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名言合集及背景资料 (2)
- 格式:docx
- 大小:31.22 KB
- 文档页数:4
庄周的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庄周的名言有哪些「篇一」摘要:庄子,古代中国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
他的思想体现在他的作品《庄子》中,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名言。
本文将介绍庄子的不低于20句名言,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庄子的思想和理念。
正文:1. "夫知行合一者,贤圣也。
" ——《庄子·外物》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知北游》3. "人皆以有为有,以无为无,而无涯乎哉!" ——《庄子·外物》4. "天地与我何其相似也,万物与我为一体也。
" ——《庄子·齐物论》5.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
" ——《庄子·齐物论》6. "大知在天,大道在地,大德在人。
" ——《庄子·齐物论》7.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庄子·名相》8. "夫道者,积德之府也,众善之宝也。
" ——《庄子·德充符》9. "鸟兽不可与同汎者,智者之与众人也。
" ——《庄子·逍遥游》10. "吾丧我,有谁与丧乎?丧亲丧子者,皆是也。
" ——《庄子·人间世》11. "枯木不成器,用则有之,不用则无。
" ——《庄子·养生主》12. "逍遥自在者,莫先乎心;心受而已者,莫先乎理。
" ——《庄子·德充符》13. "谨守一,无有尽也,谨守尽,无有始也。
" ——《庄子·养生主》14. "众人皆注目以待其变,岂予与汝逆哉!" ——《庄子·大宗师》15.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庄子庄子的名言有哪些(精选合集2篇)庄子庄子的名言有哪些(篇一)摘要: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和文学家,被尊称为庄子。
他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通过他的著作《庄子》传播了其独特的思想观点。
庄子的名言深邃而哲理,以幽默和寓意充满,对于人生、自然和道的理解提供了深刻的见解。
本文将介绍庄子庄子的20句不朽名言,展示他对于人类思维和生活智慧的深刻洞察。
正文: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5.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6.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7. 患得患失,忽患忽失,何以穷乎?8. 力拔山兮气盖世。
9.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10.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
11. 无为而无不为。
12.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13.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4. 吾生也有涯,而无涯者,以有涯相恃以无涯。
15.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16. 艰难之路,常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途径。
17. 有天下无我者,是知吾所以有天下也。
18. 君子之道,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19.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0. 人有不足,地有余。
庄子庄子的这20句不朽名言体现了他对于人生、自然和道的独特见解,透过庄子的思想,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于人类思维和生活智慧的深刻洞察。
他的名言中提到了自我探索、人生短暂、万物和谐等等主题,激励着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引导人们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与挑战。
庄子的思想和名言具有永恒的价值,对于今天的社会和个人成长仍然具有启迪和指导意义。
庄子庄子的名言有哪些(篇二)摘要:庄子,古代中国道家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以《庄子》一书为代表,深受世人的推崇和喜爱。
庄子所言不拘一格,富有哲理和深度思考。
本文将介绍庄子的十句名言,这些名言蕴含着人生的智慧,让人深思。
庄子名言合集及背景资料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1、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
2、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福轻乎羽,莫之知载。
4、相啕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5、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6、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7、形如槁木,心如死灰。
8、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9、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10、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11、仁义之端,是非之途。
12、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13、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14、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15、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16、鲁酒薄而邯郸围。
17、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18、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9、大而无当,往而不返。
20、遁天倍情,忘其所受。
21、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22、存己而后存人。
23、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24、游于羿之彀中。
25、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26、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
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
27、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28、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29、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30、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
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其中,庄子的《逍遥人生》感触颇深,逍遥人生观对世俗工具价值进行了批判,强调从宇宙的高度来把握人的存在,使人的精神从现实中升华,并且破除自我中心,从固步自封、自我局限的狭隘心境中透脱出来,以免在平庸忙碌之中迷失和异化了自我。
庄子的无为名言有哪些(精选合集2篇)庄子的无为名言有哪些(篇一)庄子的无为名言有哪些?摘要: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字周,又名子夏,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伟大哲学家、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思想中的无为观念被视为其代表性的思想之一,他强调个体应当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安宁与和谐。
下面是庄子的无为名言,这些名言既具有哲理深度又引人深思。
正文:1.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庄子强调天下万物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人们应该尊重和谐共处,讲求互相信任与协调。
2. "然卵于窍者何?然窍于天者何?”庄子通过曲折巧妙的表述,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强调个体要顺应天道。
3. "希言自然。
”庄子主张言语应当质朴自然,不人为地追求修辞和华丽,而是倡导原汁原味的表达。
4.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庄子通过这句名言表达了一个人生的阶段,强调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应有不同的心态和追求。
5.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庄子认为天地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和道德判断,万物都处于平等的地位,没有优劣之分。
6.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庄子运用反证法,指出道是超越言语和概念的,无法准确描述和把握。
7.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庄子告诫人们,不应追逐短暂的成功和功利,而应以长远为准绳,追求真正的大道。
8. "上智推而不尽,下愚推而不缺。
”庄子认为智者看似无为,但却能自然而然地完成事物,无需刻意去追求,愚者虽然不完美,但也能达到某种程度的和谐。
9.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庄子强调人们应当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不贪心无度,保持节制和谦逊的姿态,才能长久保持心灵的平静。
10.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庄子自由的名言有哪些(精选合集2篇)庄子自由的名言有哪些(篇一)摘要: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主张强调个体自由和宇宙自然的奇妙。
他的名言和格言展现了他对于自由的独特见解和思考。
本文将会介绍庄子自由的名言,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他的思想。
正文: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这句话体现了庄子对于言语和概念的怀疑态度,强调了超越言语和名字的自由之道。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有限,而知识却是无穷无尽的,这意味着追求知识并不受限制,是一种自由的行为。
3.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千虑一得,百虑一残。
" 这是庄子对于知识的评论,他认为追求大智慧并不一定带来真正的解脱,而一点一滴的小智慧则可以获得真正的自由。
4. "世间万物皆为有,而我独无所累。
" 这句话表达了庄子在自由中的超脱之态,他认为自由是脱离一切束缚和牵绊。
5. "跑得快的不一定是路上最快乐的,你捕捉到的不一定是最幸福的。
" 庄子提醒我们,快跑的人未必追求的是快乐,而我们所追求的幸福往往是在我们并不追求的过程中找到的。
6. "常乐得忘言以骇俗。
" 这句话强调了庄子对于自在自由的追求,他认为追求自在快乐的人应该超越言语和俗世的束缚。
7.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庄子认为人与宇宙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我们与万物之间是一体的。
8. "君子之道,贵人而无敌,可以乘四海之气而游无穷。
" 这句话强调了庄子对于君子行为和道德修养的崇尚,他认为通过修身养性可以获得真正的自由和无敌之力。
9. "大知无难,小知难成。
" 庄子认为追求大智慧并不难,但是一味追求琐碎的小智慧则会使人陷入困境而难以自拔。
10. "人生有涯,而学无涯。
庄子知北游名言名句
摘要:
1.庄子的背景和思想概述
2.《庄子·知北游》的内容简介
3.《庄子·知北游》中的名言名句
4.名言名句的现代意义和启示
正文:
1.庄子的背景和思想概述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的思想以“道”为核心,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强调内心的自在和解脱。
他的著作《庄子》被后世奉为道家经典,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哲学价值。
2.《庄子·知北游》的内容简介
《庄子·知北游》是《庄子》外篇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了庄子与知北游的对话。
在这篇对话中,庄子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展现了道家的智慧和哲学观念。
3.《庄子·知北游》中的名言名句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这句话意味着生命有限,知识无穷。
鼓励人们不断追求知识,努力提高自己。
(2)“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
这句话表达了道家的宏观视野和万物平等观念,意味着泰山虽然高大,但在宇宙间也不过是秋毫之末,强调了相对的观念。
(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这句话阐述了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鼓励人们摆脱名利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在和解脱。
4.名言名句的现代意义和启示
《庄子·知北游》中的名言名句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哲学启示。
庄子知北游名言名句【原创版】目录1.庄子的背景和思想概述2.《庄子·知北游》的内容和主题3.《庄子·知北游》中的名言名句4.名言名句的现代意义和启示正文1.庄子的背景和思想概述庄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生活在战国时期,约公元前 360 年至公元前 280 年。
庄子的思想深受道家老子的影响,主张“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他的著作《庄子》以寓言、讽喻、对话等形式论述道家的哲学思想,被誉为“天下第一散文”。
2.《庄子·知北游》的内容和主题《庄子·知北游》是《庄子》中一篇较为著名的章节,主要讲述了庄子和他的弟子知北游的对话。
在这篇对话中,庄子运用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阐述了道家的哲学观念,包括“道”、“德”、“无为”等。
全文以问答形式展开,展现了道家追求真理、探索宇宙的精神。
3.《庄子·知北游》中的名言名句《庄子·知北游》中有许多令人深思的名言名句,以下列举其中几则:(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意味着能够用言语表达的道理并非永恒不变的真理,能够用名字称呼的事物并非永恒不变的存在。
(2)“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这句话强调天地自然之美、四时运行之规律、万物存在之理,都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句话表达了道家追求至高境界的信念,认为至人应当无我、神人应当无为、圣人应当无名。
4.名言名句的现代意义和启示虽然《庄子·知北游》中的名言名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它们仍然具有深刻的现代意义。
首先,这些名言名句提醒我们,世界是复杂多变的,人类认知有限,应当保持谦虚、敬畏自然。
其次,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有助于我们减轻压力、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庄子经典名言名句大全1.庄子的名言(附解释)一、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白话释义: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朝代:春秋作者:庄周出处:《庄子•齐物论》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白话释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朝代:春秋作者:庄周出处:《庄子•养生主》三、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白话释义: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朝代:春秋作者:庄周出处:《庄子•逍遥游》四、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白话释义: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朝代:春秋作者:庄周出处:《庄子•大宗师》五、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白话释义: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朝代:春秋作者:庄周出处:《庄子•人间世》2.庄子的名言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庄子·知北游》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庄子·杂篇·列御寇》3.“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庄子·让王》5.“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
显则明。
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庄子·外篇·天地》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7.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名言合集及背景资料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不仅创造了四大发明等物质财富,也留下了许多博大精深的精神财富,凝聚了几千年来炎黄子孙的聪明和智慧。
这些财富对提高全民文化素质,陶冶我们的道德和情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读了《庄子》这本书后,我摘录了一些经典名言,了解了其含义,与大家共同分享。
【庄子简介】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
战国时哲学家,庄氏,名周。
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
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
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
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思想中包含了朴素辩证法因素,其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
庄子的名言: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4、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庄子——大宗师》【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庄子简介名言(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庄子简介名言《庄子》是一部道家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的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被尊称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
庄子名言合集及背景资料1.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大宗师》2.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3.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庄子.人间世》4.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庄子.逍遥游》5.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
——《庄子.人间世》6.彼非所明而明之......终无成。
——《庄子.齐物论》7.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庄子.缮性》8.施于人而不忘,非天布也。
——《庄子.列御寇》9.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渔父》10.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庄子.应帝王》11.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
——《庄子·齐物论》1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13.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逍遥游》14.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
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人间世》15.不以物挫志。
——《庄子·天地》16.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庄子·骈拇》17.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天地》18.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庄子·天运》19.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田子方》20.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知北游》2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22.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庄子·人间世》23.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庄子·齐物论》24.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人间世》25.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26.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庄子·让王》27.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28.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
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庄子·人间世》29.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庄子·人间世》30.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天地》人物简介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姓庄,名周,宋国蒙人[1],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2]。
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自己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
偶然的机会读到庄子,便为他着迷。
迷失在他精心构筑的一个特殊的天地。
在这里,万物欣欣然地生长着,歌咏着,各尽己乐,自在逍遥。
巨大无朋的鹏鸟自北冥到南海,抟扶摇而上,此时海浪滔天,海风呼啸。
小蝉自由自在,志得意满,无所艳羡。
大椿八千年一开花,又八千年一结果。
宋荣子心神安宁,任行无羁,列子御风而行,悠然泠然。
更奇者,是那位居住在藐姑射山之上的神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万物不疵疬而年谷熟。
”读到这里,你就有了喜欢庄子的许多个理由。
以前,我经常听到父母,老师谈到孔子,庄子,什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总在耳边回响。
最近,老师让我读了一本书,《孔子庄子》让我对这些圣贤名师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洗礼,震撼了我的心灵。
在今天的中国倡导庄子精神实在不是时候。
《庄子》的自由精神似乎早为大家公认,其高蹈超越、想像之奇绝,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我要补充的是:《庄子》中还有大量言论,体现了一种非常糟糕的驼鸟智慧和乌龟哲学。
庄子一方面大骂世俗,一方面又反复说要不谴是非而与世俗外,也就是说,不要去管什么是非,要无条件地和世俗世界好好相处,一方面大谈不为物役,但另一方面又告诫人们要与物周游,与物为春,庄子一方面是大胆想像,神游于九天之上,另一方面又奉行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现实主义策略。
庄子的想像更多地体现在玄空的神游上,在实际行为上却认同价值颠倒的现实世界。
他的游也只是不触及实际的神游而已。
其实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结合才是完整的庄子,它们共同组成了人生态度。
所谓犬儒主义,指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一种畸形关系。
犬儒主义诞生于公元5世纪的希腊,它指一种对文化价值的对抗精神,一种深刻的怀疑,它认为世界是不值得严肃对待的,不妨游戏。
到了现代,犬儒主义的含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对于世界的不信任和拒绝的态度没有变,犬儒主义虽然对现实不满,但是又拒绝参与社会世界,或遁入孤独和内闭,而其骨子里是虚无主义。
道兼有无。
“无”是天地万物的根据,是天地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的统一,是抽象的绝对的本体论概念。
形而上学本体论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还只是他哲学学说的一部分,但成为庄子哲学的唯一逻辑线索。
庄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老子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想,使道家在形而上学本体论这一重要方面具有空前绝后的进展。
不过,绝对、抽象的“无”还并不是庄子哲学的顶点,庄子哲学的顶点是“矛盾”。
儒家的思想体系是封闭的思想体系,道家的思想体系既是封闭的,又是开放的。
兼有封闭性和开放性的双重特点。
封闭与开放的双重性,即由庄子哲学中内在的、并且又是庄子自己提出来的矛盾现象表现出来。
庄子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不断地提出一系列的矛盾问题。
这些矛盾问题庄子自己没有。
庄子的理想和出发点有可能是想找到宇宙万物中统一的、封闭的“道”的所在,但庄子哲学探索的实际结果则带有明显的矛盾和开放的性质。
庄子很可能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是要表达“道”的封闭和开放的双重性,但他在哲学探索过程中实际上确实表现出了“道”的兼有开放性和封闭性的双重性。
儒家的思想体系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因而也是实用的、现实可行的思想体系。
庄子的思想体系具有封闭和开放的双重特点,因而就不是实用的和现实可行的思想体系。
也因此空前绝后,往而不返,不为后世学者所继承,尤其是“不为王公大人所器”。
但是时过二千数百年之后,从现代哲学和现代科学的角度,从现代开放环境的背景上看,庄子哲学以揭示矛盾而表现为开放,而不是以涵括矛盾而表现为封闭作为结束,就并不比儒家提出一个完备、实用,却封闭的体系缺少意义。
认识到哲学史上的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
封闭性,是体系内部不存在内在矛盾,体系对其内部的所有内容都可以涵括、覆盖,体系内部的所有内容都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开放性,是体系内部存在内在矛盾,体系对其内部的所有内容不涵括、覆盖,体系内部的所有内容不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从“有”和“无”的关系上看。
道兼“有”“无”,庄子的“道”是“有”和“无”的统一。
庄子认为,“有”是就物质全体而言,“无”是就抽象本质而言。
二者异名同实,“无”就是“有”,“有”就是“无”。
“无”是宇宙万物的普遍联系,是天地万物的统一和绝对。
“有”生于“无”,“无”是“有”的终极根据,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本质。
但同时,“无”也可以是无根据,也可以是对终极根据和宇宙万物共同本质的否定。
从宇宙万物的生成上看。
庄子的“道”有情有信,现实的物质世界有日月之明,有星辰随转,有旦暮之期。
春夏秋冬四时运行,各得其序。
但有序的现实物质世界的本原和根据是“无”,而“无”的展现形式又是无所可用乃为予大用,从而使得在从“无”到“有”的物质运动与生化过程中,存在着无限多样的可能性。
庄子的本体论由两部分组成,其一为原始的物理学说,其二为思辨的形而上学。
从物理上看,一方面宇宙万物是统一的,即统一于“有”;一方面唯有绝对的混沌无个性的“无”,才有在时间上无古无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宇宙的生成。
从抽象思辨上看,大象者无所不象,无所不象则无所谓象,无所谓象则无象,故曰“大象无形”。
同理,大有者无所不有,无所不有则无所谓有,无所谓有则无有。
故大有则无有,大有即大无,大无即大有。
“有”和“无”是统一的,原始的物理学与抽象思辨的形而上学也是统一的。
“无”则天地之始,“有”则万物之母,一“无”一“有”,此二者同出而异名。
老子说:“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同”是道论的关键。
“有”和“无”在形而上、形而下两方面的同一就是“道”。
“道”并非抽去了任何规定性的绝对,正相反,“道”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与规定性,“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最终根据,又是宇宙万物运动与存在的整体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