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化
- 格式:pptx
- 大小:361.05 KB
- 文档页数:18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2)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知识点回顾】1、商朝青铜器的代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2、商朝出现了“甲骨文”,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3、战国时期,秦国修筑的,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4、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提出“仁者爱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要求以德治国。
5. 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6、西汉时,人们已经发明了造纸术。
东汉,蔡伦改进了。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7、东汉末年;著《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8、华佗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9、祖冲之:南北朝人;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10、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1、北宋毕昇发明了,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传到波斯、欧洲,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2、战国时发明了指南工具——司南。
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
经过辗转传入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13、唐朝时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
中国的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传入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作与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14、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宋应星和《》: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自主复习】1、内容:2、时间:10分钟3、要求:(1)细读;(2)勾划、圈点和批注;(3)读后能独立完成后面的填空。
【拓展延伸】1.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
2.古代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的原因。
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民族交融【能力训练】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项发明,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专题12【认读导引】两大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三条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的演变;中国古代其他思想及佛教、道教思想对儒学的冲击;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成就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五大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汉朝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宋明时期理学诞生;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四大发明和古代文学艺术成就。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地位历程地位原因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这些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需要秦朝受到压制秦朝统一后,儒学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汉朝:董仲舒新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在继承先秦“仁”“仁政"等思想的基础上,增加了“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将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明:儒学转型和成熟,发展为理学正统地位依然如故经朱熹、王守仁等人汲取佛、道的精华,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阶段,儒家思想走向极端,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明清之际:批判继承,重新焕发生机遭到怀疑和冲击,但仍居于正统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封建统治的腐朽1.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B.国家权力全面深入基层社会C.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D.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A[宋代时乡约是士人教化乡民的工具,由理学家撰写,但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由地方官推行,宣讲“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一变化反映出明清时期皇权借助儒学向基层社会扩张,故选A项。
]二、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最高水平宋元时期四大发明已全部出现,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两宋时期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宋词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明清时期传统科技继续发展,但未转化为近代科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小说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2.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还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这反映了唐宋时期()A.乡村居民生活的丰富多彩B.文学作品表现形式多样C.文化生活市民化的发展趋势D.士人阶层热衷竞技活动C[根据材料“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还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体育活动较为丰富,这体现了文化生活市民化的发展趋势,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
专题0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一、单选题1.(2021·广东梅州市·高三二模)公元前374年,齐国国君在临淄创办了稷下学宫,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招徕天下有识之士,此后150多年稷下学宫成为齐国君主咨询问政及稷下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成为各种学术流派的集聚之地。
齐国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A.推动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繁荣春秋时期文化教育C.实现富国强兵以争霸天下D.实现诸子百家思想交融2.(2021·广东高三二模)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经常更换年号,通常每隔六年或四年即换一个新年号,象征新的开始。
王莽代汉,制造大量祥瑞,以证明自己是应天受命的新君,国号也改为“新”。
据此可知A.社会矛盾倒逼政府变革B.君主集权促进思想革新C.主流观念影响政治行为D.政治权威源于文化演变3.(2021·广东广州市·高三二模)我国各地汉墓出土了许多被定名为“泗水取鼎图”的画像石,这些画像石上.都刻有秦始皇于泗水上观看取鼎时的一个关键情节:鼎已被发现并“系而行之”,然而遭“龙齿啮断其系”,终“不得”,令秦始皇绝望以致失态。
这反映了汉代A.存在天人感应观念B.泗水取鼎图的情节真实可信C.传承秦朝政治制度D.青铜铸造的技术超越了秦代4.(2021·广东湛江市·高三二模)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汉代董仲舒在《贤良对策》中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
两者都A.强调等级秩序的重要性B.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C.践行“克己复礼”的主张D.重视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责任5.(2021·广东惠州市·高三一模)《春秋》一书多次记载了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之事。
战国时期,齐宣王曾向孟子请教齐桓公、晋文公富国强兵争霸之术,但孟子回复:孔子的弟子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争霸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
据此推断,孟子意在A.融合诸子百家思想B.倡导仁政治国理念C.重构春秋争霸历史D.维护分封宗法制度6.(2021·广东深圳市·高三二模)朱熹认为,虽学者必由《大学》入门,穷理正心,达于圣学,但“洒扫应对”也可到圣人事,“理无大小故也”。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考点一:古代中国的思想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5,4分)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以适应复杂的统治需要,新道学适应了西汉初期修养生息、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 选项符合题意。
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 选项排除。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选项排除。
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无法体现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选项排除。
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6,4分)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解析】由人物“程颢”可大致推测本题考查方向为“程朱理学”,根据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可知程颢认为“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主张通过探究世间万物来求理,B选项符合题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材料主第1页(共9页)。
201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非选择题历史小诊断[2012·湖南怀化]25.西汉时,湖南耒阳人蔡伦对造纸术作了创造性改进,制成了植物纤维纸。
25.×;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每小题有一处是错误的,请写出错误的内容并加以改正。
)[2012·福州]北宋司马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错误:司马迁改正:司马光判断题[2012·湘潭]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2012·湘潭]东汉时期邵阳人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轻便廉价的植物纤维纸。
×[2012·呼和浩特]孟子当时看到战争的残酷性,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非正义战争。
( )×[2012·贵州六盘水]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8分,仔细观察图片后,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目的括号内)图一《金刚经》局部图图二《资治通鉴》书影图三詹天佑与袁隆平图一是我国古代活字印刷技术印刷的作品。
(▲)×图二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史学名著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图三的两位科学家在我国交通运输业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
(▲)×上述图片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我国科技和史学的部分成就。
(▲)√列举题:[2012·黔东南]列出《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作者及所属朝代。
《史记》作者:司马迁;朝代:西汉。
(2分)《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朝代:北宋。
(2分)填空题[2012·聊城]东汉张仲景的《》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明朝李时珍的《》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将下面各小题补充完整[2012·四川内江](1)孔子的弟子们将他的谈话以及他与门人的问答编成《》。
这本书为后人研究孔子提供了宝贵资料。
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解读本专题属于高考高频考查专题。
从命题角度来看,注重考查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演变及特点、主要的思想家及其主张,如百家争鸣的特点、先秦时期儒家倡导的施政为民思想、汉代儒学地位的上升、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及其价值等;对于科举制,既可单一考查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及现实意义,又可综合考查儒学发展的思想价值。
从学科素养角度来看,注重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
从考查题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
复习本专题需要注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思想发展的脉络,注意各种思想的基本含义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需要适当阅读一些经典原文或思想史资料,也需要理解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思想与生活的联系,对古代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进行一定的思考和探究。
本专题在高考中属于高频专题。
本专题主要内容包含四大发明及其影响、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古代文学形式以及代表作、代表人物。
从命题角度来看,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多以作品的特点或影响考查相关人物或科技文化发展的概况,如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外传、古代军事著作对火药和指南鱼的记载、古代书法艺术的特点、古代文学的成就及其代表人物等。
从学科素养的角度来看,多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即古代科技、艺术与文学成就的历史阶段特征。
复习本专题内容应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一分为二地认识和分析中国古代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和世界文化观。
复习过程中还应学会运用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原理来理解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阶段特征古代科技成就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古代艺术中国古代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各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构成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中国画、京剧等是中国文化的突出代表古代文学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均有突出成就,涌现出许多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