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 格式:pptx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1
单元过关检测(一)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
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A.尊儒抑法B.抑儒尚法C.抑儒抑法D.尊儒尚法解析:选D据材料“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和“无本者不立”可知并非抑儒而是尊儒,据材料“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和“无末者不成”可知并非抑法而是尚法,D项符合题意。
2.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韩非却主见“唯法为治”。
将二者揉为一体,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基础的是()A.荀子提倡“隆礼至法”B.董仲舒创立“新儒学”C.韩愈提出“复兴儒学”D.朱熹宣扬“格物致知”解析:选B荀子虽然融合了法家思想,但其思想并没有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的基础,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不仅融合了法家思想,还推动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的正统思想,故B项正确;韩愈提出的“复兴儒学”与题干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朱熹宣扬“格物致知”属于理学的内容,也与题干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3.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消灭融合倾向。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解析:选B“礼法兼用”是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所提出的思想主见,该思想将儒家与法家的观点相融合,故B项正确。
4.《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非攻B.以民为本C.以德治国D.公正至上解析:选D本题主见以德、劳等为依据选贤举能,故D项正确。
5.《春秋决狱》中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
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
但董仲舒依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孝治天下、儒家独尊B.原心定罪、以礼入法C.德主刑辅、以人为本D.纲常为主、刑法为辅解析:选A据材料“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和“但董仲舒依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可知材料主要涉及法治,并不能说明孝治天下、儒家独尊,故A 项错误。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今天我要为大家写一篇关于古代中国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的文章。
古代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主流思想和科技文化对于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您介绍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化,以及它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主要有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墨家思想。
这些思想体系深深地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儒家思想强调孝道、仁爱和社会秩序,认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道家思想则主张追求自然之道,强调“无为而治”的理念,认为过度干预会破坏自然的平衡。
墨家思想强调爱与利的统一,提倡公平和平等,反对战争和暴力。
这些思想体系在古代中国的政治、社会和道德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也非常发达。
在古代,中国有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等。
这些发明为中国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中国能够大规模生产书籍和文献,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学术的繁荣。
指南针的发明与利用,使得中国的航海和贸易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国家之一。
火药的应用使得中国在战争中具有巨大的优势,成为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书籍的印刷和传播提供了高效、快速的方式,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教育的普及。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主流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思想的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儒家思想的孝道观念使得中国有着强大的家族观念和社会凝聚力。
同时,主流思想对于道德和价值观的塑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中国社会具有了独特的文化特点。
其次,科技文化的发展促使了古代中国的繁荣和进步。
科技发明对于中国的农业、工业和贸易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照明灯和农具的发明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火药的发明为中国的军事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得中国在战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初三历史三单元总结知识点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概况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古代中国人在农业、手工业、医学、数学、天文学、航海等许多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 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相当发达。
先秦时期,孔子对农业技术作出了积极评价,并提出了“务农”、“尚农”的思想,提倡农业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技术的进步,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 中国古代的医学技术中国古代的医学技术也是非常发达的。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医学技术上,中国古代还发明了许多中药、手术等方法,对世界医学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 中国古代的数学和天文学技术中国古代的数学和天文学技术也是非常发达的。
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包括了算术、代数、几何等方面的发明和发展,而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包括了天文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等的发现,这些成就对于世界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5. 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也是非常发达的,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的发明如指南针、纬经航海术等对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的农业、医学、数学、天文学、航海等在世界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7.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传播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不仅在中国国内得到了发展,在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国内外的传播,中国的科学技术对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第二单元:世界古代文明1.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之一。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这里发展出了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古国,有着丰富而璀璨的文明成就。
2. 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发祥于尼罗河流域,包括了古埃及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成就,以及金字塔、斯芬克斯等古代艺术建筑的成就。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学习目标]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1.造纸术(1)殷商时期,人们把文字契刻在甲骨、陶器上,或镌铸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材料。
(2)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粗糙。
(3)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适合书写的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
2.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2)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此后又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和金属活字。
(3)印刷术的传播: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3.火药(1)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
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中有关于炼制火药方法的最早记载。
(2)唐朝末年,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3)五代和宋朝时,火药还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4)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4.指南针(1)战国时期,我国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时,进而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3)传播及影响: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易混易错] 宋元时期,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传入欧洲,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但不是欧洲实现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1.某学生据下图误认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对此应如何纠误?蔡伦造纸图示提示造纸术不是蔡伦发明的,因为我国在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
东汉的蔡伦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研制成功植物纤维纸,为纸的普及与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2.古代四大发明中对文明的传承作用最为显著的是哪两项?影响最为久远的是哪一项?提示“最显著”:印刷术、造纸术。
“最久远”:造纸术。
专题六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思想文化现代科技:中国史下册课本155页古代科技:一、基础知识:见《导与练》101——104页总体认知:中华文化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又是世界上绵延不绝、一直向前的文化之一。
中华文化经历了辉煌的发展时期,以其独特的体系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告诉我们,中华文明的辉煌历程既是向外传播优秀文化的历程,也是不断汲取世界各国优秀文明的历程。
二、纵向联系与比较:阶段特征中华文化在明清以前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
其基本特征:1、先秦(重点:春秋战国)是中华文明产生、发展时期,不仅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构筑了基础。
2、秦汉时期: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
(具体特点见课本47页)3、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辉煌灿烂,光照四邻,形成了世界学者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促进了亚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4、宋元时期:中华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在科技方面有突出成就。
也是中华文明进一步外传的时期。
5、明清时期:古代文化承古盟新(142页),但明朝中期以后,近代科学在西欧兴起,我国的科学技术不但被西方迅速赶上和超过,而且日益衰落。
三、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遵循: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方式决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1、政治:政局: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政策:分析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2、经济:经济是否发展繁荣,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物质基础。
(注意商品经济带来的影响:如唐宋以来,随着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出现并发展壮大。
为适应市民阶层生活需要,传奇、词、曲和小说等文学形式先后涌现,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
3、民族融合、对外交流: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交流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隋唐最突出92)。
古代科学思想与科技教案科学思想和科技是人类在不断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自主创造的产物,古代的科学思想和科技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其峰值亦难以抵达现代科技的高度。
但是,古代科技历史仍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启示意义,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科学思想、探索发展科学的方法,同时也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在中小学的教育中,学习古代科学思想和科技知识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下面来探究古代科学思想与科技教案的研究。
一、古代科学思想的发展古代科学思想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中国周朝时期的天文学、医学、物理学等领域的发展。
随着科学思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伴随着诸多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也不断发展壮大。
周朝时期,人们把天文学作为社会的一项必要工作,用仪器精确地观测天体运动,从而不断提高了天文学的水平。
同时,由于治病救人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中国的古代医学也在一直发展。
在秦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他们以其卓越的学识和智慧为古代科学思想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例如,李冰、郦道元等为江南水利工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工程作为中国古代大型水利工程的重要标志,推动了中国水利文明的发展;张衡为机械学研究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发明了地动仪和浑天仪等仪器,奠定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的基础等等。
这些科学家和他们的科技成果,不仅在古代科学思想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也成为了后代继承发扬的重要遗产。
二、古代科技教案的编写关于古代科技知识的教育教学,需要切实结合中小学生的现实情况。
在制定古代科技教案时,必须注意考虑中小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理解深度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因素,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兴趣和乐趣。
(一) 科技教材的选题科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需要关注当代科技进步方向和发展趋势,同时也需要关注古代科技历史发展脉络,使学生对人类的科技发展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