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考】2015-2016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册+单元测评AB卷)附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31
经典的力量获得教养的途径一、语言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要.挟/紧要.关头假.设/久假.不归堤.坝/提.心吊胆B.隐藏./珍奇宝藏.栅.栏/春意阑珊.纤.毫/纤.夫拉船C.箴.言/缄.默无语蠕.动/耳濡.目染咀嚼./咬文嚼.字D.湍.急/惴.惴不安请教./教.唱歌曲籍.没/声名狼藉.解析:B A项,yāo/yào,jiǎ,dī/tí;B项,cáng/zàng,zhà/shān,xiān/ qiàn ;C项,zhēn/jiān,rú,jué/jiáo,D项,tuān/zhuì,jiào/jiāo,j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蓬勃迁徙老骥伏枥无耻斓言B.提纲跋涉刻苦自励声名狼籍C.戕害脉搏目不暇接麻痹大意D.时髦狭隘闻名遐迩自怨自哎解析:C A项,斓—谰;B项,籍—藉;D项,哎—艾。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些落马的贪官,曾经占用大量社会公共资源,开百万豪车,住千万别墅,一饭千金....,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
②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③雍正执政十三年,那么多的政务都要他一个人处理,使他心劳日拙....,极度疲惫。
④这个城市很是繁盛,百业齐全,但米珠薪桂....,幸好云飞收入稳定,不致衣食无着。
⑤老舍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句句如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中感知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⑥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雨恨云愁....,心情糟透了。
A.③④⑥B.①③⑥C.①②⑤D.②④⑤解析:B ①一饭千金: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
不合语境,使用不当。
②胼手胝足: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使用正确。
第7课获得教养的途径(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赫尔曼·黑塞(1877—1962),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
1904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一举成名。
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在轮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创作了长篇小说《德米安》《席特哈尔塔》《荒原狼》等。
其中《荒原狼》曾轰动欧美。
二战后,黑塞主要整理、编纂早年和中年时期的作品,有大量诗歌、散文、回忆录和文艺评论发表。
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还曾获得冯达诺奖、歌德奖等。
1962年8月病逝于瑞士。
主要作品小说《彼得·卡门青》《在轮下》《荒原狼》等,诗文集《堤契诺之歌》,散文集《回忆之页》《图像集》等。
评价德国现代著名小说家、诗人和散文作家,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个骑士”。
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人物轶事水彩盒,眼镜和打字机这几种物品对黑塞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来到堤契诺之后不久,黑塞操起画画这个行业。
在他一生中最艰难的考验时期,画画帮助他完成了这个过渡阶段。
不仅为他提供了额外的经济来源,他还从作画中得到了心灵的宁静。
因为眼睛不好,有时黑塞甚至几个星期不能工作。
医生总是试图用新的眼镜来减轻他的痛苦。
在黑塞死后,人们从他的抽屉里发现了近一百副的眼镜。
1908年初,克灵戈勒尔公司制造了一台能打出斜体字和大小写字母的打字机。
它的价格极其低廉,被很多学徒所嘲笑。
然而,黑塞用这台打字机写了几万封信和几乎他的全部短篇小说、观察、书评和长篇小说从《盖特露德》到《玻璃球游戏》的打字稿。
(一)背景链接1912年黑塞迁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
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
(专题二获得教养的途径)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都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不能把党员职务当作个人谋权徇.(xùn)私的挡剑牌。
B.有人说,乡愁是孩童时牵牛吃草的一脉青山,是夏日供我们嬉闹的一方绿水,是夕阳里炊.(cuī)烟袅袅的一片屋瓦,是灶头上飘来的阵阵菜香,亦或是萦绕在心头关于故乡那些说不出的愁思。
C.据悉,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结果将比前几年推迟大概一周。
最终谁会获得这一至高无上的荣誉呢?各评审专家似乎对结果都讳.(huì)莫如深。
D.我们要向主张和解的先生请教,这些战争布署究竟意味着什么?英国政府如此长久地锻造出的锁链要用来桎梏.(ɡào)我们了,我们何以抵抗?还要靠辩论吗?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明事情就摆在眼前,可就是一拖再拖不愿动手,这种引而不发....的行为在很多学生身上发生,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B.香港黄金期货悖入悖出....,2014年6月合约成交量为零,无最后成交价,现货黄金再现回落迹象。
C.强调语文课程的“实用”或“教育”均无不当,但是,语文课程中“实用与教育”的畸轻畸重....时有发生也是客观事实。
D.我,15岁,一个中学三年级学生,在读了许多报刊文学之后,心血来潮,见猎心喜....,也学写了一篇小说,冒失地向文学刊物投稿。
3.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8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出现重大失误!在颁发最佳影片奖时,颁奖人因为拿错信封念错名字,将奖项颁给了“爱乐之城”,而后改正过来,真正的最佳影片得主为“月光男孩”。
B.针对今年两会期间热议的“打假”呼声,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鸣起表示: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正在关注此议题。
专题质量检测(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训练(13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①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参透 B .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凭借,利用 ②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因为 C .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徒:徒弟,学生 D .①余嘉其能行古道.道:道理 ②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 解析:选B A 项,②参:检验。
C 项,②徒:类。
D 项,①道:从师学习的途径、做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①无以.至千里②作《师说》以.贻之 B.⎩⎪⎨⎪⎧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C.⎩⎪⎨⎪⎧ ①蚓无爪牙之.利②句读之.不知 D.⎩⎪⎨⎪⎧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解析:选D A 项,①介词,用;②连词,表目的,“来”。
B 项,①介词,“对”“对于”;②介词,“比”。
C 项,①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②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D 项,①②都是转折连词,“却”“但是”。
3.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冷。
B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出生得比我早还是晚呢?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译文: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吧?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译文:人们喜爱自己的孩子,(为此)选择老师来教导他们,对于他们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糊涂啊!解析:选B主谓不搭配,“年龄”不能“出生”,删去“的年龄”或改为“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1.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僵死拔涉性灵望洋兴叹停歇时髦消磨生气篷勃鲜活消遣祟高不计其数【答案】拔—跋,篷—蓬,祟—崇。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对“教养”(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自我意识的________和扩展。
②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_______________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③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________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与丰盈。
A.增强逐渐领略B.增强逐步领悟C.加强逐渐领悟 D.加强逐步领略【解析】增强:增进,加强;加强:使更坚强或更有效。
逐渐:渐渐;逐步:一步一步地。
领悟:领会,理解;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获得真正的教养的途径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研读杰作。
B.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这十来本书对于一位真正的读书人是熟悉的。
C.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仅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且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D.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
【解析】A项,太绝对,在“途径”后加“之一”;B项,主客体颠倒,“书”对人是不会熟悉的,可在“读书人”后加“来说”,或改为“一位真正的读书人对这十来本书是熟悉的”;C 项,前后不是递进关系,而是否肯关系,因此应将“不仅……而且……”改为“不是……而是……”。
【答案】 D4.排列下面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②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也不会产生爱和生命③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④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⑤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⑥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⑦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A.①⑦⑥⑤②④③B.⑥③④⑤①⑦②C.①⑥③④⑤②⑦D.⑥③①⑦②④⑤【解析】⑥③是说一类人,④⑤是说一类人,将两类人对比,推出①⑦②这个原因。
获得教养的途径基础链接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狭隘.(ài)跋.(bá)涉符箓.(lù) B.召.(zhào)唤慰藉.(jí) 宝藏.(zàng)C.麻痹.(bì) 渲.(xuān)染脸颊.(jiá) D.戕.(qiāng)害吮.(yǔn)吸遗骸.(hái)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共振闲瑕恪守 B.书藉蓬勃望洋兴叹C.消磨恢宏沉吟 D.斑斓不记其数收讫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B.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进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
C.他们为新学会的字母而骄傲,继而..又克服困难,读懂一句诗或一句格言,又读懂第一则故事,第一篇童话。
D.每一个真正的读书家都能将现有的宝藏再研究苦读几十年和几百年,并为之欣悦不已,即使..世界上不再增加任何一本书。
4.依次填入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最终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②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③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读杰作。
A.逐渐戕害必须 B.逐步戕害必须C.逐渐妨害必需D.逐步妨害必需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B.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并不断加以使用。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2)经典的力量一、双基提要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字(1)狭隘.()戕.害()斑斓.()咒.语()时髦.()(2)沉()nì慰()jièchī()迷麻()bì消()qiǎn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丰盈彻悟恢宏望洋兴叹气象万千无足轻重3.依次填入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最终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②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③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读杰作。
A.逐渐戕害必须B.逐步戕害必须C.逐渐妨害必需D.逐步妨害必需4.下列名句与作者配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
(王安石)B.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C.(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黑塞)D.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也要泛览。
(鲁迅)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她身着一袭绿色长裙,溶入音乐起舞,用形体语言,行云流水....般勾勒出江南春光无限好的意境。
B.在这次打击赌博的行动中,该市几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一举端掉了十几个窝点,缴获了一大批赌具赌资。
C.新组建的这支足球队训练抓得很紧,但上场对垒到底怎样,还不得而知,我们将刮目..相看..。
D.声名不论大小,都是靠诚实的劳动、创造实绩获得的。
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正是由于这个观点的改变,不仅使“国力牌名袜”在上海市场一鸣惊人,而且影响了上海人对袜品的消费观念,推动了上海袜品行业的革命。
获得教养的途径问题导学1.作者认为获得真正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这条途径有什么特点?这条途径对人生有什么作用?2.文章在阐述阅读经典杰作的作用时,为什么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3.黑塞所说的“世界文学”有怎样的内涵?自主探究本文作者提倡读书要“重复阅读”,可以说是主张“精”读,而也有人强调开卷有益,也就是所谓的“博”读,二者是否矛盾?文法导析1.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多方法论证。
文章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之一,既有理性思考,也富有感染力。
作者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许多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
又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既采用例证法,又采用对比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把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等。
再如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以过程和结果的对比,形象地说明阅读能使心智成长,能使读者面前的世界变得宽广。
全文还有多处文字运用比喻说理,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金钥匙”“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人类的容颜”“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等等。
这些比喻的运用,使语言形象生动,说理通俗易懂。
2.严谨的结构。
本文从大的方面看,前后两部分采用了层进式结构。
第一部分呼应题目,指出真正的教养所追求的目的;第二部分紧承第一部分,明确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阅读经典著作。
两个部分层层深入,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从小的方面看,即第二部分,采用了总分式的结构。
先总说:提出中心论点——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阅读经典著作;后分说:点明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意义,提出正确的读书观,明确阅读经典著作的好处。
由总到分,层次分明。
3.准确、鲜明、生动的论述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必须是准确的。
文中将阅读经典著作作为获得真正的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之一”说得极有分寸;“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一句,“沉溺”在前,“领略”在后,符合思维的发展逻辑。
专题二获得教养的途径劝学(节选)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中.绳(zhòng)舆.马(yú)参省.(xǐng) 省.亲(shěng)B.须臾.(yú) 枯槁.(gǎo)镂.刻(lòu) 驽.马(nú)C.骐骥.(jì) 跬.步(guǐ)舟楫.(jí) 磨砺.(lì)D.埃.土(āi) 跂.望(qì)昭彰.(zhāng) 曲.度(qǔ)2.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虽有槁暴.(晒干)(以火烘木,使其弯曲)③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④而致.千里(送别)⑤君子生.非异也(天赋,资质)⑥非利.足也(走得快)⑦筋骨之强.(强壮)⑧而绝.江河(横断)⑨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洪亮)⑩而闻者彰.(明显)A.①②⑤⑥⑦⑨B.①②③④⑦⑨C.①③⑤⑦⑨⑩D.①⑤⑦⑧⑨⑩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取之于.蓝②寒于.水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④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斗.折蛇行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马之千里者B.甚矣,汝之不惠C.自古至今,未之尝闻D. 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有才能的人并不是因为天赋条件好,而是因为他善于借助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B.作者认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而思考则是可有可无的。
C.作者在最后一段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强调了学贵积累、学贵坚持的道理。
D.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反而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错落有致。
专题二获得教养的途径劝学(节选)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中.绳(zhòng)舆.马(yú)参省.(xǐng) 省.亲(shěng)B.须臾.(yú) 枯槁.(gǎo)镂.刻(lòu) 驽.马(nú)C.骐骥.(jì) 跬.步(guǐ)舟楫.(jí) 磨砺.(lì)D.埃.土(āi) 跂.望(qì)昭彰.(zhāng) 曲.度(qǔ)2.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虽有槁暴.(晒干)(以火烘木,使其弯曲)③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④而致.千里(送别)⑤君子生.非异也(天赋,资质)⑥非利.足也(走得快)⑦筋骨之强.(强壮)⑧而绝.江河(横断)⑨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洪亮)⑩而闻者彰.(明显)A.①②⑤⑥⑦⑨B.①②③④⑦⑨C.①③⑤⑦⑨⑩D.①⑤⑦⑧⑨⑩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取之于.蓝②寒于.水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④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斗.折蛇行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马之千里者B.甚矣,汝之不惠C.自古至今,未之尝闻D. 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有才能的人并不是因为天赋条件好,而是因为他善于借助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B.作者认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而思考则是可有可无的。
C.作者在最后一段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强调了学贵积累、学贵坚持的道理。
D.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反而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错落有致。
二、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蟹六跪.而二螯(腿)B.而致.千里(达到)C.善假.于物也(借助) D.故不积跬.步(半步)8.下列各项中的“而”,与例句解释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吾尝终日而思矣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同步拓展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蠕而动①,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②。
《荀子·劝学》[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③之根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荀子·劝学》[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
教使之然也。
《荀子·劝学》[丁]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
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 [注] ①端而言,蠕而动。
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
②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以小禽兽作为礼物。
③兰槐:一种香料。
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可以为法则..法则:效法的榜样,准则B.其渐.之滫,君子不近渐:读jiān,浸,浸染C.不闻.先王之遗言闻:听到D.厌.其源厌:通“压”,堵塞11.下列句中加点的“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故跬步而.不休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蟹六跪而.二螯C.锲而.舍之D.吾尝终日而.思矣12.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四段选文都很有哲理和教育意义。
其中[甲]文段将古代的学者与现代的学者做学问的目的对比分析,作者认为古时候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自己,当今的学者学习却是为了他人。
B.[乙]段文字以“蓬”“白沙”“兰槐之根”为喻,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告诫君子居住要选择地方,交游必须要接近读书人,以达到“防止邪恶接近中正”的目的。
C.[丙]段文字以“干越夷貉之子出生时的哭声相同,长大之后的习俗却各不相同”为例,旨在说明后天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D.[丁]段文字重在强调积累与实践的作用,与《劝学》一文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道理上有相通之处。
13.把短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名句默写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2)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3)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4)____________(《荀子·劝学》)(5)荀子《劝学》说:“青,____________________;冰,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五、语言应用1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西游记》《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
材料二以下是最受中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哈利·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草样年华》《幻城》《西游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
(不超过25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下面是苏州留园内的一副对联,请根据语境,补足上下联中空缺的部分。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__A__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__B__定自称花里神仙师 说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游说.(shuì) 说.服(shuì) 传.记(zhuàn) 传.播(chuán) B .句读.(dòu) 馈.赠(wèi) 贻.害(yí) 甘饴.(yí) C .嗟.(jiē)叹 蹉.跎(cuó) 阿谀.(yú) 丰腴.(yú) D .荏苒.(rǎn) 嘉.奖(jiā) 癖好.(hào) 长.幼(zhǎng)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君子生非异也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 .或师焉,或不焉D .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吾从而师.之 B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 .耻.学于师 D .孔子师.郯子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C .其贤不及..孔子 D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微斯人,吾谁与归D.不拘于时,学于余二、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