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中华才艺》教学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16.59 KB
- 文档页数:3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中华才艺课程探究》摘要:要:文化是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华才艺是打开中国文化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在海外的汉语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掌握一定的中华才艺技能成为衡量国际汉语教师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标准,如何合理设置中华才艺课程,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未来国际汉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成为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目前,国家汉办在全球建立的孔子学院和开设的孔子课堂中,中华才艺已经成为除汉语语言学习课程外的又一重要课程,汉语国际教育本科阶段的教学是培养未来汉语教师汉语本体知识与文化素养的重要阶段,开设高质量的中华才艺课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中华才艺课在课程设置、师资及教材方面存在不足,而中华才艺课本身才艺课本身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提高汉语国际教育本科阶段学生的才艺技能,我们必须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健全师资队伍,革新考核方式,编写恰当的教材摘要:文化是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华才艺是打开中国文化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在海外的汉语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掌握一定的中华才艺技能成为衡量国际汉语教师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标准,如何合理设置中华才艺课程,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未来国际汉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成为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本文从才艺课的重要性、开设现状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就课程设置、师资培养、考核方式、教材编写四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中华才艺;中国文化传播;对外汉语教学一、开设中华才艺课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强盛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激发了更多母语为其它语种国家人民学习汉语的热情,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已在全球140个国家(地区)建立512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
[1]许多国外的汉语学习者也不再局限于说汉语、听汉语,而开始转向对中国文化的探索,汉语教师需求量增大的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国家汉办2012年重新修订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新增了“文化与交际”模块,与“语言知识与技能”、“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学习策略”、“教学方法”、“综合素质”共同成为新时期对外汉语教师的必备素质。
中华才艺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
中华才艺课程是一门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变,中华才艺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对于推动中华才艺课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1.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推动中华才艺课程的融入学校教育体系,实现全面发展。
三、内容。
1. 课程设置。
中华才艺课程包括中国书法、国画、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等多个方面。
通过课程设置,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培养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名家讲座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资源。
建立中华才艺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资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支持。
4. 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对中华才艺课程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四、实施方案。
1. 制定中华才艺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明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
2. 建立中华才艺课程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对接,举办中华才艺课程的展示和交流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4. 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中华才艺课程的重要性,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
五、保障措施。
1. 加大对中华才艺课程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中华才艺课程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2. 加大对中华才艺课程的投入力度,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和资源支持。
3. 加强对中华才艺课程的监督和评估,确保中华才艺课程的实施效果。
六、结语。
中华才艺课程的实施方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中华才艺课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古代文学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课程编码:2500007W、2500008W、2500009W学分:9.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计划学时:144 其中讲课:144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推荐教材: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目: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教学目的是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流派及其发展历史和内在演进规律,了解有关的文学背景知识和批评情况,学会运用相关文艺理论去阅读、分析、评价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本课程的具体任务是依托教材,按历史时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流派,并引导学生探索和总结其发展规律,通过课堂练习、考试和课外实践,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阅读鉴赏水平,培养综合素质。
课程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流派及其发展历程和基本规律,掌握本大纲所规定的各项基本知识、基本观点。
2、通过本课程和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学生的古代文学作品阅读能力要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够借助旧注阅读中等难度的作品。
3、能运用文艺理论,独立地分析评述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把握重要作家的创作倾向和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4、能熟读或记诵一定数量的作品。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编先秦文学(总共18学时)绪论建议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先秦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先秦时期社会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复杂性。
中华才艺实训报告2017年7月8日到2017年7月12日我们进行了大学以来第一次中华才艺实训。
本次实训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包括剪纸和结绳。
前两天是剪纸,后两天是结绳。
主要采用观看录像的方式进行学习。
第一天上午进行了简单的动员之后,我们便在20803开始了中华才艺实训的旅程。
最先开始的是剪纸,我们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跟随视频中老师讲解的步骤一步步进行着我们的剪纸大业。
首先老师简单介绍了剪纸:剪纸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艺术,它用手工剪刻,再点染以明快鲜丽的色彩而成。
劳动人民把它作为年节的装饰,贴在纸窗上,所以又叫做“窗花”。
传统的窗花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有戏曲人物,翎花花卉、草虫鱼兽,以及一些吉详谐音的物象,洋溢着欢快,健康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深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然后,介绍了剪纸需要准备的工具和材料:剪纸的工具,主要是剪刀、刻刀,蜡盘、磨石、粉袋、砖;剪纸材料是纸,有单色纸、彩色纸、金箔纸、银箔纸、绒纸、电光纸、薄纸、厚纸等等.特殊情况下,还有用锦帛的。
由于我们是初学者而且学习时间较短,所以我们只准备了剪刀,有需要的时候会用到刻刀;剪纸材料选用的红色纸。
接着老师介绍了剪纸的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花木等。
接下来的大部分时间老师都在介绍怎样识别剪纸符号和传授给我们一些剪纸技法、教给我们一些剪制要领。
剪纸符号就如同书法中的笔画,在剪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所以,在未剪纸之前,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解、识别了一些剪纸符号的形状、用途及剪制要领。
比如:小圆孔、月牙形、柳叶形、锯齿形、花瓣形、逗号形、水滴形等等。
剪制要领的讲解例如:小圆孔在剪纸中是常见常用符号,剪小圆孔时,首先对准圆孔中心空白处轻轻扎一个眼,然后顺着眼往边沿剪,即逆时针方向转360度。
线条要流畅圆滑,不留茬口。
一幅吉祥如意的团花,或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等剪纸,都是由这些剪纸符号组合而成的。
最新中华才艺训练课程标准中华才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各种形式的艺术表演,如音乐、舞蹈、戏剧、文学、书画等,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才艺,制定一套最新的中华才艺训练课程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程目标中华才艺训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才艺综合素质,包括才华、创造力、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等。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和理解中华才艺的内涵和特点,培养热爱中华才艺的情感和态度,提高自身的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成为中华才艺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二、课程内容1. 中华音乐中华音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古箏、古琴、笛子、二胡等。
学生将学习乐器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了解中华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并通过实践演奏中华音乐,提高演奏水平。
2. 中华舞蹈中华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和动作风格而闻名,如京剧舞蹈、民族民间舞蹈等。
学生将学习中华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了解中华舞蹈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特点,并通过舞蹈表演展示自己的才华。
3. 中华戏剧中华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如京剧、昆曲、评弹等。
学生将学习中华戏剧的基本演唱技巧和表演技巧,了解中华戏剧的历史演变和经典剧目,通过戏剧表演传递中华文化的魅力。
4. 中华文学中华文学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如唐诗、宋词等。
学生将学习中华文学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技巧,了解中华文学的经典作品和作家,通过朗诵和演绎中华文学作品展示自己的才华。
5. 中华书画中华书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学生将学习中国书法和国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中华书画的艺术特点和发展历程,通过创作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审美能力。
三、课程安排中华才艺训练课程的时间安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合理调配,一般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两个部分。
理论学习包括中华才艺的基本知识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学习,实践训练则包括乐器演奏、舞蹈表演、戏剧排练、文学演绎和书画创作等。
一、课程名称中华才艺训练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华才艺训练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属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多种才艺,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播能力,为将来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
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至少一项中华才艺的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认同感。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中华才艺的基本技能训练。
2. 难点:如何将中华才艺与汉语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教学对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六、教学课时16课时七、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课程导入,介绍中华才艺的意义和课程安排。
2. 第二课时:书法基本技法讲解与练习。
3. 第三课时:国画基本技法讲解与练习。
4. 第四课时:剪纸基本技法讲解与练习。
5. 第五课时:中国古典乐器(如古筝、笛子)的基本演奏技巧。
6. 第六课时:中国传统舞蹈的基本动作与练习。
7. 第七课时:茶艺的基本知识与泡茶技巧。
8. 第八课时:中华美食制作的基本步骤。
9. 第九课时: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讲解与才艺展示。
10. 第十课时:中华才艺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如语文、历史)。
11. 第十一课时:团队协作活动,共同完成一项中华才艺作品。
12. 第十二课时:中华才艺创新设计。
13. 第十三课时:中华才艺展示活动。
14. 第十四课时:中华才艺教学案例分析。
15. 第十五课时:中华才艺教学实践与反思。
16. 第十六课时:课程总结与考试。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中华才艺的重要性和课程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中华才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进行现场示范。
3. 学生练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互动交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提高学习效果。
中华才艺专题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中华才艺在大学生和留学生之间现状的对比分析摘要:中华才艺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华才艺的教学是当代本国学生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留学生来国学习的一个目的,同样是中国传播中华才艺的一个良好契机。
但是,现代社会的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不言而喻关于中华才艺专题的教育也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就中华才艺在大学生和留学生之间的教育现状的调查、对比、分析,准确地把握其问题,只有通过调查才能发现“深入骨髓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找准要“开刀”的部位。
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中华才艺的教学更加规范、更加全面,更有利于本土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与传承,更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走上国际道路。
关键字:中华才艺;教育现状;中外学生;对比分析一、前言中华才艺的教育是教育内容的重要分支,如剪纸教学,书法教学,乐器教学等等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才艺教学,国内高校中华才艺教学在前几年还是比较冷门的处女地,经过近几年素质教育的改革,中华才艺教学得到了大力的带动和推广。
但中国的教育往往还是侧重知识文化的教育,忽略才艺技能的培养,因此国内大学生对于中华才艺还是一知半解,更不用提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另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影响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设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在留学生学院开设中华才艺课程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中华才艺的教学是提高当代新生人才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有利方式。
但在当前形势下,中华才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其教育现状都是令人堪忧的。
高校大学生极度缺乏中华才艺的教育与培养,在华留学生更是对中华才艺一知半解,甚至有一部分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解。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中华才艺,深化中华才艺的教学,规范教育,让中华才艺的教学事业可以健康蓬勃的发展起来。
(1)调查的目的及意义:通过调查,汇总调查报告结果,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中华才艺教育的现状和特点,更好地把握中华才艺教学的诸多问题,并从政府、学校、培训机构、个人等多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关于规范与丰富中华才艺专题教育的各种方案与措施。
最新中华才艺训练课程标准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一直以来都以其丰富多彩的才艺表演而闻名于世。
为了推动中华才艺的传承与培养,制定最新的中华才艺训练课程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最新中华才艺训练课程标准的内容与重要性。
一、中华才艺训练课程标准的背景和意义中华才艺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瑰宝。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的冲击,中华才艺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中华才艺的独特性和魅力,培养更多的优秀才艺人才,我们需要制定最新的中华才艺训练课程标准。
中华才艺训练课程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为中华才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通过明确的课程内容和标准,我们可以确保才艺训练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使得学习者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各种才艺技巧。
其次,中华才艺训练课程标准可以促进各地才艺教育的统一。
不同地方的才艺教育水平和标准存在差异,统一的训练课程标准可以确保学习者在不同地区都能接受到均衡的才艺培养。
此外,中华才艺训练课程标准还可以提高中华才艺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二、最新中华才艺训练课程标准的内容最新中华才艺训练课程标准包括各种才艺门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
下面将以舞蹈和音乐两个才艺门类为例,介绍最新中华才艺训练课程标准的内容。
1. 舞蹈舞蹈是中华才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新中华才艺训练课程标准对舞蹈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功训练:包括舞姿、舞蹈动作、柔韧性和力量等方面的训练,旨在培养学习者的基本身体素质和舞蹈技巧。
(2)舞蹈表演:培养学习者的舞台表现力和舞蹈技巧,包括舞蹈编排、配合音乐的表演和自我情感表达等。
(3)舞蹈理论:学习者需要了解舞蹈的历史、流派、艺术特点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对舞蹈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2. 音乐音乐才艺是中华才艺的瑰宝之一,最新中华才艺训练课程标准对音乐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基础:包括音乐理论、乐理知识、音乐听力和音乐表达等方面的训练,旨在提高学习者的音感和音乐技能。
《中华才艺实训》《中华才艺实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00145114课程名称:中华才艺实训英文名称:Practice in Chinese Arts课程性质:专业任意选修课总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中国通史、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社会风俗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任意选修课。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才艺的学习与实训,掌握太极拳、剪纸、中国画的基本技艺。
通过太极拳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掌握太极拳运动的基本技术。
通过学习剪纸,了解中国传统的民族信仰,掌握最基本的民间剪纸制作。
通过对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重在传统才艺的实训,通过提高学生的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对其在对外汉语教学及汉文化推广中具有积极意义。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我国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掌握太极拳运动的基本技术,熟练掌握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
2. 学习民间剪纸的发展源流、制作工艺、题材与样式及民间剪纸的地方特色,并能根据生活习俗设计简单的剪纸图案,能够灵活运用绘图的基本技巧,初步掌握剪纸的基本手法。
3. 了解中国美术的基本知识;掌握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1.在教学中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讲练结合,强调精讲多练。
根据时间可分为课内训练与课外训练;根据形式,可分成个人练习与集体练习。
实践与讲授交叉融合,实践贯穿始终,以使学生获得熟练的技能。
2. 积极采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利用丰富的视频和图片资料,以更生动和有效地展示课程内容,同时也会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适时地组织课外考察,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思考;开展学生基于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
(四)实践环节1.名称:课堂实训、视频观摩、文化考察2.主要内容与要求:A课堂实训:(1)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训练。
中华才艺教案教案标题:中华才艺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华文化的才艺表演形式,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才艺技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在才艺表演中展示个性和创新。
教学内容:1. 中华才艺的概述:介绍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才艺表演形式,如舞蹈、音乐、戏曲、书法、绘画等。
2. 才艺表演技巧的训练:针对不同的才艺表演形式,提供相关的技巧指导和训练,如舞蹈动作的基础训练、音乐演奏技巧的培养、戏曲表演的基本功训练等。
3. 创意才艺表演的引导:鼓励学生在才艺表演中展示个性和创新,引导他们进行创意的构思和表达,如编排独特的舞蹈动作、改编传统曲目、设计独特的舞台布景等。
教学步骤:第一课:中华才艺概述1. 导入:通过观看中华才艺表演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2. 介绍中华才艺的种类和特点,如舞蹈的优美动作、音乐的传统乐器、戏曲的表演形式等。
3.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华才艺形式,并展示给全班。
第二课:才艺表演技巧训练1. 针对不同的中华才艺形式,提供相关的技巧指导和训练,如舞蹈动作的基础训练、音乐演奏技巧的培养、戏曲表演的基本功训练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技巧训练,老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第三课:创意才艺表演的引导1.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构思,鼓励他们展示个性和创新。
2. 学生分组进行创意才艺表演的编排和排练,老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3. 学生进行才艺表演,并互相评价和反馈。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演能力的提高情况。
2. 对学生的才艺表演进行评估,包括技巧的运用、创意的展示和团队合作的表现等。
教学资源:1. 中华才艺表演的视频片段和图片资料。
2. 相关才艺表演的音乐、舞蹈、戏曲等资源。
3. 才艺表演技巧指导的教材和练习资料。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中华才艺表演的演出,拓宽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中华才艺》教学大纲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10日12:45 关键词:《中华才艺》教学大纲
《中华才艺》教学大纲
The Chinese Talent
课程编码:31304006 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推荐教材:潘鲁生、苗红磊著,《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剪纸》,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
韩玮著,《花鸟画》,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目:陈文国等著,《中国高等院校美术.教材设计——中国画》,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任选课。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最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将来能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教师或志愿者,承担着传播汉语,推广中华文化的重任。
该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中华才艺训练。
中华才艺是一门综合课,分成书法、国画和剪纸三个板块,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初步了解和掌握这三种中华才艺的基本技能。
课程的基本要求
该课程是具体实践性课程,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书法、国画和剪纸的基本技巧,能够自行操作,达到初级水平,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中华才艺是国际汉语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方式,掌握了初步技能,有助于学生参加志愿者教师选拨,同时学生将来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时,可以用来开辟第二课堂,举办文化活动。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剪纸建议学时:10
[教学目的与要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艺术剪纸的技法和运用,剪纸的分类和形式,让人们喜爱这门中国民间艺术,使它发扬光大。
要求学生掌握剪纸的最基本知识和方法,从而促进对中国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爱好。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学生掌握剪纸手法,技法。
剪纸要和其它民间艺术区别开来,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单一到复杂,从而使学生充分利用和发挥个人想象力,完成自己的作品。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课堂内操作练习。
[授课内容]
第一节“双喜”、“荷花”的剪纸手法
一、“双喜”、“荷花”的民俗文化内涵
二、学习双喜和荷花的剪纸手法
第二节“牡丹”的剪纸手法
一、牡丹的民俗文化内涵
二、学习牡丹的剪纸手法
第三节“金鱼”的剪纸手法
一、金鱼的民俗文化内涵
二、学习金鱼的剪法
第四节“蝴蝶”的剪纸手法
一、蝴蝶的民俗文化内涵
二、学习蝴蝶的剪法
第五节“花鸟”的剪纸手法
一、花鸟的文化内涵
二、学习花鸟的剪法
第六节生肖“鼠”的剪纸手法
一、生肖鼠的民俗文化内涵
二、学习生肖鼠的剪法
第七节生肖“鸡”的剪纸手法
一、生肖鸡的民俗文化内涵
二、学习生肖鸡的剪法
第八节生肖“兔”的剪纸手法
一、生肖兔的民俗文化内涵
二、学习生肖兔的剪法
第九节生肖“猴”的剪纸手法
一、生肖猴的民俗文化内涵
二、学习生肖猴的剪法
第十节团花的剪纸手法手法
一、团花的民俗文化内涵
二、学习团花剪法
第二章书法建议学时:12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特点和基本技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基本技法。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课堂内操作练习。
[授课内容]
第一节书法的艺术简史及操作理论
一、书写汉字的艺术简史
二、历代的传承、发展和几次大的转折历程
三、书写工具及材料
四、基本技法
第二节隶书
一、概述隶书的形成、成熟、鼎盛、衰退及复兴不同时期特点及基本技法
二、以“张迁碑”、“史晨乡前后碑”为教授内容
第三节楷书
一、概述汉魏、晋代、南北朝时期的楷书特点
二、以鼎盛、成熟、完美的唐代楷书基本技法为主。
以颜真卿“多宝塔”、“麻姑仙”贴为教授内容
第四节行书
一、概述行书简史
二、行书的技法、运笔、笔法、结体
三、以“圣教序”、“兰亭序”为主体教材
第五节草书
一、概述汉代章草、魏晋今草、隋唐狂草及元明近代草书的风格与发展
二、草书的用笔、身法及用墨
三、以“十七贴”、“草歌诀”,于右任“千字文”为教授内容
第六节临摹的基础理论和技巧
一、临摹碑帖的方法、形成
二、作品创作的过程、方法、类型
三、章法,作品欣赏
第三章国画建议学时:10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国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并由此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为今后传播汉语,推广中华文化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用笔的方法以及对宣纸的掌控
[授课方法]老师讲授、示范与多媒体相结合;学生练习,老师现场辅导[授课内容]
第一节中国画的基本知识
一、中国画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范画欣赏
第二节墨竹的画法
一、技法讲解
二、学习墨竹的画法
第三节梅花的画法
一、技法讲解
二、学习梅花的画法
第四节樱桃与金鱼的画法
一、技法讲解
二、学习樱桃和金鱼的画法
第五节青花瓷与紫砂壶的画法
一、技法讲解
二、学习青花瓷和紫砂壶的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