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随堂练习(华东师大七年级下)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6
历史-资料-打印版
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1.进口产物居唐朝首位的是()
A.大秦
B.天竺
C.新罗
D.波斯
2.《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
A.崔志远
B.鉴真
C.晁衡
D.玄奘
3.唐朝时期,外贸活动频繁的城市有()
①长安②洛阳③广州④扬州⑤敦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
4.下列事件不属于中国与日本交往的史实是()
A.日本商人来中国经商,日本物品居唐朝进口首位
B.贞观年间来中国的遣唐使有10多批
C.日本人参照汉字创制了文字
D.由鉴真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
5.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D.制度先进,疆域广大
6.列举唐朝时中日、中印交往中的著名使者。
7.列举与唐朝往来密切的三个亚洲国家。
参考答案:
1.C 2.D 3.A 4.A 5.B
6.鉴真、玄奘
7.日本、新罗、天竺。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隋唐时期,中日僧人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过突出的奉献,"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歌颂的高僧是( )A.弘法大师 B.鉴真 C.玄奘 D.阿陪仲麻吕【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的信息,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隋唐时期,中日关系密切,友好往来频繁,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高僧鉴真,他六次东渡日本,最终成功,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的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样式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B项符合题意;弘法大师不符合"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的容,A项不符合题意;玄奘是西行天竺的高僧,C项不符合题意;阿倍仲麻吕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开元年间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D项不符合题意;应选B。
2.以下图是世界上保存完好,现在最古老的的石拱桥之一,其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A.宋应星 B.春 C.徐霞客 D.徐光启【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容是州桥,结合所学可知,州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第二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B项符合题意;宋应星的成就是"天工开物",A项不符合题意;徐霞客是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C项不符合题意;徐光启是明朝的科学家,不是建筑师,D项不符合题意;应选B。
3.*历史兴趣小组进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一些资料。
以下这一组图片资料表达的主题是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B.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C.唐朝经济的繁荣D.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信息"丝绸之路上的商路,玄奘,鉴真,和下西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玄奘西行,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和下西洋〞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密切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历史-资料-打印版
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练习
1.玄奘西行是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2.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A. 《水经注》
B. 《史记》
C. 《大唐西域记》
D. 《贞观政要》
3.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4.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
“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语句与下列哪一人物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A.张骞B.班超C.鉴真D.玄奘
5.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主要是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D.中国人科技水平很高
7.辨析题:(本小题有两处错误,请找出错误被说明理由)
小林同学在学习了唐代中外交往的历史后整理了如下笔记: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鉴真大师只为日本传布佛教,他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
(1)错误:
理由:
(2)错误:
理由:
8.我的本课知识整理:。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华师大版知识点练习第一百篇第1题【单选题】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文成公主入藏B、鉴真东渡C、玄奘西行D、遣唐使到来【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职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的僧人”的贡献是( )A、促进中日友好交流B、反抗沙俄入侵,维护国家统一C、促进中印友好交流D、推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参照汉字创制了本国文字的国家是( )A、日本B、新罗C、天竺D、波斯【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日本奈良的招提寺、我国陕西西安的空海纪念碑都是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
他们体现的主题是( )A、古代经济重心南移B、唐代的对外交往C、明朝的建筑成就D、清朝的经济繁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 )A、《金刚经》B、《大唐西域记》C、《史记》D、《资治通鉴》【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我国古代对外交往中充分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历史事件是( )①鉴真东渡②丝绸之路③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④戚继光抗倭A、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小说《西游记》叙述的是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唐僧”和“西天”分别是( )A、鉴真、日本B、玄奘、天竺C、法显、天竺D、阿倍仲麻侣、日本【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鲁迅先生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唐朝时西行到天竺舍身求法的高僧是( )A、鉴真B、玄奘C、慧能D、法显【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______。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新课程标准1、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2、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故事,找出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
3、了解长安城的城市建设布局特点。
⊙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基本史实。
难点:牢记鉴真、玄奘的历史功绩。
⊙解析与点拨例1 简述唐朝时中日友好交往的情况。
解析:唐朝是我国封建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时期,唐朝又是对外交往发达的时期,其中与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家的交往尤为密切。
在中日友好交往史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相互交流和学习。
日本至今还保留着中国的某些文化、建筑风格和生活习俗,由此可见。
中日交往源远流长。
答案:①中日之间的来往: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国学习等。
②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仿唐制进行改革;依照汉字的偏旁创造日本文字。
在建筑式样上模仿唐朝的风格;保留着唐朝的风俗习惯。
③在文化交流方面: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和唐朝高僧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④经济交流:唐朝和日本贸易频繁。
例2 唐都长安的特点解析:长安城虽然规模宏大,经济繁荣,能“海纳百川”,但它仍然是个典型的传统古典都市。
居民住在一个个封闭的“坊”中间,商业只是在市中进行,不是到处可以开店铺。
市由官吏管辖,日中击鼓开市,日落鸣钲闭市,街上也一样,日落时街鼓擂动,行人就不能在街上逗留。
总之,唐长安还是个限制很多的城市,不仅与现代的城市不同,与后来宋、元、明、清的城市也不同。
例3 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各国使臣、商贾、学者、僧人往来甚多,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如果用唐朝著名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句话来形容非常确切,你知道是哪两句吗?仔细想想并讨论唐朝时期外交活跃的原因是什么?解析:恩题考查的是有关唐朝的外交往来情况,更确切地说是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整体上是什么情况。
第一问考查认识能力,是对本课内容的宏观认识考查;第二问则是考查归纳概括能力,即为什么唐朝有那么活跃的对外交往,由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一问题旨在考查归纳概括知识是否全面细致。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七十九第1题【单选题】某同学拟写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流”的历史小论文。
下列事例不应入选的是( )A、文成公主入藏B、玄奘西行C、遣唐使到来D、鉴真东渡【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
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华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我国古代对外交往频繁,呈现出主动开放的外交格局。
下列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历史事件是( )①文成公主入藏②鉴真东渡日本③玄奘西行天竺④郑和下西洋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古代高僧中,堪称“旅行家”“佛经翻译家”的是( )A、鉴真B、玄奘C、一行D、马可波罗【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可见,唐朝实行怎样的政策?( )A、开放的对外政策B、开明的民族政策C、封闭的对外政策D、敌对的民族政策【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重走唐僧西行路”活动是2006“中印友好年”的重要内容。
从2006年7月20日到11月26日,两名“新唐僧”历时4个月,沿着中国唐代高僧玄奘的足迹,重走了西行取经之路。
你知道这两位“新唐僧”“重走唐僧西行路”的起点和终点吗( )A、中国广州﹣尼泊尔B、中国北京﹣印度那烂陀寺C、中国新疆﹣巴基斯坦D、中国西安﹣印度那烂陀寺【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正确的是( )A、唐太宗──任用姚崇、宋璟为相B、唐玄宗──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C、玄奘──到天竺学习佛经D、毕昇──编著《本草纲目》【答案】:【解析】:第8题【判断题】唐朝鉴真为弘扬佛法六次东渡日本,最终在天竺求取真经。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二十五第1题【单选题】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些资料。
下面这组图片资料体现的主题是( )A、A.唐朝的经济繁荣B、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影响C、古代经济重心南移D、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名著《西游记》(如图)家喻户晓,书中的故事情节我们耳熟能详,其中的故事取材于( )A、鉴真六次东渡日本B、玄奘西游天竺取经C、郑和七次下西洋D、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如图是一尊珍藏在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高僧坐像,1980年,该塑像曾回中国“探亲”,你知道这位高僧是谁( )A、惠能B、鉴真C、阿倍仲麻吕D、马可?波罗【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A、《史记》B、《大唐西域记》C、《西游记》D、《老子》【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妇孺皆知。
历史上,唐僧西行取经的目的地是( )A、天竺B、新罗C、日本D、波斯【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古迹中最能体现鉴真向日本传播文化作出贡献的是( )A、那烂陀寺B、唐招提寺C、敦煌莫高窟D、麦加大清真寺【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唐朝中外交往中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①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③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④唐朝对外交通发达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南诏是______和______的祖先,蒙舍诏统一后建立了以太和城为中心的政权。
历史-资料-打印版
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1.世界各国开始把中国人成为“唐人”开始于()
A.明朝 B.清朝
C.隋朝 D.唐朝
2.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
A.晁错 B.玄奘
C.鉴真 D.僧一行
3.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A.阿倍仲麻吕 B.崔志远
C.尺带珠丹 D.玄奘
4.今天的印度半岛,唐朝时成为()
A.天竺 B.波斯
C.大秦 D.大食
5.传说中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发生在()
A.唐太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玄宗时 D.唐中宗时
6.列举唐朝对外交往活跃时有频繁外贸活动的城市。
参考答案:
1.D 2. C 3. D 4. A 5.A
6.长安、洛阳、广州、扬州。
第五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例1 简述唐朝时中日友好交往的情况。
解析:唐朝是我国封建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时期,唐朝又是对外交往发达的时期,其中与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家的交往尤为密切。
在中日友好交往史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相互交流和学习。
日本至今还保留着中国的某些文化、建筑风格和生活习俗,由此可见。
中日交往源远流长。
答案:①中日之间的来往: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国学习等。
②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仿唐制进行改革;依照汉字的偏旁创造日本文字。
在建筑式样上模仿唐朝的风格;保留着唐朝的风俗习惯。
③在文化交流方面: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和唐朝高僧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④经济交流:唐朝和日本贸易频繁。
例2 唐都长安的特点
解析:长安城虽然规模宏大,经济繁荣,能“海纳百川”,但它仍然是个典型的传统古典都市。
居民住在一个个封闭的“坊”中间,商业只是在市中进行,不是到处可以开店铺。
市由官吏管辖,日中击鼓开市,日落鸣钲闭市,街上也一样,日落时街鼓擂动,行人就不能在街上逗留。
总之,唐长安还是个限制很多的城市,不仅与现代的城市不同,与后来宋、元、明、清的城市也不同。
例3 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各国使臣、商贾、学者、僧人往来甚多,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如果用唐朝著名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句话来形容非常确切,你知道是哪两句吗?仔细想想并讨论唐朝时期外交活跃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恩题考查的是有关唐朝的外交往来情况,更确切地说是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整体上是什么情况。
第一问考查认识能力,是对本课内容的宏观认识考查;第二问则是考查归纳概括能力,即为什么唐朝有那么活跃的对外交往,由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一问题旨在考查归纳概括知识是否全面细致。
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原因:①唐朝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对亚洲各国有很强的吸引力。
②唐朝国内交通发达使对外交往成为可能。
③唐政府对外政策开明,既鼓励唐朝商人去外国经商,又鼓励各国商人来中国贸易,使对外交往成为现实。
⊙浪里淘金
1、杜郭沫若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鉴真六次东渡日本是在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高宗
⑵鉴真“航东海”的目的是()
A、求取佛经精义
B、弘扬佛法
C、传播高潮的医术
D、学习日本的文化
⑶说他“一片精诚照太清”的理由是什么?
⑷诗中哪一句体现了“传道艺”的影响?他传播了哪些“道艺”?
⑸鉴真东渡日本后,定居在日本,鉴真死后,安葬在日本,至今在内安放着他的坐像。
⑹鉴真为传播大唐文化六次东渡,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借鉴并学习哪些精神?
2、唐朝时,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身手中国文化的影响。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唐朝对日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生产②创制文字③社会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⑵日本政府派遣到中国进行交流的使团叫。
⑶简单概括一下唐朝与日本交流的情况。
3、中外家六是古代历史上的一道奇观,在中华民族的开放史上,汉朝和唐朝是两个高峰期。
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4、唐朝对外通商往来十分频繁,最主要的原因是()
A、制度先进,疆域广大
B、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C、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D、对外交通非常便利
5、下列关于唐长安城叙述正确的是( 0
①唐长安城是当时一座国际大都市②长安城居住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
③长安城布局整齐划一,对周边各国的城市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长安称繁华热闹,商品交流活跃,为方便市民,到处都有商店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是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讨论一下,这一取一送反映了唐朝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7、唐长安城
请回答:
⑴假如你是这座城市的局面,请给我们做一次导游,带领我们浏览一下这座城市,并说明这座城市的布局特点。
⑵这座城市在当时具有什么地位?
⊙答案
1、⑴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时期的掌握。
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六次东渡的高僧是谁。
唐朝时期,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六次才得成功,这一事件发生在唐玄宗时期。
⑵B
⑶先后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⑷“唐风洋溢奈良城”。
除了传布佛教外,他还将盛唐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
⑸奈良唐招提寺
⑹为理想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精神,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
2、⑴A ⑵遣唐使
⑶①日本派遣唐使有13次之多,他们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②许多日本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与中国人民建立深厚友谊。
③鉴真和尚受到日本学问僧的邀请,东渡日本,在弘扬佛法的同时,把中国的医药、建筑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促进了中日文化经济的交流。
3、
4、C
6、反映了兼收并蓄(或对外开放,弘扬中国文化,同时又有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的特点
7、⑴城市建筑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东市、西市是长安的两大商业区,市坊布局合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⑵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