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 格式:ppt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7
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通过水循环实验、水资源调查等方式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2.通过内流区和外流区水循环的对比,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区域认知】3.能够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综合思维】4.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水的习惯。
【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一水循环1.概念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的交换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的运动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及过程循环类型字母主要环节海陆间水循环 A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海上内循环 B ①蒸发、⑦降水陆地内循环 C ⑧植物蒸腾、⑨蒸发、③降水河流为典型的地表径流3.成因内因: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重力为水循环提供了能量和动力。
知识清单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2.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3.塑造地表形态。
形成冰川地貌、流水地貌、海岸地貌、喀斯特地貌等4.赋予了水资源可再生和可永续利用的特点。
[易误辨析]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从这一角度讲,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但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量型缺水或水质型缺水,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虽然海陆间水循环的范围很广,但是参与循环的水量却远远少于海上内循环的水量。
因为地球上3/4的面积都是海洋,海上内循环的水量占全球水循环总量的90%左右。
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危害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导致泉水干涸,引发地面沉降,地表塌陷;沿海地区会导致海水入侵,地下水质恶化,造成土壤盐碱化;绿洲地区良田废弃,草场退化等。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一、考试内容(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二、考查方式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均会出现。
主要通过区域图、水循环示意图、流域图等考查水循环的环节、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三、考点分析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四大圈层,并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2)联系各种水体,使水资源不断更新。
(3)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
四、考点训练鄂毕河发源于阿尔泰山脉西南坡,自东南向西北流再转北流,纵贯西西伯利亚平原,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毕湾。
下图为鄂毕河水系图。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鄂毕河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位季节变化小 B.流速快,含沙量大C.有凌汛、春汛和夏汛 D.流量大,航运发达2.鄂毕河流域降水较少,但流量丰富,主要原因是A.上游落差大,水势汹涌 B.流域沼泽广布,支流众多C.流域气候寒冷,蒸发弱 D.地势低平,大量海水倒灌某游客在云南丽江的游记中写到:“束河古镇依山傍水,青龙河横贯古镇,从河边拾阶而上,来到百步之外的三眼井,这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当地纳西族对3个水潭的用途进行了严格限定,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必须在指定水潭。
”3个水潭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3—4题。
3.与相邻的青龙河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A.更新速度快B.水位变化大C.含沙量较低D.水源易污染4.推测三眼井A.补给水源来自青龙河B.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C.Ⅱ潭用于居民饮用水D.Ⅲ潭用于淘米洗菜“泾渭分明”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诗经》中有“泾以渭浊”,故有人认为在春秋时代是“泾清渭浊”。
唐诗中杜甫有“浊泾清渭何当分”(渭清泾浊)。
历代至今,都有人实地考察,然而泾渭变迁,清浊难辨。
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第13讲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版本知识・整合案[知识体系构建][主干知识整合]一、水循环含义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运动的过程。
二、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彳fi环示竟图[易误辨析1 1 •参与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水循环吗?提示不是。
虽然海陆间水循环又称大循环,但是参与循环的水量却远远少于海上内循环的水量。
因为地球上3/4的面积都是海洋,海上内循环的水量占水循环的90%左右。
提示①地表径流(建水库,跨流域调水);②降水(人工降水);③下渗(破坏植被等);④陆地水的蒸发(围湖造田等)。
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 使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水体得以更新。
2. 促进了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
3. 促进了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调节地表温度。
4 •改变一些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
5.改造地表形态。
核心考点・突破案考点一分析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真题研析【例1】(2016.全国文综III)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1)〜⑶题。
(1)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山于()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 降水变率增大D. 河道淤积(2)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A.①②C.③④(3)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中、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 •屮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屮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屮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 •屮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尝试自解](1) 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 (3)Q透水岩层遂不透水岩层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B.②③D.®@_____________________[思维路径] 获取倍A -T 文本信息卜十林恢复、径流年内浪动鏈)调用知识一一 斛題思路」T 图像信思卜T 构成山地的岩层向乙河方向茂和 ―[廉林能够涵养水:® I 下燔證和地E 径逬阙T 地下徨流沿透水君层流动] T 森林植枚破坍一I 地下径流减少•坡而经流丽1 ____________ 丿拖下径流於旭.玻面径说减少) 一(森林植祓恢复X, ________、[茨发(雜侵商 ______________ 丿(乙河徑流量诃 T 岩层向乙河倾钟X _____________、[下滲增筑地来径疣握少1 解析 第(1)题,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多, 河流径流量变化大。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的意义总结精选〔1〕:水循环的影响及好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大气环流、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和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
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干脆或间接的影响。
人类活动不断变更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剧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
人类构筑水库,开凿运输河、渠道、河网,以及超多开发利用地下水等,变更了水的原先径流路途,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改变。
农业的开展,森林的破坏,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改变。
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变更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
环境中很多物质的交换和运动依靠水循环来实现。
陆地上每年有3.6x1013m3的水流入海洋,这些水把约3.6x10^9吨的可溶解物质带入海洋。
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排出的污染物透过不同的途径进入水循环。
矿物燃料燃烧产生并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进入水循环能构成酸雨,从而把大气污染转变为地面水和土壤的污染。
大气中的颗粒物也可透过降水等过程回到地面。
土壤和固体废物受降水的冲洗、淋溶等作用,其中的有害物质透过径流、渗透等途径,参与水循环而迁移扩散。
人类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使地表水或地下水受到污染,最终使海洋受到污染。
水在循环过程中,沿途挟带的各种有害物质,可由于水的稀释扩散,降低浓度而无害化,这是水的自净作用。
但也可能由于水的流淌交换而迁移,造成其他地区或更大范围的污染。
总结精选〔2〕:水循环的好处地球上的水不仅仅存在于水圈中,也存在于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中。
在自然界中,水透过蒸发和植物蒸腾、输送、凝聚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进展着连绵不断的运动,这种运动过程称为水循环。
水循环是一个困难的过程,时时刻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展着,详细包括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在水循环中,蒸发是初始的环节。
海陆外表,包括海洋、陆地、植物、矿石甚至人的皮肤中的水分,都会因太阳辐射而蒸发进入大气。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知识清单水循环过程及意义1.水循环含义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按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
3.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示意图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使地表不同区域的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水体得以更新。
(2)促进了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
(3)促进了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调节地表温度。
(4)改变一些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
(5)改造地表形态。
虽然海陆间的水循环被称为大循环,但是参与循环的水量却远远少于海上内循环的水量。
因为地球上3/4的面积都是海洋,海上内循环的水量占水循环的90%左右。
任务清单一分析水循环过程情境探究[情境] 模拟水循环小实验实验过程:或台灯直接照射(1)在一个平底器皿中加少量的水,盖满底部即可。
把一个装有沙子的小碗放入水中。
(2)把一块塑料纸盖在器皿上用橡皮筋扎紧,然后把一块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
石头要放在装沙袋小碗的正上方。
(3)将器皿放在阳光下直晒,或用台灯直接照射。
[探究] (1)从“地理实践力”的角度,思考过1小时,观察器皿内和塑料纸会有什么变化?(2)从“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角度,说明这个实验展示了哪种自然地理原理?该现象的主要环节有哪些?提示 (1)水从器皿中蒸发,然后在塑料纸上凝结,在放置石块处降落到小瓶中的沙上。
(2)海陆间大循环。
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径流—水汽蒸发。
实验中的沙就是“陆地”,水就是“海洋”。
素养凝练1.水循环的类型判断(1)根据水循环的发生领域判断⎩⎨⎧海陆间大循环:发生于海洋与陆地之间海上内循环:仅发生于海洋表面与其上空陆上内循环:仅发生于陆地表面与其上空(2)根据水循环包括的环节判断⎩⎨⎧海陆间大循环:包括水循环的所有环节海上内循环:主要包括蒸发、降水陆上内循环:主要包括蒸发(蒸腾)、降水2.影响蒸发、下渗的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下渗的因素素养应用例1:穿越沙漠,水是必备生存物质。
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核心素养1.通过绘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2.利用地理视频、相关模型等,认识现实生活中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3.通过现实实例,解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引导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水循环1.概念: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2.类型及主要环节类型环节名称海上A蒸发→B降水内循环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特别提醒](1)陆地内循环不只发生在内流区域。
(2)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地内循环。
(3)海洋同时参与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4)三种水循环类型都包括蒸发和降水环节。
3.原因(1)内因: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
(2)外因: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为水循环提供了能量和动力。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2.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3.塑造地表形态。
一、判断题1.外流河只参与海陆间循环,不参与陆地内循环。
(×)2.水循环中参与水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
(√)3.人类活动最容易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
(√)4.江河水比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长。
(×)5.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是水循环促进海陆物质迁移的具体体现。
(√) 6.水循环可以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二、选择题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C环节B.G环节C.F环节D.E环节2.对陆地水资源更新作用最大的是( )A.A、B循环B.H、G循环C.A、C、G、E、F循环D.B、C、G、F循环解析:1.D 2.C 第1题,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对应图中的E 环节。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内容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核心素养目标学业质量水平合格考(水平1-2)1.对于给定的简单地理事象,能够解释水循环的时空变化过程和相关的自然现象。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具备一定的运用实验、考察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等级考(水平3-4)运用资料,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地球上的现象,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水循环过程及意义1.水循环含义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按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
3.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示意图类型环节名称海上内循环A蒸发,B降水陆上内循环F植物蒸腾,I蒸发,D降水,海陆间大循环A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H下渗,G地下径流[判断]1.外流区只发生海陆间循环。
()2.海陆间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是双向的。
()3.海陆间循环的水量最大。
()答案 1.× 2.√ 3.×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使地表不同区域的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水体得以更新。
(2)促进了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
(3)促进了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调节地表温度。
(4)改变一些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
(5)改造地表形态。
[微思考] 李白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从水循环角度看,诗人的说法对吗?提示前一句对,后一句不对。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中下游流经东部季风区,注入渤海。
因此黄河水主要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黄河水奔流入海后,还可以通过海陆间循环返回陆地。
,从水循环的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提示因为黄河水的补给既有大气降水,又有冰雪融水、地下水;水流到大海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还会回到陆地。
黄河输沙造陆黄河以高含沙量而闻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一、考试内容(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二、考查方式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均会出现。
主要通过区域图、水循环示意图、流域图等考查水循环的环节、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三、考点分析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四大圈层,并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2)联系各种水体,使水资源不断更新。
(3)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
四、考点训练鄂毕河发源于阿尔泰山脉西南坡,自东南向西北流再转北流,纵贯西西伯利亚平原,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毕湾。
下图为鄂毕河水系图。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鄂毕河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位季节变化小 B.流速快,含沙量大C.有凌汛、春汛和夏汛 D.流量大,航运发达2.鄂毕河流域降水较少,但流量丰富,主要原因是A.上游落差大,水势汹涌 B.流域沼泽广布,支流众多C.流域气候寒冷,蒸发弱 D.地势低平,大量海水倒灌某游客在云南丽江的游记中写到:“束河古镇依山傍水,青龙河横贯古镇,从河边拾阶而上,来到百步之外的三眼井,这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当地纳西族对3个水潭的用途进行了严格限定,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必须在指定水潭。
”3个水潭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3—4题。
3.与相邻的青龙河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A.更新速度快B.水位变化大C.含沙量较低D.水源易污染4.推测三眼井A.补给水源来自青龙河B.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C.Ⅱ潭用于居民饮用水D.Ⅲ潭用于淘米洗菜“泾渭分明”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诗经》中有“泾以渭浊”,故有人认为在春秋时代是“泾清渭浊”。
唐诗中杜甫有“浊泾清渭何当分”(渭清泾浊)。
历代至今,都有人实地考察,然而泾渭变迁,清浊难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