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水循环及地理意义
- 格式:docx
- 大小:199.15 KB
- 文档页数:3
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通过水循环实验、水资源调查等方式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2.通过内流区和外流区水循环的对比,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区域认知】3.能够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综合思维】4.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水的习惯。
【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一水循环1.概念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的交换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的运动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及过程循环类型字母主要环节海陆间水循环 A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海上内循环 B ①蒸发、⑦降水陆地内循环 C ⑧植物蒸腾、⑨蒸发、③降水河流为典型的地表径流3.成因内因: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重力为水循环提供了能量和动力。
知识清单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2.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3.塑造地表形态。
形成冰川地貌、流水地貌、海岸地貌、喀斯特地貌等4.赋予了水资源可再生和可永续利用的特点。
[易误辨析]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从这一角度讲,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但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量型缺水或水质型缺水,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虽然海陆间水循环的范围很广,但是参与循环的水量却远远少于海上内循环的水量。
因为地球上3/4的面积都是海洋,海上内循环的水量占全球水循环总量的90%左右。
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危害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导致泉水干涸,引发地面沉降,地表塌陷;沿海地区会导致海水入侵,地下水质恶化,造成土壤盐碱化;绿洲地区良田废弃,草场退化等。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一、考试内容(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二、考查方式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均会出现。
主要通过区域图、水循环示意图、流域图等考查水循环的环节、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三、考点分析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四大圈层,并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2)联系各种水体,使水资源不断更新。
(3)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
四、考点训练鄂毕河发源于阿尔泰山脉西南坡,自东南向西北流再转北流,纵贯西西伯利亚平原,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毕湾。
下图为鄂毕河水系图。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鄂毕河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位季节变化小 B.流速快,含沙量大C.有凌汛、春汛和夏汛 D.流量大,航运发达2.鄂毕河流域降水较少,但流量丰富,主要原因是A.上游落差大,水势汹涌 B.流域沼泽广布,支流众多C.流域气候寒冷,蒸发弱 D.地势低平,大量海水倒灌某游客在云南丽江的游记中写到:“束河古镇依山傍水,青龙河横贯古镇,从河边拾阶而上,来到百步之外的三眼井,这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当地纳西族对3个水潭的用途进行了严格限定,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必须在指定水潭。
”3个水潭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3—4题。
3.与相邻的青龙河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A.更新速度快B.水位变化大C.含沙量较低D.水源易污染4.推测三眼井A.补给水源来自青龙河B.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C.Ⅱ潭用于居民饮用水D.Ⅲ潭用于淘米洗菜“泾渭分明”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诗经》中有“泾以渭浊”,故有人认为在春秋时代是“泾清渭浊”。
唐诗中杜甫有“浊泾清渭何当分”(渭清泾浊)。
历代至今,都有人实地考察,然而泾渭变迁,清浊难辨。
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第13讲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版本知识・整合案[知识体系构建][主干知识整合]一、水循环含义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运动的过程。
二、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彳fi环示竟图[易误辨析1 1 •参与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水循环吗?提示不是。
虽然海陆间水循环又称大循环,但是参与循环的水量却远远少于海上内循环的水量。
因为地球上3/4的面积都是海洋,海上内循环的水量占水循环的90%左右。
提示①地表径流(建水库,跨流域调水);②降水(人工降水);③下渗(破坏植被等);④陆地水的蒸发(围湖造田等)。
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 使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水体得以更新。
2. 促进了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
3. 促进了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调节地表温度。
4 •改变一些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
5.改造地表形态。
核心考点・突破案考点一分析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真题研析【例1】(2016.全国文综III)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1)〜⑶题。
(1)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山于()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 降水变率增大D. 河道淤积(2)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A.①②C.③④(3)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中、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 •屮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屮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屮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 •屮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尝试自解](1) 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 (3)Q透水岩层遂不透水岩层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B.②③D.®@_____________________[思维路径] 获取倍A -T 文本信息卜十林恢复、径流年内浪动鏈)调用知识一一 斛題思路」T 图像信思卜T 构成山地的岩层向乙河方向茂和 ―[廉林能够涵养水:® I 下燔證和地E 径逬阙T 地下徨流沿透水君层流动] T 森林植枚破坍一I 地下径流减少•坡而经流丽1 ____________ 丿拖下径流於旭.玻面径说减少) 一(森林植祓恢复X, ________、[茨发(雜侵商 ______________ 丿(乙河徑流量诃 T 岩层向乙河倾钟X _____________、[下滲增筑地来径疣握少1 解析 第(1)题,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多, 河流径流量变化大。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的意义总结精选〔1〕:水循环的影响及好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大气环流、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和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
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干脆或间接的影响。
人类活动不断变更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剧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
人类构筑水库,开凿运输河、渠道、河网,以及超多开发利用地下水等,变更了水的原先径流路途,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改变。
农业的开展,森林的破坏,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改变。
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变更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
环境中很多物质的交换和运动依靠水循环来实现。
陆地上每年有3.6x1013m3的水流入海洋,这些水把约3.6x10^9吨的可溶解物质带入海洋。
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排出的污染物透过不同的途径进入水循环。
矿物燃料燃烧产生并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进入水循环能构成酸雨,从而把大气污染转变为地面水和土壤的污染。
大气中的颗粒物也可透过降水等过程回到地面。
土壤和固体废物受降水的冲洗、淋溶等作用,其中的有害物质透过径流、渗透等途径,参与水循环而迁移扩散。
人类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使地表水或地下水受到污染,最终使海洋受到污染。
水在循环过程中,沿途挟带的各种有害物质,可由于水的稀释扩散,降低浓度而无害化,这是水的自净作用。
但也可能由于水的流淌交换而迁移,造成其他地区或更大范围的污染。
总结精选〔2〕:水循环的好处地球上的水不仅仅存在于水圈中,也存在于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中。
在自然界中,水透过蒸发和植物蒸腾、输送、凝聚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进展着连绵不断的运动,这种运动过程称为水循环。
水循环是一个困难的过程,时时刻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展着,详细包括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在水循环中,蒸发是初始的环节。
海陆外表,包括海洋、陆地、植物、矿石甚至人的皮肤中的水分,都会因太阳辐射而蒸发进入大气。
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讲解在我们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上,水以各种形式存在,并不断地进行着循环运动。
水循环是高中地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理解它对于我们认识地球的气候、生态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简单来说,就是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和地表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空间位置移动的过程。
水在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不停地流动和交换,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
这个系统维持着地球上的水分平衡,使得地球上的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和利用。
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1、蒸发蒸发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太阳辐射使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表面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
同时,陆地上的土壤、植物等也会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散发到大气中。
2、水汽输送大气中的水汽在风的作用下被输送到不同的地区。
水汽输送的方向和距离受到大气环流、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降水当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并且有足够的凝结核时,就会形成降水。
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降水是水循环中使水回到地球表面的重要方式。
4、下渗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会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
下渗的水量和速度受到土壤性质、植被覆盖、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5、地表径流未渗入地下的降水在地表形成水流,沿着地势流动,最终汇入河流、湖泊等水体,这就是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是水循环中把陆地水输送到海洋的重要途径。
三、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按照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
1、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
它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2、陆地内循环是指陆地上的水在陆地内部进行的循环。
主要包括蒸发、植物蒸腾、降水等环节。
对内陆地区的水资源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3、海上内循环是指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形成水汽,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回到海洋的循环过程。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知识清单水循环过程及意义1.水循环含义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按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
3.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示意图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使地表不同区域的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水体得以更新。
(2)促进了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
(3)促进了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调节地表温度。
(4)改变一些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
(5)改造地表形态。
虽然海陆间的水循环被称为大循环,但是参与循环的水量却远远少于海上内循环的水量。
因为地球上3/4的面积都是海洋,海上内循环的水量占水循环的90%左右。
任务清单一分析水循环过程情境探究[情境] 模拟水循环小实验实验过程:或台灯直接照射(1)在一个平底器皿中加少量的水,盖满底部即可。
把一个装有沙子的小碗放入水中。
(2)把一块塑料纸盖在器皿上用橡皮筋扎紧,然后把一块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
石头要放在装沙袋小碗的正上方。
(3)将器皿放在阳光下直晒,或用台灯直接照射。
[探究] (1)从“地理实践力”的角度,思考过1小时,观察器皿内和塑料纸会有什么变化?(2)从“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角度,说明这个实验展示了哪种自然地理原理?该现象的主要环节有哪些?提示 (1)水从器皿中蒸发,然后在塑料纸上凝结,在放置石块处降落到小瓶中的沙上。
(2)海陆间大循环。
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径流—水汽蒸发。
实验中的沙就是“陆地”,水就是“海洋”。
素养凝练1.水循环的类型判断(1)根据水循环的发生领域判断⎩⎨⎧海陆间大循环:发生于海洋与陆地之间海上内循环:仅发生于海洋表面与其上空陆上内循环:仅发生于陆地表面与其上空(2)根据水循环包括的环节判断⎩⎨⎧海陆间大循环:包括水循环的所有环节海上内循环:主要包括蒸发、降水陆上内循环:主要包括蒸发(蒸腾)、降水2.影响蒸发、下渗的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下渗的因素素养应用例1:穿越沙漠,水是必备生存物质。
⽔循环的地理意义及过程
⽔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上的⽔,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个地⽅。
例如地⾯的⽔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中的⽔蒸⽓。
⽽⽔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态。
⽽地球中的⽔多数存在于⼤⽓层、地⾯、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
⽔循环的地理意义
1、⽔在⽔循环这个庞⼤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资源不断更新(所谓更新,在⼀定程度上决定了⽔是可再⽣资源)。
2、⽔循环维持全球⽔的动态平衡。
3、⽔循环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不平衡的⽭盾,对于⽓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4、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作⽤,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5、⽔循环可以对⼟壤的优质产⽣影响。
⽔循环的意义:当前已经把⽔循环看作为⼀个动态有序系统。
按系统分析,⽔循环的每⼀环节都是系统的组成成分,也是⼀个亚系统。
各个亚系统之间⼜是以⼀定的关系互相联系的,这种联系是通过⼀系列的输⼊与输出实现的。
⽔循环过程
地下⽔的运动主要与分⼦⼒、热⼒、重⼒及空隙性质有关,其运动是多维的。
通过⼟壤和植被的蒸发、蒸腾向上运动成为⼤⽓⽔分;通过⼊渗向下运动可补给地下⽔;通过⽔平⽅向运动⼜可成为河湖⽔的⼀部分。
地下⽔储量虽然很⼤,但却是经过长年累⽉甚⾄上千年蓄集⽽成的,⽔量交换周期很长,循环极其缓慢。
地下⽔和地表⽔的相互转换是研究⽔量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也是现代⽔资源计算的重要问题。
第一节水循环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分类: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判断1.外流河只参与海陆间循环,不参与陆地内循环。
( × )2.水循环中参与水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
( √ )3.人类活动最容易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
( √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2.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3.水循环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判断1.江河水与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长。
( × )2.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是水循环促进海陆物质迁移的具体体现。
( √ )3.水循环可以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 √ )探究点水循环中国科学院表示,我国将争取在2020年前后,发射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
作为国际上首个对全球陆地、海洋和大气水循环要素进行综合观测的地球科学卫星,它对深入了解水循环有着重要作用。
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
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什么?答案太阳辐射能和地球重力能。
2.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某些环节,试把下表补充完整。
人类活动影响环节跨流域调水降水植树造林蒸腾、______、地表径流兴修水利工程______、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修梯田及平整土地下渗、地表径流答案地表径流人工降雨下渗蒸发3.水资源是通过水循环不断更新和再生的,是否可以说地球上的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答案不可以。
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的状态,从这一角度讲,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但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
第2课时水循环过程及意义内容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核心素养目标学业质量水平合格考(水平1-2)1.对于给定的简单地理事象,能够解释水循环的时空变化过程和相关的自然现象。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具备一定的运用实验、考察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等级考(水平3-4)运用资料,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地球上的现象,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水循环过程及意义1.水循环含义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按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
3.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示意图类型环节名称海上内循环A蒸发,B降水陆上内循环F植物蒸腾,I蒸发,D降水,海陆间大循环A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H下渗,G地下径流[判断]1.外流区只发生海陆间循环。
()2.海陆间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是双向的。
()3.海陆间循环的水量最大。
()答案 1.× 2.√ 3.×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使地表不同区域的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水体得以更新。
(2)促进了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
(3)促进了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调节地表温度。
(4)改变一些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
(5)改造地表形态。
[微思考] 李白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从水循环角度看,诗人的说法对吗?提示前一句对,后一句不对。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中下游流经东部季风区,注入渤海。
因此黄河水主要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黄河水奔流入海后,还可以通过海陆间循环返回陆地。
,从水循环的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提示因为黄河水的补给既有大气降水,又有冰雪融水、地下水;水流到大海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还会回到陆地。
黄河输沙造陆黄河以高含沙量而闻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一、考试内容(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二、考查方式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均会出现。
主要通过区域图、水循环示意图、流域图等考查水循环的环节、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三、考点分析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四大圈层,并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2)联系各种水体,使水资源不断更新。
(3)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
四、考点训练鄂毕河发源于阿尔泰山脉西南坡,自东南向西北流再转北流,纵贯西西伯利亚平原,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毕湾。
下图为鄂毕河水系图。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鄂毕河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位季节变化小 B.流速快,含沙量大C.有凌汛、春汛和夏汛 D.流量大,航运发达2.鄂毕河流域降水较少,但流量丰富,主要原因是A.上游落差大,水势汹涌 B.流域沼泽广布,支流众多C.流域气候寒冷,蒸发弱 D.地势低平,大量海水倒灌某游客在云南丽江的游记中写到:“束河古镇依山傍水,青龙河横贯古镇,从河边拾阶而上,来到百步之外的三眼井,这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当地纳西族对3个水潭的用途进行了严格限定,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必须在指定水潭。
”3个水潭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3—4题。
3.与相邻的青龙河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A.更新速度快B.水位变化大C.含沙量较低D.水源易污染4.推测三眼井A.补给水源来自青龙河B.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C.Ⅱ潭用于居民饮用水D.Ⅲ潭用于淘米洗菜“泾渭分明”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诗经》中有“泾以渭浊”,故有人认为在春秋时代是“泾清渭浊”。
唐诗中杜甫有“浊泾清渭何当分”(渭清泾浊)。
历代至今,都有人实地考察,然而泾渭变迁,清浊难辨。
4.1 水循环及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真题再探
(2019·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
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 1989—2015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
距市中心( )
A. 10~15 km
B. 15~20 km
C. 20~25 km
D. 25~30 km
2. 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
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
加④地表径流增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核心突破
1. 水循环环节及影响因素
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 正面影响
①修建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大坝下游枯水期径流量。
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增加库区的蒸发量。
②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有利于防治城市内涝。
(2) 负面影响
①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②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使蒸腾减少,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较少,局部气候趋于干旱;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快速汇聚,易发生洪涝灾害。
③城市路面硬化,会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断流;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有泉水出露的地区出现泉水枯竭,导致绿洲地区土地荒漠化等。
3. 水循环的意义——四个关键词
(1)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 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
(4) 塑造:地表形态。
4. 水循环原理的运用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其循环过程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其他自然要素产生重要影响。
常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分析湖泊性质
湖泊根据湖水性质可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
从水循环过程看,注入湖泊的河水从陆地上带来盐分,如果没有河水或者地下水的排盐作用,湖水经过强烈的蒸发之后就是咸水湖;如果有河水或者地下水常年流出,起到排盐作用,就属于淡水湖。
(2) 分析水土流失的强弱
水土流失强弱与水循环的地表径流有着直接关系。
受地表植被、地形坡度、降水量的大小等影响,如果地表径流水量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就重,相反就轻。
如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人类活动,都是为了减小地表径流的水量和流速,以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
(3) 分析沼泽湿地的形成
影响沼泽湿地的环节有降水、蒸发、下渗和地表径流等,例如高纬地区沼泽地的形成原因一般包括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有河水、季节性积雪融水等的汇入,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存在地下冻土不易下渗,蒸发量小等。
方法与技巧: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事象成因
很多与水有关的问题都可以从水循环的角度思考,利用相关的“微导图”,解释某地理事象的前因后果,是近几年高考题中出现较多的一种形式。
常涉及的命题热点有以下几种:
地理事象
举例
水循环环节
①
(降水)
②
(蒸发)
③(地表
径流)
④
(下渗)
⑤(地下
径流)
植被减少减少减少增加减少减少修建水库增加增加调蓄径流增加增加
内流湖缩小少旺盛
地表径流汇入少
(引入湖河水灌溉)
城市内涝多减少增加减少减少
土地盐碱化少旺盛
不合理
灌溉
增加(地下
水位上升)
沼泽的形成较多微弱
多(排水
不畅)
下渗少
(地下冻土) 命题预测
命题点1 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
(2019·南京三模)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 图中表示陆地内循环的是( )
A. a—b—d—f
B. b—d—f
C. a—b—c—i—n
D. a—b—d—h—o
2. 长江水源补给量最多的过程是( )
A. a—b—c—i
B. a—b—c—g—k
C. a—b—d—h—l
D. a—b—d—j
命题点2 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2019·扬州中学)浙江宁波的甬城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生长激素的“四不用”农场利用人工蓄水池进行蓄水,通过引水渠流入蔬菜区进行灌溉,再流经养鸭的水禽区和养鸡区,含有鸡鸭粪便的水最后进入鱼塘,作为鱼的饲料。
鱼塘的水通过过滤池净化后,又重新用来灌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过程。
下图为“四不用”农场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
3. “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 )
A. 物质迁移功能
B. 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功能
C. 能量交换功能
D. 联系地球外部圈层功能
4. “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 )
A. 降水环节
B. 蒸发环节
C. 径流环节
D. 下渗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