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 四年级下册 语文语文百花园二
- 格式:ppt
- 大小:6.08 MB
- 文档页数:46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百花园二一、教材内容概述本课本为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本教案为第二课《语文百花园二》。
本课是新课标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为某家庭收藏的珍贵字画和收藏知识的介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了解字画的收藏以及字画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字画收藏的知识;•理解字画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正确认识收藏,了解收藏对文化的价值;•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尊重,引导学生珍惜文化资产。
3、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幅字画或一张明信片,让学生进行推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其中的特点,并提问学生,了解他们的情况。
2.阅读理解(20分钟)1.听读课文。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跟着录音一起进行阅读,并注意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讨论,梳理文章内容。
3.阅读理解。
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由教师出题或抽问的方式,进行课文相关的知识点辨析,降低课文难度。
3.合作探究(30分钟)1.图片展示。
教师向学生展示多张字画图片或名画图片,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特点。
2.搜索资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名画或字画的收藏知识,并在策略社群中分享。
3.小组汇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他们所了解的字画及名画相关的知识,并介绍他们所了解的珍贵字画或名画。
4.练习巩固(20分钟)1.阅读策略训练。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出相关的阅读理解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2.组合拼装。
学生根据图片的要求,将图片进行组合拼装,并在拼装完成后,进行报告。
5.总结与评价(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效果,让学生进行总结;针对学生合作探究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
四、课后作业1、写一篇日记,记录所收藏的有价值的事物。
2、收集名画图片,进行分类整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采用了多种教学模式,如导入、阅读理解、合作探究和练习巩固等,各个环节相辅相成、错落有致。
瓦金完小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百花园二》教案(s版下册百花园课)备课教师杜文钧执教教师杜文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区分形近字。
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能够清楚、明白地描述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观察事物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校园风景详细描述并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区分形近字。
分类积累词语。
体会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的好处。
能够清楚、明白地描述事物。
2、教学难点: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寻找喜爱的校园风景线,认真观察,并描述、表达自己的情感。
主要教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执教时间:2016 年月日节教学要点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春的消息》。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新知探究一、语海畅游。
1.读一读,填一填。
()蝶 ( )驶Hú jià()水衣( )山()()色ɡāng ()才 mù()布炼()()碑2.你发现了什么?——上述题中所填字均为同音字3.小组讨论: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走()去()望Jìn kě很()()以()化()日Biàn ()别 kàng()地土() 4.读一读,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1)全班一起读词语。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以“千”开头,带有“万”“百”等表示数字的词语。
(3)你还能举出这样的词语吗?千军万马千呼万唤千方百计千叮万嘱千锤百炼千恩万谢 5.拟人句的训练。
(1)幻灯片出示课文中的例子。
(2)读句子,分析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反馈学习情况。
(每组的两个句子意思相同,但因为表达方式不同,表达效果就不一样。
)(3)出示课外练习题。
①苹果熟透了。
②柳树随风摆动。
(4)学生做练习,教师检查反馈。
二、积少成多。
(一)读读背背。
1.出示文中古诗《渔歌子》。
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
(1)语海畅游——同音字组词;读说含有“千”“百”“万”的成语;体会拟人句的表达效果。
(2)积少成多——读读背背唐代诗人张志和写的词《渔歌子》;采集本中摘抄的是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部分文化遗产。
(3)阅读平台——作家金波写的一首儿童诗《春的消息》。
(4)能说会道——观赏、赞美、评价校园风景线。
(5)笔下生辉——描写校园的风景线或未来的校园。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同音字、拟人句、词的学习与积累,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内涵与底蕴,掌握汉语知识。
(2)通过比较,感受拟人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
(3)通过读背《渔歌子》、采集本中的部分文化自然遗产,养成积累语言和知识的习惯。
(4)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春天给我们带来的信息。
(5)通过能说会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6)通过本次写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次百花园的各项训练,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重点难点】1.拟人句的表达效果。
2.能说会道——我心中的校园风景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学习“语海畅游”(一)区分和运用同音字。
1.出示“h€i€唷ng、m€钡纫艚凇?2.你能读准这几个音节吗?学生练习读准音节,指名读。
3.你能根据音节写出汉字吗?试着写一写,指名上黑板写。
4.检查、交流:看谁写得对。
5.教师引导认识:相同的读音,可以写出不同的汉字,这些字叫同音字。
6.在音节前或后出示几个不同的汉字,看谁能填上恰当的汉字,跟后面的字组成词语。
7.学生试填,交流:看谁填得对。
8.齐读所填的同音字,看看有什么不同。
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从而了解字义。
9.齐读词语,加深巩固对同音字的认识。
(二)读说含有“千”“百”“万”的成语。
1.出示词语。
2.学生练习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语文百花园二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从兴趣入手,通过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达到逐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
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正确区分和运用同音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学习多渠道搜集和处理知识信息,扩大知识视野,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
3.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4.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6.通过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进行读写迁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区分和运用同音字。
2.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句子,体会到把事物当人写的好处,学会使用拟人的手法。
3.在朗读中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词的意境。
4.养成积累知识的习惯,学习多渠道搜集和处理知识信息,扩大知识视野,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
5.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读中感受春天的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6.引导学生抓住校园中自己最喜爱的一道风景线中的主要景物,先具体生动地进行介绍,再进行习作。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学会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达句子。
2.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
3.介绍校园中自己最喜爱的一道风景线,并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4.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景物的美。
教学难点:1.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学习多渠道搜集和处理知识信息。
2.在读中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以及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介绍时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再进行描写。
课前准备:1.电脑课件。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中寻找自己最喜爱的一道风景线,认真观赏。
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2 只拣儿童多处行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冰心的语言清新朴实,细腻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