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一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2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第一课,主题是“发现物体的特征”。
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引导学生了解物体的特征,并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描述这些特征。
本课时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同时也涉及到培养科学态度和认识环境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 学生能够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2. 科学探究目标:(1) 学生能够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 学生能够通过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3. 科学态度目标:学生能够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眼、鼻、手等感官对物体进行两两对比,然后在观察特征的基础上,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观察特征的基础上,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和物体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科学概念和术语的掌握还比较薄弱。
他们对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示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一些物体,例如桌子、椅子、铅笔等,并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物体的特征吗?”教师可以指着教室中的桌子问学生:“请观察这张桌子,你们能说出它的特征吗?”学生可以回答:“桌子是长方形的,有四条腿,表面是光滑的,颜色是棕色的。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物体的特征,例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Step 2: 观察与对比1. 准备一些不同的物体,如苹果、橙子、球等,并将它们放在学生面前。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理念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观察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探索精神,以培养学生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提高对事物的洞察力;2. 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三、设计内容1. 班级观察:让学生分组观察班级中的某一角落或物品,通过观察记录下班级的一些细节,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2. 校园观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以小组的方式观察校园中的一处景物或生物,并用文字描述和图片记录所见所闻;3. 自然观察: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观察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或地理环境,并记录下观察结果;4. 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规律,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与观察的能力。
四、实施步骤1. 介绍观察的重要性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练习;2. 分组进行班级观察,组织学生记录观察成果并交流分享;3. 组织校园观察,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意义的观察和记录;4. 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自然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美丽景物;5. 进行实验观察,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6. 结语,总结本次观察活动的收获与感想,激励学生继续保持观察的习惯。
五、评价方式1. 观察记录表:评价学生的观察记录是否详细、准确和有条理;2. 观察总结:评价学生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实验结果的能力;4. 参与度:评价学生对观察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延伸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观察活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力;2. 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阅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田字格上方的生字只识不写。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丽的形象,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引入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上海广播电视塔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名字,那么,他真正引人注目的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东方明珠。
二、学习第二小节1、这座塔是个啥模样呢?2、看录象,此刻,如果你站在它的脚下,抬头仰望,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板书:高)书上哪一节是来写塔的“高”呢?3、全节没有一个“高”字,你从哪里知道塔很高?4、不用“高”字,也能表现出高,真了不起!如果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高”,那更了不起!东方明珠不仅高大,而且美丽。
(板书:美)从上到下,十一个球体,像十一颗珍珠,镶嵌在黄浦江里。
尤其是晚上,这里更是迷人。
指名读三、学习第三小节1、第三节的第一句话,其中哪些词写出了塔的美?“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作对比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2、你能将这一句读得像图片一样令人陶醉吗?夜晚的东方明珠塔上灯火辉煌,它就像是一颗璀璨的夜明珠,闪着夺目的光彩,真是美不胜收!此时此刻,人们忍不住要赞美它:上海广播电视塔,真是一颗……3.一起读第三节,读出你的赞美。
四、小结:上海广播电视塔不但高,而且美,宛如明珠镶嵌在祖国的东部,世界的东方,称它为“东方明珠”,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让我们用包含深情的朗读,一起去美丽的“东方明珠”神游一番吧!五、学习生字“方”、“巨”个别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读第二节用自己的话说说“头顶蓝天,脚踩大地”—顶天立地“像个巨人”——又高又的人试读。
(五光十色、灯都亮了、非常好看)看图片。
试读。
配乐朗读。
1、“小老师”上台,先领读字音,再通过电脑演示字的笔顺,最后组词2、方——正方形、方块、方便巨——巨人、巨大3、跟老师在田字格中书写“方、巨”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篇二《小书包》课前准备1.生词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与文中生词相关的图片)。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科学态度、STSE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
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1.整体观察西瓜(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
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4.小结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讨论延伸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6.保护感官(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
整理材料、下课第2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学探究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
小学一年级科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生活中的物质变化》二、教学目标:1.明确认识物质变化的概念,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变化。
2.观察日常物质,记录现象,提高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能够初步认识化学变化,了解常见的物质变化方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并提高观察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化学变化,并了解识别实验现象。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1.引入了解学生们学了哪些科目,其中自然好不好玩,老师讲解自然科学的好玩之处。
2.展示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变化:水的蒸发、物体的燃烧、物质的膨胀和融化等。
之前,老师让学生们先自己体察一下,看看自己在生活中碰到了哪些物质变化,包括物体表面的变化或内部的变化。
让学生们自己找出各种变化,点名或说出,老师一一地进行解释和演示。
蒸发:新鲜的水倒进装满水的玻璃杯里,让学生们观察几分钟,直至水面形成“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水面上会出现这层“雾”,毕竟水杯里并不是热了。
燃烧:让学生们观察纸条、木条、蜡烛等物品在火源下发生燃烧的变化,教师要帮助学生们初步认识火的本质。
物质的膨胀:采取一盆盛满水的橡皮球,让学生把橡皮球弄热,当橡皮球热时,让学生们观察,观察温度下降,学生们也要观察交替膨胀和收缩的变化,关注橡皮球表面的变化。
老师帮助学生们产生疑惑,间接地引导学生们找出物理变化的本质原因。
物质的融化:让学生们观察糖果、蜡烛蜡在加热或加热后的融化过程。
3.归纳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总体变化方式,并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观察现象对物质变化进行分类。
将燃烧、蒸发、膨胀、融化以及物体的形状、表面的溶解等方式都列出来,让学生自愿将它们分类,积极参与与合作,若有分类不清,教师作出解释和更改。
这样,就为学生们理解变化方式以及两种变化类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实验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简单的实验,加强观察。
一年级入学第一课班会教案5篇一年级入学第一课班会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小学生活,感受老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学习的快乐。
2、知道上课要遵守纪律,做到坐姿端正、专心听讲,主动举手发言,声音响亮。
3、熟悉校园,教育学生爱校、尊师,为自己成为一名小学生而骄傲。
教学重点:师生初步熟悉,了解学校生活。
教学难点:学生能言行合一,逐步养成习惯,做到主动自觉。
教学准备:幻灯、儿歌教学过程:一、教师自我介绍。
1、静听上课铃声,养成良好预备习惯(教师提前1分钟,面带微笑走上讲台。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再过一分钟,我们就会听到上课铃声了,让我们静静地等待吧。
(孩子们静静地倾听。
)铃声响过,师:这就是上课铃声,多响亮呀,它告诉我们:上课啦,上课啦,小朋友们坐好啦!身子快挺直,小手快放好,眼睛看前方,小嘴不吵闹。
(教师示范,表扬做得好的孩子)师:小朋友们可真会聪明,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坐得多端正,听得多专心,对啦,铃声响起来,我们的心儿静下来,笑容露出来,快乐的学习开始啦!2、通过识字、复习汉语拼音,进行教师的自我介绍。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你们的班主任,也是你们的语文老师。
(故作神秘)想不想知道我叫什么名字?我的名字里有三个字,我把它写在黑板上。
(一笔一划写上自己的名字)小朋友,这就是汉字,读什么呢?不认识?没关系,我只要给它注上拼音,你们就知道读什么啦!(在名字上注上拼音)请几个小朋友读一读。
小朋友的拼音学得不错呀!知道老师名字的小朋友举手,都知道啦?真了不起!不过在我们中国,为了表示对长辈的尊重,我们不能直接喊长辈的名字,老师也是你们的这个长辈,你们平时应该怎么和我打招呼呢?(邵老师好!)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师生互相打招呼,例如:展鹏鹏,你好!邵老师好!)3、教师展示自己的特长,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
师:邵老师和小朋友们一样,平时也有很多爱好呢,请小朋友来猜猜看,老师喜欢什么?(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画一些简单的符号。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基础作用。
2.学生学会使用基本的观察工具和方法,如放大镜、记录本等。
3.学生能够描述并记录所观察的现象或物体。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2.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步骤和技巧,如有序观察、多角度观察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学会使用基本的观察工具和方法。
2.掌握观察的步骤和技巧。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细致、全面地观察并记录现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其能够发现不易察觉的细节。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学生:“你们平时喜欢观察什么?有没有发现过有趣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讲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引入课题。
2.认识观察工具1.展示放大镜、记录本等观察工具,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用途。
2.示范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观察,并强调观察的注意事项。
3.实践观察活动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物体或现象进行观察,如树叶、昆虫、水滴等。
2.学生使用观察工具进行实际观察,并记录下所观察到的细节和特征。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观察中遇到的问题。
4.分享与交流1.学生回到教室,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体验。
2.教师点评学生的分享,强调观察的准确性、全面性和细致性。
5.观察技巧讲解1.根据学生的观察情况,讲解有序观察、多角度观察等技巧。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技巧应用到日常的观察活动中。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在家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对象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2.要求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观察工具和方法,比较观察效果的差异。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大家学会了如何使用观察工具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身边的事物,用观察的眼睛去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和知识。
一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一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12篇)《开学第一课》将从爱的本义出发,倡导具体实在、可感受、可践行的爱国主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的教案,欢迎大家的阅读。
一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感受汉语之美之奇之瑰丽。
2.明确阅读的重要性与个性化写作的必要性。
【学习重点】感受语文之美,明确学习方法及要点。
【教学流程设计】一、问大家一个应该非常简单的问题:什么就是语文?(自由回答)组织讨论。
二、刚才的回答我们似乎就是在力求科学。
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个风格,回答得尽可能诗意一些,这样,我们以“语文就是……”的形式在练习本上尽可能地多地写一些话,给大家三分钟时间,然而小组内交流,请把大家认为精彩的话作上记号,待会儿请一个同学组织一下代表小组发言。
1.独立书写,小组交流;2.各组奉献,前面已经被人讲过的就不必再说(发言者自己先报姓名。
老师遇到十分精彩的,要问这个创作者的姓名,要求课后交上来)。
三、出示袁卫星的有关语文一段话,请大家尽快记诵。
1.大声地朗读。
语文就是炫目的先秦繁星,就是皎洁的汉宫秋月;就是珠落玉盘的琵琶,就是高山流水的琴瑟;就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就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就是庄子的逍遥云游,就是孔子的颠沛流离;就是魏王的老骥之志,就是诸葛的锦囊妙计;就是君子好逑的《诗经》,就是魂兮归来的《楚辞》;就是执过羊鞭的《兵法》,就是受过宫刑的《史记》;就是李太白的杯中酒,就是曹雪芹的梦中泪;就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就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袁卫星)2.提问:你知道其中的哪些典故?哪几本书?3.你还想知道其中的哪些典故?哪几本书?4.背诵,默写。
二、如何学好语文你听说过什么办法?你认为哪些比较可行?(自由发言,小组讨论,请另一人发言。
也要先报姓名。
)―老师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得到所有语文学得好的人,所有优秀的语文老师肯定的办法。
非常简单,那就就是多读书,尤其就是大量的优秀的课外阅读,多练笔,尤其就是要养成写随笔和日记的习惯。
一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教案一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的教学教案重点是让刚进小学一年级学生们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老师们应该教同学们明确学习方法及学习要点。
接下来作者为你带来一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教案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教案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小学生活,感受老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学习的快乐。
2.知道上课要遵守纪律,做到坐姿端正、专心听讲,主动举手发言,声音响亮。
3.熟悉校园,教育学生爱校、尊老师,为自己成为一名小学生而骄傲。
教学教案重点:老师生初步熟悉,了解学校生活。
教学教案难点:学生能言行合一,逐步养成习惯,做到主动自觉。
教学教案准备:幻灯儿歌教学教案过程:一、教老师自我介绍。
1.静听上课铃声,养成良好预备习惯(教老师提前1分钟,面带微笑走上讲台。
)老师:亲爱的小朋友们,再过一分钟,我们就会听到上课铃声了,让我们静静地等待吧。
(孩子们静静地倾听。
)铃声响过,老师:这就是上课铃声,多响亮呀,它告诉我们:上课啦,上课啦,小朋友们坐好啦!身子快挺直,小手快放好,眼睛看前方,小嘴不吵闹。
(教老师示范,表扬做得好的孩子)老师:小朋友们可真会聪明,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坐得多端正,听得多专心,对啦,铃声响起来,我们的心儿静下来,笑容露出来,快乐的学习开始啦!2.通过识字、复习汉语拼音,进行教老师的自我介绍。
老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你们的班主任,也是你们的语文老师。
(故作神秘)想不想知道我叫什么名字?我的名字里有三个字,我把它写在黑板上。
(一笔一划写上自己的名字)小朋友,这就是汉字,读什么呢?不认识? 没关系,我只要给它注上拼音,你们就知道读什么啦!(在名字上注上拼音)请几个小朋友读一读。
小朋友的拼音学得不错呀!知道老师名字的小朋友举手,都知道啦?真了不起!不过在我们中国,为了表示对长辈的尊重,我们不能直接喊长辈的名字,老师也是你们的这个长辈,你们平时应该怎么和我打招呼呢?(老师好!)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老师生互相打招呼,例如:展鹏鹏,你好! 老师好!)3.教老师展示自己的特长,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