词结构可以用来表示时间、原因、条件等意义,但在汉语中则需要采用不同的句法结构来传达同样的意思。
因此在翻译过程
中,译者需要将英语中的分词结构转化为汉语中合适的句法结构。
四、倒装结构
在英语中,倒装结构可以用来表示强调、疑问等意义,但在汉语中则需要采用不同的句法结构来传达同样的意思。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将英语中的倒装结构转化为汉语中合适的句法结构。
总体来说,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差异较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来传达同样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翻译过程中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都非常重要,因此译者需要对两种语言的语法和句法结构有深入的了解和熟练的掌握。
一.英汉句子定义与特点比较话是一句一句地说,文章是一句一句地写,翻译也总是一句一句地进行。
这就是说,句子是翻译的基本单位。
那么什么叫句子呢?1、英语句子定义和特点1)英语句子的定义英语的句子一般叫做sentence,本质是以动词为中心,前边有施动者,后边有受动者。
英语句子的定义,虽然各家互有区别,但大体上是一致的。
比如Longman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上边是这样说的:a group of words that forms a statement, command, exclamation, or question, usu. contains a subject and a verb, and (in writing) begins with a capital letter and ends with one of the marks .!? 给出的例子是:Sing the song again. How well he sings! Who sang at the concert last night?这个定义前半截的重点是每个句子都有主语和谓语动词,后半截的重点是大写开头,句点结束。
这两个重点把英语句子的结构给管死了。
2)英语句子的特点英语句子以动词为中心,句子成分配全为止。
主谓之间必须保持人称和数的一致性。
动宾有支配关系,动状,定名都有一定的修饰关系。
英语词类与句子成分一一对应,名词作主语宾语,动词作谓语,形容词作定语,副词作状语。
英语的短语分类也是这样,分为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
也是为了与句子成分一一对应。
英语从句划分也是这样,分为名词性从句即主语从句或宾语从句,形容词性从句即定语从句,副词性从句即状语从句。
曾有人作过试验,把一篇英语文章的标点符号去掉,让人重新补齐,差不多都能与原文一模一样地补上。
把一篇汉语文章的标点去掉,补上去的标点却是五花八门,与原标点相同的约一半左右,比一半多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