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6
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起点。
(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3)边疆地区危机: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5)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6)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二十九军)英勇抗击日军进攻。
(7)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一一五师英勇抗击日军。
(8)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激战。
(9)1940年8月起,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
(一)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爱国军民英勇斗争的事迹鸦片战争: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在广州期间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学习外国技术,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第一次胜利。
虎门炮台关天培奋勇杀敌,英勇献身。
广州北郊三元里爱国绅民的反侵略战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
浙江定海战役中,总兵葛云飞拼死报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9年大沽炮台的爱国将士英勇抵抗英法联军,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甲午中日战争:平壤战役中的清军将领左宝贵;黄海大战中的北洋舰队“致远号”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壮烈殉国。
(二)义和团运动性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他们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三)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1、三元里一带的爱国绅民,自发组织与英军侵略军作战,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
2、甲午中日战争中,显示出中国爱国军民不畏强暴、坚决抵御外侮的斗争精神。
3、面对野蛮残暴的侵略者,民众也以各种形式进行抵抗。
特别是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显示出他们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补充:义和团运动1、口号:扶清灭洋(评价:“扶清”有利于争取军官,但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具有反帝精神,但笼统排外。
19世纪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例子19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外来侵略最为频繁和严重的时期之一,中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进行了一系列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
下面列举了10个以19世纪中国抗击外来侵略为题的例子。
1. 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至1842年,英国以贩卖鸦片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中国对外贸易受到严重限制,国家经济受到重创,最终在南京签订了《南京条约》。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以鸦片贸易为借口对中国进行侵略。
中国在义和团运动的支持下,进行了顽强抵抗,但最终签订了《天津条约》。
3.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0年至1864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领导人洪秀全提出了反清复明的口号,组织了大规模的农民军队,对清朝进行了多次抗击。
然而,最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清朝重新巩固了统治。
4. 义和团运动:发生于1899年至1901年,是中国人民对外国侵略的一次自发抵抗运动。
义和团组织起义,攻击外国传教士和侵略者,呼吁清朝政府驱逐外国势力。
然而,由于清朝政府的动摇和外国联军的入侵,最终导致了八国联军的入侵。
5.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至1895年,日本以侵略朝鲜为借口对中国发动战争。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了严重的失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赔偿巨额赔款。
6.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至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党人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中国的政治独立。
7. 中法战争:发生于1884年至1885年,法国以侵略越南为借口对中国进行战争。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对越南的控制,签订了《天津条约》。
8. 中英新约:签订于1858年,是中国与英国签订的一项不平等条约。
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多个港口,承认英国对中国的领土和商业特权。
9. 中俄新约:签订于1860年,是中国与俄国签订的一项不平等条约。
高中历史: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
迹
(1)广州三元里抗英(1841年)
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2)左宗棠收复新疆(1878年)
经过:①消灭阿古柏侵略势力②曾纪泽谈判从沙俄收回伊犁③新疆建省
(3)黄海海战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
(4)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1898-1900年)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中国军民抗御外敌,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义和团运动哪些特点?
①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②以神道为武器,有浓厚迷信色彩
③具有盲目排外色彩④爱国与扶清没有明确区分等
第1 页共1 页。
近代抗击外来侵略的典型事例近代中国遭受了无数的外来侵略和压迫,但中国人民从未放弃抗争。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抗击外来侵略的事例:1、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
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
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2、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1月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其目的是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
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告终。
3、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生动写照。
在这些事件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志,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而奋斗。
首先,这些事件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尊严和民族精神。
在面对外来侵略和压迫时,中国人民从未放弃自己的民族尊严和民族精神,始终坚持抗争到底。
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战争中的英勇抵抗,更体现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其次,这些事件也表明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在抗击外来侵略的过程中,中国人民不断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和手段来对抗敌人。
这种智慧和力量不仅体现在军事斗争中,也体现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最后,这些事件也让我们认识到,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一讲西方入侵和中国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1、中国在古代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为什么到近代就落后了,成为资本-帝国主义长期压迫的对象?对于中国落后的原因,有多种分析(1)自给自足自然经济(2)重本轻末的传统(3)闭关锁国政策(4)自然条件:(5)人口的压力:乾嘉时期的学者洪亮吉提出人口增加与粮食之间的矛盾问题。
康熙时人口突破1亿,乾隆时达到3亿。
道光二十年(1840年),猛增到4亿。
今天的人口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
(6)官僚政治、文化(7)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在历史的表象背后》,提出超稳定结构理论。
中国封建社会形成超稳定系统,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子系统保持高度协调,并扼杀一切新因素。
(8)亚细亚生产方式:梅洛蒂在《马克思与第三世界》中,对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作了分析。
亚细亚生产方式有三个特点:没有土地私有制;社会基础是村社制,每个村社通过农业、家庭手工业而自给自足;中央集权起支配作用。
多种因素论等2、怎样理解中国革命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的两大任务,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前者解决的是生产关系的问题,即中国革命问题;后者解决的是生产力的问题,即中国现代化问题。
二者是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
这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
第二,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
第三,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和归宿。
只有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了,才会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
3、为什么把鸦片战争作为近代史的开端?(1)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3)中国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4)中国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判定一个社会属于什么性质的社会的标志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以下是其中一些方面的概述:
1.保卫国家和民族尊严: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是为了保卫国家
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民族尊严。
外国侵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一种侮辱和压迫,反抗侵略意味着保护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尊严。
2.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外国侵略威胁着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可能导致社会动乱和纷争。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有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保障人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
3.激发爱国精神和凝聚力:外国侵略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
唤醒他们的民族意识和凝聚力。
通过抗争外敌,人们能够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并培养起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4.推动民族觉醒和现代化进程:外国侵略的压迫和剥夺加速了
民族觉醒的过程,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家的自强。
反侵略斗争促使人们反思并摈弃旧有的落后体制和思想观念,努力寻求独立、自由和民主的道路。
5.促进国际关系格局的改变:通过反对外国侵略,一个国家可
以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同情,推动国际关系格局的改变。
这有助于维护国际公平和正义,促进各国之间的平等和尊重。
6.历史经验的传承和警示: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是历史经验的
传承和警示。
人们可以从抗争历史中汲取力量和智慧,避免重复历史的错误,并建立更强大、独立和自主的国家。
总之,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对国家和民族具有保卫和发展的意义,也对个人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塑造、凝聚民族凝聚力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的例子一、抵御蒙古帝国的侵略从1206年开始,蒙古帝国崛起,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然而,在13世纪初,中国南方的南宋王朝成功抵御了蒙古帝国的侵略。
南宋王朝采取了一系列的防御措施,包括修筑长城、修建水利工程、组织军队等,最终成功击退了蒙古帝国的入侵。
二、抵御日本侵略的抗战1937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开始了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抵抗,组织了游击战、游击队、抗日根据地等抗日武装力量,并与国民政府军队一起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最终,中国人民成功抵御了日本侵略,并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抵御美国侵略的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率领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援朝,与朝鲜人民军一起进行了顽强抵抗。
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长征,最终成功解放了朝鲜,击退了美国侵略。
这场战争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和强大实力,给美国帝国主义一个沉重的打击。
四、抵御苏联侵略的中苏边界冲突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苏联试图通过武力解决中苏边界问题。
中国人民不畏强权,坚决抵抗苏联的侵略行为。
中苏边界冲突中,中国人民军队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和战略智慧,成功击退了苏联侵略,维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
五、抵御越南侵略的中越边境战斗20世纪70年代,越南试图通过武力侵占中国边境地区。
中国人民军队奋起抵抗,进行了长时间的战斗。
中越边境战斗中,中国人民军队表现出高超的战斗技巧和坚定的意志,成功击退了越南侵略,捍卫了国家领土的安全。
六、抵御印度侵略的中印边境冲突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和印度发生了一系列的边境冲突。
中国人民军队坚决抵御印度的侵略行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中印边境冲突中,中国人民军队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和优秀的战术指挥,成功击退了印度的侵略。
七、抵御台湾分裂势力的统一战争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人民决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中国人民军队时刻保持高度戒备,坚决打击台湾分裂势力的挑衅行为。
列举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资本主义外力侵略的斗争形式
在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资本主义外力侵略的斗争形式多种多样,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形式:
1. 民族革命斗争:近代中国爆发了一系列反对外国侵略的民族革命斗争,其中最著名的是辛亥革命。
该革命于1911年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2. 清末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是一支由农民组成的民间武装团体,他们在19世纪末期活跃于中国北方地区,以反对外国侵略和基督教传教士为主要目标。
虽然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但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反侵略情绪。
3. 反对不平等条约:近代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剥夺了中国的主权和权益。
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对不平等条约的斗争,最终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功废除了这些不平等条约。
4. 抵制外国商品运动: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人民发起了多次抵制外国商品的运动,以抵制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市场的侵略。
这些抵制运动包括抵制洋货、推动国货运动和拒绝购买日本货等。
5. 抗日战争: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中国人民面对日本帝国
主义的侵略,发起了抗日战争。
这场战争动员了全国人民的力量,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广泛抗日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
总之,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资本主义外力侵略的斗争形式丰富多样,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这些斗争形式的胜利不仅保卫了中国的独立和尊严,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教案设计庄严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知识与能力]了解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反击战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分小组确立研究主题,初步学习收集材料的方法,初步学会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方法,收集明清时期中国人民为抗击外国侵略而斗争的故事,编演历史课本剧。
培养历史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反击战,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反击战。
教学难点:《尼布楚条约》的签定。
教学方法:本课的主体内容是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基本史实,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生动的讲述、学生的讲演、表演,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深入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担当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帮助者和欣赏者,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补充说明帮助拓展深度。
本课教学的核心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另外在双语教学方面进行初步的尝试,在课堂教学组织、课堂评价等方面尝试运用英语,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用英语表达。
教学准备:将本课的内容:“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布置给学生预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结成学习小组,确定小组学习的共同目标,即选择、确立本组研究的主题,然后进行角色分配,使每人角色互补或相关,进行工作分工,使每一成员负责的任务成为其他成员完成相应任务的基础。
由组长组织、组员参与,共同制定研究方案,由此确定各成员的分工,如主持人、资料收集员、历史课本剧的编、导、演等等。
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和分工进行相应的准备,如利用周末时间上网下载,到图书馆查阅资料,阅读《中华五千年》等有关课外读物,进行资料的汇总整理,收集明清时期中国人民为抗击外国侵略而斗争的故事,编演历史课本剧,收集有关音像资料,设计互动的游戏及讨论题等等。
从课前资料的搜集、准备过程开始,教师即应提供尽可能的指导和帮助,包括帮助学生查找资料、制作课件、解答疑难等等。
上课前按小组坐好。
教学过程:一、导入:Teacher : Class begins. Good morning everyone. (上课。
同学们好!)Students : Good morning Miss Zhuang .(老师好!)Teacher : Sit down, please.(请坐。
)教师活动: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为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英雄赞歌。
你能说一说你崇敬的民族英雄有哪些吗?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说出自己崇敬的民族英雄,如: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等等。
教师活动:这些民族英雄都是我们应该永远尊敬和怀念的。
今天让我们去了解一下明清时期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外来侵略作了哪些英勇的斗争,涌现出哪些民族英雄。
请看第19课《明清抗击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多媒体展示课题及图标)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这节课我们还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我们三个小组分别讲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课前大家都收集了很多资料,再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互相交流一下。
Let’s begin.(开始。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活动:深入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教师重在提供帮助和加以指导。
教师活动:Stop here. Are you ready? As usually,we’ll choose the best team in this class. I hope you’ll work hard, ok?(就到这里,准备好了吗?同以往一样,根据各组的表现,我们要选出最优秀的小组,希望大家努力,好吗?)让我们进入第一子目:(多媒体展示)1、戚继光抗倭教师活动:在福建、浙江沿海地区,有一种圆形中间带孔的饼,叫光饼,也叫继光饼,据说是为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打倭寇而制成的。
作战时士兵们都用绳子将带孔的饼穿起来背在身上,饿了就拿饼吃,不停下来休息,往往出其不意消灭敌人。
后来老百姓家家烙制这种饼,送给戚家军支援他们的抗倭斗争。
这个民间故事生动表现了戚继光抗倭的丰功伟绩,也反映了人民对他的爱戴和怀念。
Now, which team can say something about Qi Ji Guang?(下面,哪个小组可以介绍一下有关戚继光的事迹?)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交流、反馈,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学生活动:由收集戚继光资料的小组来介绍。
1、介绍倭寇的由来和危害。
2、观看录像《戚继光》,讲述戚继光的抗倭活动,包括台州战役。
(录像资料可由教师提供)3、表演“鸳鸯阵”。
(鼓励学生根据资料自己编排)4、倭寇基本清除。
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鼓励其他小组积极回答,形成竞争的氛围。
学生活动:给大家出几道讨论题:1、你认为戚继光是怎样的一个人?2、为什么戚继光抗倭能成功?教师活动: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is team?(你们对这个小组的讲述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意图: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同时,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更正,小组之间互相竞争,也互相置疑,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心被激发出来,竞相参与,既阐发自己的观点、支持同组其他同学的观点,又反驳其他组的不同观点,学生在争辩中获得学习历史的乐趣。
教师活动:戚继光抗倭是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着后人抗击外侮的斗争,从1937年开始,中国人民又进行了一场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对,抗日战争,经过八年抗战中国人民赶跑了侵略者,再一次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教学意图:真正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担当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帮助者和欣赏者。
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补充说明帮助拓展深度。
教师活动:Now,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is team?(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这个小组的表现)教学意图:尝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就全组的表现做评价,促进小组内成员的真诚合作和组际之间的竞争,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动机,强调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体现出的是所有组员都参与活动,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大多数人肯动手、肯动脑、敢发言,小组活动热烈,教学效率比较高。
教师活动:They’re great. You’ll work hard .Let’s go on.(他们的表现非常好,希望其他组同学更加努力。
让我们进入第二字目的学习。
)教学意图:课堂上教师多给学生激励,积极的评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师活动:今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40周年,海峡两岸的人民都举行了各种活动缅怀这位民族英雄。
那么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Which team can tell us?(哪个小组来介绍?)学生活动:1、介绍台湾的历史2、观看录像《郑成功收复台湾》3、互动游戏:智力闯关(由本组同学设计问题向其他小组发出挑战,课件可由学生自己完成,闯关成功会获得由本组同学准备的小贺卡。
)教学意图:通过互动游戏巩固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形成竞争氛围。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或者教师也参入到游戏中去,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活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昭示人们,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但至今台湾仍未回归。
请同学们看一段材料:近年来,台湾代表不断提出加入联合国的提案,每次都遭到否决。
尼加拉瓜曾经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表示支持台湾。
假如你是中国驻联合国代表,请你写一段发言稿,结合中国的历史和中国政府的政策,在尼加拉瓜代表发言之后进行反驳。
教学意图:通过开放性的题目,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
教师活动:同学们表达了共同的心声,让我们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3、雅克萨反击战教师活动:清朝前期,台湾已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国东北边疆却遭到沙俄的入侵,为抗击沙俄侵略康熙帝组织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学生活动:1、介绍沙俄侵略军的暴行。
2、两次雅克萨反击战的经过。
(教师制作相关课件,学生可指图讲解。
)3、表演历史课本剧《尼布楚条约》(由学生根据收集的明清时期中国人民为抗击外国侵略而斗争的故事编演历史课本剧,教师可提供帮助和指导。
)教学意图:通过课本剧的表演,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学生活动:提出问题:1、雅克萨反击战是在哪个皇帝执政时期发生的?(康熙)2、尼布楚条约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签定的?(1689年,尼布楚)3、为什么说尼布楚条约是平等条约?(平等谈判,不存在中国的武力威胁)教师活动:雅克萨反击战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尼布楚条约》是第一个边界条约,也是一个平等的条约,这时的清朝国力强盛,军事力量强大,但到了清朝末期,国力日益衰败,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被迫同沙俄侵略者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丧失国土大约150多万平方公里。
为什么会出现前后两种不同的结果呢?教学意图:引发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落后就会挨打。
三、课堂小结:教师活动: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本课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板书)了解了这些英勇斗争的事迹,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呢?学生活动:畅所欲言,谈感受、体会、启示和收获。
教师活动:这些爱国军民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也应该成为我们努力学习、自强不息的动力。
教学意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全课。
四、评价教师活动:Then we’ll choose the best team in this class.(接下来我们要选出本课最优秀的小组) 学生活动: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填写小组自评、互评表,教师填写师评表,要做到公平和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