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反对外来侵略斗争
- 格式:ppt
- 大小:5.14 MB
- 文档页数:1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本章重点:1.资本-帝国主义国家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对中国侵略的?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危害后果?2.中国人民是如何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生存的权利,并且避免中国被瓜分的局面的?3.反侵略战争一再遭到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是怎样逐步觉醒的?引言:“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脏脏的东西”。
马克思的这句名言,我们应该都背的烂熟于心。
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
”资本天生是追求利润,而利润来自市场。
世界近代的历史告诉我们,资本的扩张史是一部西方列强恃强凌弱、以血腥暴力和残酷战争侵略、掠夺和殖民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历史。
在西方列强的世界征服“计划”中,东方的中国—一个有着辉煌的历史、曾经创造了独步世界的农耕文明、幅员辽阔的远东国度,一直是它们追寻的目标。
从1840年起在以后的80年里,列强的侵略一步步加深,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代代前赴后继;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被粉碎;随着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开始普遍觉醒……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在封建时代里,千千万万分散的小农,在遭受统治阶级沉重压迫和层层盘剥的情况下,顽强地与大自然搏斗,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不断开垦,是农业生产达到了农业文明的最高水平。
史料显示,直到18世纪末,中国农业生产总量仍居世界前列:全国拥有耕地10.5亿亩,粮食产量达到2040亿斤,养活了3亿人口。
从1840年到1919年这八十年里,英、法、日、美、俄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侵华战争的参与国之多,历时之长,频率之高,危害之重,世界罕见。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参加对中国侵略的国家越来越多,战争的范围也越来越扩大,从沿海到内陆,甚至将战火烧到中国的首都;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的觉醒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2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二、政治控制三、经济掠夺四、文化渗透3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4一、军事侵略(一)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二)迫签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三)勒索赔款,抢劫财富5军事侵略6(一)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78(二) 迫签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9(三)勒索赔款,抢劫财富战争赔款:《南京条约》对英国赔款2100万元《北京条约》对英、法赔款各800万两白银《台事专条》对日本赔款5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对日本赔款20000万两白银,再加上3000万两赎辽费《辛丑条约》对英、法、德11国赔款45000万两白银(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00万两)10“租界”是十足的殖民地,这里的一切都由外国殖民者管理,不受中国法律的丝毫制约,俨然成为“国中之国”“租界”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武力恫吓,实行政治和经济侵略的基地,起着极其凶恶的作用.“租界”-“国中之国”1112(三)勒索赔款,抢劫财富1314二、政治控制(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二)镇压人民的反抗(三)扶植、收买代理人15(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外国公使常驻北京-是清政府的“太上皇”领事裁判权-中国司法权被严重破坏把持中国海关-控制中国政治的重要手段和控制中国财政金融的重要据点.16赫德-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17(二)镇压人民的反抗18八国联军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19(三)扶植、收买代理人清廷上谕慈禧2021三、经济掠夺(一)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二) 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三)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四) 操作中国的经济命脉2223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是它们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枢纽,成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中心。
第一章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我国自公元前21世纪形成王朝国家以来,至今四千多年,历史文化绵延不断,为世界所少有。
中国古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了巨大的贡献。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社会结构: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上述状况一方面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另一方面,随着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日益显现,造成社会周期性的危机。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康乾盛世”之后,清王朝有强盛转向衰落,表现为:经济:官僚、地主大肆兼并土地,赋税加重,农民生活更加困苦;政治: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机构膨胀,贪污成风;思想文化: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军事:军力衰败,军力废弛;对外关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以上表明,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了它的尽头、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一)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在欧美等主要国家先后确立。
英国: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经过独立战争,1776年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法国: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工业革命上。
(二)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展资本主义列强为掠夺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和廉价原料供应基地及自由投资场所,对外进行侵略扩张,中国遇到了严重的挑战。
第2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二)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培植代理人;外国公使驻京;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镇压太平军、义和团;惩办对民众镇压不力的官员)。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从1840年到1919年这八十年里,英、法、日、美、俄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侵华战争的参与国之多,历时之长,频率之高,危害之重,世界罕见。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参加对中国侵略的国家越来越多,战争的范围也越来越扩大,从沿海到内陆,甚至将战火烧到中国的首都;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造成中华民族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打击了中国的民族自信心,中国的国际地位急速下降,更重要的是随着军事侵略而来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次侵华战争及其他:1.1840~1842 第一次鸦片战争2.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3.1883~1885 中法战争4.1894~1895 中日甲午战争5.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他:1874年日军侵占台湾;1883年英军入侵西藏;1903年英军第二次入侵西藏;1904~1905年日俄为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的战争。
二、政治控制:与“五次侵华战争”中国抵抗失败结局随之而来便是一批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第一批: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第二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第三批:《中法新约》第四批:中日《马关条约》第五批:《辛丑条约》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国家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权力,加强了对中国的政治控制,表现在:1.割占领土,竞相划分势力范围,形成瓜分中国之势;2.建立“国中之国”——租界;3.掠取在中国驻兵权;4.享有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5.控制中国海关;6.1861年辛酉政变(北京政变)后,清政府开始执行投靠外国侵略者的媚外路线,外国侵略者也趁机将侵略魔爪伸进清王朝中央政权,使清政府日益变成洋人的朝廷,最终成为外国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章第⼀章反对外国侵略的⽃争⼀、鸦⽚战争前的中国(⼀)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业结合的⾃给⾃主的⾃然经济;地主、商⼈、⾼得贷者相勾结)2.在政治上,实⾏⾼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是宗族家长制,君权、⽗权、夫权占主导地位。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盾。
在这⼀⽭盾上建⽴的封建性质的经济、政治、⽂化、社会结构,具有两⽅⾯的特性:⼀⽅⾯,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另⼀⽅⾯,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盾⽇益显现出来,造成⾃⾝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史称“康乾盛世”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其主要表现是: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巧取豪夺,⽆所不⽤其极2.经济上,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农民⽣活⽇渐困苦。
3.思想⽂化上,厉⾏专制主义,⼤兴⽂字狱。
4.军事上,军⼒衰败,军备废驰5.对外关系上,实⾏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鸦⽚战争前的世界(⼀)西⽅资本主义制度的确⽴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命。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业⾰命的发⽣上。
(⼆)西⽅列强的殖民扩张商品⽣产的⽆限增长,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
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盾的需要,促使西⽅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他们把⽬标瞄向中国。
1825年,英国经历第⼀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西⽅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开拓国外市场和摆脱国内危机的冲动,严重威胁着中国这个东⽅古国,⼀场战争在所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