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及地理意义
- 格式:pptx
- 大小:5.22 MB
- 文档页数:37
1、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是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典型: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典型: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降水量很大典型:未登陆的台风2、水循环的意义: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了地表形态3、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3.1、蒸发因素:光照、气温、风速、湿度、水域表面积3.2、影响水汽输送带的因素:风(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季风:主要是夏季风);距离海的远近;地形的阻挡3.3、影响降水的因素:足够的水汽、剧烈上升的大气运动以及凝聚核会形成降水3.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3.5、影响下渗的因素3.6、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考虑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大量地下水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4.1、正面的影响:✓修建水库,变更地表径流的季节安排,,削减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变更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爱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削减地表径流。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削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
✓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4.2、负向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削减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削减,降水量削减;降雨时,下渗削减,大量地表径流汇聚,简单发生洪涝灾难。
➢围湖造田削减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减弱了其防洪抗旱实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四周地区气候的调整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削减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削减,易造成城市内涝。
第一节水循环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01水圈、□02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03水汽输送、□04降水、下渗、□05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大气圈、水圈、□01岩石圈和生物圈。
2.促进地球上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的□02动态平衡。
3.地球上□03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04地表形态。
5.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05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6.影响全球的气候和□06生态,对全球□07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1.判断正误。
(1)海陆间循环携带水量最大。
(×)(2)沙漠地区没有水循环。
(×)2.破坏森林会导致()A.水汽输送减少B.蒸发增多C.下渗减少D.降水增多答案 C解析植被破坏,降水会迅速转化为地表径流,下渗减少。
3.“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
这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 B解析“汇入大海的波涛”说明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化为高山的彩虹”说明水循环联系了大气圈。
4.人类可以参与到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提示地表径流,如南水北调、修建水库;降水,如人工降雨;蒸发,如改变地表植被;下渗,如地面硬化等。
任务探究水循环及地理意义我国新疆地区的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
竖井是开挖地下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流向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沿坡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着调蓄灌溉水量的作用。
下图为坎儿井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指出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并说明该水循环类型的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四个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 水资源分配:水循环使得地球上的水资源得以重新分配和再利用。
尽管地球的水循环量很大,但其可用淡水资源却很有限。
通过水循环,降水被收集并储存在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系统中,以满足人类和生态系统的用水需求。
水循环还通过蒸发和降水的过程,将水从海洋中蒸发并输送到陆地上,实现海洋水资源与陆地水资源的互补利用。
2. 形成气候带和降水分布:水循环对地球的气候和降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蒸发和降水过程中释放的潜热能影响大气的温度分布,从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带。
例如,赤道地区热量充沛,湿度高,降水量大;而极地地区寒冷,湿度低,降水量少。
水循环还导致了不同地区的降水分布差异,如热带季风的形成。
3. 影响土壤质量和植被分布:水循环通过降水和蒸发过程影响了土壤湿度和质量,并影响植被的分布。
降水补给了土壤的水分,使得植物得以生长。
蒸发则通过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和养分在土壤和植物之间的循环。
水循环还通过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和变化,影响了沿岸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
4. 地形和地貌的形成:水循环也对地形和地貌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降水的侵蚀作用和河流的流动作用会改变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如溪谷、流水线条、瀑布和洞穴等地貌特征的形成。
此外,冰川的形成和融化也可以通过水循环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