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4.4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题组训练过关2(含解析)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60.5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水、氨水、漂白粉都是混合物B.C60、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C.HClO、H2SO4(浓)、HNO3都是强氧化性酸D.Na2O2、Cl2、SO2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答案】D【详解】A.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都属于混合物,选项A正确;B.C60、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选项B正确;C.HClO、H2SO4(浓)、HNO3都具有强氧化性,是强氧化性酸,选项C正确;D.Na2O2、Cl2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SO2只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不能褪色,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D。
2.Na2SO3与下列物质的反应中,体现的性质与其他3个反应不同的是A.盐酸B.Ca(OH)2C.BaCl2D.O2【答案】D【详解】A、Na2SO3和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NaCl、SO2、H2O,体现盐的性质;B、Na2SO3和Ca(OH)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SO3、NaOH,体现盐的性质;C、Na2SO3和Ba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SO3、NaCl,体现盐的性质;D、Na2SO3和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2SO4,体现还原性;综上所诉,Na2SO3与O2反应体现的性质与其他3个反应不同,故选D。
3.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白色亚硫酸钾粉末,为确定其是否被氧化及其成分,元素分析表明粉末中钾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39∶1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根据元素分析结果推测该粉末为纯净物B.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粉末是硫酸钾C.将粉末加入盐酸中,产生气泡,证明原粉末是亚硫酸钾D.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和过量的盐酸,有白色沉淀和气泡生成,证明原粉末是硫酸钾和亚硫酸钾的混合物【答案】D【详解】A. 硫酸钾和亚硫酸钾中钾元素和硫元素元素的质量比均为39∶16,不能推测该粉末为纯净物,故A错误;B. 加入氯化钡都可产生沉淀,故B错误;SO ===H2O+SO2↑,只能证明原粉末有亚硫酸C. 将粉末加入盐酸中,产生气泡, 2H++23钾,不能证明原粉末只有亚硫酸钾,故C错误;D. 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和过量的盐酸有白色沉淀,证明原粉末含硫酸钾,有气泡生成,说明发生反应2HCl+BaSO3=BaCl2+H2O+SO2↑,证明原粉末仍含亚硫酸钾,故D正确。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硫及其化合物试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SO2能使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褪色,加热后都能恢复原来颜色B.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颜色为紫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K+,不含Na+C.用滴加BaCl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方法鉴别K2CO3和NaHCO3D.少量CO2通入CaCl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CO2过量时白色沉淀溶解【答案】C【解析】【详解】A. 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但反应产生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加热物质分解,又恢复原来的颜色;SO2具有还原剂,会将酸性KMnO4溶液还原而褪色,加热后不能恢复原来颜色,A错误;B.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颜色为紫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K+,不能说明是否含Na+,B错误;C. BaCl2与K2CO3反应产生BaCO3白色沉淀,与NaHCO3不能反应,因此可以用滴加BaCl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方法鉴别K2CO3和NaHCO3,C正确;D. CO2通入CaCl2溶液不能反应,无白色沉淀生成,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2.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A.A B.B C.C D.D【答案】A【详解】A. 由于Fe3+有氧化性,可以与铜反应,故FeCl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A正确;B. 二氧化硅没有导电性,其可作光导纤维是由于其对光的创导,B错误;C. SO2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其还原性,C错误;D.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2和CO,D错误;故答案选A。
3.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应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用作光导纤维B.酸雨是指pH<7.0的雨水C.居室中放置一盆石灰水可以吸收CO,预防中毒D.水玻璃可以用作木材防火剂【答案】D【详解】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制取太阳能电池板,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不是Si,A 错误;B.酸雨是指pH<5.6的酸性雨水,B错误;C.CO不能溶于水,也不能与Ca(OH)2溶液反应,所以居室中放置一盆石灰水不能吸收CO,也就不能起到预防中毒的作用,C错误;D.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用作木材防火剂,D 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
人教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下表选项物质对应正确的是选项M N P QA NH3·H2O Ba(OH)2铜KSCNB Na BaCl2FeO KSCNC NaOH Ba(NO3)2铁粉KSCND Na2O2MgCl2锌粉KSCNA.A B.B C.C D.D【答案】C【分析】硫酸铁与M发生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红褐色沉淀为Fe(OH)3沉淀,M为碱或与水反应能生成碱的物质。
硫酸铁与N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为BaSO4沉淀,N可能含有Ba2+。
P 与硫酸铁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浅绿色微粒为Fe2+,P起到还原剂的作用;硫酸铁与Q作用溶液变为红色,则Q为硫氰化钾。
【详解】A. N不能是氢氧化钡,因为它与硫酸铁反应除了生成硫酸钡,还会生成氢氧化铁,二者的混合物为红褐色,不是白色沉淀,A错误;B. P不能为氧化亚铁,因为FeO不能与硫酸铁反应生成Fe2+,B错误C. M若为NaOH,与硫酸铁反应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N若为硝酸钡,与硫酸铁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P若为铁粉,还原+3价的Fe3+为+2价的Fe2+,C正确;D. N不能为氯化镁,它不能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铁元素的化学反应,注意各种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及常见物质的颜色及溶解性。
2.如图是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硫酸化学纯(CP)(500 mL)品名:硫酸化学式:H2SO4相对分子质量:98密度:1.84 g·cm-3质量分数:98%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18.0 mol·L-1B.1molZn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能产生22.4L H2C.配制230mL4.6mol·L-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62.5mLD.若不小心将该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答案】C【详解】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0wMρ=1000 1.894898%⨯⨯=18.4mol/L,故A错误;B.18.4mol/L的硫酸为浓硫酸,浓硫酸与Zn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不会生成氢气,故B错误;C.配制230mL4.6mol·L-1的稀硫酸需要选取250 mL容量瓶,设需浓硫酸的体积为V,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则250mL×4.6 mol•L-1=V×18.4mol/L,解得V=62.5mL,故C正确;D.NaOH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会腐蚀皮肤,若不小心将该硫酸溅到皮肤上,应该用水冲洗后,再用稀的碳酸氢钠溶液涂抹,故D错误;故选C。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建议用时:35分钟)1.(2019·上海模拟)以下关于硫及其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A.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B.检查病人胃病所用的“钡餐”,既可以用BaSO4,也可以用BaCO3 C.浓硫酸不可用来干燥H2S气体,因其具有强氧化性D.SO2、SO3都为酸性氧化物,都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B[BaCO3与胃酸反应,生成Ba2+,中毒。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的气体一定是O3B.O3和H2O2均可作消毒剂和漂白剂C.双氧水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中H2O2作还原剂D.MnO2、FeCl3、CuSO4均可以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A[Cl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也褪去。
]3.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设计了新的治污方法,同时可得到化工产品,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可得到化工产品H2SO4B.该工艺流程是除去煤燃烧时产生的SO2C.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为Fe和SD.图中涉及的反应之一为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C[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为Fe、S和O,C错误。
][教师用书独具](2019·陕西名校联考)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SO2的性质。
下列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 .①中溶液显红色的原因:CO2-3+H2O HCO-3+OH-B.①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2SO2+CO2-3+H2O===CO2+2HSO-3C .②中溶液显黄绿色的原因:Cl2+H2O HCl+HClOD.②中溶液黄绿色褪去的原因:SO2+Cl2+2H2O===H2SO4+2HClC[Na 2CO3溶液因CO2-3水解而显碱性:CO2-3+H2O HCO-3+OH-,故A项正确;向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因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则发生反应:2SO2+CO2-3+H2O===CO2+2HSO-3,又NaHSO3溶液显酸性,所以溶液红色褪去,B项正确;饱和氯水显黄绿色是因为溶解了Cl2,C项错误;SO2与饱和氯水中溶解的Cl2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饱和氯水中溶解的Cl2被消耗,所以溶液的黄绿色褪去,D项正确。
人教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硫及其化合物 (讲义及答案)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时都能与铁发生反应,放出气体 B .加热时都能与铜发生反应 C .硫元素的化合价都是+6价 D .都能作为气体的干燥剂【答案】C 【详解】A.常温下浓硫酸遇到金属铁会发生钝化,稀硫酸和铁之间反应产生氢气,故A 错误;B. 金属铜和稀硫酸之间不会反应,加热可以和浓硫酸之间反应,故B 错误;C. 浓硫酸和稀硫酸中H 化合价+1价,O 元素是-2价,根据化合价规则确定S 的化合价都是+6价,故C 正确;D.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但是稀硫酸不具备,故D 错误; 故选:C 。
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SO 2使品红溶液褪色 B .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 .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 .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答案】C 【分析】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详解】A. SO 2具有漂白性,与品红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而使品红溶液褪色,A 项错误;B. 氯水中存在HClO ,HClO 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发生了化学变化,B 项错误;C. 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没有产生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C 项正确;D.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与CO 2等物质结合生成HClO ,HClO 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D 项错误; 答案选C 。
3.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 A .H 2S 在O 2燃烧 B .铁在硫蒸气中燃烧 C .SO 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 .硫酸中加入锌粉【答案】B 【详解】A 、H 2S 和O 2的反应有两种情况,O 2不足:2222H S+O 2S+2H O 点燃,O 2过量:22222H S+3O 2SO +2H O 点燃,A 错误;B 、Fe 和S 反应只会生成FeS ,与反应物用量或者浓度无关,B 正确;C 、SO 2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有两种情况,SO 2不足:SO 2+Ca(OH)2=CaSO 3↓+H 2O ,SO 2过量:Ca(OH)2+2SO 2=Ca(HSO 3)2,C 错误;D 、Zn 和硫酸反应有两种情况,Zn 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和浓硫酸反应放出SO 2,D 错误; 故选B 。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不能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事实是( )A.H2O的热稳定性强于H2SB.硫化氢水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变浑浊C.H2O是液体,H2S常温下是气体D.氧气和氢气化合比硫和氢气化合容易2.(2009•福建理综,7)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单质―――→+O2氧化物―――→+H2O酸或碱―――――――――→+NaOH或HCl盐A.硅 B.硫 C.铜 D.铁3.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要大力抓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下列举措与这一主题不吻合的是( )A.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完全转化为产物B.推广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C.推广垃圾的分类存放、回收、处理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4.在如图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对看到的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苹果块会干瘪 B.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C.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D.pH试纸变红5.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2-4,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A.Br- B.SO2-4 C.H2SO3 D.NH+46.关于S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有的反应中显示氧化性,有的反应中显示还原性B.是酸性氧化物,溶于水得稳定的亚硫酸C.SO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一定得到Na2SO3D.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能生成白色沉淀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物质,说明它具有氧化性B.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无现象,再加入0.5mL3%的过氧化氢后产生沉淀C.将足量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D.二氧化硫漂白过的草帽过一段时间后变黄8.实验室采购了部分化学药品。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一、选择题1、(2012·北京东城区高三质检)北京市为了降低燃煤产生SO2的排放量,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
措施之一是推广使用低硫煤,并采用向煤中加石灰的方法,减少SO2的排放。
此法称为“钙基固硫”。
这种煤燃烧后,大部分硫元素最终存在形式为()A.CaSO4B.CaSO3C.CaS D.SO32===CaSO3,2CaSO3+O2===2CaSO4,故选A。
2、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①将SO2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证明SO2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②二氧化硫的排放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③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④稀释浓硫酸,将蒸馏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不断散失⑤SO2使溴水褪色后,将褪色溶液加热,溶液重新变为红色.①SO2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是因为SO2的还原性,故错误;②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因素,氮氧化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故错误;③无法排除SO32-的干扰,因在酸性条件下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会产生同样的现象,故错误;④稀释浓硫酸,浓硫酸注入水中,否则水加入浓硫酸中会使液滴飞溅,操作错误,故错误;⑤SO2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加热不会变为红色,故错误;故选:D.3、(2014•泰安一模)将X气体通入Y溶液中,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一致的组合是()X气体Y溶液预测的现象①CO2饱和Na2CO3溶液白色沉淀析出②SO2Ba(NO3)2溶液白色沉淀析出③Cl2AgNO3溶液白色沉淀析出④NH3AlCl3溶液白色沉淀析出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②④C.只有①③④D.①②③④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氨的化学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镁、铝的重要化合物.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①往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通人过量的二氧化碳,碳酸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钠;②SO2通入水中生成H2SO3,溶液呈酸性,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可与H2SO3发A.②④⑤B.①②③C.②③④D.全部C.用稀HNO3溶解FeS固体的离子反应为FeS+NO3-+4H+═Fe3++2H2O+NO↑+S↓,故C错误;D.NH4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的离子反应NH4++HCO3-+Ba2++2OH-═BaCO3↓+NH3.H2O+H2O,故D错误;故选A.银离子中的至少一种,故A错误;B、向2.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mol•L-1AgNO3溶液,振荡,生成黄色沉淀,说明Ksp (AgI)比Ks p(AgCl)小,故B错误;C、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金属铝,所以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故C正确;D、二氧化硫可以和有机色质结合而具有漂白性,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氧化性而具有漂白性,二者漂白原理不一样,故D错误.故选C.6.盛有BaCl 2稀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分别通入SO 2至饱和,若向甲试管中加入足量硝酸,乙试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甲、乙两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B .甲试管无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有白色沉淀生成C .甲、乙两试管都无白色沉淀生成D .甲试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无白色沉淀生成7.在如图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A .苹果块会干瘪B .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C .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D .pH 试纸变红解析:选D 。
硫及其化合物【考情分析】硫元素的多种价态及各种价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内容丰富,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素材。
命题空间广阔,而且与生产、生活及社会联系紧密,高考中通过框图推断题、工业生产流程题、实验题等形式进行考查。
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考点:1、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以环保问题为载体考查SO2性质的试题应予以关注。
2、H2SO4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因而要理解、掌握H2SO4的性质,尤其是浓硫酸的特性及其应用。
从命题形式来看,1、硫酸一般不单独命题,而在选择题的选项出现或穿插在主观题中。
2、环境污染和防护与工农业联系紧密,又以硫和氮的氧化物知识为背景,既可以构成选择题的选项,又可以构成主观题。
【核心素养分析】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从硫的化合价变化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及应用。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不同的角度探究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制备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验证。
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关注与SO2有关的污染和环境保护,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
【网络构建】【知识梳理】智能点一硫及其氧化物(一)硫单质的性质及应用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在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例存在;(2)化合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
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硫单质俗称硫黄,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斜方硫等。
3.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硫单质的化学性质H 2S -2←―――― 氧化性 S 0 ――→ 还原性 S +4O 2(1)S 的氧化性S 与Fe 、Cu 、H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Fe +S FeS 、2Cu +SCu 2S 、S +Hg===HgS(此反应适用于除去室内洒落的Hg)。
(2)S 的还原性①S 与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 +O 2=====点燃SO 2,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
②与强氧化剂反应(如浓硫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S +2H 2SO 4(浓)3SO 2↑+2H 2O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4第1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课后限时作业苏教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下列溶液中能够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①澄清石灰水②H2S溶液③KMnO4酸性溶液④氯水⑤品红溶液A.①②③ B.②③④ C.除①以外 D.全部【解析】SO2和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它们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不能利用澄清石灰水来区别SO2和CO2。
SO2具有氧化性,能将H2S溶液氧化生成单质(有黄色沉淀生成);SO2也具有还原性,能被KMnO4酸性溶液和氯水氧化(溶液褪色);SO2还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没有这些性质。
所以可以用②③④⑤来区别SO2和CO2。
【答案】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石蕊试液褪色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D.SO2和Cl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漂白效果更好【解析】A项中SO2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能使品红褪色是因为其具有漂白性,SO2不能使指示剂褪色;能使品红褪色的物质有很多如Cl2,不仅仅是SO2;C 项中这些漂白剂的漂白原理不都相同;SO2和Cl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在溶液中反应:SO2+Cl2+2H2O H2SO4+2HCl,从而失去漂白能力。
【答案】B3.浓硫酸和2 mol/L的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a、b曲线变化的原因是()A.a升华、b冷凝B.a挥发、b吸水C.a蒸发、b潮解D.a冷凝、b吸水【解析】浓硫酸有三个特征: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吸水性是指吸收空气中或物质中的水分,吸水后质量增加。
稀硫酸不具有吸水性,放置时间长了,由于其水分的挥发而使质量减少。
观察图象知a曲线是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而质量减少,应表示的是稀硫酸中水分的挥发;b曲线表示随时间增长而质量在增大,应表示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浓硫酸的性质
1.(2020·郑州模拟)下列有关浓H2SO4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浓H2SO4与铜片共热的反应中,浓H2SO4既表现出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
B.浓H2SO4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后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气体一般为SO2,与氢前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气体一般为H2
C.常温下铁或铝不与浓H2SO4反应,所以可用铁制或铝制的容器贮存浓H2SO4
D.浓H2SO4是不挥发性强酸,氢硫酸是挥发性弱酸,所以可用浓H2SO4与FeS反应制取H2S气体【解析】选A。
浓H2SO4与Cu片共热的反应中,若2 mol H2SO4参加反应,其中1 mol H2SO4作氧化剂,被还原为SO2;另外1 mol H2SO4转化为CuSO4,起酸的作用,故A项正确。
浓硫酸在把金属氧化的同时本身被还原为SO2,即使是遇到活泼金属(如Zn、Fe等)也同样不产生H2,故B项错误。
常温下,铁或铝不是不与浓H2SO4反应,而是反应结果使铁、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从而阻止内部金属继续跟浓H2SO4反应,故C项错误。
浓H2SO4有强氧化性,能将H2S氧化成S或SO2,因此,得不到H2S气体,故D项错误。
2.(2020·镇江模拟)浓硫酸分别与三种钠盐反应,现象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对比①和②可以说明还原性:Br->Cl-
B.①和③相比可说明氧化性:Br2>SO2
C.②中试管口白雾是HCl遇水蒸气所致,说明酸性:H2SO4>HCl
D.③中浓硫酸被还原成SO2
【解析】选A。
A项,反应①生成的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反应②白雾是氯化氢,说明浓硫酸能将溴离子氧化成溴单质,而不能将氯离子氧化成氯气;B项,反应③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气体,非
氧化还原反应,而且亚硫酸钠与溴化钠不是同一类型;C项,白雾说明氯化氢易挥发;D项,反应③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气体,非氧化还原反应。
【归纳提升】
(1)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的区别
(2)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反应规律
①Fe、Al的钝化。
常温下,当Fe、Al遇到浓硫酸时,会与浓硫酸发生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出现“钝化”现象。
②常温下与活泼金属反应(铁、铝除外)表现强氧化性和酸性,生成硫酸盐和SO2,硫酸浓度变小后,生成的气体为H2。
③与不活泼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的规律。
a.反应需要加热,否则不反应。
b.还原产物一般是SO2,一般金属被氧化为高价态的硫酸盐,非金属被氧化为高价态氧化物或含氧酸。
c.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酸性又表现强氧化性,而与非金属反应时,只表现强氧化性。
d.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变小,一旦变为稀硫酸,反应即停止。
④与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反应,如与H2S、HI、HBr、FeCl2等物质反应。
浓硫酸性质的应用
3.(1)用过量的锌与浓硫酸反应,某同学认为除了生SO2外,还有H2产生,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过量铜片与含0.2 mol H2SO4的浓硫酸共热足够长时间(只考虑铜与浓H2SO4反应,忽略其他副反应),甲认为产生的SO2少于0.1 mol,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乙同学认为产生的SO2为0.1 mo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证明在低温下铜不能与O2反应,也不能与稀硫酸共热发生反应,但工业上却是将废铜屑倒入热的稀硫酸中并通入空气来制备CuSO4溶液的。
铜屑在此状态下被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铜制备CuSO4的另一种方法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以上两种方法
____________(填“前”或“后”)者较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量不断减少,硫酸由浓变稀,稀硫酸可与锌反应产生氢气,但稀硫酸不与铜反应。
在稀硫酸存在的条件下,Cu与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碱性氧化物CuO,并迅速溶解在热的稀硫酸中生成CuSO4。
答案:(1)Zn过量,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稀,稀硫酸可与Zn反应产生H2(2)由反应
Cu+2H2SO4(浓)CuSO4+SO2↑+2H2O可知,若0.2 mol H2SO4全部反应可生成0.1 mol SO2,但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稀,而稀硫酸与铜不反应加热时间足够长,水比硫酸易挥发,硫酸始终保持较高浓度,直至与铜完全反应
(3)2Cu+2H2SO4(稀)+O22CuSO4+2H2O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前若制得1 mol CuSO4,第一种方法只需1 mol H2SO4,而第二种方法则要用2 mol H2SO4,而且生成的SO2会造成大气污染
【归纳提升】由“量变”引起的“质变”的物质大比拼
(1)浓硫酸:金属(如Cu、Zn等)与浓H2SO4反应时,要注意H2SO4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开始阶段产生SO2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H2SO4的浓度变小,最后变为稀硫酸,Cu与稀硫酸不反应,Zn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而不是SO2。
(2)浓硝酸:金属(如Cu、Zn等)与浓硝酸反应时,要注意硝酸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开始阶段产生NO2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变小,最后变为稀硝酸,反应均生成NO。
(3)浓盐酸: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变稀,反应停止。
S、S的检验
4.在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下列关于该溶液所含离子的推断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S
B.含有S和Ag+
C.可能含有S、Ag+、S中的一种或两种
D.可能含有S或C
【解析】选C。
A项错误,C项正确,不能排除Ag+、S的干扰;B项错误,因为溶液中S与Ag+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由“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可以判断不可能含有C。
5.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物不一定是BaSO4的是( )
A.Fe(NO3)2溶液白色沉淀
B.Ba(NO3)2溶液白色沉淀
C.无色溶液白色沉淀
D.无色溶液无色溶液白色沉淀
【解析】选C。
A项,二氧化硫被硝酸氧化为硫酸,加氯化钡一定生成硫酸钡沉淀;B项,亚硫酸根被硝酸氧化为硫酸根,沉淀也是硫酸钡;C项,所得沉淀可能是氯化银;D项,先加过量盐酸无沉淀,再加氯化钡产生的白色沉淀一定是硫酸钡。
【归纳提升】S检验的易错点
(1)忽视盐酸的滴加
未滴加盐酸将导致C、P、S等干扰离子判断成S。
因上述离子会产生BaCO3、Ba3(PO4)2、BaSO3白色沉淀。
(2)误将Ag+、Pb2+判断成S。
如向待测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便断定含S。
其错误是未注意溶液中不含S,而含Ag+或Pb2+时也会产生同样的现
象:Ag++Cl-AgCl↓(白色),Pb2++2Cl-PbCl2↓(白色)。
(3)误将S判断成S。
如向待测液中滴加用稀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便误以为有S。
该错误是未注意N在酸性环境中具有强氧化性,发生反
应:Ba2++S BaSO3↓(白色),3BaSO3+2H++2N3BaSO4↓(白色)+2NO↑+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