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第一章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 格式:ppt
- 大小:503.50 KB
- 文档页数:15
第⼀章、反对外国侵略的⽃争资料讲解第⼀章、反对外国侵略的⽃争第⼀章反对外国侵略的⽃争⼀、教学⽬的与要求1、本章共有两条线索、三个基本问题。
两条基本线索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国⼈民反抗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争。
三个基本问题是:第⼀,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反侵略⽃争的意义是什么?第三,中国⼈民反侵略⽃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了解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及其给中国社会和⼈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造成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2、了解近代中国⼈民抵御外国侵略⽃争的历史,认识近代中国反侵略⽃争的意义,继承、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的民族精神。
3、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认识社会制度腐败必然导致失败的深刻历史教训;认识正是严重的多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促使中国⼈民去努⼒探索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1、通过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历史,正确认识外国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纠正“侵略有功、殖民有利”的错误观点。
2、通过了解近代中国⼈民英勇地反抗外来侵略的⽃争,认真分析近代中国⼈民反侵略⽃争的意义;3、分析总结反侵略⽃争失败的原因与历史经验教训。
三、学时2学时引⾔: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孔都滴着⾎和脏脏的东西。
”列宁说:“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并把⾮资本主义的古⽼国家卷⼊世界经济的漩涡,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
”资本天⽣是追求利润的,⽽利润来⾃市场。
世界近代的历史告诉我们,资本的扩张史是⼀部西⽅列强恃强凌弱,以⾎腥暴⼒和残酷战争侵略掠夺和殖民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历史。
在西⽅列强的世界征服计划中,东⽅的中国—⼀个有着辉煌的历史、曾经创造了独步世界的农耕⽂明、幅员辽阔的远东国度,⼀直是它们追寻的⽬标。
从1840年起在以后的80年⾥,列强的侵略⼀步步加深,中国⼈民反对外国侵略的⽃争⼀代代前赴后继;列强⽠分中国的图谋被粉碎;随着反侵略⽃争的失败,中国⼈民的民族意识也开始普遍觉醒。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教学目标:通过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状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及其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教学难点:资本-帝国主义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意义主要内容: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从1840年到1919年这八十年里,英、法、日、美、俄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侵华战争的参与国之多,历时之长,频率之高,危害之重,世界罕见。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参加对中国侵略的国家越来越多,战争的范围也越来越扩大,从沿海到内陆,甚至将战火烧到中国的首都;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造成中华民族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打击了中国的民族自信心,中国的国际地位急速下降,更重要的是随着军事侵略而来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次侵华战争及其他:1.1840~1842 第一次鸦片战争2.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3.1883~1885 中法战争4.1894~1895 中日甲午战争5.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他:1874年日军侵占台湾;1883年英军入侵西藏;1903年英军第二次入侵西藏;1904~1905年日俄为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的战争。
二、政治控制:与“五次侵华战争”中国抵抗失败结局随之而来便是一批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第一批: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第二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第三批:《中法新约》第四批:中日《马关条约》第五批:《辛丑条约》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国家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权力,加强了对中国的政治控制,表现在:1.割占领土,竞相划分势力范围,形成瓜分中国之势;2.建立“国中之国”——租界;3.掠取在中国驻兵权;4.享有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5.控制中国海关;6.1861年辛酉政变(北京政变)后,清政府开始执行投靠外国侵略者的媚外路线,外国侵略者也趁机将侵略魔爪伸进清王朝中央政权,使清政府日益变成洋人的朝廷,最终成为外国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