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外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LIF)
- 格式:docx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14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按照手术方式将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组,PLF组52例行PLF术治疗,PLIF组53例行PLIF术治疗,对比术后手术效果。
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术后总有效率94.34%高于PLF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够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但PLIF 组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幅度明显高于PLF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LIF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55%与PLF组1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LIF术治疗椎间盘突出较大或节段不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确切,能够快速恢复腰椎前柱支撑功能和重建腰椎生理曲度,符合腰椎生物力学原理,在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早期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腰椎后外侧融合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腰椎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或脱出在后方或椎管内,引起相邻脊神经根受压或刺激产生单侧或下肢麻木、腰部疼痛等一系列综合征,传统腰椎髓核摘除术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但术后坐骨神经痛并未完全消失,且术后由于脊柱不稳引起的持续腰痛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
笔者观察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术前经CT或MRI等检查确诊,符合手术指征,排除非计划二次手术、病变节段达到2个、精神障碍、腰椎滑脱、严重骨质疏松症或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等,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
PLIF.ALIF 及 TLIF 手术脊柱融会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衔接或融会在一路.融会手术平日须要采取骨移植来促进融会.这种手术须要从患者盆骨取下少量骨组织(自体移植),或从供体获取少量骨组织(异体移植),然后将获得的骨组织放置在两个脊椎之间,使得它们“融会”在一路.借助于生物力学的椎距离板的植入,植骨将代替在手术中被完整移除的椎间盘.脊柱融会术是脊柱病罕有的治疗办法,比方滑脱.脊柱侧凸.重度椎间盘退变或脊柱骨折等.一般在采取普遍的非手术治疗掉败后才斟酌融会治疗.本诊所供给三种罕有的融会手术,包含PLIF, ALIF 和 TLIF.PLIF PLIF 是指后路椎体间融会术.这种融会术经由过程患者的背部(后入路)瘦语达到椎骨.PLIF手术包含三个根本步调:•术前筹划和模板创建.手术前,外科大夫运用 MRI 和 CAT 扫描,以肯定患者须要的植入物尺寸.•预备椎间隙.依据融会的级数,在患者的背部开 3-6英寸的瘦语,然后将脊椎肌肉压缩(或离开),进入椎间盘.外科大夫然后当心移除椎弓板(椎板),如许才干够看到和进入神经根部.可对神经根部上面的小关节进行修整,以让出更多空间给神经根.外科大夫然后消除受累椎间盘及其四周组织,并在相邻椎骨概况为椎体融会做些预备.•拔出植入物.一旦椎间隙预备完成,把装在融会架里的异体或BMP 骨移植物拔出到椎间隙中,以促进两个椎体之间的融会.其它内固定物(诸如棒或螺杆),也可在这时刻拔出运用以进一步稳固脊椎.TLIF TLIF 是指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会术.这种融会术是 PLIF 手术的一种精致化和比来对腰椎受累的脊柱疾病施行的风行的外科治疗手术.这种 TLIF 技巧采取与 PLIF术相似的办法到达脊椎,不合的是在患者背部从椎管更正面的中线瘦语进入.这一做法大大下降了外科手术中肌肉剥离数目,并且最大限度地削减了到达椎骨.椎间盘及神经所须要的神经操纵量.我们诊所爱好运用TLIF 办法进行椎体间融会术, 因为这种办法平日对脊椎造成的创伤更小,对神经更安然,并且在进行椎骨融会中许可最小入路和起码运用内镜技巧.在 PLIF 和 ALIF术中,椎间盘组织从脊椎中移除,并代之以拔出椎间隙的骨植入物(假若有须要的话,连同融会架,螺杆或棒).这些器材的运用有助于促进融会,增长脊椎的力气和稳固性.我们今朝运用多种最先辈的融会器技巧,包含由骨组织.钛.聚合物甚至包含可接收材料制成的融会架.ALIF ALIF是指前路腰椎椎体间融会术这种手术与 PLIF术相似,不合的是从身材正面(前部)进行,平日是经由过程一个鄙人腹区或正面 3-5 英寸的瘦语进入.这种切入可能切开小腹肌肉然后再对其进行修复.我们诊所采取一个异常小的瘦语进入脊椎的 ALIF 办法,如许可以保存肌肉和到达脊椎的正面.这种办法保持了腹部肌肉的力气和功效,经经常运用来融会 L5-S1的椎间盘间隙.一旦切开瘦语达到腰椎并让腹部肌肉和血管缩进后,椎间盘组织就可以移除了.接着外科大夫拔出骨植入物(若有须要还须植入前路椎体间融会器.棒或螺杆)来稳固脊椎和促进融会.最小入路我们平日运用最小的入路技巧进行几种类型的脊椎手术.开辟这些技巧源于在显微剖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凸起症中腔镜技巧的运用.如今,已被运用到融会手术中.问问我们临床团队的一位大夫,看看这是否也合适你.融会手术后每一位患者的康复时光都不一样.然而,大多半患者在手术后的第一天就可以站起来走路了.每位患者的情形都不一样,但大多半患者一般留院3-5 天.出院后,接收了 PLIF.ALIF 或TLIF手术治疗的患者,若有须要,大夫会开出止痛药物以及一份具体术后运动筹划,以帮忙患者顺遂康复和恢复健康生涯.运用 TLIF 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椎滑脱症的病例如以上 X 光片和 MRI 检讨成果所示,这位 58 岁老年女性患L4/5级的退行性脊椎滑脱症.她走远路艰苦,背部及腿部痛苦悲伤.她接收了椎板切除与内固定物融会手术治疗。
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之TLIF:一「T」走天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一个主流术式,手术入路多种多样,包括前路的ALIF,侧路的OLIF,DLIF/XLIF,后路的 TLIF 及 PLIF,早先已经简要介绍了 ALIF 技术,今天我们继续介绍腰椎 TLIF/PLIF 技术。
各种手术技术操作步骤在教科书上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稍微花点时间都能查到,所以本系列文章并不着重介绍技术要怎么进行操作,而是和大家探讨一些技术背景,包括技术起源,优缺点,适应症等平时相对关注比较少的方面,希望新入行的脊柱外科医生能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作者:TLIF(全称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图 1)是目前临床上的主流术式。
如果是脊柱外科菜鸟,你可以没见过各种花里胡哨的 LIF,但肯定得知晓 TLIF。
TLIF 技术从后方椎间孔间隙进入目标椎间盘,并对所在节段进行椎间隙处理,如椎间盘减压,椎间隙准备及植骨融合。
TLIF 技术可以说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实用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借用我的老师浙大邵逸夫医院的赵凤东教授经常说的一句话来形容其变态实用性就是:一「T」走天下。
图 1:TLIF 技术,图自 spine surgery tricks of the trade 3rd, Alexander R. Vaccaro, P145介绍TLIF 技术,一定离不开PLIF(全称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图 2),PLIF 和 TLIF 技术方案接近,很难完全区分开,很多时候,我们在临床做的可能是两者的杂交。
•PLIF 技术在二战期间诞生,通过后方切除椎板,棘突,黄韧带等结构来暴露椎管,解除神经压迫,而后在椎间隙植骨达到椎体间融合的目的。
••远古文献记载,Mercer 等人在1936 年的文献报道中提出了腰椎滑移手术的几个手术入路设想,包括后路棘突间的大块植骨融合,前路椎间隙融合等方式,当时并没有明确的提出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的概念。
PLIF、ALIF 及TLIF 手术脊柱融合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连接或融合在一起。
融合手术通常需要采用骨移植来促进融合。
这种手术需要从患者盆骨取下少量骨组织(自体移植),或从供体获取少量骨组织(异体移植),然后将获得的骨组织放置在两个脊椎之间,使得它们“融合”在一起。
借助于生物力学的椎间隔板的植入,植骨将取代在手术中被完全移除的椎间盘。
脊柱融合术是脊柱病常见的治疗方法,比如滑脱、脊柱侧凸、重度椎间盘退变或脊柱骨折等。
一般在采用广泛的非手术治疗失败后才考虑融合治疗。
本诊所提供三种常见的融合手术,包括PLIF, ALIF 和TLIF。
PLIFPLIF 是指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这种融合术通过患者的背部(后入路)切口达到椎骨。
PLIF 手术包括三个基本步骤:∙术前规划和模板创建。
手术前,外科医生使用MRI 和CA T 扫描,以确定患者需要的植入物尺寸。
∙准备椎间隙。
根据融合的级数,在患者的背部开3-6 英寸的切口,然后将脊椎肌肉收缩(或分开),进入椎间盘。
外科医生然后小心移除椎弓板(椎板),这样才能够看到和进入神经根部。
可对神经根部上面的小关节进行修整,以让出更多空间给神经根。
外科医生然后清除受累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并在相邻椎骨表面为椎体融合做些准备。
∙插入植入物。
一旦椎间隙准备完成,把装在融合架里的异体或BMP 骨移植物插入到椎间隙中,以促进两个椎体之间的融合。
其它内固定物(诸如棒或螺杆),也可在这时候插入使用以进一步稳定脊椎。
TLIFTLIF 是指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
这种融合术是PLIF 手术的一种精细化和最近对腰椎受累的脊柱疾病施行的流行的外科治疗手术。
这种TLIF 技术采用与PLIF 术类似的方法到达脊椎,不同的是在患者背部从椎管更侧面的中线切口进入。
这一做法大大降低了外科手术中肌肉剥离数量,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到达椎骨、椎间盘及神经所需要的神经操作量。
我们诊所喜欢使用TLIF 方法进行椎体间融合术,因为这种方法通常对脊椎造成的创伤更小,对神经更安全,而且在进行椎骨融合中允许最小入路和最少使用内镜技术。
腰椎融合术腰椎融合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椎管狭窄等腰椎退行性疾病。
它通过切除病变的椎间盘和融合相邻的腰椎骨,以稳定脊柱和减轻疼痛。
腰椎融合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进行操作。
手术切口一般位于腰椎部位,麻醉后医生会仔细清洗和消毒手术区域,避免感染的发生。
然后,医生会通过切开肌肉组织和移开神经组织来获得对椎间盘和腰椎的可视化。
接下来,医生将移除损坏或突出的椎间盘,并将相邻的腰椎骨表面光洁化,以便于骨融合。
在腰椎融合术中,医生通常会使用骨髓抹片、骨粉或人工骨块填充切除的椎间盘区域。
这些填充物有助于刺激新骨生长,并促进骨融合。
有时医生还会使用金属螺钉、钢板或骨融合器等器械来稳定腰椎骨,以便于骨融合的发生。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特殊情况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和操作。
腰椎融合术的手术时间一般在数小时内,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手术难度。
手术后,病人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以便医生及时观察手术部位的愈合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通常需要遵守医生的康复建议,包括定期康复训练、避免剧烈运动和正确的坐姿等。
腰椎融合术的效果因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手术后能明显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包括:避免举重过重物品、维持良好的姿势和活动、避免剧烈运动、遵守药物治疗等。
术后定期随访也非常重要,以确保手术效果和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虽然腰椎融合术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但并非所有病人都适合进行此手术。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病情、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等因素来评估是否适合进行腰椎融合术。
患者应该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收益,以作出明智的决策。
总之,腰椎融合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脊柱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手术通过切除病变的椎间盘并融合相邻的腰椎骨来稳定脊柱和减轻疼痛。
患者在手术后应严格遵守医生的康复建议,并定期复查和随访。
尽管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和限制,但对于符合适应症的患者来说,腰椎融合术可以带来显著的疼痛缓解和生活品质提高。
腰椎融合手术(1)
腰椎融合手术是一种医学手术方式,适用于治疗腰椎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椎间孔狭窄、脊柱滑脱等。
手术的目的是通过融合椎体骨头和加固脊柱的方式,消除疼痛和症状,恢复脊柱的功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腰椎融合手术的基本内容、手术过程和术后注意事项。
一、手术前准备:
在进行融合手术前,患者需要接受全面的体检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准确的手术范畴。
手术前需要停止一些服药,包括抗凝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等,同时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手术过程和家族病史等相关信息。
二、手术过程: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会进行局麻或全麻,医生会在腰椎部位做一个5-7厘米的切口,将软组织和脊柱暴露出来。
接下来,医生会用钢板、螺钉或植入物等材料对脊柱进行加固。
然后,在需要修复的椎间盘中注入自体骨髓移植或人工材料,最后将两侧的椎体对齐并用骨钩将其固定。
整个手术过程需要3-5小时不等。
三、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患者需要呆在医院几天,医生会给予一定的止痛和预防感染的药物,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日常活动。
患者需要注意伤口的清洁和护理,以及避免颠簸和剧烈的运动。
在康复期间,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监测,以确保手术疗效。
总之,腰椎融合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腰椎疾病的手术方式,虽然手术过程较为复杂,但可以减轻疼痛和症状,对于恢复脊柱功能和稳定性有较好的效果。
在手术前和术后,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训练,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腰椎融合术怎么回事
导语:我们人体的腰椎担负着承重、运动和保护神经的一个功能,所以如果我们遇到了一切导致腰椎稳定性丧失的疾患,就比如椎间盘膨出和突出、增生这
我们人体的腰椎担负着承重、运动和保护神经的一个功能,所以如果我们遇到了一切导致腰椎稳定性丧失的疾患,就比如椎间盘膨出和突出、增生这些种类的疾病,还有腰椎失稳、椎管狭窄等这些烦人而痛苦的疾病,都会导致我们腰痛、腿痛、下肢麻木和行走不便的一个疾病症状,所以这样我们就都必须进行脊柱的一个融合术治疗。
首先,第一个方面是,对于这些腰椎退行性的病变,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就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和原则是在尽可能保护正常腰椎的承重、运动和保护神经功能的前提下,解除神经的压迫,恢复腰椎的稳定和运动功能。
第二个方面是,长期以来,腰椎融合术一直是临床治疗下腰痛和脊柱失稳疾患的重要手段。
在大多数脊柱手术中,融合与否已成为判断手术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之一。
那么,第三个方面,我们应该了解一下,在近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腰椎外科学术会议上,国内外专家都认为,腰椎融合术的适应证包括由于创伤、炎症、肿瘤等原因造成的脊柱正常结构破坏,要重建这个结构,就需要做融合。
所以,我们使用了这个腰椎融合术以后,自己的一些腰部疾病就会被慢慢的恢复了,不能说一下子就开始了我们疾病的全面根治,都是一下下比较小程度的修复,所以我们不能期望最开始的时候就恢复了全部的腰部健康,这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任何时候我们的警惕都不能放松下来。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直接外侧椎间融合术手术步骤
直接外侧椎间融合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手术,用于治疗脊椎裂、椎间盘突出、滑脱等一系列脊柱疾病。
下面将详细介绍直接外侧椎间融合术的手术步骤。
1. 麻醉
在手术开始前,麻醉师会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确保患者手术期间不会感觉到疼痛。
2. 切开
从患者背部进行切开,剥离软组织、筋膜和椎板,暴露椎间盘和椎体的后部。
3. 分离椎体
用特殊的器械把椎体和椎间盘分离开,暴露出待操作的椎间隙。
4. 技术钻孔
用钻孔器将椎板、横突、关节突做成四个小孔。
5. 将植骨物植入
取出适量的植骨物,将其植入骨折间隙内。
植骨物的来源可以是患者
自身的骨骼组织,也可以是人工骨骼。
6. 固定螺钉
将金属螺钉和支架以特定的方向通过椎体、椎间隙和植入的植骨物,
使植骨物和椎体紧密接触。
7. 封闭切口
手术结束后,将手术切口缝合并贴上敷料。
注意事项:
直接外侧椎间融合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需要医生有专业的技术技能。
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术中应注意减少
损伤周围的神经、血管组织,以及避免手术器械污染导致术后感染等
并发症。
总结:
直接外侧椎间融合术适用于治疗脊椎裂、椎间盘突出、滑脱等疾病,
手术步骤复杂,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和高超的操作技能。
在
手术前和手术中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减少手术并发症,确保手术顺
利进行。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常用的英文词语与表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最早由Blume和Rojas提出,Harms和Jeszensky推广,该技术是由Cloward最早提出的经后方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演变而来。
PLIF需要广泛的椎管减压,双侧神经根牵拉来显露腰椎间隙,而TLIF手术是经过椎间孔从单侧显露腰椎间隙,因而与需要双侧完成的PLIF手术相比,TLIF手术另一个主要优点是通过一个单独的后方切口可以同时完成后方的腰椎管减压和前方的融合。
TLIF又有哪些英文中常用的描述?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TLIF常用英文短语.mp3 From J Spine 00:00 10:02The main concern with the posterior fusion approach is the extent of neural retractionrequired, with particular concerns regarding potential nerve root injury, dural tears and epiduralfibrosis.后路融合入路的主要问题是需要神经不同程度的牵拉,尤其是潜在的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和硬膜外纤维化。
NOTESExtent: 程度e.g. His spine has started to lose sagittal balance, but not to the extent of requiring surgery.专业词汇整理与扩展Retraction: 牵开(软组织) Distraction: 撑开(骨) Traction: 牵引Subarachnoid space: 蛛网膜下腔arachnoid membrane: 蛛网膜pia mater: 软脑膜dura mater: 硬脑膜 epidural: 硬膜外词源趣谈: dura mater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hard mother”To address this limitation, the TLIF approach is proposed, involving direct, unilateral access to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whilst reducing direct dissection and surgical trauma to spinalmuscles and structural integrity.为了解决这样的局限性提出了TLIF手术入路的方法,包括直接、单侧进入椎间孔,同时减少对脊柱肌肉和结构完整性的直接解剖和手术创伤。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陈正形【期刊名称】《国际骨科学杂志》【年(卷),期】2004(025)006【摘要】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为脊柱提供了坚强的节段稳定性,维持了椎间隙的高度,有效地治疗了多种腰椎退行性疾病。
该技术的发展使外科医生可以广泛地选择手术入路、内固定器和椎体间植入材料。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merbody fusion,TLIF)是新近发展的,其独特优点:①从单侧进入椎管而达到双侧椎体间融合;②远外侧入路神经牵拉少;③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和神经并发症等。
本文对TLIF技术的由来、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主要优点、应用体会及最新进展等作一介绍。
【总页数】3页(P373-375)【作者】陈正形【作者单位】310009,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相关文献】1.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J], 冯建宏;辛欣2.改良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与改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对比观察 [J], 刘岩;宋正鑫;吴立君;毛英夫;卫力晋3.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J], 韩建国;李文;潘洪发;李志卫;刘伟强;王炳武4.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效果比较 [J], 陈润江5.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开放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疗效比较 [J], 杨永波;朱振军;杨希望;史锐;周大凯;李慧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椎间孔外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LIF)
目前,脊柱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IS)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各种微创理念。
现在,中国正处于老龄化阶段,很多以前认为是手术禁忌症的脊柱疾病,可通过MIS技术解决,其创伤小,康复快,患者易接受,有时仅局麻就可安全的解决问题,更符合最近热推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
腰椎椎间融合术(1umbar interbody fusion,LIF)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的经典且有效方法之一。
目前已相继出现如PLIF、TLIF、ALIF、XLIF、DLIF、OLIF、ELIF等等各种术式,但是每一种融合入路都有它的价值与边界。
所以不应盲目追求,对待每个患者应个性化的谨慎选取。
图示:各种腰椎椎间融合术
图示:各腰椎融合术式入路方向
最早应用于临床的ALIF可采用腹膜后入路和小切口撑开装置或内窥镜系统等技术,减小了手术创伤,但其大血管损伤和逆行性射精等并发症仍很难完全避免。
XLIF避免了后路融合损失后路张力带的缺点,且降低了ALIF大血管损伤的风险,但腰大肌和腰丛神经的损伤却不容忽略。
最近热捧的OLIF技术,不需打开椎管,对神经无干扰,可扩大融合面积,使用更宽大的融合器,但其间接减压作用有限。
PLIF是目前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LIF技术,已普及于各大县医院,但其创伤大,需打开椎管减压,破坏脊柱后方结构,易导致术后医源性腰痛的发生。
TLIF技术是在PLIF技术的基础上改良而来,通过切除关节突经椎间孔入路,不仅减少了对硬膜和神经根的牵拉,同时又保留了棘上、棘间韧带以及骶棘肌椎板附着等后方张力结构。
随着MIS 理念的推广,mini-TLIF(minimally invasive TLIF)技术应运而生,
其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进入,在套管内完成TLIF操作,将手术创伤降到最小。
相对于PLIF手术,mini-TLIF术实际上是保留后方与神经症状无关的棘突、椎板结构,仅针对性地减压引起神经症状的侧方椎管,强调对腰椎肌肉和骨性结构最大限度的保护。
由于下关节突背伏在上关节突背侧,为了显露上关节突、减压神经根管、准备椎间隙,mini-TLIF术必须先切除下关节突,而实际下关节突在多数情况下并不构成致压因素,只是为了获取视野和操作空间,成为入路上的“无辜牺牲品”。
随着数字化骨科技术的发展,上海东方医院谭军教授团队采用数字化技术开创性的提出椎间孔外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extra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ELIF),大大的减少了研发成本和研发时间。
ELIF入路比mini-TLIF更靠外,经多裂肌和髂肋肌间隙进入,绕过下关节突,直接暴露并切除导致神经症状的上关节突,在安全三角(Kambin's Triangle)内,对侧方椎管进行减压,完成椎间融合。
ELIF是基于更微创、更大限度地保留后方结构的目的,即保留下关节突、椎板,其上附着的韧带、肌肉,上关节突只做部分切除,上关节突的残余部分与下关节突尚可构成吻合支撑,提高腰椎术后即刻稳定性。
图示: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看出上关节突是椎间孔区神经根受压的主要原因(箭头)
图示:上关节突被切除后,椎间孔区域明显扩大
图示:ELIF手术入路。
A、B:从肌间隙进入后显露上关节突;C、
D:将下位椎体上关节突切除;E、F:从“安全三角”置入Cage。
图示:安全三角(Kambin's Triangle)。
位于出口神经根(a)
内侧,走行根和硬膜囊的外侧(b),下位椎体上终板的头侧(c)。
ELIF可选用加长型融合器,增加植骨床面积,防止融合器下沉,理论上能够提高融合率;同时可以选择更长的椎弓根螺钉,贯穿椎体的三柱,理论上能够提供更坚强的力学强度,单边固定即可获得稳定。
图示:置入的加长型Cage
图示:应用的ELIF螺钉比TLIF螺钉更长,强度更大更稳定
图示:3D打印模型上展示的ELIF和TLIF的置钉角度
图示:ELIF的生物力学检测
图示:不同内固定模式下ELIF和TLIF有限元模型
(a) ELIF + UPS. (b) TLIF + UPS. (c) ELIF + UPS +TLFS. (d) TLIF + BPS. ELIF: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UPS: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BPS: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TLFS:经椎板小关节螺钉。
研究发现,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ELIF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TLIF,并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TLIF相当。
此外,使用经椎板小关节螺钉可以进一步提高ELIF的稳定性,而不会对患者造成更多的组织损伤。
图示:应用数字化技术,测量的ELIF及mini-TLIF二维MPR图像相关解剖数据:三维重建剖面(a);切口距正中线的距离、操作通道的深度、椎弓根螺钉的长度(b);椎问融合器的长度(c)。
图示:尸体标本L4-5 ELIF手术操作:触及L5横突向内侧显露上关节突,注意保护L4神经根(a);切除上关节突,安全三角内显露并处理椎间隙(b);置人融合器及椎弓根螺钉(c、d);安装连接棒、固定(e);切口位置及长度(f)。
此外,ELIF操作时,以横突间韧带为界限,横突间韧带似一层保护膜将前方的腰丛神经和腹膜后结构分隔开,在横突间韧带背侧经安全三角,处理椎间隙、置人融合器相对安全,且减压直接针对导致神经症状的侧方椎管,减压比LLIF技术更彻底。
目前,已有学者开发ELIF技术应用的C形Cage及椎弓根螺钉,并用于临床。
Recoules-Arche等报道了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ELIF治疗107例腰椎退行性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初步临床疗效(随访半年)。
术后ODI和VAS评分明显降低,融合率达到97%,且有更短的住院时间和更高的返工率(70%),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4%。
图示:C形Cage
图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ELIF治疗腰椎退行性侧凸
图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ELIF治疗腰椎轻度滑脱症
图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E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通过数字化技术、生物力学、尸体及临床研究证实,ELIF术是一种创伤更小、安全、有效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式。
ELIF特殊的人路角度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后方结构,从侧方切除致压因素-- 上关节突,很好地显露并处理责任间盘,完成融合器置入,加强术后即刻稳定性,
其最佳的适应证为单侧侧方椎管狭窄。
也有临床报道用于腰椎术后翻修手术,可避开硬膜外瘢痕,降低脑脊液和神经损伤的风险。
但由于ELIF减压范围相对局限,双侧侧方椎管狭窄或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谨慎,需个性化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融合入路。
参考文献:
杨明杰. 中华骨科杂志. 2011;31(10): 1093-1098.
杨明杰. 中华外科杂志. 2012; 51(1): 62-65.
李立钧.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3;15(1):50-54.
Guo. PLoS ONE. 2016; 11(12): e0168498.
Yang. PLoS ONE. 2014; 9(8): e105646.
Yang. J Healthc Eng. 2017;2017:9365068.
Kurzbuch. J Clin Neurosci. 2018;47:332-336.
Recoules-Arche.Clin Spine Surg 2016;29:E162–E170.
Lee. Korean J Spine. 2015; 12(4):267-271.
Kim. Korean J Spine. 2013; 10(2):104-106.
2018.10.15(No.38)
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