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 格式:docx
- 大小:41.63 KB
- 文档页数:3
1、唐朝对外交流概况遣唐使含义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节(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影响他们把唐朝的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到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东渡地位是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史实他矢志不渝,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贡献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雕像,被日本政府定位一级国宝。
唐与新罗的关系贸易往来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
文化交往①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并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科技成就。
②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玄奘西行概况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称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贡献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由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二、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和启示:(1)原因:①、唐朝政权强大,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各国仰慕中国文化。
②、唐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③、玄奘、鉴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④、唐朝海上交通和陆路交通发达,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2)启示:①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对外交往发达的最主要原因)②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加强和平交往,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③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背记要点与分层作业【知识整合】【背记要点】知识点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遣唐使: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概况:十几批(次数多),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规模大),同行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人员类型多)。
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风俗习惯和一些节日)。
2.鉴真东渡(扬州大明寺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过程: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知识点二、唐与新罗的关系唐与新罗的关系:(文化交流,经济往来)①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②新罗商人来华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③新罗仿唐政治制度,用科举制选拔官吏;④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⑤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知识点三、玄奘西行1、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贡献:①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②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由其口述,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带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原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易错易混】1.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体现的是中国和日本、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属于对外关系;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体现的是汉藏之间的关系,属于对内民族关系。
2.《大唐西域记》是玄奘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的;《西游记》是吴承恩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写成的神话小说。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历史背景、交流途径和主要内容,从而认识到唐朝时期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面对初中七年級的学生,他们对历史学科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基础。
但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交流途径和主要内容;掌握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民族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交流途径和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段关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短片,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交流途径和主要内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
4.讲授法:教师讲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交流途径和主要内容。
5.提问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