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
- 格式:pptx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梳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与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一直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梳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关于中国与世界交流与合作的知识点,介绍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世界的交往,以及这些交往对中国的影响。
一、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古代中国对于世界的交流主要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
陆上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使得中国与西方、中亚以及中东地区实现贸易和文化交流。
而海上丝绸之路则通过中国的沿海城市与东南亚、印度、阿拉伯世界等地进行贸易和文化交往。
1.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汉武帝时期,中国开始对外扩张,与西域各国建立了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联系,这就开创了丝绸之路的历史。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贸易,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了欧亚大陆各地,同时也带回了各种西方商品和文化。
2. 佛教与中国的交流佛教作为古代中国对外交流中的重要宗教文化,自西汉时期开始从印度传入中国。
佛教的传入促进了中印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对中国的哲学、艺术、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近代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近代中国与世界的交流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一系列历史事件。
1. 鸦片战争与中国的开放鸦片战争是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一场战争,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开放多个港口。
中国在开放的过程中接触到了更多的外国贸易、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 戊戌变法与近代化戊戌变法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次改革运动,旨在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变法运动借鉴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教育体系和法律制度等,并积极推进对外学习、合作与交流,为后来的近代化进程提供了基础。
三、现代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与世界以不同形式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1. 对外援助与合作中国积极参与援助和互助事业,与许多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和技术支持,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
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小作文嗨,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中外文化交流。
你知道吗?自从古代丝绸之路开辟以来,中外文化交流就像是一条无穷无尽的河流,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而且,这种交流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传递,更是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其他国家的文化,还可以让自己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比如说,中国的书法、绘画、京剧等艺术形式都被西方人所喜爱。
而中国人也从西方国家那里学到了现代科技、管理理念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文化交流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了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还让我们自己的文化更加开放包容。
当然啦,中外文化交流并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学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将自己的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比如说,中国的功夫、中医、茶艺等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这些文化现象不仅让世界了解了中国的独特魅力,还让我们自己更加自豪自信。
中外文化交流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可以结交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还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
这对于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是非常有益的。
当然啦,中外文化交流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说,有些人可能会对外国文化过于崇拜,甚至盲目追求。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外国文化的优秀部分融入到我们自己的文化中去。
中外文化交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现象。
它让我们了解到了世界的多样性,也让我们自己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让我们一起积极参与到中外文化交流中去吧!让我们共同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1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一)丝路驼铃学习目标:1 知道中外交流的历史,2 知道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对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自主学习:1 早在______多年以前,我国人民就开开始与国外交流往来,______因此而远播,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2 _____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
3 丝绸之路东起______,穿过_______,最后到达________,运送的商品主要是____、____。
我国的______等技术,也沿着这条路传到____和_____,促进了那里的文明。
4 1271年,意大利旅行家________从他的家乡___出发,经_______来到________。
被称为__________,其作品________影响很大。
合作探究:1、说说丝绸之路对世界的影响。
2、列举丝绸之路交流的商品和技术。
1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二)海上交流学习目标:1 知道中外交流的历史,2 知道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对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自主学习:1 早在2000多年以前,我国已有____和____两条航线。
东海航线通往___和____,南海航线驶往_____和_____,后来,海上航线已能到达____和_____各地。
2 鉴真于公元753年,第___次东渡成功,终于到达____,日本人称他为________。
3 公元1405年,_____率领船队从_______出发。
在后来将近30年里,他出海___次,先后到过_____沿海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________,是当时上_____的船队,_______被称为“和平之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比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晚了___年。
合作探究:1、郑和为什么能完成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2 飘扬的五星红旗(一)从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谈起学习目标:1 知道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和平外交,逐步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并最终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程。
1. 我国文化的独特性在中外交流中,我国文化的特点体现出了其独特性和深远影响。
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其独特性体现在礼仪、价值观念、思想观念、艺术表现等方面。
这些独特特点不仅体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同时也贯穿于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2. 我国的礼仪文化我国的礼仪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长期的历史积淀,我国的礼仪文化在中外交流中展现出了其独特性。
我国古代的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奉献礼物等礼仪习俗,都体现了我国人的深厚传统和礼仪观念。
在中外交流中,我国的礼仪文化往往令外国人士们赞叹不已。
3. 我国价值观念的传承我国的价值观念包括尊重、谦虚、忠诚、诚信、孝顺等等,这些价值观念在中外交流中展现出了其独特性。
我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不仅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我国与外国人士的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 我国的思想观念我国的思想观念源远流长,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都在我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些思想观念体现了我国人的智慧和智慧观念。
在中外交流中,我国的思想观念也深深吸引着外国人士们。
5. 我国的艺术表现我国的艺术表现包括文学、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各种形式。
我国的艺术表现中融入了我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体现了我国文化的独特性。
在中外交流中,我国的艺术表现也成为了我国文化的一大亮点。
总结回顾:我国文化在中外交流中展现出了其独特的特点,包括礼仪文化、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艺术表现等方面。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我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对外国人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我国人,我深深感到自豪和自信,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在知识的文章中,我会以更加深入、具体的方式来探讨我国文化在中外交流中的特点,包括具体的案例分析、历史资料的引用等方式,以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
期待我的文章能够为您带来新的启发和收获。
我国文化的独特性深深植根于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这种多样性为我国文化的独特性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能从各种媒体深刻感受当今中外交流的频繁,大致了解中国目前在国际舞台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瓷器、丝绸、青铜器、四大发明等)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历史上的中外交流了解有一些,如从图书中了解到郑和下西洋一类的故事,从网络和图书中能够查阅到相关资料来丰富这方面的认识。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如何走向世界,实现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上知之甚少,只了解故事内容,没有深入思考这种交流的对于世界的意义,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历程没有形成清晰的线条,也就难以形成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的认同感。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古代中外交往悠久的历史,感受中外交流促进世界发展的历程,带来的共同发展。
教学难点是:认识丝绸之路是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点。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1.从“丝路驼铃”到“海上交流”,地域范围的拓宽源于当时科技得到进一步发展;2.不仅让学生感受古代中国在推进世界文明上的作用,也应看到世界文明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感受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交融,相互交流源远流长。
设计思路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理念,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获得。
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学习,其前提是学习的兴趣。
因此本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多媒体教学,即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将历史在课堂中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事件及人物;阅读法,即让学生联系文字和图片资料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阅读教材,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合作学习法,即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开展学习,使问题得到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及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第一课时:考古发现带来的思考、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古今丝绸路,同为交流桥。
历史小作文谈谈你对中外交往的认知
作文一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外交往。
你们知道吗?很久很久以前,咱们国家就和其他国家有交流啦。
比如说汉朝的时候,张骞出使西域,他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去了好多陌生的地方。
他带回来好多我们没见过的东西,像好吃的水果、漂亮的布料。
也让别的国家知道了我们国家的厉害,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再比如唐朝,那时候可热闹啦!很多外国人都来到我们国家,他们喜欢我们的丝绸、瓷器,觉得特别漂亮。
我们也从他们那里学到了新的舞蹈和音乐。
中外交往就像大家一起做游戏,分享自己的好东西,一起变得更棒!
作文二
小朋友们,咱们来讲讲中外交往的事儿。
你们看,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多了不起呀!他带着好多大船,带着好多礼物,去了好多其他国家。
他把我们国家的好东西送给别人,也带回来其他国家的宝贝。
还有啊,马可·波罗也来过我们中国。
他回去以后,跟他们国家的人讲我们这里有大大的城市,有好吃的美食,让更多的外国人想来看看。
中外交往让世界变得像一个大家庭,大家友好相处,多好呀!。
鄂教版品社六下《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是鄂教版品社六下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上与世界各国的交往,重点突出中国与日本、韩国、印度、阿拉伯等国的友好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语言流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中外交往的历史较长,涉及的国家和人物较多,学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外交的理解和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宽视野,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与日本、韩国、印度、阿拉伯等国的交往史实,认识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与日本、韩国、印度、阿拉伯等国的交往史实。
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古代中外交往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中国古代与日本、韩国、印度、阿拉伯等国的交往史实。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古代外交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外交?中国古代外交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与日本、韩国、印度、阿拉伯等国的交往史实,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外交的实际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和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教学目标:1、感受古代中外交流带来的共同发展,为古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具有独特魅力而骄傲。
2、知道中外交流的历史,知道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中外交流的历史教学难点:中外交流的意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考古发现带来的惊喜。
1、课件教材《考古带来发现的惊喜》。
师问:看看这两则报道中,你有什么惊喜的发现?又有怎样的思考?生:历史悠久,工艺精美,传播远、中外交流时间外。
师:中国的丝绸为什么会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外国,它们是怎样到国外去的呢?(教师引导看“丝绸之路”的地图给予评价)小结:2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国,张骞开辟了这个样一条以运送丝织品为主的商路,这就是丝绸之路。
活动二:丝绸之路的中外交流。
1、看材料的中外交流材料。
2、阅读收集的学习考察资料。
3、交流讨论:在这条丝路上,中国与外国有哪些方向的交流?4、课件播放《丝绸之路》。
讨论:丝绸之路的开通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交流归纳:经济发展,文化传播交融。
小结:丝绸之路不但是一条贸易之路,同时也是一座辉煌的“人类文化的桥梁”。
它不但沟通了东西文明而且促成了相互渗透世界的共同发展。
活动三:古今丝绸路。
师:古老的“丝绸之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课件展示:古老的丝绸之路路线图》与现代新的“丝绸之路”示图,思考:两者有什么异同?你从中有何感受?小结:古老的丝绸之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了新的发展和飞跃,它从古走到今,让中国汉唐焕发出耀眼光彩的丝绸延续至今。
板书设计: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丝路驼铃人类文化的桥梁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第二课时活动一:相似文化的背后。
1、课件展示,日本的文字、服饰、茶艺、建筑、绘画等。
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学生阅读P6面的资料交流。
隋唐时期,日本为什么要派遣使者到中国?还邀请鉴真东渡日本,而鉴真为什么经历五次失败,因双眼失明到晚年还要东渡日本?3、我国与日本一海相隔,较早的海上交流是从中日交流开始的,中国通过海路与世界的交流还有哪些?(课件展示海上交流的示意图,让学生了解中外海上交流涉及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