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孔神经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1
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应用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疗效。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的手术类型为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26例研究组和24例对照组。
研究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对照组接受传统耻骨结节法神经阻滞。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尝试次数、大腿内收肌阻滞前及阻滞后20min的力量。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前大腿内收肌力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阻滞尝试次数、阻滞后20min大腿内收肌力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穿刺成功率高,阻滞效果好于传统耻骨结节法神经阻滞。
标签: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腹股沟径路闭孔闭孔神经分为两支,前支行于长收肌与短收肌之间,后支行于短收肌与大收肌之间。
临床医生闭孔神经阻滞主要根据患者的体表标志来定位,但是有学者指出闭孔神经在不同人群中的变异度很高,导致神经阻滞术失败率达到25%~45%。
超声对血管、神经等组织显示具有良好的分辨率。
因此本次研究拟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的手术类型为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26例研究组和24例对照组。
研究组平均年龄(52.2±15.6)岁,男24人,女2人;对照组平均年龄(53.6±14.9)岁,男21人,女3人。
两组人员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排除标准1)妊娠、神经病变、下肢行动障碍、闭孔神经感染者;2)不愿参与本次研究者。
1.3 麻醉前准备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监测生命体征,常规消毒、铺菌,局麻药为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等容量混合液。
解剖股神经和闭孔神经1腰丛示意图2股神经股神经:为腰丛中最大的分支,由第2~4腰神经前支的后股组成。
自腰大肌下部外侧缘穿出,在髂筋膜深面沿髂肌前面下降,经腹股沟韧带深面的肌腔隙至股部,于股三角内先分为前、后股,再分为支。
其分支如下:1)在腹股沟韧带以上发出肌支至髂腰肌。
2)股神经前股的终支:①:至耻骨肌的肌支②:至缝匠肌的肌支③:股中间皮神经(前皮支):在股前内侧部下降到膝关节处,管理股前内侧下2/3的皮肤,终支加入髌神经丛。
(图中示显示)④:股内侧皮神经(前皮支):分为前、后两支。
前支垂直向下,在股部中、下1/3交界处穿阔筋膜,向下至膝关节,加入髌神经丛。
后支沿缝匠肌后缘下降,至膝关节内侧穿阔筋膜,分数支下降至小腿中部,其分支与隐神经和闭孔神经的分支结合,形成缝匠肌下丛。
(图中示显示)3)股神经后支的终支:共6支,其中之一为皮神经:隐神经,其他均为肌支。
① 隐神经:在股三角内下降,由股动脉外侧越过其前方至内侧,经股三角尖端进入收肌管,在管的下端与膝最上动脉一道穿内收肌腱板,在缝匠肌与股薄肌之间伴大隐静脉下降至小腿内则,至小腿下1/3处分二支至内踝和足的内侧缘。
(参考上个图)隐神经在收肌管内发支加入缝匠肌下丛,出收肌管后,在缝匠肌下方发出髌下支加入髌丛。
② 肌支:股内侧肌支、股直肌支、股中间肌支、股外侧肌支、膝关节肌支。
4)皮肤支配:闭孔神经闭孔神经:闭孔神经起自第2、3、4腰神经前支的前股,以第3腰神经分支为主,而来自第2腰神经常很小,神经在腰大肌中下降,下行到达盆腔至闭孔,穿闭膜管时,其分为前后支,首先被部分闭孔内肌分开,下行又被短收肌分开。
1)前支(浅支):于闭孔外肌的前方下降,行于短收肌(深层)与耻骨肌、长收肌(浅层)之间,分:关节支在闭孔处发关节支至微关节;肌支至股薄肌、长收肌、短收肌;皮支粗细不定,在股中部经股薄肌与长收肌之间穿至浅层,管理股内侧下2/3的皮肤。
2)后支(深支):穿闭孔外肌上部,在短收肌后方下降,其分支有:肌支至闭孔外肌(发自闭膜管内),大收肌和短收肌;关节支发出细长的膝关节支穿大收肌的下部向后行,至腘窝,分布于膝关节囊、交叉韧带及附近结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闭孔神经阻滞术是什么
导语: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一些医学知识的,但是这种现象导致了很多人不是很好的治疗疾病。
治疗疾病的方法有闭孔神经阻滞术,很多人都不知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一些医学知识的,但是这种现象导致了很多人不是很好的治疗疾病。
治疗疾病的方法有闭孔神经阻滞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
那么到底闭孔神经阻滞术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权威的专家依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为大家如何解答这一问题的吧。
一、适应证
闭孔神经阻滞术适用于:
1.治疗大腿膝关节内侧痛症,包括闭孔肌痉挛,髋关节痛,膀胱括约肌痉挛性疼痛,膝关节痛,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缺血性痛。
2.膀胱镜手术避免闭孔反射。
3.辅助配合用神经阻滞,治疗会阴疼痛综合征。
4.外科手术时,采用三合一阻滞麻醉(闭孔、股外侧、股神经)施行股前内侧、膝部手术及术后镇痛。
二、禁忌证
1.盆腔肿瘤患者慎用。
2.有出血倾向者。
三、注意事项
1.定位务必准确,术者应熟悉局部解剖。
2.穿刺应轻柔,缓慢进针,且勿过深,以免损伤盆腔脏器,尤其是膀胱、子宫。
3.此处血液丰富,注药前务必充分回吸,避免药物误注入血管。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应用进展闭孔神经阻滞主要用于防止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中大腿内收肌收缩,对于髋、膝关节手术也有良好的镇痛效果,甚至可以有效缓解截瘫、多发性硬化或脑性麻痹患者髋关节内收肌持续痉挛状态。
近年来,ONB技术在TURBT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应用,相继有文献报道经典入路、腹股沟血管旁入路、经耻骨上膀胱穿刺入路不同的ONB入路,但目前尚无三种ONB入路技术优缺点综合比较的研究。
不同麻醉方式联合应用ONB也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从闭孔神经的解剖学基础、不同入路的闭孔神经阻滞的优缺点、不同麻醉方式联合ONB 的效果研究三方面作一综述,阐明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进展。
Abstract:Obturator nerve block (ONB)is commonly performed to prevent thigh adduction during transurethral resectionof bladder tumor (TURBT),also provide optimal analgesia for knee surgery,and to treat chronic hip pain and to relieve persistent hip adductor spasticity in patients with paraplegia,multiple sclerosis,or cerebral palsy. In recent years,ONB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TURBT. 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approachesreportedin reviews including classic approach,inguinal approach,and percutaneous suprapubic bladder puncture approach. However,there is no report to compare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them. Different anesthesia methods combined with ONB has been a hot issue recently,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the anatomical basis of obturator nerve,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obturator nerve block with different approaches,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anesthesia methods combined with ONB,and clarify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search progress.Key words:Bladder neoplasms;Obturator nerve block;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Combined anesthesia經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s,TURBT)是目前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T1~T2a)的首选方法,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可反复进行等优点。
闭孔神经节阻断在尿频尿急症状缓解中的临床应用闭孔神经节阻断(Pudendal Nerve Block, PNB)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尿频尿急症状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阻断闭孔神经节,可以减少尿频、尿急等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闭孔神经节阻断的临床应用,并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闭孔神经节的解剖和生理学特点闭孔神经节位于骶骨和坐骨之间的骶骨筋膜上,是盆腔静脉丛与神经丛的交汇处。
闭孔神经节主要承担神经调节尿液排泄、排便、性交等功能。
它的阻断可以阻断来自尿道括约肌、尿道旁肌和盆腔底肌的传出神经冲动,减少膀胱兴奋和排尿反射,从而改善尿频尿急症状。
二、闭孔神经节阻断的方法和技术1. 经直肠方式:患者取仰卧位,肛门插入束有导管的无痛针,通过针尖小穿孔进入闭孔神经节腱膜,注入局部麻醉药物。
2. 经阴道方式:女性患者取仰卧位,经阴道插入束有导管的无痛针,针尖穿过直肠后进入闭孔神经节腱膜,并注入局部麻醉药物。
3. 经会阴方式:患者取腹臥位,经会阴插入束有导管的无痛针,针尖穿刺通过闭孔神经节腱膜,注入局部麻醉药物。
三、闭孔神经节阻断的临床应用1. 尿频尿急的治疗闭孔神经节阻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尿频尿急症状。
尿频尿急是一个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和困扰。
一项研究显示,约80%的尿频尿急患者经过闭孔神经节阻断后症状明显缓解,尿频次数减少,尿急度减轻。
闭孔神经节阻断主要通过抑制膀胱的兴奋和排尿反射来缓解症状,有效控制尿频尿急。
2. 盆底疼痛的治疗闭孔神经节阻断还可用于治疗盆底疼痛,如阴痛、直肠疼痛等。
盆底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症状,常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和困扰。
一项研究表明,经过闭孔神经节阻断治疗后,约70%的盆底疼痛患者疼痛程度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闭孔神经节阻断通过抑制胜肉细胞神经传导,减少疼痛感受,从而缓解盆底疼痛。
3. 产后尿失禁的治疗闭孔神经节阻断还可用于治疗产后尿失禁。
产后尿失禁是指女性在分娩后出现的尿液控制不住的症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医学科普·临床症状知识文库:闭孔神经损害随着医学的进步发展,当今医疗面对的症状越来越多,为便于大家了解掌握,本文收集整理了临床症状闭孔神经损害的相关资料以供大家参阅。
由于部分内容人类尚未掌握或其他原因暂缺,敬请谅解。
闭孔神经损害简介:闭孔疝有闭孔神经损害的症状,腹腔内脏器经过髋骨闭孔管突出于股三角区者,称闭孔疝。
闭孔管是一纤维骨性管道,长2~3cm,向前、内、下方斜行。
管的上面是由耻骨上下面的闭孔沟所构成,下面由盆腔肌膜与覆于闭孔内肌上缘之闭孔膜二者连接所形成。
闭孔膜是一纤维腱膜,其纤维呈不规则交叉排列,分外膜及内膜,内口(盆腔口)有腹膜及腹膜外组织覆盖,外口开口于内收长肌、股动脉与耻骨所形成的三角区。
闭孔管内有闭孔神经及闭孔动静脉通过达大腿内侧,故有疝脱出时,常有闭孔神经受压症状。
闭孔动脉来自髂内动脉,然有少部分来自下腹壁动脉,在陷窝韧带边缘通过,术中剪断腹股沟韧带内侧时不慎误伤,可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
部位:腹部科室:胃肠外科检查:胃肠道CT检查 始发闭孔神经压迫征继而出现肠梗阻症状为其特征。
1.症状 (1)Howship-Romberg征:即闭孔神经受到压近时,腹股沟区及大腿前内侧出现刺痛、麻木、酸胀感,并向膝内侧放射。
当咳嗽,伸腿外展、外旋时,由于内收肌对闭孔外肌的牵拉,疼痛加剧(使闭孔神经受压加重),反之则减轻的现象称为Howship-Romberg征。
此征在闭孔疝中的发生率为20.2%~100%不等。
在闭孔疝的早期或少数不全性肠管壁疝(Richter疝)可表现为间歇性的腹痛及股部、膝关节内侧肌肉疼痛或酸胀不适。
Somell等还发现,除闭孔神经痛外,在闭孔疝发生时,在膝内侧上方10cm左右的部位,多可发现一感觉过敏的区域。
(2)肠梗阻症状:闭孔疝中93.7%~100%的病人有肠梗阻症状。
由于闭孔由骨质和坚韧腱膜组成,位置较深而狭小,疝环缺少弹性,多数病人疝块小而不明显,主要以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肠梗阻表现而就诊。
2020年闭孔神经阻滞技术及相关研究进展(全文)闭孔神经阻滞(obturator nerve block,ONB)最早由Labat于1922年报道,临床上可应用于经尿道膀胱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膝关节术后镇痛,治疗慢性髋关节疼痛以及由截瘫、多发结节性硬化症或脑瘫引起的持续内收肌痉挛等。
过去十几年,随着神经刺激仪及超声技术在外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新的操作方法相继被提出,显著提升了闭孔神经阻滞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闭孔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及相关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行阐述。
1.解剖学基础闭孔神经(obturator nerve,ON)由腰2、腰3、腰4神经根发出,既有运动神经成分,又有感觉神经成分。
闭孔神经自髂腰肌内侧缘穿出,在腰大肌后方和闭孔内肌前方向下走行,在耻骨结节外下方2 cm处自盆底穿出,在进入闭孔后分为前支和后支。
前支走行于长收肌和短收肌之间,后支走行于短收肌和大收肌之间。
前支主要支配长收肌、短收肌、股薄肌、大腿中部和膝后皮肤、髋关节分支;后支主要支配闭孔外肌、腰方肌、大收肌、膝关节分支。
2.闭孔神经阻滞的适应证2.1闭孔神经阻滞与TURBt术中充盈的膀胱会使闭孔神经紧贴膀胱后壁走行,任何一丝电流均有可能导致大腿内收肌的突然收缩,造成膀胱穿孔致肿瘤广泛播散,严重时可损伤闭孔动脉。
有研究显示在未行闭孔神经阻滞的患者中,40%会发生大腿内收肌的突然收缩,5.7%会发生膀胱穿孔。
行闭孔神经阻滞的膀胱后壁肿物切除患者预后更佳,其肿瘤复发时间较未行闭孔神经阻滞者明显延长。
2.2闭孔神经阻滞与膝髋关节手术闭孔神经阻滞可明显减轻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剥离股薄肌肌腱导致的疼痛,且联合股神经阻滞可明显增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
闭孔神经可支配髋关节囊的前内侧,虽然研究显示单独闭孔神经阻滞缓解髋关节术后疼痛的效果尚不明确,但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可对髋关节骨折术后的急性疼痛发挥有效的镇痛作用。
闭孔神经,起自腰丛2,3,4,出盆后分为前、后两支。
前支行于短收肌浅面,分支至长收肌、股薄肌及髋、膝关节。
后支行于短收肌深面,分支支配闭孔外肌和大收肌。
其皮支由前支发出,分布于股前区内上部的皮肤。
穿闭孔,伴闭孔动脉走行,支配股内侧肌闭孔神经损伤,患腿不能伸到健腿上。
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前神经节纤维,来自全部胸椎11,12及第一、二、三腰脊髓段,它通
过骶前神经即腹下神经丛,在第五腰椎处分为左右两支腹下神经。
这两支神经和腹下神经节接合后,进入膀胱。
副交感神经,来自第二、三、四骶脊髓段,连合成为盆神经,供应膀胱及其颈部。
躯体神经来自第二、三、四骶脊髓段,以外阴神经为代表,其分支分别支配膀胱、前列腺、会阴、及尿道外括约肌;在女性则支配膀胱、尿道、及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