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二
- 格式:ppt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39
新编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二》教学设计(详细解(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修改。
可以直接打印使用!) “中国百园二号”教学设计(详细解读)知识和能力:1.学习和积累作者观察和描述景物的方法。
2.拓展和交流本单元的阅读收获,独立阅读《七月天山》,积累写作方法,并在练习中迁移应用。
3.学会“积少成多”,理解和背诵对联。
4.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并撰写提案。
5.写一段旅游经历。
突破重难点:重点:学习和积累作者观察和描述景物的方法;写一段旅游经历。
难点:参与以“文明市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并撰写提案。
时间:3小时。
第一节课班级目标:1.学习和积累作者观察和描述景物的方法。
2.拓展和交流本单元的阅读收获,独立阅读《七月天山》,积累写作方法,并在练习中迁移应用。
3.理解并背诵对联。
教学过程:第一,讲授“文古·炙心”。
(一)生动的景物描写。
学生们,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
在所选的课程中有许多精彩的风景描述。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文字,想想作者是如何生动地描绘风景的。
1.课件展示了课本第50页的前两个例句。
(1)按名字读句子。
(2)问题:想想他们使用了什么修辞?(拟人修辞)(3)一起读“泡泡盒”。
老师的解释:拟人化修辞意味着将事物拟人化,把没有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像人一样有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就像童话中的动物和植物会说话和笑一样。
2.引导合作学习,模仿句子。
(1)思考:你如何理解“模仿例句”?什么是模仿?老师说得很清楚,模仿是人们在描述风景时所表现出的表情、动作和情感。
(2)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3)通过阅读展示你自己的模仿。
3.传递和使用,升华理解。
(1)引导学生在本单元中寻找这样的句子。
(2)写几个这样的句子,分组交流。
(2)拓展和沟通。
1.指名道姓读雅雅和宁宁的读书笔记。
2.提问:听完之后你明白了什么?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明确:雅雅注重观察和描述的方法来理解;宁宁注重大胆想象中的感受。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百花园二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课文《语文百花园二》的大意和要点;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3.运用正确的语法和修辞手法撰写简单的作文;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语文百花园二》的大意和要点;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三、教学内容1.课文《语文百花园二》的阅读;2.课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3.作文的写作技巧;四、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2.PowerPoint 简介课文内容;3.学生练习册;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使用 PowerPoint 简要介绍课文《语文百花园二》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20分钟)学生读课文《语文百花园二》,并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2.《语文百花园二》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地方?3.《语文百花园二》中有哪些重要的事件?3. 词汇与表达(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并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学生可以通过词语搭配、释义等方式来强化记忆和理解。
4. 作文练习(3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内容和教师的指导,撰写一篇与《语文百花园二》相关的短文。
指导学生注意使用正确的语法和修辞手法,并展示自己的创作才能。
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作文之后,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并互相交流。
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征集对本节课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六、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课文内容;2.布置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在家完成作文,并交给老师检查。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语文百花园二》为主题,通过阅读理解、词汇与表达以及作文练习的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通过课堂的互动和学生的参与,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上册课文:语文百花园二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作文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通过观察、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写句、阅读、批改作文的能力。
2.利用课件直观教会学生写应用文和游记的方法。
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七月的天山》,积累写法,在习作中迁移。
3.阅读并背诵楹联。
4.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撰写倡议书。
5.写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学习、积累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2.写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
教学难点: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撰写倡议书。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
教学过程:2.学生自由朗读“拓展与交流”。
3.谈谈感受:从内容看,丫丫阅读中更多地感悟了一些阅读方法,宁宁注重了文章的写作技巧,这些对我们的读写能力提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所以说,用心阅读,你会从中汲取很多有用的东西。
4.想一想,在前四课阅读中,你的收获是什么?可以说,可以写。
写的形式多样,可以摘录,可以仿照样子学写阅读笔记。
5.学生用谈的形式说说学习收获。
四、学习“阅读平台”(一)朗读短文。
1.学生自由朗读短文《七月的天山》。
2.带着阅读问题再次朗读短文,运用本单元所学的阅读方法试着完成阅读问题。
(二)学生交流所得,师作板书。
1.文章顺序:(1)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2~4)写天山的美丽景色。
(5)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
2.小结:按游览的顺序写作,先写“进入天山”,接着写“再往里走”,然后写“进入天山深处”。
以后我们写游记时,也可以学习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作。
《语文百花园二》知识与能力:1.学习和积累作者观察、描述景物的方法。
2.拓展与交流本单元的阅读收获,独立阅读《七月的天山》,积累写法,在习作中迁移运用。
3.学习“积少成多”,理解并背诵楹联。
4.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撰写倡议书。
5.写一次游览经历。
突破重难点:重点:学习和积累作者观察、描述景物的方法;写一次游览经历。
难点:参与以“文明公民”进行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撰写倡议书。
课时巧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和积累作者观察、描述景物的方法。
2.拓展与交流本单元的阅读收获,独立阅读《七月的天山》,积累写法,在习作中迁移应用。
3. 理解并背诵楹联。
教学过程:一、教学“温故知新”。
(一)生动的景物描写。
导语:同学们,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所选课文中有很多精彩的景物描写,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句话,想想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生动形象的。
1.课件出示教材第50 页中的前两个例句。
(1)指名读句子。
(2)提问:想想它们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的修辞手法)(3)齐读“泡泡框”内容。
教师讲解:拟人的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
2.引导合作学习,仿写句子。
(1)思考:“仿照例句”怎么理解?仿的是什么?教师明确:仿写法,就是在描写景物时,赋予人的神情、动作和情感。
(2)小组内合作完成练习。
(3)通过读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仿写。
3.迁移运用,升华认识。
(1)引导学生找找本单元中这样的句子。
(2)自己写几个这样的句子,在组内交流。
(二)拓展与交流。
1.指名读丫丫和宁宁的阅读笔记。
2.质疑:听后你了解了什么?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明确:丫丫着重从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来感悟;宁宁着重从大胆的想象来感悟。
他们都是从文章的表达方法来体会的。
3.学生回顾课文,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阅读平台。
1.要求:根据本单元写景课文的阅读方法自学《七月的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