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0812报批稿
- 格式:doc
- 大小:252.50 KB
- 文档页数:7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XXXX – 2008条文说明(报批稿)1目次1总则2术语3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3.1一般规定3.2系统应备功能3.3 电声性能指标3.4系统构建3.5传输线路3.6广播扬声器3.7 广播功率放大器3.8公共广播信号源设备4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施工4.1一般规定4.2广播传输线路敷设4.3广播扬声器安装架设4.4设备安装4.5系统调试4.6系统试运行5公共广播系统电声性能测量方法5.1 一般规定5.2应备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和传输频率特性的测量5.3漏出声衰减的测量5.4系统设备信噪比的测量5.5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的测量附录A、B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施工验收表21总则1.0.1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以下相关标准和规定:《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5号)2001-12-0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 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二部分:隔爆型“d”》GB 3836.2-2000 《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 《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 131-200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应急声系统》GB/T 16851-1997《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0-19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 50198-1994《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 4959-1995《声学名词术语》GB/T 3947-199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声频放大器测量方法》GB 9001-198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199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19981.0.2公共广播系统的电声部分和相关的建筑声学部分应互相协调。
如果互不协调,不仅会引起许多争议,而且会使系统不能发挥应有的实际效果,严重浪费资源。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标准公共广播系统是指在公共场所、城市街道、交通枢纽、商业中心等区域内建设的用于传播信息、发布警报、播放音乐等功能的广播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标准是为了规范公共广播系统的建设与运行,保障其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提高广播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首先,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标准应包括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规范。
在系统设计方面,应考虑到覆盖范围、声音清晰度、音量均匀性、抗干扰能力等因素,确保系统在不同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
设备选型要求符合国家标准,保证设备的性能稳定可靠,且具备一定的抗灾能力。
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要求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及时维护。
其次,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标准还应包括对声音质量、信号覆盖范围、应急广播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声音质量是公共广播系统的核心指标之一,应保证声音清晰、音质良好,不失真、不杂音。
信号覆盖范围要求覆盖范围广、信号强度均匀,避免出现死角和盲区。
应急广播能力是公共广播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要求系统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发布警报和指导信息,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
另外,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标准还应包括对系统运行稳定性、节能环保性、信息发布灵活性等方面的要求。
系统运行稳定性要求系统在长时间连续运行时不出现故障,保证信息发布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节能环保性要求系统在设计和运行中考虑节能环保因素,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信息发布灵活性要求系统能够根据不同场景和需要发布不同类型的信息,满足公众的多样化需求。
综上所述,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标准是保障公共广播系统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其内容应包括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声音质量、信号覆盖范围、应急广播能力、系统运行稳定性、节能环保性、信息发布灵活性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和运行,才能保证公共广播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0812报批稿附录A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施工表表 A.0.1设备材料进场报验表工程名称工程设备材料报验表现报上关于编号施工单位名称工程的设备材料进场检验记录,该批设备材料经我方检验符合设计、合同及规范要求,请予以批准使用物资名称规格型号产地包装及外观单位数量使用部位附件:编号:产品保修卡厂家质量检验报告产品说明书进场检查记录商检证(进口产品)页页页页页原产地证明(进口产品)页报关单(进口产品)技术/质量负责人:建设(或使用)单位签字盖章:页监理单位签字盖章:申报人:施工单位签字盖章:年月年月年月日-1-日日表 A.0.2隐蔽工程验收表工程名称建设(或使用)单位设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隐序号检查内容检查结果蔽安装质量安装部位图号工程内容与检查结果1 2 3 4 5 6验收意见-2-建设(或使用)单位签字盖章:监理单位签字盖章:施工单位签字盖章: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附录B公共广播系统工程验收表表 B.0.1系统试运行记录工程名称建设(或使用)单位设计、施工单位日期时间试运行情况工程级别备注值班人-3-表 B.0.2公共广播工程设备安装验收报告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检查结论项目名称要求方法评价合格不合格广播扬声器安装安装位置安装质量(工艺)线缆连接通电机架、控制台合理、有效牢固、平整、美观、规范接触良好,绝缘可靠,接插件可靠工作正常安装平稳、合理、便于维护现场观察现场观察抽查现场通电检查现场检查监控室(机房)或控制设备安装开关、按钮机架、设备接地操作方便、安全灵活、方便、安全安全、规范现场检查实际操作现场检查控制中电缆线扎及标识整齐、有明显编号、标识并牢靠抽查心电源引入线缆引入线端标识清晰、牢靠现场检查-4-管线敷设质量通电管线配置接线盒、线缆接头隐蔽工程随工验收复核工作正常牢固美观、与室内装饰协调,符合本规范4.2的规定安装、固定整齐可靠,符合本规范4.2的规定有隐蔽工程随工验收单并验收合格现场通电检查现场抽检查现场检查复核3C认证核查施工质量验收结论建设(或使用)单位签字盖章:监理单位签字盖章:施工单位签字盖章: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表 B.0.3工程名称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设备提供单位公共广播系统工程应备功能验收报告表系统分类紧急广播业务广播背景广播功能等级符合项一级系统二级系统一级系统二级系统一级系统二级系统(符合的打√)语声广播验证三级系统三级系统传声器优先验证三级系统紧急广播应备功能符合性验证:3.2.2-13.2.2-53.2.2-23.2.2-63.2.2-33.2.2-73.2.2-43.2.2-8-5-符合条款后划√;在有抵触的条款后划×。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 引言公共广播系统是一种用于在特定区域内广播音频信息的系统。
它在各类公共场所广泛应用,如学校、办公楼、商场、车站等。
为确保公共广播系统的良好运行和维护,制定本技术规范。
2. 设计与安装要求2.1 设计要求•公共广播系统的设计应基于实际需求,考虑到不同场所的特点和使用需求,确保音频信息的清晰传播和广播区域的覆盖范围。
•设计应注意广播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单点故障和系统崩溃的可能性。
•设计应符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相关规定等。
2.2 安装要求•安装应由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安装过程安全可靠。
•安装应按照设计方案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合理安排设备的摆放位置和连接方式。
•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全面的调试和测试,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3. 设备与材料要求3.1 设备要求•所选择的设备应具备较好的声音质量和适应不同场所的音量调节能力。
•设备应具备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并能够稳定运行在长时间和连续广播的情况下。
•设备应支持连接到其他扩音设备,以满足扩展需求。
3.2 材料要求•选择的材料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并具备较好的耐用性和防火性能。
•所使用的线缆应具备良好的传输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天线和扬声器等外部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并具备适当的防水和防尘能力。
4. 系统运行与维护要求4.1 系统运行要求•系统运行应能适应突发状况和紧急事件广播需求,实现快速响应和有效传达。
•系统应支持远程控制和管理功能,以便于系统管理员对系统进行监控和调整。
•系统应具备自动巡检和故障自动报警功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4.2 系统维护要求•系统的维护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按照规定的维护周期和要求进行维护工作。
•维护工作包括设备的清洁、检查和调试,保持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维护记录应及时填写和备份,包括维护的内容、时间以及维护人员的签名等信息。
5. 安全与防护要求5.1 安全要求•安全要求包括防火、防雷、防水等方面,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操作。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解读文件《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解读第一节公共广播系统的应备功能1.“应备功能”的概念“应备功能(ensured function)”即公共广播系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这是个新概念,以前在其它音响系统规范中没有出现过。
公共广播系统和厅堂(场馆)音响系统,都属专业扩声系统,但它们的作用不尽相同。
通俗地说,厅堂(场馆)音响系统主要是“作秀”用的,例如演出、集会等;而公共广播系统则是管理用的,是使用者对本单位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一种工具。
例如08奥运和2010上海世博,其公共广播系统在平时主要用于引导观众(进场、就位、离场……等),以及宣示场内公众须要知道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注意事项;万一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则用于引导公众趋利避害,并为事件处理人员提供现场指挥手段。
又如学校、部队营区的公共广播系统,日常用于发布作息时间信息,播送通知、教件及寻呼,使学习训练有序地进行。
因此,公共广播系统不仅仅须要考虑扩声的质量,还需要提供便于管理者使用的功能,所以各种公共广播系统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应备功能”。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各种公共广播系统应按其用途和等级规范其“应备功能”。
首先,无论是哪一种公共广播系统,其最基本的“应备功能”是:“应能实时发布语声广播,且应有一个广播传声器处于最高广播优先级”。
根据《规范》2.0.1条的定义,公共广播是:“由使用单位自行管理的,在本单位范围内为公众服务的声音广播。
包括业务广播、背景广播和紧急广播等”。
所以公共广播系统首先“应能实时发布语声广播”。
而“实时”语声广播肯定来自广播传声器,所以“应有一个广播传声器处于最高广播优先级”,以便保证实时语声广播能够优先播出。
例如当系统正在播送背景音乐节目时,如果需要播送实时语声,则背景音乐应被自动覆盖(业内称为自动默音)。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
《规范》付印时,编辑认为“广播”肯定就是播出声音,为什么一定要说“语声(或声音)广播”?这是因为公共广播不包括数据、图像等广播业务。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简介公共广播国家标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报批稿-简称《规范》)已经过建设部和工信部联合审查,为便于业界了解,兹就该《规范》的编制过程以及该《规范》的特点作一简介。
一、立项根据1)我国是公共广播大国,公共广播工程遍布中国大地。
这是由我国的政治和文化背景确定的。
我国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国家,而公共广播系统正是各单位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有效工具。
2)但公共广播暂无国家标准,也没有国际标准。
市场呼唤《标准》!3)老牌的外国音响公司力图用自己的产品构架规范中国市场,损害我国用户和厂家的合法利益。
因此,在公共广播领域建立我国自主的知识产权迫在眉睫。
4)在上述背景下,前信产部标准定额站和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大力支持和促进立项编写国家标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006年6月份,原建设部下达了编制该《规范》的通知并拨给了启动经费,不足部分由迪士普公司出资和参编单位赞助解决。
5)《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除确立我国在该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外,必将起到规范市场、保护国家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用户合法利益以及引导行业发展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主要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安全适用;●环保、节能、节约资源;●技术先进且确实可以操作。
●发扬民主、充分收集和认真倾听各方面的意见。
三、主要活动数据1)从2006年6月至今,历时两年半2)主编单位2个:●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广州市迪士普音响科技有限公司3)参编单位共13个、参编人员16名,涵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造商、工程商和经销商等,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4)编制组成员先后撰写调研、论证、验证论文和调查、实验报告共34篇。
其中,已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13篇。
5)先后成稿12次,中间修改不计其数。
6)大小审议讨论会议不下12次(主编人员内部磋商除外)。
7)先后面向全国大规模征求意见3次,面对编制组外专家66人次,共收集意见821 条,完全采纳的 234 条,酌情采纳的 42 条,误解、互相冲突或须进行解释和商榷的 54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