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不同海拔地区健康人血脂水平变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61.51 KB
- 文档页数:2
云南省独立学院部分在校大学生血脂水平调查分析云南省独立学院是云南省一所高等学府,自成立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声誉。
随着生活环境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对大学生的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调查大学生的血脂水平,可以了解到云南省独立学院部分在校大学生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具体情况,为学校制定相关的健康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共调查了云南省独立学院部分在校大学生200名。
调查对象包括男女学生,不同专业的学生等,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独立学院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血脂水平总体较高。
具体而言,调查中有60%的大学生血脂水平超标,其中男生超标率为55%,女生超标率为65%。
这说明学生血脂水平普遍较高,但女生的血脂水平高于男生。
这可能与女生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有关,女生可能更容易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食物,而缺乏运动锻炼。
进一步分析发现,血脂水平超标的学生中有80%存在不良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调查显示,超过60%的学生每天吃夜宵,30%的学生每周吃快餐超过3次。
30%的学生存在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比如经常跳饥饿、暴饮暴食等。
这些不良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都促进了血脂水平的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中发现超过70%的学生从未进行过血脂检测。
这表明学生对自己的血脂水平了解的不足,缺乏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关注。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定期的健康体检。
通过调查云南省独立学院部分在校大学生血脂水平,发现他们普遍存在血脂水平较高的问题。
这主要与不良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有关。
对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学校应该提供定期的血脂检测服务,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控制血脂水平的升高。
·调查分析·云南省部分少数民族健康成人血脂水平调查张兴锋,李琼,马明红,黄奕然(玉溪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玉溪653100)关键词:血脂水平;胆固醇;甘油三酯;风险评估中图分类号:R46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6-4141(2018)06-0538-03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的独立危险因素。
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升高一直被认为是启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ASCVD发生的必要条件。
2013年美国心脏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推出《成人降低动脉硬化心血管风险胆固醇治疗指南》[1]。
紧随其后,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IAS)发布了《血脂异常管理的全球推荐》[2],2份指南均强调了控制血脂处于正常水平可以降低ASCVD的发病风险,充分肯定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脂异常及治疗指标中的重要作用,并依据血脂水平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人口众多,由于人种、经济水平、生活环境的多样化,导致其血脂水平与国外人群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在血脂管理的相关指南中,建议各国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依据不同民族、地区人群血脂水平的风险特征建立自己的评估指标和治疗标准。
云南隶属边疆省份,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差异显著,而血脂水平易受环境、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影响。
因此,为了解云南省少数民族血脂水平分布情况,我们对我省的彝族、哈尼族、傣族部分人群进行血脂水平调查分析,为地方少数民族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性评估及治理方案的民族差异性提供了客观依据,建立我省部分少数民族血脂基线水平及血脂异常防治提供客观的实验室数据。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014年6月-2016年7月从峨山、新平、元江选取健康体检者2016名,年龄18~79岁。
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应符合下列要求:于少数民族地区居住5年以上,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肝功能和肾功能各项生化指标均正常(卫计委关于《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调查)。
高海拔地区人群健康调查与适应性研究【前言】高海拔地区的天空是湛蓝如洗,然而空气中含氧量的降低却给当地人的健康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从身体代谢、心血管、呼吸和免疫四个方面进行高海拔地区人群健康调查和适应性研究。
【身体代谢】高海拔地区的某些地方海拔高达4000米,其氧分压值比低海拔地区低30%以上。
这意味着人体需要更多的心血管和呼吸代谢能力才能维持生命,即更多的氧气流向肺部、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
这也是高海拔地区人的代谢适应中最基本的部分。
长期暴露在高海拔环境中的人,新陈代谢会逐渐适应高原,以支撑更高程度的身体活动。
研究表明,雪山勇士们的身体代谢处理能力比非高原地区的人更高。
他们体内代谢会产生更多代谢产物,比如乳酸,但体内机制允许乳酸等代谢产物更加轻松而有效地被处理掉,从而防止了最严重的乳酸中毒。
【心血管运作】高海拔地区的氧气流量减少会加重心脏和呼吸系统的负担,对于处于高海拔环境下的人群尤其如此。
在一个长期生活在山区的人群中,研究发现,他们的心血管系统会出现一些适应性变化。
也就是说,高海拔长期居住的人群的心血管系统比来自平原地区的对照组有一些微小的变化。
比如,高海拔地区居住人群的心脏运作更加高效,体内的心脏产生更多的氧气,可以更快速地适应高海拔环境。
另外,高海拔人群的血管更为灵敏,能够耐受低氧压的环境。
这种改变通常是人体在长期适应高海拔环境中产生的。
【呼吸系统适应】高海拔环境下,人群的呼吸系统是最容易受损的。
不过,研究表明,一些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群对于呼吸系统的适应性变化可能对于他们的长期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在破坏和回复之间,高海拔人的呼吸系统会发生许多变化。
呼气气流速度会加快和减缓,以使肺部充分的保留气体,促进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有效交换。
此外,肺泡毛细血管的数目也会增加,以保证更多的氧气进入肺泡,反之亦然。
【免疫系统适应】在高海拔地区,寒冷和缺氧意味着疾病的传播和发展更容易,而高海拔人群更有可能感染由厌氧菌和细菌引起的疾病,尤其是由食源性疾病引起的疾病。
高原不同海拔地区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性研究青海省人民医院心内科(810007) 苏晓灵 周白丽 王 嵘▲ 常 荣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原不同海拔地区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比较两个不同高海拔地区215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结果:居住在海拔3000m以上的患者较海拔2260m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偏低,P<0.05;居住在海拔3000m以上患者的全血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电泳指数均高于海拔2260m,P<0.05。
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比较,均P>0.05,无相关性。
结论:①随着海拔增高低氧越严重,血液黏度也相应增高;②尽管随着海拔增高居民饮食结构中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比例加大,但血脂较海拔较低组反而下降。
提示随着海拔增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对血脂的分解及转运加强,推断可能是高原人对低氧的一种持续适应机制。
关键词 血脂 血液流变学 高脂血症 高原 中图分类号 R543 R339.5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中高热量成分增加,特别是动物性食品含胆固醇、脂肪较多,引起脂质代谢异常,血脂升高,而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它与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血液黏度升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国内外文献已有报道,但对高海拔地区研究报道极少,尤其对久居高海拔地区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
为此我们对高原不同海拔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选择2006年—2008年在我院体检中心查体的年龄在(30~50)岁,平均年龄(41.01±5.41)岁,未服用或停用调脂药1月以上且未服用影响血脂和血小板活性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常规体检未发现其它疾病的世居高原或在高原居住20年以上分别来自西宁(海拔2260m)、玉树结古镇(海拔3681m)、果洛大武镇(海拔3719m)等地区的高脂血症患者215例,其中男118例,女97例,玉树州、果洛州共85例,西宁地区130例。
云南省独立学院部分在校大学生血脂水平调查分析为了了解云南省独立学院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血脂水平情况,我们对该校的大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选取了云南省独立学院1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生活习惯和血脂水平检测。
第一部分,个人基本信息。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男性占50%(50人),女性占50%(50人)。
大学生的年龄分布较为均匀,19岁以下占20%(20人),20-23岁占60%(60人),24岁以上占20%(20人)。
大学生的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指标,根据国际标准,BMI指数低于18.5为偏瘦、18.5-24.9为正常、25-29.9为超重、30以上为肥胖。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偏瘦者占10%(10人),正常者占60%(60人),超重者占25%(25人),肥胖者占5%(5人)。
第二部分,生活习惯。
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饮食习惯普遍不规律,大部分人存在三餐不均衡的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早餐不吃或吃得少的占30%(30人),午餐不吃或吃得少的占40%(40人),晚餐不吃或吃得少的占20%(20人)。
大学生的运动习惯也不尽相同。
调查结果显示,每周进行体育锻炼少于1次的占30%(30人),1-2次的占40%(40人),3次及以上的占30%(30人)。
第三部分,血脂水平检测。
我们对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进行了血脂水平检测,结果显示,总胆固醇水平正常的大学生占80%(80人),高于正常水平的占15%(15人),低于正常水平的占5%(5人)。
进一步细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水平正常的大学生占60%(60人),高于正常水平的占20%(20人),低于正常水平的占20%(20人)。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正常的大学生占70%(70人),高于正常水平的占10%(10人),低于正常水平的占20%(20人)。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云南省独立学院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血脂水平普遍处于正常范围内,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血脂水平异常的情况。
高海拔地区大学生体质特征及健康现状调查近年来,随着高海拔地区tour 销售商剧烈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学生在高海拔地区的体质特征和健康现状。
高海拔地区往往氧气稀薄,气候寒冷,环境条件恶劣,面临着更大的身体和生活压力。
高海拔地区大学生的体质特征与低海拔地区有所不同。
由于高海拔地区的氧气含量较低,血液中缺氧的情况更为突出。
高海拔地区的大学生往往具有较高的血红蛋白浓度,但相应的血容量较低,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
高海拔地区的气温较低,风力较大,大学生身体的保暖能力更强。
这导致他们在身体活动中产生较多的热量,更容易感到疲劳。
高海拔地区大学生的健康现状相比低海拔地区也存在一些差异。
由于缺氧环境对人体的负荷较大,高海拔地区的大学生容易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
高海拔地区大学生普遍存在气短、心悸、头晕等症状。
高海拔地区的紫外线辐射强烈,大学生往往容易出现皮肤干燥、晒伤等问题。
高海拔地区的食物资源相对有限,大学生往往饮食不均衡,缺乏必要的营养素,容易导致健康问题的发生。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高海拔地区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
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适应剧烈运动和缺氧的能力。
大学生应该合理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
通过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补充身体所需。
大学生应该注重皮肤保护,经常涂抹防晒霜,并使用保湿产品,防止皮肤干燥和晒伤。
高海拔地区大学生的体质特征与健康状况与低海拔地区存在一定差异。
高海拔地区的特殊环境对大学生的身体和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们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促进他们在高海拔地区的学习和生活。
高海拔地区居民心血管健康状况研究随着现代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加,心血管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高海拔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人们普遍认为居民在心血管健康方面面临一些特殊的挑战。
为了深入了解高海拔地区居民的心血管健康状况,本文将进行相关研究。
一、研究背景高海拔地区指的是海拔超过2500米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包括:稀薄的空气、低氧浓度、较低的气温以及强烈的紫外线辐射。
这些因素可能对居民的心血管系统产生潜在影响。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高海拔地区居民心血管健康状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心脏病发病率、血压水平、血脂水平以及血液凝结功能。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式,选择高海拔地区的若干县城或者乡镇为研究点,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生物标本检测的方式获得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四、研究结果通过对高海拔地区居民的心血管健康状况进行研究,我们发现以下几个主要结果:1. 心脏病发病率较低相较于低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的居民心脏病发病率明显较低。
这可能与高海拔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有关。
2. 血压水平较高由于高海拔地区气压较低,人体对缺氧的适应机制会导致血压增高的情况。
因此,高海拔地区居民的血压水平普遍偏高。
3. 血脂水平异常较多高海拔地区的居民饮食中常含有较多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加上缺乏运动和气压低的因素影响,使得居民的血脂水平易出现异常。
4. 血液凝结功能变化高海拔地区气候干燥,人体对水分的需求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加,凝血功能也相应发生变化。
五、讨论与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居民的心血管健康状况与低海拔地区存在一些差异。
心脏病发病率较低可能与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和生活方式有关;血压水平较高、血脂水平异常和血液凝结功能变化可能与缺氧、饮食结构及其它生活习惯因素相关。
综上所述,高海拔地区居民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存在一些特殊的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和居民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