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声符功能看《说文解字》中形声字的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8
论形声字声符表意特点作者:魏宏佳来源:《现代语文》2019年第03期摘; 要:形声字具有强大的构字功能,是构成汉字系统的主体。
意符和声符是构成形声字的两大部件。
意符具有表示字的意义范畴和类别的作用;声符除了有示音功能外,还兼有表意作用。
形声字声符表意可以从内部、外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外部着眼于表意声符在表示形声字字义时的形式特点;内部着眼于表意声符表意个数及声符义与形声字义的关系。
关键词:形声字;声符表意;表意特点众所周知,在汉字的造字法中,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构成了汉字系统的主体。
它由意符和声符两大部件组合而成。
一般而言,意符是表示字的意义范畴和类别的;声符则是表示声音类别的。
不过,在有些情况下,形声字声符还兼有表意功能。
正如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要》中所指出的:“有些形声字的声旁兼有表意的作用,可以称为有义的声旁”[1](P170)。
下面,我们就从内部、外部两个角度对形声字声符表意进行具体分析。
一、声符表意的形式特点声符表意的形式特点亦即声符表意的外部特点。
声符表意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我们不妨把它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表意声符作为一个整体表示字义;另一类是表意声符用简省形式表意,即“省声”声符表意。
(一)声符作为整体表意声符作为一个整体表示形声字的字义,主要是为明确声符的本义或引申义而加意符形成的。
下面即举例对此作简要分析。
“洲”和声符“州”。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
”郝懿行义疏:“《说文》作州。
”《字汇·水部》:“洲,本作州,后人加水以别州县之字也。
”《汉语大字典》:“洲,河流中由沙石、泥土淤积而成的陆地。
”由此可知,形声字“洲”表示声符“州”的本义,指水中可居住的地方。
“溢”和声符“益”。
《说文解字》:“益,饶也。
从水、皿。
皿,益之意也。
”清代段玉裁注:“水、皿,益之意也。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按语:“益用为饶益、增益之义既久,而本义转晦,遂别制溢字……此字当以泛溢为本义。
《说文解字》中的省声字分析摘要“省声”是许慎先生剖析字体形体架构之时使用的专业术语,大意是指简略形声字中声符。
省声基本训释术语为“从某,某省声”或者“从某,某省”。
省声是“六书”的增补体例之一,其在文字学探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经过研究“省声”不但能够探循得知汉字从甲骨文、金文乃至小篆的一些演变规律,也可以为现代汉字的简化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历史经验。
传统语言学因其终极目标的约束,从来没有针对这一现象开展深入且有意义的调查,而且仅把它当做个别的孤立的字来对待。
但是本篇论文的最终目的即,应用系统、耗时的方式去探究省声现象,找寻汉字形体演化的本质规律,为现代的汉字学研究供应可参照的经验。
本篇论文把《说文解字》中的省声字划分成“释义正确的省声”与“释义不正确的省声”两类,参照古文字资料与前辈们的探究成果,对其展开细致的考察。
关键词:《说文解字》;省声字;传统语言Abstract"Sound" is the analysis of Xu Shen terminology Chinese characters form and structure, specifically refers to the reduction of sound symbols phonetic characters. The term "from a basic explanation, a sound" or "from a province". As one of the "supplementary regulations six",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study of philology, can be found Chinese characters from some inscriptions on bronzes and oracles to Xiaozhuan evolution to pass it down can provide historical experience for simplification, modern Chinese characters finishing work. The traditional linguistics is restricted by its ultimate purpose, and it has not been studied thoroughly in this thesi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phenomenon of sound and to explore the inherent law of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he "Shuowen" in the sound of the word is divided into "interpretation, sound" and "correct mistake, the sound of" two categories, based on ancient literature and the seniors, they examine carefully.Key words: "Shuowen Jiezi"; in the traditional language sound of the word;目录TOC \o "1-3" \h \u 一引言 2二说文解字中省声的释义方式31 《说文解字》 32 省声字分析 5三“省声”的源流 61 京房对“省声”的研究 62 杜林对“省声”的研究8四对“省声”的怀疑91唐兰先生所注释 92 梁东汉先生所注释12结论13参考文献13一引言许慎先生的《说文》之中“省声”意为形声字构形之时因为某些原由,作为声旁的形体被简略掉一部分的一种现象。
论形声字的来源及其产生的层次性彭霞【摘要】形声字是汉字系统中能产性最强的一种字形结构,从甲骨丈的27%、两汉时期的82.3%到唐宋以后的94%以上,其比例不断增加。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比例,是由于形声字经历了四个阶段和以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旧形声字、假借字和通假字为源头发展来的。
绝大多数形声字并不是同时组合形符和声符而形成的,往往是先有形符后加声符或者先有声符后加形符构成,这说明形声字内部形符和声符的产生过程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汉字发展的历史证明,汉字形声化过程从先秦就开始了,并非传统认为的从秦汉开始。
汉字形声化就是制造形声字的过程,用了加形符、加声符、替换形符、替换声符、改变造字法、同时组合形符和声符以及组合原来同一对异体形声字七种方法。
%The Chines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are the most productive in Chinese characters system, with an increasing rate from 27% in the oracle-bone characters to 82. 3% in the Han Dynasty and to the more than 94% in the Song dynasty. The reason why such a large proportion is due to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gone through four stages, and developed from the pietophonetie characters, the self-explanatory characters, the associative eharaeters, the old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the phonetic loan eharacters and the interchangeability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most pietophonetic characters are not the same combination of the pictogram and the phonetic element, but often the formation of a Chinese eharaeter is done by adding a phonetic element on a pietogram or adding a pietogram on a phonetic element,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roductive progress of the pictogram and phonetic element hasan obvious hierarch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 proves that the process of Chinese pietophonetic characters started from the pre-Qin days (before 221 BC), not from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that is a traditional view. There are seven ways of forming the Chines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 adding pictogram, adding phonetie element, replacing pietogram, replacing phonetic element, changing word-formation, combining pictogram and phonetic element as well as combining two different pictophonetie eharacters.【期刊名称】《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10页(P111-120)【关键词】形声字;来源;层次性;形符;声符【作者】彭霞【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福建厦f-j36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22一形声字及其产生过程总说关于汉字的结构,在《周礼·地官·保氏篇》中有六书之说,汉朝刘歆在《七略》中解读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和假借(参见班固《汉书·艺文志》),郑众在《周礼解诂》中解读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和谐声,许慎《说文解字》把它解读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
百度文库说文解字形声字D.形声《说文解字· 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指由一个形符和一个声符,即一个表义的偏旁和一个标示读音的偏旁组合而成的字。
都是合体字,字内有声符。
分析形声字通常采用《说文解字》的术语,用“从某,某声”来表述。
如“江”字是“从水,工声。
”“河”是“从水,可声。
”形声字的形符一般表示该字的意义范畴,例如:甲骨文中“膏”从肉,高声,本义是脂肪多;“杜”从木,土声,本义是一种木名,即杜梨、棠梨;“往”从止,王声,本义是到……去;“姓”从女,生声,本义是标志家族的字;“麓”从林,鹿声,本义是山脚下;“室”从宀,至声,本义是房屋。
极少部分的形声字的形符表示的是该字的本义,例如:小篆中“到”,从至,刀声,本义为至;“斧”从斤,父声,本义为斤,斤象斫木斧形;“罔”从网,亡声,本义为网,网象渔猎用的罗网形;“鼻”从自,畀声,本义为自,自象鼻子形;“齿”从,止声,本义为门齿;“躬”从身,弓声,本义为身。
形声字的声符是标示形声字的读音的,但其标示读音的功能要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因为汉字不是由某一个人而是由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的众人集体创造的,汉语语音是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在不同的时代或不同地区,用当时的普通话或当地的方言读一个形声字,就未必跟它的声符读音相同了。
“江”和“问”与其声符“工”和“门”今字音相差很大,“绿”与其声符“录”在不同方言中或异或同,就是语音演变的结果。
形声字的声符有的还有表义示源功能。
这种具有示源功能声符的形声字被后人称为会意兼形声字,采用《说文解字》的术语“从某,从某,某亦声。
”来分析其形体结构。
例如:汲:引水于井也。
从水,从及,及亦声。
婚:妇家也。
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
从女,从昏,昏亦声。
《文字学》(0209)《文字学》复习思考题一、文字学术语解释1.小学 2.小篆3.大篆4.古文 5.合文6.以形会意字7.借形变体字 8.合音字9.异体字10.古今字二、填空1.《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甲骨文字释林》的作者是()。
2.《说文释例》的作者是(),《说文通训定声》的作者是()。
3.《三代吉金文存》的作者是(),《两周金文辞大系》的作者是()。
4.《甲骨文编》的作者是(),《金文编》的作者是()。
5.周有光在《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一文中根据汉字使用符号所起的表意和表音作用的整个状况得出汉字是()文字的结论;裘锡圭在《汉字的性质》一文中根据汉字字符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将汉字又叫做()文字。
6.1935年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批判了六书说,提出了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象形文字、()文字、()文字三类。
7.1956年陈梦家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中谈到整个汉字发展的过程,把汉字分为()、()和形声三种基本类型。
8.人们一般把自汉字产生以来至小篆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统称为(),把用秦隶书以后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统称为()。
秦隶书写的文字是二者的分水岭。
9.古文字按照时代的先后,可以区分为原始文字、()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和()文字等类别。
10.多数的古今字从意义上看,今字只是分担古字的()个意义。
11.汉字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同一词义先后异字的现象,即表达同一词义,因时代不同而出现形体不同的汉字,其中产生时代较早的称为(),产生时代较晚的称为()。
12.异体字的()和()完全相同。
13.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字形的变化规律主要表现在字形的表意性()而表音性(),由日益繁化转为逐渐简化,不断地变异又不断地规范三方面。
14.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字形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其主要表现在字形的()削弱而()增强,由日益繁化转为逐渐简化,不断地变异又不断地规范三方面。
15.笔画的简省,是汉字字形简化的主要方面,这种现象只存在于各个时期的()字形中间,而并非所有的字形都有。
形声字的形符表意功能及其在教学中的应⽤2019-09-27形声字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中的主体⽂字。
本⽂将从汉字的性质、形声字的分类、形声字形符表意的复杂性、形符表意的局限性等⽅⾯对形声字的形符表意功能加以分析。
⼀、汉字的性质与形符功能1.汉字的性质汉字是表意⽂字。
从读⾳看汉字缺乏体系,⽽从意义⾓度看汉字⾮常有规律,⽽且字形结构⼜反映出字义特点,例如桦、桉、柳、桂、椅均以“⽊”表⽰字义类属,体现出表意特点。
清代语⾔学家戴震在分析汉字六书时提出“四体⼆⽤”的理论。
象形、指⽰、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为⽤字法,这就是“四体⼆⽤”。
汉字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形、⾳、义三位⼀体的⾳节⽂字。
2.形声字形符的功能(1)姚孝遂先⽣认为形符没有多⼤的表意作⽤,“声符是表⾳符号,形声结构作为符号整体的功能和性质是表⾳的,只是利⽤形符的标指来暗⽰字义的范围,从⽽区别同声符的形声字” 。
(2)王⼒先⽣认为:“意符表⽰形声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声符表⽰形声字的声⾳。
意符相同的形声字,在意义上⼤都和意符所标⽰的事物或⾏为有关。
”他⽤以“贝”或“⾔”为意符的形声字并不都是等义词为例,说明“意符相同的并不就意味着词义相同”。
⼆、形声字形符的分类汉字之所以不断向形声字结合的⽅向发展,主要原因是形声造字法造字便捷,识读有规律,理据性强,能增强同⾳字的区分度,便于理解、识记和掌握。
1.根据形符意义和字义的关系划分(1)形符义和字义完全相同。
如“⽗”和“爸”。
(2)形符义和字义有⼀定的联系,但不等同。
如“⽔”与“渔”。
(3)形符义和字义已经没有任何联系。
如“⽿”与“耻”,“⽵”与“笑”,“⾍”与“闽”。
2.根据形符的功能划分(1)为区别假借⽽增加的形符例如“然”的本意是“燃烧”,后假借来记录表⽰“如此,这样”意思的指⽰代词。
为保留本义,便增添形符“⽕”即“燃”来区别假借义。
(2)为区别同源词⽽增添的形符例如“”指缺⼝、断⼝。
“缺”指器⽫有缺⼝;“决”指⽔坝有了缺⼝;这⼀类词族都有“缺⼝”的意思,都以形符各异⽽相互区别。
浅谈《说文解字》中的亦声字吕菲【摘要】亦声字分为会意兼形声字和形声兼会意字,前者亦声偏旁问是平等组合的关系,后者则有分化孳乳的关系.大部分亦声字都属于形声兼会意的类型,这种类型的亦声字亦声偏旁意义之间存在着同义、引申义与本义、区别字与假借字这三种关系.亦声字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对探索语源和揭示声义关系都有着重要意义,"右文说"对声义关系的探索在许慎的"亦声说"里已经萌芽.【期刊名称】《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10)002【总页数】3页(P119-121)【关键词】说文解字;亦声字;语源;声义关系【作者】吕菲【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22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上认为的造字法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即著名的“六书”。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便运用了“六书”理论以小篆为对象分析了汉字的构造,且有定式的语言,如“从某,某声”即为形声字,“从某,从某”或“从某某”则为会意字。
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类似“从某,从某,某亦声”、“从某某,某亦声”这样的训释体例,如“墨:从土从黑,黑亦声”,这样的训释解释了字的构造,揭示了字的意义,也给出了字的读音,结合了会意和形声条例,是在六书基础上产生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六书中的任一书的分析条例,即众所周知的亦声字。
《说文解字》中按照上面的训释体例为标准统计出的亦声字大概有212个;不过,从亦声字的说解体例我们可以体会出所谓亦声字应该是既能够提示意义又能够体现读音的构字方法,因此,实际上《说文解字》中亦声字的数量绝对不止212个。
如《说文解字·马部》:“驷,一乘也,从马,四声。
”这里虽然许慎没有指出“驷”为亦声字,但是从字的构造中我们可以得知声与义两方面的内容,因此,“驷”仍应看作是亦声字。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说文解字·目部》:“睡,坐寐也。
古代汉语(一)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绪论名词解释1.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古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文言文和古白话文两种形式。
2.文言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3.古白话古白话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古白语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变文,禅宗语录。
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古白话的正式形成,这些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工具书的阅读一、名词解释:1.《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
首创部首编排法,用540个部首编排汉字。
字头下先列小篆形体,后说解。
说解时先释字义,再用“六书”分析形体结构。
《说文解字》确立了“六书”的理论和体系,以秦汉通行的小篆为分析对象,间或举出古文和籀文,保存了汉字的篆文资料和古音古训,对于我们认识甲骨文和金文,了解词的本义和演变,以及阅读古籍,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大徐本、小徐本《说文解字》的原本已失传,世所通行的是宋初徐铉的校定本,称为“大徐本”。
徐铉之弟徐锴著有《说文解字系传》,称为“小徐本”。
3.清代《说文》四大家是指清代注解和研究《说文》的四位最著名的学者,其著作如下: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
4.《尔雅》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词典,其作者和著书年代历来说法不一,目前学界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大抵为战国末期到汉初的学者汇集经典中的训诂递相增益而成。
现存《尔雅》共三卷十九篇。
其中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为普通语词,后十六篇为百科词语。
《尔雅》十九篇的篇目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è)”、“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chù)”。
说文解字中形声字的形符的作用
形声字是指由形符和声符组成的字。
其中,形符用于表示字的意义,声符用于表示字的读音。
形声字的形符起着表示字义的作用,而声符则起着表示字音的作用。
形符通常采用象形、指事或会意的形式来表示字义。
通过形符,读者可以大致猜测出字的意思。
例如,“木”字的形符就是由一个象木的形状构成的,表示与树木有关的事物。
因此,当我们看到以“木”为形符的字时,可以初步猜测这个字与木材、森林等概念有关。
然而,形符并不总能准确地表示字义,有时候也需要依靠声符来辅助理解。
声符一般借用与字义相关的已有字的读音,来表示新字的读音。
通过声符的作用,读者可以准确地掌握字的发音。
例如,“木”字的声符是“目”,我们可以从已知的“目”的读音(mù)来推测“木”字的读音也是“mù”。
总的来说,形声字的形符帮助读者猜测字义,而声符则帮助读者掌握字的读音。
形符和声符相互配合,使得形声字在表示字的意义和读音方面更加准确和便于理解。
从声符功能看《说文解字》中形声字的分类-汉语言文学从声符功能看《说文解字》中形声字的分类□杨靖康摘要:形声字的声符不仅表音,而且具有表义功能。
以此为切入点,选取《说文解字》中的形声字为研究对象,探讨声符功能的划分,可根据声符功能的差异对这些形声字进行分类。
在对表音兼表义声符形声字进行分类时,要突破原来按字义与声符义的关系进行划分的单一角度,试图从声符表示的意义系统的个数这一角度对其重新分类,以求对《说文解字》中形声字在其声符功能上有一个新的认识。
关键词:《说文解字》形声字声符分类形声法是汉字造字法中产生汉字数量最多的一种方法,在《说文解字》的时代,形声字已经占到了汉字的80%以上。
每个形声字都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表示意义的部分称作义符,表示读音的部分称作声符。
声符的主要功能是表音,但有的声符又兼有表义作用。
对声符功能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汉字体系中声符所占的地位,从源头上弄清声符的本质。
一、从声符是否具有表意功能看《说文》中形声字的两种基本类型《说文》中形声字的数量,诸家观点不一,清代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六书爻例》中认为是7669个,占《说文》总字数的82%;清代王筠在《文字蒙求》中认为是7697个,占82.3%;近人李孝定认为是7598个,占81.24%;近人李国英认为是8174个,占87.39%[1]41。
总体来说,《说文》中形声字的数量应该占到80%以上无疑。
臧克和在《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一书中对同声符形声字做了统计,并编制了《说文》同声符字表,在还没有新的更权威的同声符字表问世之前,我们认为臧克和的统计是相对准确的。
因此,对《说文》中形声字的限定范围,本文依据臧氏字表所列形声字为准,对臧氏有疑义之处,均引证《说文》原典加以改正,但仍保留臧氏之说。
(一)唯表音声符形声字有一类声符只表音,不表义,是纯粹的标音符号,我们称之为唯表音声符。
具有唯表音声符的形声字,字音与声符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上毫无关联。
《说文》中收录了大量唯表音声符形声字,我们仅从臧克和的《说文》同声符字表中选取一组字说明。
如“相”组字,在臧氏字表中,声符为“相”的字共收集4个,分别为“霜”“箱”“想”“湘”。
另外,《说文》原典中“廂”“缃”二字也明确解释为“相声”,理应归入该组,这样声符为“相”的字共有6个,其义如下:相,《说文·木部》:“相,省视也。
从目从木。
《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
’《诗》曰:‘相鼠有皮。
’”可见“相”的本义为“观看、凝视”。
箱,《说文·竹部》:“箱,大车牝服也。
从竹相声。
”霜,《说文·雨部》:“霜,丧也。
成物者。
从雨相声。
”想,《说文·心部》:“想,冀思也。
从心相声。
”湘,《说文·水部》:“湘,水。
出零陵阳海山,北入江。
从水相声。
”廂,《说文·广部》:“廂,廓也。
从广相声。
”缃,《说文·糸部》:“缃,帛浅黄色也。
从糸相声。
”上述6字,读音均为“相”,然而意义皆与“相”无关,亦为唯表音声符形声字之代表。
(二)表音兼表意声符形声字与唯表音声符相对,既表示读音又表示意义的声符,我们称之为表音兼表义声符。
具有这种声符的形声字,我们称之为表音兼表义声符形声字。
本文将详细论述这一类形声字的分类情况。
二、《说文》中表音兼表意声符形声字的分类朱俊晓在《说文·人部形声字字族研究》中把表音兼表义声符形声字划分为四类,分别为字义为声符本义、字义为声符本义的一个义素、字义为声符的引申义、字义为声符的假借义。
其分类依据为字义与声符义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固然可以对形声字进行归类,但一个声符有时不只表示一种意义,单纯以字义为本位去划分声符似有不妥之处,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以声符为本位,从声符表示的意义系统的个数来划分,从而进一步总结声符的功能。
具有表音兼表义声符的形声字,根据声符表示的意义系统的个数,可以作如下分类:声符表示单一意义系统和声符表示多个意义系统。
(一)声符表示单一意义系统这类形声字的声符只表示一种意义,凡具有此声符的一系列同声符形声字,本义都与声符的这个特定意义相关。
如“四”组字,臧氏字表中共收录从“四”得声之字5个,分别为“泗”“驷”“牭”“呬”“柶”,其中表音兼表意声符形声字有两个,为“驷”和“牭”,它们的声符“四”只表示单一的意义系统。
如:四,《说文·四部》:“阴数也。
象四分之形。
”其本义为数目“四”,作为声符时所表示的意义也只有这一个。
驷,《说文·马部》:“驷,一乘也。
从马四声。
”在古代一乘是由四匹马拉的一辆车,故含有“四”义。
牭,《说文·牛部》:“四岁牛。
从牛从四,四亦声。
”四岁之牛当然与数目“四”有直接关系。
上述二字意义皆与数目“四”相关,而“四”在作为声符时只有这一个意义,故二字为声符表示单一意义系统的形声字。
(二)声符表示多个意义系统这类形声字的声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系统,根据几个意义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几个意义系统之间有相关性和几个意义系统之间无相关性。
下面分别述之。
1.几个意义系统之间有相关性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要》中论述了“戋”的两个意义系统的相关性,给我们很大启示。
几个意义系统之间有相关性的情况。
如“光”组字,臧氏字表中共收录声符为“光”的字4个,全部为表音兼表意声符形声字,它们是:“桄”“晄”“駫”“侊”。
这4个字可分为两组,一组与“明”之义有关,一组与“大”之义有关。
下面进行考证。
光,《说文·火部》:“光,明也。
”《诗经·大明》:“不显其光。
”《楚辞·九章·悲回风》:“折若木以蔽光兮。
”王逸注曰:“光,谓日光。
”可知“光”的名词义为“日光”,形容词义为“明亮”。
(1)“明”之义晄,《说文·日部》:“晄,明也。
从日光声。
”可知“晄”之义为“明、明亮”,即“光”的形容词义。
(2)“大”之义侊,《说文·人部》:“侊,小貌。
从人光声。
”《段注》:“‘小’当作‘大’,字之误也。
凡光声之字多训大,无训小者。
”《说文通训定声》也说:“按,当训‘大貌’。
”桄,《说文·木部》:“桄,充也。
从木光声。
”“桄”之义为“充盛”,有“大”义。
駫,《说文·马部》:“駫,马肥盛也。
从马光声。
《诗》曰:‘四牡駫駫。
’”可知“駫”义当为“马肥壮高大”。
“明”与“大”两个意义系统之间实际存在相关性,日光是明亮的,因此有“明”义;又日光所照范围广大,因此有“大”义。
故声符“光”的两个意义系统之间有相关性。
2.几个意义系统之间无相关性几个意义系统之间无相关性的情况,根据臧克和的《说文》同声符字表,我们举一组字说明。
如“吾”组字,臧氏字表中共收录声符为“吾”的形声字共14个,分别为:“衙”“龉”“语”“梧”“敔”“圄”“郚”“晤”“寤”“”“悟”“浯”“”“啎”,其中表音兼表义声符形声字共8个,分别为:“龉”“语”“圄”“晤”“”“寤”“悟”“啎”。
这8个字可分为两组,一组与“明朗”之义有关,一组与“悖逆”之义有关:吾,《说文·口部》:“吾,我,自称也。
从口五声。
”(1)“明朗”之义晤,《说文·日部》:“晤,明也。
从日吾声。
《诗》曰:‘晤辟有摽’。
”今之“会晤”为双方阐明观点,以求事物之明朗,当为“晤”之本义。
寤,《说文·部》:“寤,寐觉而有信曰寤。
从省吾声。
一曰昼见而夜梦也。
”睡醒之后梦到的内容能应验,这是“寤”的本义,其中含有“明朗”之义。
,《说文·宀部》:“,寤也。
从宀吾声。
”其义当与“寤”同。
悟,《说文·心部》:“悟,觉也。
从心吾声。
”睡醒之后头脑开始清醒,一切事物由昏暗变得明朗。
(2)“逆止”之义语,《说文·言部》:“语,论也。
从言吾声。
”又“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论难”即双方互相辩论,争辩的双方必然持相逆的观点,故“语”有“悖逆”之义。
龉,《说文·齿部》:“龉,齿不相值也。
从齿吾声。
”《段注》:“齿差跌貌。
差跌谓参差汤跌不平正也。
”参差不平的牙齿有逆于正常情况,故”龉”含有“悖逆”之义。
圄,《说文·囗部》:“圄,守之也。
从囗吾声。
”“囹圄”即监狱,监狱中看守的犯人都是行为有逆于正常规范的人,故“圄”有“悖逆”之义。
啎,《说文·牛部》:“啎,逆也。
从午吾声。
”《左传》:“庄公啎生。
”即出生时脚先出来,有逆于正常情况,故“啎”有“悖逆”之义。
“明朗”与“悖逆”两个意义系统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故声符“吾”的两个意义系统之间无相关性。
三、结语综上所述,我们根据声符功能对《说文》中形声字进行了分类,对声符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根据上述形声字声符的各种功能,我们可以归纳出《说文》中形声字的分类情况如下:1.从声符是否具有表义功能来看,《说文》中形声字可分为唯表音声符形声字和表音兼表义声符形声字。
这说明声符表义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既不能过度地夸大声符的表义功能,像有些讲右文的人那样认为“凡从某声,皆有某义”,也不能保守地认为声符仅具有表音功能,而应该认识到相当一部分字的声符是兼有表音、表义两种功能的。
2.从声符表示的意义系统的个数来看,表音兼表义声符形声字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声符表示单一意义系统和声符表示多个意义系统。
在声符表示多个意义系统的《说文》形声字中,根据几个意义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又可分为几个意义系统之间有相关性和几个意义系统之间无相关性两种情况。
形声字的声符不仅表音,而且具有表义功能。
弄清《说文》中声符功能的类别,实际等于从源头上把握了声符的功能,后世形声字的累增现象也大都依此规律。
认清声符的本质,对小学形声字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文字训诂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3][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4]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3.[5]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6]臧克和.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7]梁学廷.右文说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8]朱俊晓.《说文·人部》形声字字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9]雍书凤.《说文解字》中的“奄”族字试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杨靖康四川南充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63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