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风筝》
- 格式:ppt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22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课风筝词语盘点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课《风筝》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
店铺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课《风筝》词语盘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课《风筝》词语盘点【精心】〖理解〗专心;周密细心。
〖例句〗导演精心准备了一台晚会。
【憧憬】〖理解〗向往。
〖例句〗我们心中充满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依然】〖理解〗照往常,依旧。
〖例句〗昨天刚被老师批评,今天小明依然迟到了。
【凌空】〖理解〗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天空中。
〖例句〗我们正在广场上放着风筝,发现一架飞机凌空而过。
【翩翩】〖理解〗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奔跑】〖理解〗快速地跑。
〖例句〗操场上有人在飞快地奔跑。
【大惊失色】〖理解〗形容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例句〗听到这个消息,他大惊失色,急急忙忙赶回家去了。
【千呼万唤】〖理解〗形容多次邀请,多次催促。
〖例句〗小家伙躲在屋子里,客人们千呼万唤才把他叫出来。
【倏】〖理解〗极快地。
〖例句〗刚才还看到他在门口,怎么一会而就倏地不见了?【踪影】〖理解〗踪迹和形影。
〖例句〗刚把野兔放掉,很快野兔就没了踪影。
【垂头丧气】〖理解〗低着头无精打采的样子。
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样子。
别垂头丧气,我们重新开始!【田埂】〖理解〗田间的埂,用来分界和蓄水。
〖例句〗田埂把稻田整齐地分成了几大块。
【磨坊】〖理解〗磨面粉等的作坊。
〖例句〗村口有一家不大不小的磨坊。
【近义词】憧憬──向往依然──依旧快活──快乐寻找──寻觅【反义词】细──粗紧──松高──低精心──粗心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课《风筝》课文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
做一个蝴蝶样的吧。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10.风筝教学目标: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
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
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课前准备1.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
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师巡视,了解学情)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
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读书符号。
(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
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
阜阳铁路学校三年级(上)语文讲学稿设计人常亚军备课组成员:刘桂萍、陈凤、张丽君课题:10、风筝一、学习目标1、会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呼、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句子。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讲一讲。
2、自读课文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
②查字典联系课文,解释词语。
③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3、完成练习,①看拼音写词语xún zhǎo chuítóu sàn g qìdǒu dòn gdàjīn g shīsè②比一比,再组词。
拔()托()歇()踪()拨()拖()渴()棕()③查字典、词典解释下列词语憧憬凌空大惊失色地垂头丧气二、学习·讨论△字词1、同桌互读,互相正意,表达自己的看法。
2、检查预习作业,对难点加以点拨。
△梳理课文1、这篇课文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开叙述的?2、谈谈放风筝的经过和心情。
3、课文中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什么和什么?△指导写字(重点:如、磨、坊,注意每个字的结构笔画特点,练习书写。
)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理解词语,抄写多音字并组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0课《风筝》同步练习填空题看拼音,写词语。
jīng xīnxīwàngyīránfēi wǔpīn mìngbēn pǎodǒu dòngmòfáng【答案】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抖动;磨坊【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特点。
书写时要注意“精、舞、抖、坊”。
填空题给形近字组词。
抖磨访精村蚪魔坊清材【答案】颤抖;磨坊;访问;精心;村子;蝌蚪;魔鬼;作坊;清楚;材料【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
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如:颤抖、蝌蚪;磨坊、魔鬼;访问、作坊;精心、清楚;村子、材料。
填空题给多音字组词。
磨:mómò奔:bēn bèn【答案】磨刀;磨坊;奔跑;投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磨:mó磨刀、mò磨坊;奔:bēn奔跑、bèn投奔。
填空题按意思写词语。
①形容这个人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②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③形容再三催促。
④腾空向空中跃起。
【答案】大惊失色;垂头丧气;千呼万唤;凌空而起【解析】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词义。
①形容这个人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大惊失色。
②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垂头丧气。
③形容再三催促。
——千呼万唤。
④腾空向空中跃起。
——凌空而起。
填空题查字典填空。
(1)“寻”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再查音节,组词(2)“村”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再查音节,组词【答案】(1)寸;3;X;xún;寻找(2)木;3;C;cūn;村庄【解析】此题不仅考察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同时对汉语拼音、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组词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考察。
教案模板 学科 语文 课题 10风筝 主备人 李淑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情感目标 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内容表述 解决措施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学生探究与教师诱导相结合
教学难点 内容表述 解决措施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创设情境,诱导孩子深入理解体会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含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2.观察说话,导入新课:谁能把看到的画面向大家说一说?(根据回答板书课题:风筝) 3.联系生活,请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放风筝的情景、感受以及风筝的来源。 4.交流资料,展示查阅能力。教师也一起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简介古代风筝的七个名称:纸鸢、风鸢、风鹞、鹞子、纸鹞、纸鸦、纸鸱。 二、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三、朗读感悟,体会心情的变化 (一)整体感悟。 1.默读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2.小组交流: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最有趣),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学生认为“找”也很有趣,应予以特别肯定和鼓励。 (二)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 2.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憧憬”的意思。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做好以后该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谁能想象一下?(这就是“憧憬”) (2)“依”的认读及“依然”的意思。 (3)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激趣:课文当中的几个小伙伴做风筝时很快乐,谁能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呢? (2)练习朗读。 (3)小组内比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者。 (4)展示朗读。 (三)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到空中时的优美样子。找到后把这两个词语多读几遍。 2.再次播放课件(风筝飞舞的片段),引导学生理解并读好“翩翩飞舞”。 3.指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教学过程(含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近义词1.宽阔-广阔2.遥-远3.漫-慢4.喜悦-欢乐5. 活跃-活泼6. 逐渐-渐渐7. 眷恋-留恋8. 富饶-丰富9. 偏僻-偏远10. 茂密-茂盛11. 居然-竟然12. 充足-足够13. 纳闷-疑惑14. 安静-静谧15. 躲避-躲藏16. 崭新-全新17. 懊悔-后悔18. 犹豫-迟疑19. 依然-依旧20. 凶狠-凶残。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是《风筝》,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与伙伴们一起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
其中,有一些近义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首先,课文中出现了“轻”和“重”这对反义词。
作者在描述自己做的瓦片风筝时,用了“轻巧、轻盈”等词语来形容它的重量和姿态,而相比之下,“重”则用来形容小伙伴做的方形风筝,暗示着它的笨重。
这对反义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对两种风筝的描述和情感倾向。
其次,课文中还出现了“飘”和“荡”这对近义词。
作者在描述放风筝时,用“飘荡”来形容风筝在天空中的姿态和声音,而“荡漾”则用来形容小伙伴在放方形风筝时,风筝在天空中的起伏和波动。
这对近义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对放风筝的描写和感受。
此外,课文中还出现了“快乐”和“难过”这对近义词。
作者在描述放风筝时,用“快乐”来形容自己和伙伴们的感受,而当风筝断线时,用“难过”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这对近义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心情。
最后,课文中还出现了“喊叫”和“欢呼”这对近义词。
作者在描述放风筝时,用“喊叫”来形容自己和伙伴们的高兴和兴奋,而当风筝断线时,用“欢呼”来形容大家对风筝的惋惜和遗憾。
这对近义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语言特点。
总之,《风筝》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很多近义词,这些词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语言特点。
通过这些近义词的学习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风筝》读书笔记《风筝》读书笔记1今天怡汝回到家给妈妈布置了一项任务,“妈妈,你把我们的语文书第10课,读上几遍,然后要打一篇读后感呦!”看着孩子严肃的样子特别好玩,还说,妈妈真的,不和你开玩笑啊!于是我认认真真地把这篇课文读了几遍,读完以后感触很深。
作者把放风筝的过程描写的很详细,这也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
那时的我们,虽然物质条件比不上现在,但我们过得依然很幸福,因为我们都喜欢在田野里疯跑,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当然放风筝也是其中一项。
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我们有过多的钱拿出来买各种各样的玩具,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做,在动手做的过程那也是一种乐趣,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每一季我们都能找到不同的乐趣,现在回想起那段时光也是特别怀念。
看到现在的孩子真是特别的惭愧,因为她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和大自然接触,连玩的游戏也是特别的单一,礼拜六和礼拜天还要被我们安排去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看到孩子无辜的眼神,我真的很心疼。
让我们尽量多抽时间多陪孩子去和大自然来个亲密的接触吧!我想这是孩子们的权力,大家说呢?《风筝》读书笔记2读《风筝》有感今天老师教了《风筝》这一课。
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__说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
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从手足之情上看,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
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要讨小兄弟宽耍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
因此不准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